林大參,陳 琳
(上海大學體育學院,上海 200444)
實驗與調查
青少年喜愛跆拳道運動的調查與原因分析
——以上海市為例
林大參,陳 琳
(上海大學體育學院,上海 200444)
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和數(shù)理統(tǒng)計法等研究方法,通過對上海市青少年參加跆拳道的興趣、動機、喜愛內容、活動時段、影響因素等進行調查,分析得出,青少年喜愛跆拳道運動的主要原因為注重精神禮儀、著裝統(tǒng)一規(guī)范、技術易學實用、段位激勵機制等。
青少年;跆拳道運動;喜愛
doi:10.3969/j.issn.1674-151x.2016.14.029
跆拳道運動是一項風靡全球的奧運會比賽的體育項目之一,推廣20余年就步入奧運會大舞臺,并深受世界民眾認同與青睞。尤其在我國,舉國上下各省市均在開展“競技”為主的跆拳道,大眾“經營性”跆拳道館更是遍布全國各級城市,有諸多青少年癡迷跆拳道的程度甚至超越伴隨五千年文明史發(fā)展而來的中國武術,韓國跆拳道正在占領中國武術市場已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跆拳道的魅力到底何在?竟然致使如此之多的青少年去練習跆拳道,有待我們去研究考證。因此,筆者深入實踐去調查研究,分析青少年喜愛跆拳道運動的原因,以期為跆拳道的普及推廣提供有參考價值的依據(jù)。
1.1 研究對象
青少年喜愛跆拳道運動的調查與原因。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知網(wǎng)查閱了跆拳道相關的一系列相關文件,以及跆拳道教學改革、競技跆拳道、大眾跆拳道、高校跆拳道運動開展等方面的科研論文資料數(shù)十篇。通過對文獻的閱讀、學習、整理、歸納作為本文的理論支撐。
1.2.2 問卷調查法 設計1份問卷,首先對問卷的效度與信度進行檢驗。然后再分2個層面進行調查,第1層面隨機抽樣調查上海市各區(qū)縣跆拳道館40家800人次;第2層面采用隨機抽樣方法分別對上海市20所400人次的大、中、小學愛好跆拳道的青少年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本次對跆拳道館的調查發(fā)放問卷800份,回收788份,有效問卷773份;調查開展跆拳道運動的大、中、小學20所,發(fā)放問卷400人次,回收問卷396份,有效問卷390份。共發(fā)放問卷1 200份,收回1 184份,有效問卷是1 163份,有效回收率是96.92%。本調查的問卷是在2012年4月由筆者親自去一些學校交給上跆拳道課的教師,部分是筆者在上海市跆拳道協(xié)會開會、比賽的時候請各家道館代為發(fā)放的,8月收集完成。從本次調查的基本狀況結果來看,可以說本次調查具有代表性和全面性。
1.2.3 訪談法 為了解上海市開展青少年跆拳道運動的現(xiàn)狀,聽取了上海市跆拳道協(xié)會的跆拳道專家的意見和看法。數(shù)次分批組織上海市部分大中小學的學生和跆拳道館的學員進行座談,并對訪談和座談的結果進行記錄分析。
1.2.4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對回收的問卷運用SPSS15.0統(tǒng)計軟件建立數(shù)據(jù)庫,進行常規(guī)性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處理,并作為分析的依據(jù)。
2.1 上海市開展跆拳道運動的基本狀況
據(jù)訪談了解到,跆拳道運動于1994年登陸我國,在近20年的時間里,跆拳道館如雨后春筍般地開出來,遍布我國各省市大小城鎮(zhèn)。1995年跆拳道運動步入上海市,當時由韓國跆拳道國家隊組成的表演團到上海體育學院體操房進行表演。隨后上海體育學院成立了跆拳道專項班,第1批學生的來源于武術系,主要由學套路、散打、拳擊、摔跤、柔道等與競技對抗相近的武道項目改項而來。通過對上海市教委與上海市高校一線教師訪談了解到,1998年跆拳道進入高校以“學生社團”的形式開展。2000年起,上海市高校開設了跆拳道選修課,隨后中小學也引進跆拳道專業(yè)教師并開設了跆拳道課程。迄今為止,上海市多數(shù)普通高校已開展了跆拳道運動作為體育選修課程,在上海市眾多的高校中,已有約20多所高校成立跆拳道校代表隊,并開設了跆拳道選修課程,近百所中小學開設跆拳道課或俱樂部。上海市開建跆拳道館最早可追溯到1999年。迄今為止,上海市有跆拳道館近千家,在上海跆拳道協(xié)會注冊的正規(guī)道館有63家,注冊的個人會員達數(shù)十萬之多。
2.2 上海市開展跆拳道運動的興趣民意調查結果
數(shù)據(jù)顯示,對跆拳道很感興趣的男女青少年愛好者達305人,占總的26.22%;認為較感興趣的男女青少年愛好者達399人,占總的34.24%;認為一般的男女青少年愛好者達353人,占總的30.31%;認為不感興趣的男女青少年愛好者達106人,占總的9.23%。從調查數(shù)據(jù)說明,跆拳道運動是受當代青少年們所感興趣的武道運動。從調查結果來看,上海市青少年對跆拳道運動很感興趣、較感興趣的占總的60.46%,說明上海市青少年對跆拳道運動興趣濃厚。因此,大多數(shù)青少年學過跆拳道,并學習認真,課后也能進行復習。通過問卷調查也說明,大中小學校開展跆拳道運動是民意所向。
2.3 上海市青少年參加跆拳道運動的動機
通過對上海青少年參與跆拳道運動愛好者的活動動機的抽樣調查分析,青少年參加跆拳道運動的動機不一,主要以健體和防身為主。在被調查的跆拳道愛好者中,87.94%主要是為了強身健體、76.86%主要是為了防身自衛(wèi)、70.73%主要是為了減肥塑身、59.05%主要是為了比賽表演、18.78%主要是為了其他方面的動機。
2.4 青少年喜歡學習的跆拳道內容調查
筆者通過大量的問卷就“你喜歡學習的跆拳道內容是什么?”對部分大中小學校的學生及道館的青少年學員進行調查。調查結果表明,青少年喜歡的跆拳道內容為競技腿法、防衛(wèi)術、品勢技術、跆拳舞和特技擊破等5個內容較多,其中女生尤其喜愛跆拳道防衛(wèi)術,較喜歡品勢和防衛(wèi)術;而男生最喜愛競技跆拳道技擊性強的內容,喜歡特技和擊破的人也較女生多。究其原因主要有2種:其一,男生喜歡對抗性較強的項目是這些項目可以培養(yǎng)其陽剛之氣,鍛煉勇敢頑強的意志品質;其二,女生喜歡跆拳道,除了能減肥、塑形外,還可以防身自衛(wèi),以備緊急之需。
2.5 上海市青少年每周參加跆拳道運動的頻率
表1 青少年選擇跆拳道鍛煉時間的情況一覽表 n=1 163
數(shù)據(jù)顯示,跆拳道練習者偶爾1次或不參加的有107人,占總的9.20%;每周練習1~2次的有341人,占總的29.32%;每周鍛煉在3~4次的有471人,占總的40.50%;每周鍛煉在5~6次的有170人,占總的14.62%;每周鍛煉在7次以上的有74人,占總的6.36%;在本調查中說明,每周鍛煉次數(shù)3~4次的跆拳道練習者相對較多。
2.6 上海市青少年選擇跆拳道運動的時間情況
青少年選擇練習跆拳道時間的調查情況表明(表1),青少年平時學習文化知識比較緊張,練習跆拳道主要選擇下午、晚上或雙休日進行鍛煉,占調查人數(shù)的84.43%;而早晨和上午只占15.57%。由此可知,上海市青少年主要以“學習文化“為主,跆拳道僅作為課余愛好,多數(shù)的上海市青少年僅在沒課的時間段(晚上、雙休日和節(jié)假日)參加跆拳道運動。
2.7 參加跆拳道運動的影響因素調查
由表2可知,影響學生進行跆拳道的因素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身體協(xié)調性差、柔韌性差、動作太難、服裝和器材費用太貴、不喜歡跆拳道。這就啟示我們學校和道館在教學跆拳道時要做到因人而異、因材施教來保證教學,同時還要考慮學生的實際經濟承受能力的問題。
3.1 注重精神禮儀
跆拳道被譽為“正人之道”,訓練中強調“禮義廉恥、忍耐克己、百折不屈”的精神,給人們留下的較深印象是,練習者始終是在不同的場合行禮鞠躬。禮儀教育是跆拳道的“必修課”,禮儀教育貫穿于跆拳道訓練、比賽的始終及生活之中。跆拳道要求“以禮始,以禮終”,在訓練、比賽的開始和結束都有嚴格的禮節(jié)儀式。強調習練者在進出道館,要向道館行鞠躬禮,表示對跆拳道的尊重。在練習前要向國旗致禮,表示胸懷國家、忠于祖國;練習前后向教練敬禮表示尊敬和感謝。配合練習前后和比賽開始前、結束后,雙方互相敬禮,以表示友好和尊重、謙讓。在比賽中受到裁判處罰,也要行鞠躬禮表示服從。比賽結束要向對方教練敬禮表示敬重。跆拳道除了在道館及訓練、比賽中要講究禮儀,也將禮儀融入日常生活中,在學員家長接送孩子時,要求給家長行鞠躬禮,并道一聲“辛苦了”。跆拳道以東方倫理道德為精神內蘊,注意禮節(jié)、講究禮儀,注重培養(yǎng)人知廉恥、吃苦耐勞與堅韌不拔的精神。跆拳道這種禮儀教育模式,使練習者不僅得到身體鍛煉,還受到禮儀熏陶,潛移默化地養(yǎng)成良好的禮儀習慣和優(yōu)良的道德品質。
3.2 著裝統(tǒng)一規(guī)范
跆拳道運動尤為講究統(tǒng)一規(guī)范嚴謹,習練跆拳道時,均要求學員身著統(tǒng)一潔白色道服,腰系代表各種水平不同顏色的色帶。跆拳道的服飾具有鮮明的朝鮮民族特色,服裝式樣、繡色等方面繼承了朝鮮民族喜愛白色的傳統(tǒng)。道服樣式設計是為了適應在沖拳踢腿時的大幅度運動。在服裝和腰帶上賦予其獨特的內涵。首先,道服代表跆拳道學員的身體,采用白布制作,表示嫻熟與純潔。跆拳道訓練時嚴禁不穿道服,規(guī)定穿道服訓練是表示對跆拳道的敬重、對教練的尊敬、對訓練者的自我尊重。在訓練結束,需將道服清潔并整齊折疊好。運動中道服或腰帶松開,要停止運動,轉身背向國旗、會旗和教練員及同伴整理道服,整理好后方可轉回,向教練行禮允許后重新投入訓練。其次,腰帶表示學員練習跆拳道的生命,不同顏色的腰帶代表不一樣的文化內涵。腰帶的顏色標志著選手的技術水平,從低到高分為白帶、白黃帶、黃帶、黃綠帶、綠帶、綠藍帶、藍帶、藍紅帶、紅帶、紅黑帶、黑帶等11種顏色的腰帶。跆拳道著裝要求讓人感覺耳目一新,給人亮麗清新之感,一穿道服有猶如一名跆拳道運動員高手榮譽感,對旁觀者也有著較強的吸引力,進而對跆拳道產生濃郁的興趣。
表2 影響青少年學習跆拳道的主要因素 n=1 163
3.3 技術易學實用
跆拳道深受青少年喜愛的另一重要原因是技術簡單、易學實用,健身、防身功效顯著。跆拳道以其自身獨特的特點吸引著眾多青少年跆拳道愛好者。首先,在技術上,因其項目技術簡單,易學易練,自身亦具有健身、防身、修身的功效,對青少年的興趣有較大的吸引性。跆拳道講究“競技與品勢共同發(fā)展,以現(xiàn)代競技帶動傳統(tǒng)品勢”。跆拳道品勢注重由簡單基本技術編成的套路,在其固有的17套品勢中,賦予其深厚具體的文化內涵,以內涵為路線,讓人意蘊深刻,易記、易學。從總體上講,跆拳道技術動作簡單易學,易于被青少年所接受。從生理學視角來看,青少年正處在青春期,各項身體素質和心智發(fā)展比較迅速。跆拳道在訓練中提倡發(fā)展速度、柔韌性、協(xié)調性和靈敏性,對提高機體形態(tài)和促進骨骼肌肉的發(fā)展有諸多的益處,對青少年的發(fā)育成長是有利的,符合青少年身心發(fā)展的特點。
談及在跆拳道運動過程中體驗到的快樂,首先需認可跆拳道技術動作本身的簡單易學。如技術過于難雜,就無從談快樂。正因習練過程的快樂,才吸引了眾多的練習者。跆拳道運動既是一種對抗性體育運動,在運動中需發(fā)出具有震撼力的吶喊聲。隨著現(xiàn)代生活節(jié)奏加快,來自工作、家庭、社會等各方的壓力較大。諸多的壓力須獨自承受或自我發(fā)泄,而跆拳道正迎合了人們的這種需求。在長時間工作后,可用激烈的對抗與叫喊聲渲泄內心壓力和釋放出壓抑情緒。這是吸引眾多習練者加入這項運動的另一重要原因。其次,健身防身效用顯著。跆拳道運動的實質為簡單易學的“技擊”防身術,體現(xiàn)在現(xiàn)實生活中均有防身自衛(wèi)功效,競技跆拳道主要以“八腿一拳”作為比賽規(guī)定使用技術,招招具有防身實用性,深受青少年青睞,這與以上調查的青少年健身與防衛(wèi)的心理需求相符。中國武術諺語中有這樣的描述,“手似兩扇門,全憑腿打人”和“胳膊扭不過大腿”,意指腿法在格斗中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見,跆拳道以“腿法為主”在防身實用性方面是有其獨到之處。另外,競技跆拳道發(fā)展腿法,講究快與準,傷害性較小,跆拳道要求學員達到一定水平(藍帶)后才能開始參加實戰(zhàn)訓練,也正因如此,跆拳道練習者敢于參與實戰(zhàn)。與同樣是技擊性體育項目比較而言,更多的愛好者選擇了防身效用明顯的跆拳道運動。因此,可以說跆拳道運動技術特點符合青少年的興趣需求。
3.4 段位激勵機制
跆拳道有著嚴格的技術等級考核制度。水平的高低主要以“級、品、段”來表示跆拳道學識造詣、技術水平和功力高下,共分十級、三品、九段,級別分十級到一級,十級最低,一級最高,一級以上進入段位,從一段、二段……依次到最高九段。以不同的“腰帶”顏色表示技術水平的高低,依次為白、白黃、黃、黃綠、綠、綠藍、藍、藍紅、紅、紅黑、黑等共計11種色帶。段位的晉升,須經過嚴格的考試,還有練習年限的規(guī)定。跆拳道這種嚴謹?shù)闹b和不斷晉升中佩戴不同腰帶得到諸多受眾的認可,吸引他們加入這項運動中來。如果是未成年選手,技術水平達到了黑帶一段至三段,還不能授予黑帶與頒發(fā)段證,因為黑帶選手應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質和成熟的思想。未成年選手達到黑帶水平,只能授予紅黑帶(腰帶半邊紅色半邊黑色),稱為“一品”“二品”“三品”,選手年滿15歲后不需要另外考核,“品位”可自動升為“段位”。另外,世界跆聯(lián)(WTF)和國際跆聯(lián)(ITF)都規(guī)定,參加國際比賽的選手和跆拳道教練必須具有黑帶一段以上的實力,跆拳道館的開辦者和國際裁判必須有黑帶四段以上的資質。黑帶四段以下為技術段,四段以上(稱為師范或大師)則以資歷評定段位。研習跆拳道的時間越長,對傳播發(fā)展跆拳道的貢獻就越大,段位也相應較高。跆拳道“十級”三品”“九段”的劃分,使跆拳道段位有了嚴謹?shù)碾A段性、系統(tǒng)性和科學性,使練習者有了鍛煉的標準和目標,既便于傳播者由淺入深逐級授課,也便于練習者由易到難逐級學習。還能使學員了解自己所處的水平,激發(fā)練習者積極地向更高的層次和思想境界修煉,從而有力地促進跆拳道運動的普及。眾觀韓國跆拳道將段位制“十級、三品、九段”的設置、考核內容、段位制標志、時限年齡規(guī)定等方面均較為規(guī)范、系統(tǒng)和科學。為年齡未滿15周歲的兒童少年專門設立了一至三品。跆拳道段位制成為引導青少年學習跆拳道的“導向標”,激勵著跆拳道愛好者不斷挑戰(zhàn)攀升,由低到高逐步考級、考品和考段,深受青少年認可和喜愛。
跆拳道運動推廣以來,在短時間內能風靡全世界,走上奧運的大舞臺,被大眾接受,并且習練之人在逐年遞增,與跆拳道運動的自身技術簡單、易學實用的特點及推廣策略是息息相關的。調查結果表明,跆拳道運動深受眾多上海青少年的喜愛,多數(shù)青少年學生對跆拳道很感興趣;青少年參加跆拳道運動有明確的學習動機,且動機不一,主要是為了強身健體、防身自衛(wèi)、減肥塑身、交友比賽等;練習跆拳道主要選擇在下午、晚上或雙休日等沒課的時間段。影響學生參與跆拳道練習的因素主要有身體協(xié)調性差、柔韌性差、動作太難、對跆拳道運動的不了解、運動服裝和器材費用貴等。通過研究認為青少年喜愛跆拳道的主要原因為跆拳道身穿規(guī)范統(tǒng)一白色的道服、注重精神禮儀、技術講究“練打結合”、動作簡單易學、健身防身效果顯著、段位激勵機制等。
[ 1 ]王國志,王崗,吳志強.中國武術與韓國跆拳道的比較[ J ].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0,36(1):48-51.
[ 2 ]李愛華.從跆拳道禮儀看中華武術的武德教育[ J ].搏擊·武術科學,2008,5(11):19-20.
[ 3 ]李磊,祝偉明,古信.儒佛思想對跆拳道精神影響之研究[ J ].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8,24(5):133-134.
[ 4 ]黎曉勇.跆拳道禮儀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 J ].四川體育科學,2008(2):66-68.
[ 5 ]林大參,張云龍.跆拳道段位制對中國武術段位制改革的啟示[ J ].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4,26(5):445-450.
[ 6 ]張繼生.解密跆拳道世界化解碼中國武術國際化[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12:91-106.
G85
A
1674-151X(2016)07-054-03
投稿日期:2016-06-09
林大參(1975—),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民族傳統(tǒng)體育、跆拳道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