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愛國
說起學生寫作文,好多教師都有些感慨?,F(xiàn)在的學生大多都不愿意寫作文,更不太情愿上寫作課。因此,作為中學教師,要想上好一節(jié)作文課還是頗費周折的。
中學生不喜歡寫作文,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1)學生頭腦中沒有積累較多的作文素材,加之課業(yè)負擔重,閱讀面不開闊,涉獵知識范圍狹窄。(2)社會因素的影響,急功近利,浮躁,閱讀膚淺化,使得一部分學生不能靜下心來潛心閱讀。(3)教育導向,高考只重分數(shù),不看素養(yǎng),這種大氣候使得學生形成一種錯誤的認識,花很多時間閱讀,高考又不考查,覺得做了無用功。(4)家庭的限制。很多學生家長對子女的課外閱讀是持反對態(tài)度的,加上學生對書籍的選擇缺乏正確辨識。所以,要讓學生在短短的幾十分鐘內(nèi)寫出一篇優(yōu)秀的作文來,也的確是有難度的。那么,學生欠缺的,教師在教學中就要試著給予。學生不會寫的,教師就要試著親自動手,教他們?nèi)懽?。我以為,除了在閱讀上給予正確引導外,教師寫下水作文,也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指導方式。
作為語文老師,如果有較好的閱讀習慣,能保持良好的閱讀狀態(tài),加之有較強的口頭和書面的表達能力,就會在作文教學中給學生一些有益的學習啟發(fā),并有著潛移默化的教化示范作用。葉圣陶早就鼓勵教師去寫下水作文。他認為,教學生寫作,就如同教人游泳一樣,空講道理,不如親自下水去游幾下給別人看,那樣也許更加直觀。寫作也是同樣的道理,要學生作文,教師也能經(jīng)常動筆,或是與學生寫同題作文,或是寫自己對生活的感悟,這樣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幫助他們更快地進步。有了這樣的示范,在批閱、評講時,也就不至于與學生有隔閡。既然如此,教師要如何去與學生一道“下水”?
一、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作文的興趣,引發(fā)他們的關注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假如學生對你出的題目不熟悉,連看都不想看,何來寫作的興趣呢?特別是好多學生經(jīng)歷了小學、初中階段的學習后,在老師家長的強制逼迫下,從日記、周記到成篇的大作文,頻繁的寫作,被動的寫作,無心的寫作早已習以為常了。部分學生的學習沒有形成良好的習慣,對作文已心生畏懼,不想寫作文,不愿寫作文,或者干脆就不寫作文。在這種情況下,要讓學生對寫作產(chǎn)生興趣,那真是很難的事情。如何喚起他們對作文的注意力,讓他們產(chǎn)生興趣呢?關注他們的生活,關注現(xiàn)實生活,讓作文題目從生活中來,從他們經(jīng)歷過的現(xiàn)實中來。比如,在高一新生的第一節(jié)課上,我不會像其他老師那樣板起面孔,條條框框說一大堆關于高中語文學習的注意事項,甚至是連蒙帶嚇地強調(diào)語文學習的重要性。而是很隨和地問問他們進校的狀況,包括誰送他們?nèi)胄?,進校的第一印象,吃飯等生活情況,先消除他們的緊張感,然后再問問他們對我的第一印象,從容貌到說話的語調(diào)。最后再給一點時間,讓他們給自己設計一張名片,介紹自己的基本情況。從學生的言談中,我對他們的想法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對他們語言表達的狀況有了初步的認識,那么,第一次作文也就有了眉目,就寫《走進或走近新學校》,學生經(jīng)過感受、交流、體驗,作文有了自己的內(nèi)容。評講時,我再拿出自己的作品和以往學生寫作的優(yōu)秀作品,讀給他們聽,印發(fā)給他們看。學生對作文有了感覺,有了興趣,甚至是期待,達到了我的教學目的,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充分利用好朗讀的手段
自己的作品,自己最清楚與人共鳴的地方在哪里。有感情地朗讀好的作品,在情感上能起到很好的感染效果。學生的情感世界是非常豐富的,他們有著無可限量的想象力,他們的人生價值觀還未完全形成,審美能力有待于老師去培養(yǎng)。教師通過聲情并茂地讀“下水”作文或其他好作品,可以把他們心中潛在的美好而純潔的情愫激發(fā)出來,加以正確地疏導,并有效地融進作文寫作中去,遠遠勝過板起面孔地說教。如,講完了司馬遷的《項羽之死》,我讓他們認識項羽的形象,給他們出了個探討的題目,假如你是虞姬,你愿不愿意選擇項羽?并以《嫁給項王的N個理由》為題,寫一篇文章。學生在充分閱讀課文的基礎上,調(diào)動自己的想象力,寫出了一些很有感染力的作品。然后我給他們讀了我寫的詩作《霸王的悲歌》,其中有這樣幾句:“我的目光像兩彎小船/輕劃過烏江的歷史河岸/千年的濤聲/呢喃細語地訴說著沉重的嘆息”。學生很受感染,也對項王頂天立地的英雄形象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人格塑造便收到了些許成效。
教師在寫下水作文時,還要特別注意一些小問題:內(nèi)容題材的處理要靈活,以關注時政為要務,材料要新鮮,貼近生活,切忌亦步亦趨,人云亦云。盡量在自己的生活范圍內(nèi)選擇題材,盡可能選學生熟悉的材料,不要生、冷、怪,讓學生摸不著門路,無法操作。重點是將學生的認識引向深遠,以審美生活,拓展視野為要。語言表達上以平易為主,不可太專業(yè),以貼近學生實際的接受能力為要務。教師寫作下水作文,是為學生寫作示范指導,太高深,學生不理解,讀不懂,下水示范無效,從作文教學上說已無意義。所以,下水作文的起點宜低,眼界要高,認識要起于學生,又要高于學生。
總之,閱讀寫作是一項高尚的事業(yè),作為語文教師尤其要有較強的書面表達能力。新時代,新的教學理念,給教師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戰(zhàn)。語文教學,特別是作文教學,不僅要授之以魚,還要授之以漁。嘗試寫下水作文,是對教師、對學生、對教學都有幫助和益處的教學手段,還在為作文而煩惱的教師,盍嘗試之?
參考文獻:
劉國正.也談“教師下水”[J].人民教育,19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