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云苗 劉欣南
(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陜西 西安 710127)
?
中國金融脆弱性的測度與分析
趙云苗劉欣南
(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陜西西安710127)
隨著后金融時代的到來,中國金融體系的脆弱與否成為國家乃至世界關注的焦點。綜合其他學者研究成果,基于 2005 ~2014 年年度數據,本文選取不良貸款率、資本充足率、資產收益率、資產負債率、GDP增長率、M2增長率、通貨膨脹率、金融機構貸款增長率、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9個指標運用動態(tài)因子分析方法測度金融脆弱性。結果表明,在過去10年里,中國金融體系脆弱性有明顯的下降趨勢,2009年以前銀行對金融脆弱性的影響最大,之后宏觀經濟運行環(huán)境占主導地位。建議進一步加強金融監(jiān)管,完善金融市場制度,保障金融系統(tǒng)的安全運行。
因子分析;金融脆弱性;方差貢獻率
眾所周知,一國的金融業(yè)是否能持續(xù)、健康發(fā)展,嚴重關乎著國家的社會進步、經濟安全。自從三十多年前我國金融業(yè)進行市場化改革以來,國家已經在各個方面均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但是同時伴隨著巨大的改革成本,因為改革必須得兼顧經濟的快速增長和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伴隨金融自由化的深入,我國金融體系的安全面臨更多的威脅。因此,為了讓我國金融業(yè)朝著健康穩(wěn)定的方向發(fā)展,金融體系的脆弱性不容忽視。
關于金融脆弱性,國內外學者對其展開了大量的研究分析。 最先對金融脆弱性進行比較系統(tǒng)解釋的是Hy-man.P.Minshy。他在1982年出版的《金融體系內在脆弱性假說》一書中首次提出了“金融脆弱性假說”。他認為金融業(yè)普遍高負債經營這一行業(yè)特點決定了金融存在內在脆弱性。
伍志文[1](2002)分析了制度對金融脆弱性的影響,他認為中國金融脆弱性就體現為金融制度的脆弱性,在內外因共同作用下,由金融制度本身的特點和缺陷引起這種脆弱性。劉錫良[2](2003)認為道德風險是脆弱性的根源,道德風險主要來自于貸款條件不足的貸款者,他們此舉會破壞銀行體系的穩(wěn)定性。耿同勁[3](2003)指出銀行信貸業(yè)務活動中,如果不良貸款占據較大比例,容易誘發(fā)金融脆弱性,而且會影響銀行的信譽和運營,從而對銀行體系的穩(wěn)定運行造成影響。張杰[4](2001)認為由于政策性不良債權和商業(yè)性不良債權,進一步加劇了金融資源的低效率配置。王都富,劉好詢[5](2003 )指出競爭加劇及業(yè)務需求增多導致銀行出現大量不良資產,是進一步加劇我國金融脆弱性的風險因子。雒雅美,王麗婭[6]指出利率市場化雖然不是金融脆弱性的直接原因,但是起到放大的作用,從而加劇了中國的金融脆弱性。王國松[7](2004)認為財政穩(wěn)定是金融改革成功的關鍵環(huán)境,是影響我國金融脆弱性的重要因素。
1.金融資產負債率、不良貸款率過高——以我國四大國有銀行為例。截止到2014年底,我國整個銀行業(yè)金融機構的境內本外幣資產負債率高達92.74%,導致銀行不良貸款比率很高。
表1 我國四大國有商業(yè)銀行2005年~2014 年資產負債率及不良貸款率
從上表可以看出,我國金融資產中以債權形式存在的高達94%,股權形式只占不足 6%。此外,雖然近幾年隨著我國商業(yè)銀行改革的不斷深入,銀行不良貸款率呈現逐年下降趨勢,尤其是 2012 年,各國有商業(yè)銀行的不良貸款率都有大幅下降,但總體上仍遠高于國際公認的安全警戒線。
2.金融市場發(fā)育不良,秩序混亂。我國資本市場嚴重發(fā)育不良,形成債弱股強的“跛足格局”,票據市場和企業(yè)債券市場規(guī)模嚴重偏小。我國資本市場的債弱股強的現實格局,使得風險更為集中,由股價波動帶來的金融脆弱程度由此加深了。
圖1 企業(yè)債券和股票發(fā)行量
3.金融體系結構不合理。表2列出各類金融機構所占的資產份額,可以看出,目前我國國有銀行居于壟斷地位,而其他金融機構數量偏少,且所占市場份額較低。
表2 各類金融機構的資產份額
當然,構成我國金融脆弱的原因遠不止這些,其他諸如政府干預、信用缺失以及金融監(jiān)管行為的匱乏扭曲等都是造成我國金融體系脆弱的重要原因。
( 一) 指標選取
本文按照宏觀審慎指標和匯總微觀審慎方法進行選取指標,分別為GDP增長率、通貨膨脹率、固定投資增長率、M2 增長率、國有銀行不良貸款率、 資本充足率、 資產收益率、資產負債率和金融機構貸款增長率共9項宏微觀指標。
( 二) 實證方法
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把一些錯綜復雜的變量歸納為幾個公因子。當這幾個公因子的累積方差和(即貢獻率)達到 85%以上時,就說明這幾個公因子反映了所研究問題的大部分信息。在計算綜合評價值時,采用各因子的方差貢獻率作為權重進行加權匯總得出各年度金融體系脆弱性的綜合得分。
本文運用 SPSS軟件,采取主成分法提取三個公因子,方差累計貢獻率達 84.909%,即反映了原有信息的84.909%。我們將這三個公共因子作為評價我國金融脆弱性狀況的綜合變量。
表3 公因子累積貢獻率
因子載荷值代表了公因子與原有變量指標之間的關聯度。當然因子載荷值越高,表示該公因子含有的信息量越多。
表4 經過6次正交旋轉的因子負荷矩陣
提取方法:主成分分析法。 旋轉法:具有 Kaiser 標準化的正交旋轉法。
a.旋轉在 6 次迭代后收斂。
X1為不良貸款率,X2為資本充足率,X3為資產收益率,X4為資產負債率,X5為M2增長率,X6為GDP增長率,X7為通貨膨脹率,X8為金融機構貸款增長率,X9為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
經過正交旋轉,在眾多的指標變量中提取3個公共因子,分別體現我國的金融脆弱性情況的3個方面的主要特征:(1) 公因子1在X1、X3、X4、X6等四個指標上有較大載荷量,該因子主要反映的是銀行體系,其貢獻率最大,為45.698%,其中X4的因子載荷最大,含有該公因子的最大信息量;( 2) 公因子 2 在X2、X5、X8、X9上有較大的載荷量,其方差貢獻率為 22.926%,公因子2反映的主要是金融監(jiān)控方面,其中 X8含有該公因子最大的信息量;( 3) 公因子 3 和X7、X8的相關性較大,其貢獻率是16.286%,該因子主要反映的是宏觀經濟運行環(huán)境。
表5 因子得分
圖2 2005 ~2014 年我國金融脆弱性總體趨勢
計算出因子得分F1、F2、F3,然后將其以各因子的方差貢獻率占總方差貢獻率的比重作為權重進行加權加和,即得到各個年度的金融脆弱性的綜合得分F。
F=(45.698×F1+22.926×F2+16.286×F3)/84.909
從公因子得分表可以看出,2005 ~2007年銀行體系脆弱性對金融脆弱性的影響最大,而2008到2014年宏觀經濟運行環(huán)境對金融脆弱性的影響最大。金融監(jiān)控的脆弱性的綜合得分 F2對金融脆弱性的影響呈現出逐年上漲的趨勢,在2009 年達到最大值。整體來看,我國的金融脆弱性是逐年下降,是因為近些年來國家關于金融體系的政策越來越全面,制度越來越健全,法律監(jiān)管越來越嚴格。在2009年上升可能是由于金融危機的影響,各種潛在危機開始顯露。
1.加快銀行業(yè)的產權制度建設步伐。目前,銀行業(yè)是我國金融脆弱性的最大隱患,其核心原因仍在于產權制度建設不到位,股份制改革不徹底。借鑒國際經驗,只有深化股份制改革,建立起現代股份公司內部治理結構和組織制度,產權多元化,形成相互制約的集體產權結構,從而在制度安排上保證國有商業(yè)銀行的運營效率 。
2.大力發(fā)展債券市場,規(guī)范股票市場,創(chuàng)新金融工具。大力發(fā)展債券市場和金融衍生品市場,不斷創(chuàng)新金融工具,增加企業(yè)融資渠道,就能增加企業(yè)直接融資的比例,減少對銀行資金的需求,進而分散銀行的信貸風險,減弱銀行體系的脆弱性。
3.建立健全金融市場制度,加大監(jiān)管力度和懲罰力度。國家健全金融交易法律法規(guī)體系,相關監(jiān)管機構對銀行等金融機構進行全方位監(jiān)督,形成事前預防、事中監(jiān)測、事后報備的循環(huán)。
[1] 伍志文.中國金融脆弱性(1991 ~2000):綜合判斷及對策建議[J].當代經濟科學,2002,24(5):29-35.
[2] 劉錫良.中國金融體系的脆弱性與道德風險[J].財貿經濟,2003,(1):43-51
[3] 耿同勁.中國國有商業(yè)銀行脆弱性研究 [M]. 北京:中國市場出版社,2007.
[4] 張杰.轉軌經濟中的金融中介及其演進:一個新的解釋框架[J].管理世界,2001(5):90-100.
[5] 王都富,劉好詢.從金融外部性視角分析不良資產與金融脆弱性 [J]. 金融論壇,2006(5):15-19.
[6] 雒雅梅,王麗婭.加息,利率市場化與金融脆弱性研究 [J].特區(qū)經濟,2005(1):193-194.
[7] 王國松.財政穩(wěn)定與金融脆弱性:理論與中國的實證研究[J]. 管理世界,2007(7):5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