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秋
大汗淋漓時喝冷飲,把水果當飯吃……天氣越來越熱,很多人開啟了這樣的飲食模式。然而,這些真是身體喜歡的嗎?下面有關飲食的真相,看看自己知道幾個。
真相一:熱茶比冷飲更消暑。冷飲給人們帶來冰爽體驗的同時,也會給胃腸、咽喉帶來刺激,過量食用還可能導致胃痛、腹瀉或其他不適。事實上,對抗暑熱,不妨泡杯熱茶,既能促使毛孔張開,促進汗液的分泌,還可以利尿,有助于降溫,我國古時就有“熱茶最解暑”的說法。英國科學家研究表明,熱茶的降溫能力大大超過冷飲制品,是消暑飲品中的佼佼者。需要提醒的是,喝茶的溫度不要太燙,控制在65℃以下為宜,否則可能帶來致癌風險。
真相二:肉吃多了感覺更熱。不同食材,吃后產熱的效果也不同。蛋白質所含能量的30%會變成熱量從體表發(fā)散出來,而碳水化合物所含能量僅有5%~6%作為熱量散失,脂肪則是4%~5%。各種肉類中的蛋白質含量是15%~20%,雞蛋是13%,而白菜是1.5%,番茄是0.9%,冬瓜是0.4%。這就不難解釋,如果膳食中蛋白質攝入過多,魚肉蛋吃多了,夏天會感覺更加燥熱難受。而蛋白質含量很低的蔬菜水果,更有利于讓人感覺清爽。
真相三:吃點辣有助消暑散熱。很多人到了夏天會拒絕吃辣,認為其會導致上火。事實上,盛夏適當吃點辣也有助散熱,因為辣味食物能讓人體各部位血管擴張,如此一來身體就會散熱。對于濕氣重的地區(qū)來說,夏天吃辣還能給身體“除濕”。
真相四:補水不能只靠白開水。夏季流汗損失的不僅僅是水分,還有礦物質、維生素、氨基酸等,因此天熱時補水不能只靠白開水。自制綠豆湯、檸檬水等不僅消暑降溫,還能補充維生素等多種營養(yǎng)。黃瓜、西瓜、番茄等果蔬中不僅水分含量高,還富含各種抗氧化劑、多種礦物質及B族維生素等,對增強人體免疫力、預防衰老、抵御疾病都大有好處。需要提醒的是,各種甜飲料高糖、高能量,營養(yǎng)素也比較單調,并不推薦大量飲用,更不能用來代替白開水。
真相五:降火不能全靠吃苦??辔妒澄镏泻械纳飰A具有消暑清熱、舒張血管的作用,不少人覺得只要上火了,就可以吃些苦瓜、野菜,喝苦丁茶等苦味食物來下火。實際上,這些苦味食物多適合瀉肝膽、胃腸之火,如果有喉嚨疼痛、口臭、眼睛發(fā)紅等癥狀,可以適當吃點“苦”;而對于口舌生瘡等心火癥狀則不適用。另外,吃“苦”也要適度,過多食用苦味過重的食物,可能會損傷脾胃,引起惡心、嘔吐等副作用。此外,脾胃虛寒者、幼兒、孕婦都應慎食苦味食物。
真相六:沒胃口能靠飲食調。一到夏天,很多人的胃口就被酷暑給“剝奪”了,有些人就選擇干脆不吃,但導致每天都精神不振、身體乏力。其實,沒胃口時也要吃點東西,有些食物有助刺激食欲。獼猴桃、檸檬、番茄等酸味果蔬就是不錯的選擇,很多調料也能起到刺激食欲的作用,如醋、蔥、姜、蒜等,它們自身存在的芳香可以使人胃口大開。
真相七:涼茶并非人人適合。涼茶中有大量中藥熬制的成分,因此喝時要看體質,如內熱、火氣重的人,多表現(xiàn)為口舌生瘡、嘴角潰爛、失眠多夢、口干口渴等,應該喝清熱解表茶,代表藥材有銀花、菊花、山枝子、黃芩等;而干咳少痰、口燥咽干的人應該喝清熱潤燥茶,代表藥材有沙參、玉竹、龍梨葉、冬麥、雪耳等;濕熱氣重、口氣大的人,多表現(xiàn)為口苦、口干、口黏等,應該喝清熱化濕茶,代表藥材有銀花、菊花、土茯苓等;寒性體質人群、老年人、幼兒、月經期和產褥期女性都不宜喝涼茶。
真相八:水果不能當飯吃。很多人認為水果不含脂肪,能量低,夏天用來當飯吃,還能減肥,但事實上水果并非能量很低的食物,由于味道甜美很容易吃得過多,其中的糖易轉化為脂肪而堆積。另外,人體所必需的另外一些營養(yǎng)素,如蛋白質、脂肪及鈣、鐵、鋅等微量元素,在水果中含量甚微。所以長期用水果當正餐,會引起蛋白質和鐵的攝入不足,從而引起貧血、免疫功能降低等現(xiàn)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