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江玉 林細妹
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護理
高江玉 林細妹
目的:探討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DVT形成的預防措施。方法:將63例單側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患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32例和對照組31例,對照組采用預見性護理及皮下注射依諾肝素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聯(lián)合雙下肢氣壓治療。結果:術后7d:兩組DVT發(fā)生率均較低;觀察組的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意義(P<0.05);兩組D-二聚體水平、全血粘滯度、血漿粘滯度、纖維蛋白原等均較前改善,但改善程度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意義(P<0.05)。結論:預見性護理、皮下注射依諾肝素聯(lián)合雙下肢氣壓治療能有效地預防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DVT的發(fā)生。
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肢體氣壓治療;深靜脈血栓;預見性護理
髖關節(jié)置換術(total hip replacement,THR)能有效緩解關節(jié)疼痛,改善關節(jié)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已成為各種髖部疾患的終末治療手段。但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是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主要并發(fā)癥之一,發(fā)生率高達40%~75%[1]。DVT輕者可以致殘,重者可以并發(fā)肺栓塞而致死,嚴重影響了患者的預后和生活質量。為預防DVT形成,我科2014年1月開始在預見性護理、皮下注射依諾肝素的基礎上,聯(lián)合雙下肢氣壓治療預防DVT,取得明顯效果。
1.1 一般資料 收集廣州市番禺區(qū)中醫(yī)院骨六科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行單側全髖關節(jié)置換患者63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39例,女性24例,年齡60~75歲。其中有基礎病的55例,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0例,高血壓病35例,糖尿病14例,冠心病12例,慢性腎功能不全5例。按住院號根據(jù)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其中對照組31例,觀察組32例。比較兩組一般情況(年齡、性別、基礎病、白蛋白)無顯著差異(P>0.05)。
表1 兩組一般情況比較[例(%)]
1.2 病例選擇 入選標準:①擇期行單側人工全髓關節(jié)置換術后患者;②美國麻醉醫(yī)師協(xié)會(ASA)病情分級Ⅱ-Ⅲ級;③無感覺、運動、認知、言語及智力功能障礙者;④能夠配合術后早期活動的患者。排除標準:①術前1周使用非甾體類抗炎藥或麻醉性鎮(zhèn)痛藥物者;②術前已診斷或懷疑DVT者;③有藥物及毒品依賴或濫用史;④活動性消化道潰瘍或消化道出血。
1.3 護理及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藥物治療結合預見性護理:①針對危險因素的指導:對患者發(fā)生DVT的高危因素進行評估,針對性進行體化指導。②詳細講解DVT的危害性及預防的重要性,提高其認識;通過交流,減輕心理壓力。③飲食指導:指導患者以優(yōu)蛋白質、高熱量、高維生素、低脂肪及高纖維素食物為主,保持大便通暢。④輸液過程中注意保護靜脈,如盡量避免在下肢輸液,避免在同一靜脈反復穿刺。⑤早期功能鍛煉:術后抬高患肢20~30°,避免膝下墊枕、過度屈髖等影響靜脈回流;給予股四頭肌練習、腓腸肌訓練、臀大肌訓練及直腿抬高訓練。藥物治療:皮下注射依諾肝素鈉4100U qd,療程為1周。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使用肢體治療儀給予雙下肢氣壓治療60min/次,bid。
1.4 觀察指標 術后1h及術后一周,測定D-二聚體濃度,血液流變學指標,術后一周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有無肢體腫脹、疼痛、肢體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率(彩色多普勒超聲確診深靜脈血栓形成)。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shù)據(jù)應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7.0進行統(tǒng)計。計量數(shù)據(jù)以(±s)表示,兩組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D-二聚體水平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7天后,D-二聚體水平均出現(xiàn)下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中下降程度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D-二聚體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D-二聚體水平比較(±s)
注:兩組術后7d與術后1h比較,#P<0.05;術后7天兩組間比較,*P<0.05
D-二聚(mg/L)1.38±0.27 0.40±0.10#*1.42±0.25 0.31±0.11#*組別對照組n 31觀察組32測量點術后1h術后7d術后1h術后7d
2.2 兩組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觀察組及對照組經(jīng)治療7d后,纖維蛋白原、血漿粘滯度、全血粘滯度等均有改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中觀察組較對照組改善更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下肢腫脹、疼痛;經(jīng)下肢彩超確定深靜脈血栓形成比較 觀察組下肢腫脹、疼痛發(fā)生率3.1%,對照組下肢腫脹、疼痛發(fā)生率為12.9%,兩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經(jīng)彩超確診DVT發(fā)生率為3.1%,對照組經(jīng)彩超確診DVT發(fā)生率為16.1%,兩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3 兩組血液流變學項目比較(±s)
表3 兩組血液流變學項目比較(±s)
注:兩組術后7d與術后1h比較,#P<0.05;術后7天兩組間比較,*P<0.05
項目纖維蛋白原(g/L)血漿粘滯度(mPa·S-1)高切全血粘滯度(mPa·S-1)中切全血粘滯度(mPa·S-1)低切全血粘滯度(mPa·S-1)術后7d 5.37±0.61 3.41±0.29 7.63±0.65 8.65±0.46 13.15±0.87對照組(n=31)術后1h 術后7d 3.82±0.35#*1.94±0.15#*5.69±0.61#*6.54±0.31#*9.78±0.59#*5.49±0.55 3.55±0.31 7.74±0.82 8.29±0.26 12.14±0.64觀察組(n=32)術后1h 3.02±0.13#*1.27±0.15#*3.99±0.37#*5.12±0.31#*8.74±0.65#*
表4 兩組下肢腫脹、疼痛,深靜脈血栓形成比較[例(%)]
髖關節(jié)骨折及人工關節(jié)置換手術可引起患者的血小板聚集,抗凝作用減少,造成高凝狀態(tài),再加上術后制動、臥床等,肢體活動減少,靜脈回流不暢,進一步促進DVT的形成[2,3]。D-二聚體是直接反映凝血酶和纖溶酶生成的理想指標,具有血栓性疾病的早期診斷價值[4]。觀察發(fā)現(xiàn):術后,兩組患者的D-二聚體水平均出現(xiàn)異常升高,提示其存在高凝及繼發(fā)纖溶情況。同時兩組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的異常升高亦提示:血液黏滯性增高,紅細胞變形能力降低,紅細胞和血小板聚集性升高,血液凝固性增加,具有濃、黏、凝、聚特征。其與DVT的發(fā)生密切相關。
血液是屬于非牛頓力學液體,其液體粘度隨切變應力或切變速度的變化而變化,即血液粘度隨外加壓力流速的變化而變化。血液粘度隨壓強增高而減低,隨切變速率增加而減少。肢體氣壓治療儀的氣囊隨著壓力的上升對肢體進行擠壓、按摩,形成對肢體組織的循環(huán)壓力[5]。其促使血流速度加快,因而能降低血液粘度,減少紅細胞聚集,改善毛細血管循環(huán),對導致血管損傷、微循環(huán)障礙及血栓形成和發(fā)展具有重要影響[6]。本研究中,使用肢體氣壓治療的觀察組D二聚體下降程度及血液流變學指標的改善程度較對照組更顯著,與其原理相符。
預見性護理是指在護理前及實施護理的過程中判斷患者病情,制定相關的護理計劃,確定護理重點及早采取有效防治措施,以確?;颊呒皶r得到救治,最大限度減輕患者的痛苦,實現(xiàn)由被動護理轉向主動護理干預[7]。本研究通過對患者危險因素的分析,采取針對性護理指導,提高認知水平,心理輔導、飲食指導、早期功能鍛煉等綜合預見性護理干預措施,使患者能采用有利于康復的行為,主動配合術后DVT的預防措施。預見性護理方法采用先預防后治療的原則,早期實施、定期進行,能增強護士預見性護理意識和責任心,使護理工作有連續(xù)性、持續(xù)性、有效性并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研究結果提示:經(jīng)預見性護理兩組DVT的發(fā)生率均較低。
綜上所述,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給予預見性護理、皮下注射依諾肝素聯(lián)合雙下肢氣壓治療能有效地預防DVT的發(fā)生。
[1]Resar R,Pronovost P,Haraden C,et al.Using a bundle approach to improve ventilator care processes and reduce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J].J Qual Patient Saf,2005,31(5):243-248.
[2]靳彩霞.護理干預對預防骨科手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27):5-7.
[3]謝命蓮.護理干預對骨科圍術期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影響[J].重慶醫(yī)學,2011,40(34):3532-3533.
[4]張慶立,朱保權,王愛華.D-二聚體測定在嬰兒重癥肺炎高凝狀態(tài)時的應用[J].臨床兒科雜志,2004,22(5):302-303.
[5]唐進,楊濤,熊小江,等.空氣波壓力治療預防全膝關節(jié)置換后下肢深靜脈血栓[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3,17(52):8981-8986.
[6]Ajmani R S,Rifkind J M.Hemorheological changes during hmnan aging[J].Gerontology,1998,44(2):111-120.
[7]單雪蓮,仲冬梅,毛鑫群.預見性護理在肝硬化并自發(fā)性細菌性腹膜炎患者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09,24(21):158-159.
A
1004-2725(2016)05-0393-03
511400廣東 廣州,廣州市番禺區(qū)中醫(yī)院骨六科
高江玉,E-mail:7827094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