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玲
在第11屆江蘇省“杏壇杯”課堂教學展評中,南通市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實驗小學郁菊香老師執(zhí)教的譯林新版《英語》六下Unit 7 Summer holiday plans第一課時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課上,郁老師根據(jù)語篇教學的特點,充分關注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真實需求,構建了多種滿足學生內需的學習活動,并為學生搭建了自主展示的平臺。整節(jié)課,教師致力于激活學生的思維,力求讓學生真實運用語言,真正契合了本次活動的主題“讓學習真正發(fā)生”。
那么,本節(jié)課上,郁老師是如何開展真實有效的語言活動,讓學生在課上真切地習得語言、真實地運用語言、真正地生成語言,從而讓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得以真正提升的呢?
一、巧設真實情境,助力自然表達
郁老師緊緊圍繞本課話題,在free talk中與學生進行了自然有效的語言交流,“Do you like summer holiday? What do you do in your summer holiday? This summer holiday will be the last one of your primary school life. Do you have a plan for it? What will you do this summer holiday?”這一連串的問題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學生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真實語境中有話可說,有話想說,且教師在此基礎上自然地引出了本課話題。值得一提的是,在進入文本學習之前,教師并不是機械地提出問題,然后讓學生尋找答案,而是啟發(fā)學生,對于課文中幾個孩子的暑假計劃,他們想提出哪些問題,并鼓勵學生自主提問?!癟hey are talking about their plans for the summer holiday. So ,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bout their plans? ”郁老師根據(jù)學生的提問,及時板書關鍵詞where,when,who,how,how long等,這樣,在之后的學習中,學生便能帶著自己想解答的問題進行有目的的閱讀,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二、巧構文本脈絡,助力整體思維
在本節(jié)課中,郁老師較好地把握了語篇教學的特點,以整體感知為切入點,架構清晰的文本脈絡,從課初詢問學生對暑假的初步打算到進入文本之后的看圖自主發(fā)問,再到閱讀中發(fā)現(xiàn)答案,解決問題,直至最后讓學生在豐富的語言學習活動和真實的語境中理解、習得、運用語言?;谶@樣的思考,課堂活動圍繞“plan”逐層展開,層層深入,在清晰的文本脈絡的引領下,學生整體把握語篇的能力得到提升,學生的思路更加清晰,表達更加自如。
三、巧搭語言支架,助力語言輸出
語篇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在使用語言的過程中將新知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儲備,并進行有效的輸出,同時,教師還要巧搭語言支架,使他們養(yǎng)成得體地運用語言進行完整描述的習慣。在導入環(huán)節(jié),郁老師引導學生用“I will...”的句式談談自己的暑假計劃,這是對一般將來時的初步感知和運用,同時,郁老師借助思維導圖,凸顯文本要點,呈現(xiàn)關鍵信息,及時生成資源,對于學生的語言輸出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四、巧留拓展空間,助力思維發(fā)展
拓展活動是對文本內容的拓展、延伸與運用,教師要精心設計各種任務、活動來內化語言。要巧妙留白,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的思維和語言同步,更要創(chuàng)設拓展空間,讓學生在活動中提升自己的語言能力和思維水平。本節(jié)課,在處理完文本的相關信息之后,對于文本中沒有提及而學生想了解的問題,郁老師引導和鼓勵學生運用I think...I guess...Maybe...的句式進行大膽猜測,如此,便實現(xiàn)了對文本內容的二度開發(fā),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豐富了語言的表達。
在教學中,我們的眼中要有學生,要通過我們的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使他們在課上想說、敢說、能說,這樣的課堂才是基于兒童視角、基于兒童需要、基于兒童發(fā)展的真課堂。
(作者系南京市天妃宮小學教師發(fā)展中心主任, 江蘇省英語特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