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衛(wèi)娜
(南陽醫(yī)學高等??茖W校 河南南陽 473000)
IL-17、IL-8、IL-10水平與早期糖尿病腎病的關系
王衛(wèi)娜
(南陽醫(yī)學高等??茖W校 河南南陽 473000)
目的 觀察糖尿病大鼠腎臟早期IL-17、IL-8、IL-10水平的變化,并分析糖尿病大鼠腎臟早期IL-17、IL-8、IL-10水平與糖尿病腎病的關系。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被隨機分為正常對照組和糖尿病模型組,模型組以一次性腹腔注射STZ誘導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后在1周、2周、4周、6周,12周時間點分別取兩腎,稱量兩腎的重量及大鼠體重,常規(guī)方法檢測血清生化指標和尿蛋白含量,ELISA檢測IL-17、IL-8、IL-10水平。分析IL-17、IL-8、IL-10水平與糖尿病腎病的關系。結果 糖尿病各組大鼠IL-17、IL-8隨時間逐漸升高,IL-10隨時間逐漸降低,IL-17、IL-8與血糖、CRP、腎臟肥大指數(shù)、24小時尿蛋白、肌酐、血尿素氮呈正相關,IL-10與血糖、CRP、腎臟肥大指數(shù)、24小時尿蛋白、肌酐、血尿素氮呈負相關,IL-17、IL-8與IL-10呈負相關。結論IL-17、IL-8可能促進糖尿病大鼠腎病的發(fā)展,IL-10可能抑制糖尿病大鼠腎病的進展。
糖尿病 IL-17 IL-8 IL-10
糖尿病腎?。―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特發(fā)性全身微血管病變的腎臟表現(xiàn),是導致終末腎病的原因之一,糖尿病腎病早期出現(xiàn)微量白蛋白尿,但可以逆轉,后逐漸發(fā)展為不可逆大量蛋白尿、腎臟纖維化,最后發(fā)展為終末期腎病。最近研究認為細胞因子介導的炎癥反應參與了糖尿病腎病的發(fā)生發(fā)展。我們通過測定糖尿病大鼠早期IL-17、IL-8、IL-10水平,探討這三種細胞因子在糖尿病腎病的發(fā)生發(fā)展中的作用機制。
1.1 實驗動物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清潔級,200g±15g/只,SPF級,購于鄭州大學動物實驗中心,標準飲食,自由飲水,日常光照。
1.2 模型與分組
喂養(yǎng)1周后,隨機分為糖尿病大鼠組和正常對照組,禁食12小時后一次性腹腔注射鏈脲佐菌素STZ 60mg/kg。正常對照組注射等體積檸檬酸緩沖液。4 8 h后葡萄糖氧化酶法測血糖,血糖≥1 6. 65mmol/L為糖尿病大鼠。不成模或死亡的不計入統(tǒng)計。大鼠隨機分為正常對照組、糖尿病1周組、糖尿病2周組、糖尿病4周組、糖尿病6周組、糖尿病12周組,每組6只。
1.3 方法
每個時間點,稱體質量,麻醉,心臟取血,離心取血清;取出雙側腎臟稱重;血肌酐、血糖、尿素氮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 ELISA測定尿微量白蛋白、IL-17、IL-8。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多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兩兩組間比較采用LSD-t檢驗,p<0.05認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Spearson作相關性分析。
表1 各組大鼠血、尿等指標(±s,n=6)
表1 各組大鼠血、尿等指標(±s,n=6)
注:與NC比較,* p<0.05;** p<0.01
組別 n F P G(m m o l / L) C R P(m g / L) 腎肥大指數(shù)(%) 2 4 h U p r o(m g) B U N(m m o l / L) S C r(μ m o l / L)N C 6 5 . 6 7 ± 1 . 2 3 4 . 0 1 ± 2 . 0 7 0 . 3 5 6 ± 0 . 2 7 7 . 3 ± 1 . 7 7 . 0 ± 0 . 8 4 1 . 2 ± 4 . 1 1 W 6 1 8 . 5 6 ± 4 . 8 7 * * 6 . 7 1 ± 3 . 2 0 0 . 3 6 2 ± 0 . 1 3 9 . 1 ± 1 . 8 7 . 2 ± 0 . 9 4 2 . 7 ± 3 . 9 2 W 6 2 2 . 1 5 ± 5 . 0 9 * * 1 0 . 1 0 ± 3 . 1 2 * * 0 . 5 6 7 ± 0 . 4 1 1 3 . 8 ± 2 . 1 * * 7 . 8 ± 1 . 0 4 4 . 8 ± 4 . 3 4 W 6 3 3 . 4 7 ± 5 . 3 6 * * 1 5 . 3 3 ± 3 . 8 0 * * 0 . 7 1 6 ± 0 . 4 6 * 1 7 . 2 ± 1 . 9 * * 9 . 2 ± 0 . 7 * 4 9 . 8 ± 3 . 7 * 6 W 6 2 6 . 5 1 ± 5 . 7 2 * * 1 9 . 4 2 ± 4 . 0 2 * * 0 . 7 6 8 ± 0 . 5 1 * 2 0 . 3 ± 2 . 0 * * 1 2 . 8 ± 0 . 8 * * 5 2 . 4 ± 4 . 2 * * 1 2 W 6 2 5 . 0 1 ± 6 . 1 7 * * 2 9 . 7 6 ± 4 . 2 1 * * 0 . 7 6 9 ± 0 . 4 7 * 2 5 . 6 ± 2 . 7 * * 1 7 . 2 ± 1 . 1 * 8 5 9 . 8 ± 5 . 1 *
表2 各組IL-17、IL-8、IL-10水平比較(±s,n=6)
表2 各組IL-17、IL-8、IL-10水平比較(±s,n=6)
注:與NC比較,* p<0.05;** p<0.01
組別 n 血I L -1 7(n g / L) 血I L -8(n g / L) 血I L -1 0(n g / L)N C 6 8 . 9 1 ± 3 . 1 2 1 2 . 5 4 ± 2 . 1 3 4 1 . 0 7 ± 2 . 6 1 1 W 6 9 . 3 0 ± 3 . 2 1 1 5 . 4 2 ± 1 . 7 9 3 9 . 0 2 ± 3 . 2 1 2 W 6 1 0 . 7 3 ± 3 . 0 5 1 8 . 7 1 ± 2 . 9 8 * 3 3 . 3 4 ± 4 . 2 5 * * 4 W 6 1 1 . 8 7 ± 4 . 2 0 * 2 2 . 1 8 ± 2 . 1 8 * * 2 7 . 8 7 ± 3 . 9 1 * * 6 W 6 1 3 . 7 8 ± 4 . 5 2 * 2 6 . 7 2 ± 2 . 3 1 * * 2 2 . 1 9 ± 3 . 0 8 * * 1 2 W 6 2 4 . 0 8 ± 5 . 1 3 * * 5 7 . 6 8 ± 3 . 2 0 * * 1 8 . 9 0 ± 3 . 1 7 * *
2.1 各組大鼠血、尿等指標變化
與正常對照組相比,各糖尿病模型組大鼠血糖顯著升高,模型組間血糖有差異,4周組糖尿病血糖水平最高,6周和12周組稍下降,但仍高于正常水平。CRP、腎臟肥大指數(shù)、24小時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尿素氮隨時間逐步升高,均高于正常對照組。見表1。
2.2 各組大鼠IL-17、IL-8、IL-10結果比較
糖尿病各組大鼠IL-17、IL-8隨時間逐漸升高,IL-17從4周開始、IL-8從2周開始與正常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糖尿病各組大鼠IL-10隨時間逐漸降低,從2周開始與正常對照組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3 相關性分析
IL-17、IL-8與血糖、CRP、腎臟肥大指數(shù)、24小時尿蛋白、肌酐、血尿素氮呈正相關(P<0.01),IL-10與血糖、CRP、腎臟肥大指數(shù)、24小時尿蛋白、肌酐、血尿素氮呈負相關(P<0.01),IL-17、IL-8與IL-10呈負相關(P<0.01)。
糖尿病腎病發(fā)生機制目前仍未完全清楚,近年研究認為糖尿病腎病中存在炎癥反應,糖尿病腎病被認為是一個炎癥進展過程,細胞因子介導的炎癥反應可能單獨或作為多種發(fā)病機制的下游環(huán)節(jié)在糖尿病腎病的發(fā)病機制中起關鍵作用[1]。在病變部位,常有大量的單核-巨噬細胞、淋巴細胞等的浸潤,隨后浸潤細胞分泌炎癥性細胞因子和纖維化形成細胞因子,使病變部位纖維化,導致結構改變和功能的喪失。
IL-17是由Th17細胞分泌的主要細胞因子,已被證明在多種疾病,包括器官移植、自身免疫性疾病、腫瘤中發(fā)揮重要作用[2]。 本研究結果顯示,糖尿病各組大鼠IL-17水平隨時間逐漸升高,從4周開始與正常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而且IL-17水平與血糖、腎臟肥大指數(shù)等指標呈正相關,這充分說明IL-17在糖尿病腎病的發(fā)生發(fā)展中起到一定作用。
IL-8是趨化因子CXC超家族的典型代表。其作用主要是趨化中性粒細胞和單核細胞,脫粒,產(chǎn)生超氧陰離子,加強炎癥防護和免疫反應等。本研究結果充分說明IL-8在糖尿病腎病的發(fā)生發(fā)展中起到一定作用。原因是IL-8激活中性粒細胞,引起炎癥反應;刺激平滑肌細胞移動和增殖,導致內(nèi)皮促凝能力增加,使血流調節(jié)異常;刺激血管內(nèi)皮因子的釋放,增大血管通透性,導致蛋白尿的發(fā)生和發(fā)展,使腎系膜細胞增生,促進腎小球硬化,導致糖尿病腎病的發(fā)展[3、4]。
研究發(fā)現(xiàn)糖尿病各組大鼠IL-10水平隨時間逐漸降低,從2周開始與正常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而且IL-10水平與血糖、腎臟肥大指數(shù)、24小時尿蛋白、肌酐、血尿素氮呈負相關,與其余致炎因子CRP、IL-8、IL-17也呈負相關,這充分說明IL-10在糖尿病腎病的發(fā)生發(fā)展中一定的保護作用。
相關性分析發(fā)現(xiàn),血清IL-8、IL-10及IL-17水平與疾病進展、CRP、腎臟肥大指數(shù)、24小時尿蛋白、肌酐、血尿素氮等存在一定的相關性,而三者之間也存在相關性:提示IL-8、IL-10及IL-17可能參與了糖尿病腎病的發(fā)生發(fā)展,也說明炎癥反應在糖尿病腎病的發(fā)生機制中起一定的作用。
[1]Wada J,Makino H. Inflammation and the pathogenesis of diabetic nephropathy[J].Clin Sci(Lond),2013,124(3):139.
[2]魏文,李娟娟,孫圣榮,等.乳腺癌小鼠動物模型中自細胞介素-17的表達及其意義。中華實驗外科雜志,2011,28:673-675.
[3]賀正華,肖目張,郭曲練. 過表達白介素-10 減少脂多糖所致大鼠星形膠質細胞炎癥介質的釋放[J]. 中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1,36(5):392-397.
[4]孫永波.糖尿病腎病發(fā)生與發(fā)展相關危險因素的研究進展[J].醫(yī)學綜述,2011,17(10):1531-1534.
R-0
A
1674-2060(2016)02-0116-02
南陽市科技局科技攻關項目 2012GG069;南陽醫(yī)學高等專科學校自然科學項目 12NYYZ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