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朱麗歐小芬陳雪梅龔明福,2
(1.樂山師范學院生命科學學院 四川樂山 614000;2.峨眉山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利用研究所 四川樂山 614000)
四川泡菜乳酸菌表型多樣性分析
謝朱麗1歐小芬1陳雪梅1龔明福1,2
(1.樂山師范學院生命科學學院 四川樂山 614000;2.峨眉山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利用研究所 四川樂山 614000)
乳酸菌是一類能利用可發(fā)酵糖產(chǎn)生大量乳酸的細菌的統(tǒng)稱,對人體健康非常有益,泡菜中富含乳酸菌。收集樂山師范學院附近餐館、食堂以及本人家鄉(xiāng)的泡菜及泡菜汁,采用MRS鑒別培養(yǎng)基分離純化得到乳酸菌,并對其進行唯一碳源利用、唯一氮源利用、對染料的抗性測定、耐鹽性、耐酸堿性測定、生長溫度范圍等表型性狀測定,通過聚類分析揭示其表型多樣性。研究結(jié)果表明,從泡菜及泡菜汁樣品中分離到29株乳酸細菌,21株桿菌,8株球菌。這些菌株在Watson距離為0.43時聚在一起,群A有3個菌株,群B有26個菌株。群B在Watson距離為0.17時可分為9個亞群。四川泡菜乳酸菌具有表型多樣性。
四川泡菜 乳酸菌 多樣性 表型
乳酸菌(Lactobacillus)能夠發(fā)酵糖類產(chǎn)生乳酸,無芽孢,革蘭氏染色陽性,是一種對人類健康有益的細菌[1]。乳酸菌可用于制造酸奶、乳酪、德國酸菜、啤酒、葡萄酒、泡菜、腌漬食品和其他發(fā)酵食品[2]。酸泡菜是世界性大眾蔬菜發(fā)酵制品,其主要發(fā)酵菌群是乳酸菌,而四川泡菜以其獨有的高品質(zhì)聞名于世[3]。從四川各地泡菜廠、農(nóng)家及餐館收集泡菜樣品,選擇性分離乳酸菌,對分離得到的純?nèi)樗峋M行生理生化特征鑒定和表型多樣性分析,明確四川泡菜中優(yōu)勢乳酸菌類群,從中篩選獲得優(yōu)質(zhì)泡菜專屬乳酸菌,對于推廣和開發(fā)優(yōu)質(zhì)泡菜、推動泡菜產(chǎn)業(yè)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1.1 四川泡菜
收集樂山師范學院附近餐館、食堂以及本人家鄉(xiāng)的泡菜及泡菜汁,泡菜切碎無菌水浸泡10 min,各樣品在室溫下密封保存?zhèn)溆谩?/p>
1.2 鑒別性培養(yǎng)基
MRS培養(yǎng)基[4]:酪蛋白胨10.0 g,牛肉膏10.0 g,酵母提取物5.0 g,葡萄糖20.0 g,乙酸鈉5.0 g,檸檬酸二胺2.0 g,吐溫80 1. 0 mL,K2HPO42.0 g,MgS04.7H2O 0.58 g,MnSO4.H2O 0.25 g,瓊脂15.0 g,蒸餾水1.0 L,pH6.2~6.4.
1.3 乳酸菌的分離篩選
1.3.1 乳酸菌的分離
取泡菜浸泡汁或泡菜汁進行倍減稀釋后涂布到含有0.75% CaCO3的MRS培養(yǎng)基平板上,28℃培養(yǎng)2 d后挑起有溶鈣圈的單菌落劃線純化后保存?zhèn)溆谩?/p>
1.3.2 乳酸菌的篩選
保存?zhèn)溆玫木昊罨笾苽渚鷳乙和坎嫉教砑愉寮追幼系腗RS培養(yǎng)基上[5],每菌株重復三次,28℃培養(yǎng)3 d后培養(yǎng)基由紫紅變黃的菌株即可確定為乳酸菌,對所得到的乳酸菌菌株進行編號。
1.4 乳酸菌表型多樣性
圖1 四川泡菜乳酸菌表型特征聚類分析樹狀圖
采用WHITE培養(yǎng)基作為基礎培養(yǎng)基測定供試菌株的唯一碳、氮源利用情況[6],采用NA培養(yǎng)基測定其它生理生化性狀。測定15項唯一碳源、19項唯一氮源、20項抗生素耐受性、10項染料的抗性,另外測定了耐鹽性、初始pH值、溫度生長范圍、氧化酶、過氧化氫酶等。每處理設3次重復。每種性狀的測定方法參見文獻[7]。
性狀測定結(jié)果按陽性反應記為“1”、陰性反應記為“0”表示,所有結(jié)果編碼后輸入計算機[8],采用DPS軟件以類平均連鎖聚類法(UPGMA)進行聚類分析,得到聚類圖[9]。
2.1 乳酸菌的分離篩選
從泡菜樣品中分離純化得到29株菌株,依次編號為H1~H29,8株(H1、H5、H6、H9、H22、H23、H28、H29)為球菌,其余21株為桿菌。
2.2 乳酸菌表型多樣性
29株供試菌株的聚類圖見圖1。從圖1可以看出29株供試菌株在Watson距離為0.43時聚在一起,在Watson距離為0.40時可分為2個表觀群,群A有3個菌株,群B有26個菌株。群B在Watson距離0.17時可以細分為9個亞群,其中H9、H23、H29等3個菌株獨立成群;H2、H3形成2個菌株的亞群1;H8和H10形成2個菌株的亞群2;H4、H5、H7、H11、H12、H17、H18形成7個菌株的亞群3;H13、H14、H20、H25形成4個菌株的亞群4;H16、H24、H19、H21、H26、H27形成6個菌株的亞群5;H15、H22形成2個菌株的亞群6。8個球菌菌株與其它21個桿菌菌株遺傳距離比較遠。
從泡菜及泡菜汁樣品中分離到29株乳酸細菌,21株桿菌,8株球菌。這些菌株在Watson距離為0.43時聚在一起,群A有3個菌株,群B有26個菌株。群B在Watson距離為0.17時可分為9個亞群。四川泡菜乳酸菌具有表型多樣性。
[1]湛劍龍,胡萍,陳韻,李立郎,朱秋勁,王曉宇,謝和. 功能性乳酸菌的應用研究[J]. 食品安全質(zhì)量檢測學報,2014,04:1002-1009.
[2]劉銳,黃玉開,白衛(wèi)東,陳燕霞. 蔬菜汁的乳酸菌發(fā)酵[J]. 食品與發(fā)酵工業(yè),2013,04:114-118.
[3]劉春燕,戴明福,夏姣,周婷,沈麗雯,蒲彪. 不同乳酸菌接種發(fā)酵泡菜風味的研究[J]. 食品工業(yè)科技.
[4]楊吉霞,張利玲,蔣厚陽,賀稚非. 眉山泡菜中乳酸菌的分離鑒定[J]. 食品科學.
[5]孟令帥,張穎,鄒婷婷,烏日娜,岳喜慶,武俊瑞. 辣白菜中乳酸菌的分離鑒定[J]. 食品科學.
[6]龔明福, 韋革宏, 劉江華, 等.新疆苦豆子根瘤菌的數(shù)值分類研究[J].生物多樣性, 2005, 13(1):75-80.
[7]龔明福, 馬玉紅, 李超, 等.苦豆子根瘤內(nèi)生細菌分離及表型多樣性分析[J].西北植物學報, 2009, 29(2):0408-0411.
TS255
A
1674-2060(2016)03-0092-01
四川省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項目(201510649018),四川省教育廳資助科研項目(15TD0026)
第一作者:謝朱麗(1994—),女,四川成都人,樂山師范學院生命科學學院科學教育專業(yè)本科生 。
龔明福(1970—),男,四川鄰水人,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微生物資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