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娜,孟 康,張秀景,張文科,王運強
(河北省晉州市中醫(yī)院,河北 石家莊 052260)
大柴胡湯合桂枝茯苓丸治療氣滯痰阻血瘀型混合型高脂血癥的療效觀察
劉 娜,孟 康,張秀景,張文科,王運強
(河北省晉州市中醫(yī)院,河北石家莊052260)
目的 觀察大柴胡湯合桂枝茯苓丸治療氣滯痰阻血瘀型混合型高脂血癥的療效。方法 選取2014年05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混合型高脂血癥患者76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治療組39例和對照組37例。對照組采用辛伐他汀分散片或非諾貝特膠囊治療,治療組采用大柴胡湯合桂枝茯苓丸湯劑治療。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變化及中醫(yī)癥狀改變。結(jié)果 治療組總有效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TC、TG水平改善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中醫(yī)癥狀治療前后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大柴胡湯合桂枝茯苓丸治療氣滯痰阻血瘀型混合型高脂血癥療效確切。
混合型高脂血癥;大柴胡湯;桂枝茯苓丸
血清膽固醇與甘油三酯均升高者,稱為混合型高脂血癥。我們用大柴胡湯合桂枝茯苓丸湯劑治療氣滯痰阻血瘀型混合型高脂血癥,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05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混合型高脂血癥患者76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治療組39例和對照組37例。治療組男19例,女20例;年齡21~70歲,平均年齡(47.18±5.89)歲;病程2~6年,平均病程(3.31±0.71)年。對照組男18例,女19例;年齡20~70歲,平均年齡(46.94±6.15)歲;病程2~6年,平均病程(3.25±0.67)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方面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診斷標準
參照《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1]確定西醫(yī)診斷標準:以血清TC≥5.18 mmol/L,且TG≥1.70 mmol/L為混合型高脂血癥。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2]確定中醫(yī)辨證標準:形體肥胖,胸脅脹悶,走竄疼痛,心前區(qū)刺痛,心悸,心煩不安,失眠,頭重如裹,肢麻沉重,腹脹,嘔惡痰涎,口淡,食少。舌胖,苔滑膩,舌尖邊有瘀點或瘀斑,脈弦滑或脈沉澀。癥狀輕重程度以計分方法表示:顯著或持續(xù)出現(xiàn)計3分,時輕時重或間斷出現(xiàn)計2分,輕或偶然出現(xiàn)計1分,無癥狀計0分。
1.3納入標準
①年齡20~70歲。②同時符合上述中西醫(yī)診斷標準,并簽署患者知情同意書。③原發(fā)性高脂血癥。排除:①僅有TC≥5.18 mmol/L或TG≥1.70 mmol/L者。③妊娠或哺乳期婦女,過敏體質(zhì)及對辛伐他汀分散片或非諾貝特膠囊過敏者。④繼發(fā)性高脂血癥。⑤患有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肝腎疾病、血液病、精神疾病患者。
1.4方法
對照組TC升高為主者,給予辛伐他汀分散片(廣州南新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10750)20 mg,每晚口服1次。TG升高為主者,給予非諾貝特膠囊(Laboratoires FOURNER SAS,國藥準字H20140369)200 mg,1次/d,口服。治療組口服大柴胡湯合桂枝茯苓丸湯劑。藥物組成:柴胡10 g,黃芩10 g,清半夏10 g,赤芍10 g,枳實10 g,熟大黃6 g,生姜3片,大棗4枚,桂枝10 g,茯苓15 g,丹皮10 g,桃仁10 g。水煎服,1劑/d,文火煎2次,取汁400 mL,分2次早晚飯后溫服。兩組均以30天為1個療程,觀察2個療程。
1.5觀察指標
主要檢測TC、TG水平變化、中醫(yī)癥狀積分變化情況及安全性指標:血尿常規(guī)、肝腎功能、心電圖。
1.6療效評價標準
1.6.1血脂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TC或TG下降≥20%;有效:TC或TG下降≥10%但<20%;無效:TC或TG檢測未達到以上標準者。
1.6.2中醫(yī)證候療效判定標準
臨床控制: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證候積分減少≥95%;顯效: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證候積分減少≥70%;有效:臨床癥狀、體征均有好轉(zhuǎn),證候積分減少≥30%;無效:中醫(yī)證候改變未達到以上標準者。
1.7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數(shù)(%)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療效比較
治療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n,%)
2.2TC、TG水平比較
兩組治療后TC、TG水平比治療前均明顯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治療組治療后TC、TG水平與對照組同期比較降低顯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TC、TG水平比較(±s,mmol/L)
表2 兩組治療前后TC、TG水平比較(±s,mmol/L)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n TC TG治療組 治療前 39 7.18±1.35 3.77±1.25治療后 39 3.18±1.93*△ 1.56±0.86*△對照組 治療前 37 7.27±1.35 3.70±1.36治療后 37 4.36±1.95* 2.67±0.96*
2.3中醫(yī)療效比較
中醫(yī)癥狀改善情況:臨床控制9例(23.1%),顯效15例(38.5%),有效9例(23.1%),無效6例(15.4%),總有效率為84.6%。中醫(yī)癥狀積分變化:治療前平均積分(16.13±5.33)分,治療后平均積分(7.28±4.90)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于混合型高脂血癥的治療,西醫(yī)以口服他汀類或貝特類藥物為主,或者他汀類合用貝特類或煙酸類藥物。但藥物合用后會加重肌病及肝毒性的風險[3]。
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高脂血癥的中醫(yī)證型以痰瘀互結(jié)、痰濁、氣滯血瘀最為多見[4]。因此我們考慮用理氣活血,祛濕清熱的大柴胡湯合桂枝茯苓丸湯劑。本方很好地針對氣、血、痰瘀滯,郁而化熱的病機。并且現(xiàn)代研究發(fā)現(xiàn),方中柴胡、黃芩、枳實、赤芍、熟大黃、丹皮、茯苓、大棗有不同程度的降脂作用。
綜上所述,大柴胡湯合桂枝茯苓丸湯劑能有效降低血脂水平,改善混合型高脂血癥患者癥狀,療效確切,值得推廣。
[1]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制訂聯(lián)合委員會.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S].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1,35(5):390-419.
[2]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S].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12:85-89.
[3]張東偉,王海昌.不同類型降脂藥物的臨床評價[J].中國實用內(nèi)科雜志,2012,29(1):7-10.
[4]郭 嬌,樸勝華,石忠峰,等.高脂血癥中醫(yī)證候分布規(guī)律文獻研究[J].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3,30(5):609-614.
本文編輯:孫春宇
R259.892
B
ISSN.2095-6681.2016.04.042.02
河北省中醫(yī)藥管理局2016年中醫(yī)藥類科研計劃課題(編號:20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