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頭頂上的“革命”

        2016-10-25 07:30:08沈珂
        美文 2016年9期
        關(guān)鍵詞:發(fā)型頭發(fā)革命

        沈珂

        生命中的幾場雪

        生命中的第一場雪,是我媽告訴我的。那時候,媽隨爸在晉豫邊界的山區(qū)里當兵,每年冬天,都要回豫南的故鄉(xiāng)探親。如今不過是兩三個小時的車程,彼時,在媽眼里,卻是世界上最漫長的一段路。這段路,不僅崎嶇輾轉(zhuǎn)、車馬勞頓,還伴隨著恐懼與不安、離愁與困頓。這是她鄉(xiāng)愁的長度。

        那個冬天,下了比往年更厚的雪。爸帶著媽,和襁褓中的我,像往常一樣倒火車、轉(zhuǎn)汽車,眼看離家越來越近了,大雪卻封了路,司機撂下汽車回家了,一車的乘客慌了神。爸不知從哪里找來了一個架子車,把媽和我放在后頭,套上攀繩就往前走。不知過了多久,到了市里,路卻越來越難走,一不留神車翻到坑里,我被甩了出去,恰好一架載滿紅薯的板車從旁邊經(jīng)過,車輪正對著我細小的胳膊壓了過去。

        此后的十來年里,媽逢人便把這段遭遇說出來,以證明她這閨女著實命大。

        幼年時期能記起來的第二場雪,也是旁人說給我的。

        那年小姨生孩子,下了一整夜的鵝毛大雪,表弟一生出來,家里人就給他取了個帶“雪”的名字。每次喚他,都會聯(lián)想到那場與難產(chǎn)有關(guān)的雪。

        那時候,我和表弟好像都沒有家,我們真正的家是大姨家。大姨是家里的長姐,也是兄弟姐妹們的主心骨。這幾個姐妹生了孩子之后,她又擔負起替妹妹撫養(yǎng)孩子的任務(wù)。

        大姨是紡織廠的工人,那時國營企業(yè)效益還不錯,雖然不能常吃到肉,但夏天卻是可以天天喝汽水。我至今都記得那些汽水的樣子及口味,蛋白奶的、菠蘿的、橙子的、桃子的……我最愛喝的是菠蘿。

        小孩子們分離的時候,也會哭。總是我先哭,大表姐接著哭,二表姐不會哭,就看著我倆哭。哭完后大姨抱著我看月亮,說月亮這么大、這么亮,我就笑了。

        表弟就沒我這么幸運,記憶中總是小姨一個人牽著他的手,站在村口的岔路旁,周圍光禿禿的,沒有樹,我看著這一高一矮的身影漸漸變小,扭過頭去,竟流了眼淚。

        缺衣少食的日子很快就過去了,部隊里的生活改善得更快。食堂里全是四川兵,據(jù)說要表現(xiàn)好才能到這里。我常?;煸谒麄冎虚g,獨占一個座位,等那魚香肉絲、西紅柿雞蛋一個個端上來,便嬢嬢地吃起來。

        部隊里的米飯,不是現(xiàn)在這種蒸法,炊事員先是把米微煮一遍,米湯留下,米粒包在蒸布里繼續(xù)蒸。這樣出來的米,一粒一粒,極為下飯,而米湯剛好可以飯后喝。小的時候,家里一直都這樣蒸米飯,只是后來爸年齡大了,再也不愿麻煩,才開始吃電飯鍋里蒸出來的。

        接下來的雪,就下在城市里了。每當校園被大雪覆蓋嚴實,我們幾個女生就登上操場中間的一個大土包,玩“梁山好姐”的游戲,把一個個沖上來的男生推下去,勝利之后結(jié)拜金蘭。那時的雪,化的好慢,一場雪夠我們打一陣子架。終于有一日,戴眼鏡的胖男生宣告了起義,擒了我這個小頭目,從此,“梁山好姐”的傳說便漸漸煙消云散。

        初中以后,學(xué)業(yè)加重,教室里依舊沒有暖氣。老師找來洋瓷盆,放上煤球,算是最豪華的取暖設(shè)施。大家都穿棉鞋、棉褲,各種花型輪番出現(xiàn)在同學(xué)們的身上、腳上。有錢的人家已經(jīng)開始穿皮棉鞋,又重又笨的那種,類似軍用靴。

        那時候,媽騎車送我,每逢下雪,母女倆就一前一后,雪化開的地方騎著,遇到冰面趕快跳下,這樣走走停停,十分鐘的路半個小時也到不了。卻也不擔心遲到,因為下雪天老師的心情也很好,就連最變態(tài)的班主任也會對一個個氣喘吁吁的晚到同學(xué)報以微笑,“快進來,我們正在練習用雪造句”。是的,那時候每下一場雪,老師都會這么說。

        我們回到家,搜腸刮肚,有時候還找個作文書抄上一抄,寫出了這樣的文章:今天早上,天空中飄起了潔白的雪花,它們一片一片的,有的像鵝毛,有的像窗花,有的像……而此時,耳邊總會響起幼年時那個送我上學(xué)的福建兵說過的話,“在我們家鄉(xiāng),一下雪就不用上學(xué)了”。

        后來的雪,就變少了,總是那么紛紛揚揚的幾片,落到地上尋不著蹤影。大學(xué)時代的所有記憶,都在那刮著雪豆豆的綠皮火車上。凌晨,爸便起床備早飯,媽為我包裝一袋又一袋吃食,橘子、牛肉、饅頭、卷餅、牛奶、筷子,凡是能想到的都裝到了一個個塑料袋里。這時候我睡眼惺忪地起來,邊埋怨晚了,邊嫌他們啰嗦,尤其討厭喝面湯,覺得不夠洋氣。不像現(xiàn)在,一周不喝上兩回面湯,就覺得心里空落落的。

        不知為何,那幾年的雪就是非常少,一到冬天,人們就開始盼雪,媽常說,“今冬沒有雪,地里的莊稼怎么辦”。

        綠皮車咣當咣當?shù)卦谇卦ゴ蟮厣献?,車廂里人貼著人,廁所里都橫滿了。有時是到洛陽,有時則需到三門峽,列車員才有空余的票,從此坐下,等待終點站的到達。

        西安火車站那幾年是出名的亂,老皮曾在這里被人劃了好幾千塊錢,警察來了也不過是在巷子里兜幾圈裝裝樣子,誰都知道道北警匪一家親嘛。登上603,搶位置坐下,再過半小時,方可回到宿舍。其實宿舍也沒什么值得期待,只是沒有去處而已。

        那時的自己,還真有幾分候鳥的意思,車窗外燈火闌珊、滿城歸家,但都和你沒關(guān)系,一股落寞和凄涼襲上心頭。卻也不悲傷,因為雖然困苦,但總算是找到了自由的路。

        再后來的雪,又開始變大了。相冊里有一張三個女生的合影,破舊的鎮(zhèn)政府院子,鵝毛一樣的大雪漫天而降,三個女生無所顧忌地笑著。

        那是上班后的第一個冬天,在鎮(zhèn)上實習,住在鎮(zhèn)政府二樓的一間空房子里。鎮(zhèn)上沒有自來水和暖氣,每天到一樓提水,白天圍著爐子辦公,偶爾有人拿幾個饅頭烤著吃,女同事們都在織毛衣,織給心愛的人。

        那個鎮(zhèn)是歷史上有名的地方,緊挨著漢武帝陵墓,鎮(zhèn)上人的名字有很多帶“俠”的,估摸著祖上都是從全國各地遷過來守陵的豪強游俠。

        鎮(zhèn)上雖遠不及城里,卻也吃喝玩樂一應(yīng)俱全,最有名的是麻辣燙,30來塊錢就能美美一頓,解決了口腹之欲。后來城里流行美甲,鎮(zhèn)上居然也開了一家,10塊錢兩只手,十年后這個價錢漲了10倍。

        早飯是在鎮(zhèn)食堂吃的,一律的饅頭加胡蘿卜絲、包谷粥,熱氣騰騰,男同事總要端到院子里吃。有錢的時候,就多花一元錢讓大嬸給攤個雞蛋,夾在饃里。直到今天,我還保留著這道美味,餓極了的時候,一個雞蛋下鍋,黃燦燦的,鏟出來,夾在熱饃里,最好再有碗稠稠的包谷粥。

        這種口味,就像母親攪的面糊一樣,走到哪里都不會變。

        在村言村,一個冬天下來,我和同屋穿著一樣的大棉鞋,戴著同款的碎花袖套。當我們再次出現(xiàn)在區(qū)政府辦公室的時候,已經(jīng)儼然兩個村姑了。

        日子總是在一天天變好,后來住進了有暖氣的房子。一年大雪后,我蜷在臥室不出門,那時流行寫博客,每每吃過中飯,就一個人打開電腦,隨著音樂升起,文字也如流水一樣汩汩而出。

        老皮下班回來總會拉著我出去看雪,雪很大,穿著及膝羽絨服都嫌冷。記得那時我還穿高跟鞋,細高細高的鞋跟壓進雪里,如同平跟鞋一樣,所以也總能和老皮走很遠的路。我們總是散步到農(nóng)大,農(nóng)大里積滿了雪,學(xué)生們由父母送著剛返回校園,忙著買各種東西、見各種同學(xué)。我不合時宜地戴著一副墨鏡,在雪景里自拍,引來不少側(cè)目。

        那是我們最愉快的一個冬天,沒有爭吵,沒有婆媳問題,沒有多余的想法。就好比世界大戰(zhàn)之后的國際關(guān)系。

        重慶是沒有雪的,兒子從小在重慶長大,沒有見過雪。兩歲時他已懂事,一次坐著出租車經(jīng)過一段道路,路兩邊堆了些人造的雪,兒子就問,“媽媽,這是雪嗎?”我遺憾地搖搖說,“這不是,真的雪比這美多了”。

        后來回到西安,每年冬天的雪就成為他最期待的事情。這不,昨天他還在提醒我要下雪,今天就下了。這是2016年的第一場雪。雖然來得晚了些。

        頭頂上的“革命”

        二月二,龍?zhí)ь^。龍為司雨之神,龍?zhí)ь^,意味著雨水充足、萬物蒙恩。中國人在這一天理發(fā),應(yīng)是與古代的某種祭祀儀式有所關(guān)聯(lián),而不是什么“正月理發(fā)思舅舅”。

        印象中,古時的中國人是不理發(fā)的,所謂“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做子女的對于自己的頭發(fā)只有使用權(quán),沒有處置權(quán),產(chǎn)權(quán)歸屬在父母,故不能對他人的財產(chǎn)擅做處理。

        在對待頭發(fā)的態(tài)度上,古今差異巨大。大概是對自然神力的原始崇拜使然,大概是與某種邏輯嚴密的帝王統(tǒng)治術(shù)有關(guān),頭發(fā)在很長的文明進程中,與五官、身體具有同等的重要性,絕不似今天的可有可無。

        故而有了髡首之刑,有了割發(fā)以示戴罪,有了剪一縷青絲睹物思人,有了留發(fā)不留頭、留頭不留發(fā)……在這漫長的過程中,頭發(fā)還被賦予了無窮的詩意——

        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曉鏡;

        但愁云鬢改,夜吟應(yīng)覺月光寒;

        云髻半偏新睡覺,花冠不整下堂來;

        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

        香霧云鬢濕,清輝玉臂寒;

        ……

        這萬縷青絲因其長、因其重,在人類的感觀中曾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頭發(fā)伴隨古人短暫而辛勞的一生,記錄著一個人從孩提到老者的整個生命,以至于后來,即使沒有這外部的秩序文化,大概人和頭發(fā)也早已建立起了一種慰藉與依戀的關(guān)系。

        遲暮女子對著鏡子,慨嘆韶華易逝,良人多情;將領(lǐng)義士策馬草原,撫摸著微白的雙鬢,痛心于壯志未酬;失意臣子目睹宮女從青娥到老嫗,懷念起故去的明君。

        但凡要與頭發(fā)決裂,那也是與自己的命運決裂。削發(fā)為尼、蓄發(fā)明志,哪一個不是靈魂撕裂后的強作歡顏?哪一樁不是了盡世事后的浴火重生?

        漢代卻是一個特例,據(jù)說漢代出現(xiàn)了理發(fā)的工具,于是考古學(xué)家推測漢代人是理發(fā)的。這不禁讓我想起一個顛覆常識的民科論調(diào),說漢朝人實為埃及王族后裔,那規(guī)制雷同的帝王陵墓群、對龍(蛇)的共同崇拜,甚至連面部特征,都一一成為佐證。

        看過《埃及艷后》的人,一定對女主那黑若明漆的齊肩短發(fā)過目難忘,那是屬于伊麗莎白·泰勒的黃金時代。后來看《奮斗》,一直覺得王珞丹扮演的米萊,就是借鑒了泰勒的發(fā)型,這種發(fā)型總有著某種女王般的氣場。

        而電影里埃及男人的形象,也是一種被稱為“尼羅式”的發(fā)型,這種發(fā)型直到今天還可以在歐美男人的寫真照里頻頻看到,可見生命力之長久。如果民科們知道了漢代人和埃及人都理發(fā),估計那逆天的觀點又會被多了一道明證。

        頭發(fā)作為頂上之物,一直都與頂層設(shè)計發(fā)生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清朝入關(guān)后,令漢人剃發(fā)易服,就是為了逼迫群眾亮明立場、主動站隊。他們大概也深知,剃發(fā)在漢人這里實是大大的恥辱,能夠剃發(fā)的,即使心有二意,在舉事時也多喪了志氣。這才是文化意義上的“革命”。日本人在征服東北的時候,也用過類似的手段。

        到了清朝風雨飄搖的時候,頭頂上的革命再次故戲重演,不過這次被革掉的是曾經(jīng)“革”了別人的命的辮子。仁人志士、革命青年,凡是贊同了民主、誓于舊制度血戰(zhàn)到底的,都一律剪了大辮子,梳起了西洋頭。這頭發(fā)上的革命,吹響了大革命的號角。

        到了上個世紀30年代,帝制遠去,中國社會進入了“現(xiàn)代”,中國人正式加入了世界這個大家庭。東部開放的城市,出現(xiàn)了一時的繁華,女人們梳著和好萊塢明星一個式樣的頭發(fā),男人們一個個都學(xué)了紳士的樣子。

        這時候的頭發(fā),是民國短暫輝煌的象征。奢靡自古為末世之相。當金陵的歌女們手撫琵琶半遮面、在秦淮河的青樓上傳播國粹時,日本人的鐵騎踏破了京華春夢。刺刀下,花鈿委地、血淚相合,承平日久的男人們早已嚇破了膽。

        這時,遠在中國西北方的黃土高原上,迎來了一批又一批上海灘的歌女、演員、富家小姐,她們扯掉盤繞的發(fā)髻、脫去凹凸有致的束身衣,齊刷刷地扎起了兩個短辮子,換上了和男人們同款的軍裝。不愛紅妝愛武裝。這是偉人贊賞的革命主義美學(xué)。

        抹殺性別、比男人更男人,是這個時代女性對自己的要求。那剪去的卷發(fā),正是她們對曾經(jīng)紙醉金迷、沉溺享樂的自己的一次人生訣別。革命鼓勵一個又一個女人成為娜拉,只有出走,不能回頭。

        這種美學(xué)一直延續(xù)到70年代末。甚至在今天,40年代、50年代出生的女人,依然會鬼使神差地重現(xiàn)著兩把刷子的懷舊發(fā)型,那是她們對于青春和熱血永不磨滅的紀念。

        80年代開始,突破封鎖的中國,開始再一次擁抱世界。這種價值多元化的改變,首先體現(xiàn)在發(fā)式和服裝上。男青年留起了長發(fā),被老革命們驚呼為“阿飛、盲流”,女青年燙起了頭發(fā),又被鄙夷為“有傷風化、風流成性”。青年男女們顧不上這些閑言碎語,久旱逢甘霖,他們?nèi)缇迷诜\里的鳥兒一樣夸張的扭起迪斯科、跳起霹靂舞。

        雖然如任何一次革命一樣,總有前浪死在沙灘上的逆流波折,但畢竟不久后政治領(lǐng)袖的肯定與默許,使這些昔日的“阿飛”“盲流”“傷風敗俗者”,成為支撐起商品經(jīng)濟的第一批中堅力量,而那些反對者則成了政治上不正確的絆腳石。

        至90年代,這股報復(fù)式的文化勃興接近尾聲,經(jīng)濟建設(shè)漸成社會主題,隨著錢包的日益鼓起、商業(yè)的放開,全民經(jīng)商的時代開始了。頭發(fā)已不再有80年代的對于價值觀的象征性特征,而成了美化形象、提升個人魅力的手段——恰如前半個世紀的軌跡一樣。

        臺商、港商的大量涌入,帶來了祖國寶島和東方之珠的時尚文化,港劇、錄像廳風靡南北,人們模仿著港臺明星的發(fā)型,塑造著一個又一個發(fā)型史上的奇觀。

        先是高劉海,用吹風機把原本垂落的劉海向一側(cè)高高地吹去,再用摩斯定型。這種劉海有一個炫酷的名字“飛機頭”,直到現(xiàn)在那些登臺的女歌手、主持人還要吹出這樣的造型,可見“飛機頭”的雍容華貴之處。

        男人們則流行“郭富城”頭,微長,中分或四六分,用飄柔洗發(fā)水洗過,時不時的甩一下頭發(fā),就擁有了“相信我、沒錯的”的時尚。

        又過了一陣,當菜市場殺豬的大娘都吹起了高劉海的時候,另外一種更加俏皮可愛的劉海悄然流行?;貞浧饋?,那一陣是溫碧霞、關(guān)之琳正火的時候,這兩位美女的共同特征是寬臉盤,兩腮處極寬,下巴又極尖,于是就從兩側(cè)分出兩股頭發(fā),剪短了垂下來,以遮蓋顴骨。

        因這種發(fā)型比“飛機頭”更加簡單易操作,成本也低,所以就迅速上位,成為年輕女子競相追逐的潮流。這個時候,男士還是郭富城頭。

        想來也奇怪,但凡女士發(fā)型變幻的快的時候,都是經(jīng)濟上行期。

        從90年代末到世紀之初的歲月里,各式發(fā)型你方唱罷我登場,看得人眼花繚亂,永遠追不上當下時興的節(jié)奏。這個時候,也是理發(fā)師社會地位、經(jīng)濟收入最高的時期。

        記得剛流行“碎發(fā)”的那年,我所在的地級城市里,只有一家理發(fā)店能剪這種頭,這家理發(fā)店也只有一個人會剪這種頭。于是,全城的女人排起了長隊等待這全城唯一一家理發(fā)店、唯一一個理發(fā)師為她們變出一個新發(fā)式。

        這碎發(fā)的工法,與以往用剪刀剪頭發(fā)完全不同,我見到的最初的剪法,是全程用刀片刮的,一縷一縷的慢慢刮,因此理出來的頭發(fā)沒有齊刷刷的感覺,極其自然,也頗顯臉小。一個頭下來要近兩個小時,可全城的女人還是愿意排著長隊等。

        排隊排的久了,自然年輕的男理發(fā)師,就成了女人們街長里短議論的話題,什么說話溫柔啦,打扮洋氣啦,有沒有對象啦……我估計當時全城的未婚女青年都愿意嫁給這月入數(shù)千的理發(fā)師的,一半的已婚女性會幻想著與這男理發(fā)師發(fā)生點什么。

        男性很快也迎來了頂上的春天,碎發(fā)演變到男士這里,成了“毛寸”,也是全程不用剪刀,用一種帶鋸齒的特制剪刀一縷縷地剪過去,出來的造型干練有朝氣。

        接下來流行比較久的發(fā)型就是離子燙了。當時大學(xué)里,幾乎每個女同學(xué),只要頭發(fā)過肩的,幾乎都做過這么一種造價不菲、效果極佳的長發(fā)造型。

        這個時候國力日盛,正是世界工廠的形成階段,臺商、港商漸漸退去了神秘,一批大陸富豪涌現(xiàn)。因此,體現(xiàn)傳統(tǒng)東方女性美的離子燙就適時登臺了。

        這種發(fā)式做出來后,把每個女子都扮成了清水芙蓉的淑女模樣,正合當時那些暴發(fā)戶、土財主、小貪官的胃口——小鳥依人、含情脈脈。

        男人的頭發(fā)?繼續(xù)毛寸。

        離子燙之后的世界,就變得紛繁蕪雜起來,一如房地產(chǎn)起航后的中國。有外卷式的短發(fā)、滿頭卷的長發(fā)、長發(fā)版的“碎發(fā)”——洗剪吹,還有花苞頭、波波頭、發(fā)根蓬松燙……與走馬觀花式的發(fā)型相伴隨的,還有深淺不一的各式染色。

        男士的發(fā)型也多元起來,并沒有定式。

        直到江湖上飄來“梨花頭”的倩影,一切才又平靜下來。這梨花頭是歐美的原創(chuàng),早些年在赴國外留學(xué)的閨密那里就見過,頭發(fā)層次很低,發(fā)尾厚重,能夠凸顯獨立女性的氣質(zhì)。

        《老友記》里的瑞秋就曾長期留著這種發(fā)型,既能較好的修飾臉型,又不失干練利落,深得歐美女性鐘愛。但東方人發(fā)質(zhì)硬,留了這原版的梨花頭,其實就跟沒做什么發(fā)型差不多,很多人又忌諱“劉胡蘭”“女革命干部”的打趣。

        當梨花頭真正傳到中國的時候,已是韓國美容技師們改造過的版本,在發(fā)梢尾部進行了內(nèi)卷處理,遠處看,還真是梨子開花的樣子。

        梨花頭注定是一個時代的終結(jié),和另一個時代的開端。長期處于時尚邊緣的男性部落,開始了翻云覆雨的美容美發(fā)事業(yè)。先是那種頭發(fā)全集中在頭頂?shù)膽醒蜓蚴桨l(fā)型,接著又是四周全剃光只留一個茶壺蓋的復(fù)古式發(fā)型。當然還有一邊剃完一邊留長的陰陽頭。

        男人開始打扮的時候,就是女人開始支配世界的時候。當越來越多的男人開始整容,開始靠臉吃飯的時候,那魏晉之風似有卷土重來的嫌疑。

        其實男人作為審美的客體,與女人為審美的客體一樣,只是人性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循環(huán)。也許,科技與人工智能的不斷發(fā)展,會在不遠的將來徹底彌合了兩性的差異,讓世界的分工變得扁平化,到那個時候,你是什么性別,似乎也真的不再重要。這頭頂上的革命,也就真的該終結(jié)了吧。

        猜你喜歡
        發(fā)型頭發(fā)革命
        我的頭發(fā)『斷了』
        頭發(fā)飄起來了
        油改水革命誰主沉浮
        上海建材(2017年5期)2018-01-22 02:58:52
        頭發(fā)剪壞的你可以這么辦
        Coco薇(2017年2期)2017-04-25 02:50:26
        革命人永遠是年輕
        MY HAIRS TYLE ISON POINT
        發(fā)型
        Coco薇(2016年5期)2016-06-03 08:53:30
        頭發(fā)
        粉紅革命
        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 16:48:47
        好別致的發(fā)型
        丝袜美腿亚洲综合一区| 无码久久精品蜜桃| 国产成人亚洲合集青青草原精品| 丰满熟妇人妻无码区| 日本一本草久国产欧美日韩| 白丝美女扒开内露出内裤视频| 国产影院一区二区在线| av网站国产主播在线| 18禁国产美女白浆在线| 视频一区二区免费在线观看| 日本中文字幕乱码中文乱码| 国产自拍偷拍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草逼动态图视频免费观看网站| 少妇性l交大片7724com| 久久久中文久久久无码| 性色av闺蜜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全肉乱妇杂乱视频|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亚瑟| 亚洲公开免费在线视频| 最新国产精品精品视频| 日本办公室三级在线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看 | 亚洲97成人在线视频| 男女主共患难日久生情的古言| 成年女人免费v片|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成人| 欧美黑吊大战白妞| 久久精品成人欧美大片| 女人的天堂av免费看| 亚洲精品色播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免费精品| 日韩欧美成人免费观看| 男女性高爱潮免费网站| 亚洲天堂资源网| 级毛片无码av| 日韩中文字幕乱码在线|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播放视频| 国产亚洲成人精品久久| 丰满少妇作爱视频免费观看| 日韩视频中文字幕精品偷拍 | 亚洲av不卡一区男人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