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 云,王春艷,劉 鳴
?
門診2型糖尿病病人個體化健康教育效果觀察
滕云,王春艷,劉鳴
[目的]探討個體化健康教育在門診2型糖尿病病人中的應用效果。[方法]2015年3月—2015年7月選取門診口服藥治療的2型糖尿病病人84例,進行3個月個體化健康教育,比較健康教育前后體重指數(shù)(BMI)、空腹血糖(FBG)、餐后 2 h血糖(2 hBG)、糖化血紅蛋白、血脂,以及飲食、運動、血糖檢測、用藥、足部護理方面自我管理評分。[結果]健康教育3個月后,病人消瘦由4.8%降至2.4%,理想體重由39.3%增加至58.3%,超重由51.2%降至39.3%,肥胖由4.8%降至0;FBG、2 hBG、糖化血紅蛋白、血脂顯著降低,飲食、運動、血糖檢測、用藥、足部護理方面自我管理評分提高,與教育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結論]對門診2型糖尿病病人進行個體化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血糖、血脂,控制體重。
2型糖尿??;健康教育;血糖;血脂;體重指數(shù);自我管理
最新調查結果顯示,我國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已高達9.7%,預計目前糖尿病成人病人數(shù)量約為9 240萬例[1]。糖尿病的治療包括飲食治療、運動鍛煉、藥物治療、血糖監(jiān)測、糖尿病教育、心理及預防7個方面[2]。健康教育是糖尿病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糖尿病教育管理不規(guī)范,病人輾轉于不同的醫(yī)院、醫(yī)生之間,頻繁地變換藥物,血糖長期不達標,以致并發(fā)癥逐漸發(fā)生、發(fā)展。因此,本研究針對2型糖尿病病人設定了一套個體化教育流程,幫助病人掌握一些基本的理論知識和胰島素注射、血糖監(jiān)測等技術操作,使其病情得到良好控制,幫助病人建立治療信心,促進病人良好行為方式的形成。
1.1研究對象2015年3月—2015年7月選取門診口服藥治療的2型糖尿病病人86例,失訪2例(失訪率2.3%)。入組病人男44例,女40例;年齡18歲~78歲(52.3歲±5.9歲),病程(10.4年±6.3年)。入組標準:①符合1999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糖尿病診斷標準,即空腹血糖(FPG)≥7.0 mmol/L,餐后2 h血糖(2 h PG)或隨機血糖≥11.1 mmol/L[3];②有自理能力、語言交流能力;③遵醫(yī)行為強;④無嚴重心、腦、腎等疾病。排除標準:①合并糖尿病酮癥酸中毒;②合并嚴重的心、腎、肝損傷;③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④主觀或客觀不能接受運動、飲食控制、血糖監(jiān)測的病人。
1.2方法
1.2.1制訂個體化健康教育方案個體化健康教育是指根據(jù)病人個人狀況制訂的教育程序,即用處方形式規(guī)定健康教育的內(nèi)容、固定訪視時間,有計劃地實施教育,從而達到控制血糖、改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質量的目的[4]。
1.2.2實施個體化健康教育方案①應用糖尿病自我管理行為量表6(SDSCA-6)在健康教育前評估,發(fā)現(xiàn)病人存在的問題;②建立糖尿病病人健康檔案。內(nèi)容包括病人基本信息、化驗及檢查資料、治療方案、病人生活方式評估表,充分了解病人病情,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③指導病人正確填寫糖尿病病人生活管理日記,告知病人在復診前2 d,詳細填寫三餐飲食(主食、副食、水果)、運動(運動方式、持續(xù)時間)、血糖(三餐前及三餐后2 h血糖),根據(jù)病人生活管理日記詳細了解病人平時生活狀態(tài)[5];④要求病人每兩周門診訪視1次,每次攜帶生活管理日記及血糖檢測記錄本,根據(jù)生活管理日記反映其存在的問題,結合病人生活方式評估表,針對性地制訂個體化營養(yǎng)飲食處方[6]、個體化運動處方[7];⑤根據(jù)病人治療方案,制訂個體化血糖檢測方案,并督促病人執(zhí)行;⑥3個月后進行終末評估。
1.2.3效果評價
1.2.3.1SDSCA-6量表SDSCA-6量表是糖尿病態(tài)度、愿望和需求(DAWN)研究中的一項描述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行為的量表。病人入組后應用SDSCA-6對病人進行評估,根據(jù)評估結果對病人進行個體化健康教育,3個月后進行健康教育效果終末評估。DAWN是Diabetes Attitudes,Wishes and Needs的縮寫,源于2001年啟動的大型糖尿病研究計劃,研究代表了17個國家和4個大陸的15 000余例糖尿病病人或其照顧者的看法,旨在探索糖尿病病人未滿足的需求。這個研究關注病人的心理與生活層面,調查病人受到照顧的狀況。SDSCA-6反映過去7 d內(nèi)的糖尿病自我護理活動,用于評價2型糖尿病病人飲食、運動、血糖監(jiān)測、足部護理、用藥和吸煙6個維度的行為。經(jīng)DAWN研究證實,SDSCA-6量表信度、效度理想,可在臨床教育實踐中評價病人自我管理行為。評分0分~3分為不合格,4分~5分為合格,6分~7分為達標。
1.2.3.2客觀指標①體重指數(shù)[BMI=體重(kg)/身高(m)2]是診斷肥胖的標準之一,采用2000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qū)(WHO-WPR)肥胖的診斷標準[8]。體重由專業(yè)人員使用醫(yī)用體重秤(型號RGZ-120-RT型)測量。②生化檢查:清晨病人空腹采集靜脈血8 mL,送檢驗科檢查。血脂4項[膽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血糖使用醫(yī)院BECKNANO5800生化儀2測量,糖化血紅蛋白使用羅氏CORAS-6000測量。
2.1健康教育前后BMI變化情況消瘦(BMI<18.5kg/m2)由4.8%降至2.4%,理想體重(BMI 18.5 kg/m2~22.9 kg/m2)由39.3%增加至58.3%,超重(BMI 23.0 kg/m2~29.9 kg/m2)由51.2%降至39.3%,肥胖(BMI≥30.0)由4.8%降至0。
2.2健康教育前后血糖、血脂變化情況比較(見表1)
表1 健康教育前后血糖、血脂變化情況比較±s)
2.3健康教育前后自我管理行為比較(見表2)
表2 健康教育前后自我管理行為比較±s) 分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終身性疾病,需要病人堅持長期治療。飲食不合理、無運動習慣、不注意休養(yǎng)等不良的生活方式在糖尿病的發(fā)病及病情發(fā)展過程中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糖尿病患病率及各種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進而降低致殘率以及死亡率。健康行為的建立要經(jīng)過無意圖期、意圖期、準備期、行動期、維持期,大約需要3個月的時間[9]。無意圖期是指一個人還沒有改變自己行為的意圖。策略:應該注重讓病人了解糖尿病及其危害,建立病人檔案,分析病人的基本病情,共同發(fā)現(xiàn)問題。②意圖期是指人們已經(jīng)意識到了問題的存在,并在考慮改變,但還沒有做出承諾。策略:注意傾聽,向病人提供更多的信息和知識,解決妨礙改變的問題;與病人討論改變的利弊,告知行為改變帶來的好處,提供行為改變的計劃。具體方法:讓病人填寫“病人管理日記”,自己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主動解決問題。③準備期:準備期人們有改變行為的傾向,但未采取行動。策略:協(xié)助病人設定現(xiàn)實可行的目標,制訂兩周隨訪計劃;通過“病人管理日記”了解病人在行為改變過程中的細節(jié),對病人提供支持,給予客觀的評判。④行動期是指人們矯正自己的行為來解決問題的階段。策略:關注病人行為改變,定期隨訪病人,檢查病人取得的進步,認可并樂于看到病人做出的改變,贊揚、鼓勵病人。制訂個體化病人飲食、運動處方,并設定血糖檢測方案。⑤維持期。策略:每兩周隨訪病人,將現(xiàn)有的控制指標與剛開始進行行為改變時的指標進行比較,肯定病人做出的努力,與病人討論故態(tài)復萌的危險性;幫助病人停止原有不健康行為。本研究運用DAWN研究SDSCA-6量表,結合生活管理日記及生活方式評估表,了解病人生活方式,并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制訂個體化飲食、運動處方,遵循行為改變的過渡理論模式,要求每兩周訪視1次,制定個體化飲食、運動處方及血糖監(jiān)測方案,3個月后進行終末評估,量化教育效果及效果分析。通過個體化強化健康教育,使病人BMI、糖化血紅蛋白、膽固醇、三酰甘油得到了良好控制,并且病人的自我管理行為,包括科學飲食、規(guī)律運動、血糖檢測、足部護理、科學用藥都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對減少并發(fā)癥,建立病人信心有很大的幫助。
健康教育是糖尿病重要的基礎治療措施之一,而強化個體化健康教育是根據(jù)病人個體之間的差異,固定健康教育時間,在幫助病人了解糖尿病基本知識及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時,給予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充分滿足病人需求。本研究需要病人定期接受健康行為指導及強化,要求兩周訪視1次,既考慮到病人、醫(yī)務人員的負擔及可操作性,又有助于健康行為的建立及維持。良好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病人治療的主觀能動性,減少或延緩糖尿病慢性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發(fā)展。
[1]陳家倫,寧光.臨床內(nèi)分泌學[M].7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934.
[2]紀立農(nóng),翁建平,陸菊明.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J].中華糖尿病雜志,2014,7(6):15-18.
[3]劉新民,張錦,何戎華.實用內(nèi)分泌診療手冊[J].2版.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8:533.
[4]王曉云,張晨霞.糖尿病健康教育者培訓教材[M].太原: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11(1):5-7.
[5]鄒大進.糖尿病自我管理[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9:20-23.
[6]陳偉,郭曉惠,紀立農(nóng).中國糖尿病醫(yī)學營養(yǎng)治療指南[J].中華糖尿病雜志,2012,5(7):10-18.
[7]紀立農(nóng).中國糖尿病運動治療指南[M].北京:中華醫(yī)學電子音像出版社,2011:5-11.
[8]馬學毅.現(xiàn)代糖尿病診斷治療學[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9:101.
[9]Shelley ET,朱熊兆,唐秋萍.健康心理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60-61.
(本文編輯張建華)
Observation on effect of individualized health education for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n out patient department
Teng Yun,Wang Chunyan,Liu Ming
(First Hospital of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Shanxi 030001 China)
滕云,主管護師,本科,單位:030001,山西醫(yī)科大學第一醫(yī)院;王春艷、劉鳴單位:030001,山西醫(yī)科大學第一醫(yī)院。
R473.58
B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6.29.041
1009-6493(2016)10B-3708-03
2015-10-27;
2016-09-05)
引用信息滕云,王春艷,劉鳴.門診2型糖尿病病人個體化健康教育效果觀察[J].護理研究,2016,30(10B):3708-3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