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鶯鶯
(曲阜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山東日照276826)
夢境的碰觸——論凱伊多納基的象征主義因素
劉鶯鶯
(曲阜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山東日照276826)
凱伊多納基是英國當代畫壇聲名遠揚的女性藝術家,在國際藝術屆也是備受關注。凱伊多納基通過追溯歷史來突出她追求自然的象征意義上的心靈的真實。盡管是當代的藝術家,仍然能夠通過她的繪畫語言的形式以及其主題思想顯示出她那種追求,類似于維米爾那樣的藝術家,運用灰色調的色彩以及模糊的形象與場景,都在間接的表達和暗示其真實內心狀態(tài),包括畫面當中人物的沉思和那種靜謐的氛圍,都與象征主義有種接近。
凱伊多納基;象征主義
象征主義是19世紀中葉出現(xiàn)在法國文學界的一個流派,19世紀末才發(fā)展到各個藝術領域,包括美術領域里。象征主義的哲學基礎就是非理性主義和直覺論學說以及神秘主義,信仰那種理想的彼岸世界。所以在凱伊多納基的作品中所能感受到的是形象的抽象性和不穩(wěn)定性,是那種強烈的主觀色彩和含義的朦隴晦澀。法國哲學家昂立·柏格森的非理性主義和直覺論學說宣稱代表理性的科學和邏輯不能透入實在的外皮,生命是運動的、綿延的、進化的,只有直覺才能直接洞見。所以,直覺比理性和科學更接近生命,更能反映事物的本質就是直覺,我們只能通過直覺來了解實在的、“變化的”和內在的“綿延”,生命和意識。凱伊多納基的畫中這種直覺性顯得尤為明顯。主觀的色彩,圖像的朦朧,營造出一種似有似無的神秘感,透露出內心想要表達年輕人的一種渴望與憧憬來,在這些畫中都明顯的透露出凱伊多納基的象征主義傾向。
身處在現(xiàn)代社會的凱伊多納基,對于科技經(jīng)濟文化的迅速發(fā)展非但沒有明顯的好感,反而產(chǎn)生出了強烈的懷疑和反叛。或者說是一種與當下社會的抽離,呈現(xiàn)出一種反叛的情緒傾向,比如青少年的精神心理的逆反,逃離人群,然后出現(xiàn)在像夢境中得地方。這里是他們的“烏托邦”。她的畫中的青年或者是在沉思,或者是在憧憬。她認為:一種繪畫的內在秘密被逸出,必將折射出年輕人真實的心理狀態(tài)。其實這也是在表達人性,反叛社會的虛妄,狂躁和膚淺轉而向內心中的一片凈土,純粹回歸自然的愿望。而這樣的情景又用夢境的手法通過圖像象征性的表現(xiàn)出來。
(一)主題思想的象征
凱伊多納基不同于象征主義畫家經(jīng)常選擇的主題是宗教的、政治的、古典的經(jīng)典題材,可以被討論和批判。凱伊多納基是選擇的題材大多是年輕人聚在一起,身處在一個原始的環(huán)境中,脫離開城市生活的環(huán)境,像人們處在一個夢境中一樣,環(huán)境卻甚至是荒誕又神秘的。就象征主義的特性來說,過于客觀的描繪真實事物,是不可取的,應該要保留那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覺,而這種感覺就像是夢境一般,留有神秘性,讓人看不清楚,在模糊之余,在夢境之中,去體會。凱伊多納基的畫面的年輕人大多是在冥思或沉默,這種關于年輕人的這種沉默與生活中平時呈現(xiàn)的活潑生機勃勃的情況是有相當大的反差的,象征了人向不可見的內心世界的回歸,以孤獨的內省取代與外部物質世界的相互作用,擺脫外部世界的困擾,這正是象征主義精神的體現(xiàn)。
(二)繪畫語言的象征
1.人物形象的象征。凱伊多納基的畫面的人物形象也是模糊不清的,在人臉當中有著某一處不知是什么地方的風景,與人物肖像同時并存。這種手法有點類似于如今的攝影雙重曝光,把兩個物象并置。增加了畫面的豐富性和層次感,同時也具有更強的象征意味。在凱伊多納基的畫中,形總是不太清晰,也從未在他的作品中完全消失,而是或隱或現(xiàn)的。馬拉美曾說:“詩中的‘含混不清’并不意味著猶豫不決,而是一種隱藏或神秘?!蓖瑯舆@樣的感覺也總是以一種似乎是夢境中才有的狀況常常出現(xiàn)。比如我們在夢境中,人物的想象總是被模糊化,不清晰的。這種類似于抽象化的手法無論是人物還是風景總是被籠罩在一種籠罩在薄紗之下,從而產(chǎn)生朦朧的美感,物質性削弱了,而暗示性加強。雖然她運用了這種景象與人物共置的手法,沒有把景物或者肖像畫的非常清晰,但是卻增加其象征意義。而象征主義則是要保留這種神秘性,讓觀看者與畫面的氣氛產(chǎn)生一種精神上的連接。
2.色彩的象征。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凱伊多納基的色彩,她的顏色基本上是一種灰色,高級灰,她最擅長就是用這種高級灰色去營造她想要強調的氛圍,可以說精準的把握住了某種情緒以及某種心理狀態(tài)??梢哉f色彩是她的工具,是她手中的利器,從她得畫中可以觀察到,在人物肖像里,她的鼻子經(jīng)常用一種純度稍微高一點的顏色以一種三角的形狀出現(xiàn),這種趣味也增加了她的辨識度。色彩與心理的理論早已被人們探知,這種接近于夢幻的產(chǎn)自于主觀的色彩,更與其人們那種彷徨又悲傷又迷茫的心情緊緊的有著相關性。其實色彩的重要性是很突出的,有的時候色彩表達的準確也起到了形的作用,凱伊多納基對于色彩的運用也就是對于形的把握,最然沒有形的強力約束,但運用色彩強弱和飽和度和色相的不斷對比和變化,各種事物的形象就被其色彩被完全的展示出來了。
[1]徐琛.象征派[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0.
[2]董學文.西方文學理論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J205
A
1005-5312(2016)11-008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