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國君
【摘 要】長期以來,教育行政部門的重要決策總是在一些基層學校難以得到有效貫徹落實,責任區(qū)督學如何發(fā)揮其作用,是新時期面臨的嶄新課題,值得認真去再思考。
【關鍵詞】責任區(qū);督學工作;側重點;微思考
長期以來,教育行政部門的重要決策總是在一些基層學校難以得到有效貫徹落實,加班加點、亂收費、體罰學生,為教不公、為教不廉等問題時常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由此,我們所追求的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大面積提高教育質量等只能是一句空話。因此,轉變教育管理方式,強化教育督導工作,責任區(qū)督學如何發(fā)揮其作用,是新時期面臨的一個嶄新課題。
思考一、督學要具備復合型的綜合能力
《重慶市教育督導條例》對督學任職條件的要求是很高的,每位督學要有獨立地監(jiān)督、評估、指導能力,要有課程改革的真知灼見,要有溝通協(xié)調能力,要有咨詢服務意識,要有研究反思習慣。以往教育督導的常規(guī)形式是集體組織、定期督導。這種督導形式在促進學校工作上總體是粗線條的,不能面對面地解決基層遇到的具體問題。為了有效地避免以“面”為主、泛泛而談的“原則督導”,實現(xiàn)“點”對“點”的指導與服務,結合學校的工作實際,有針對性地總結經(jīng)驗、查找不足、提出整改建議,幫助學校更好地開展工作。要求督學要積極主動、盡職盡責地去工作,要堅持原則,求真求實地去工作,嚴肅認真、清正清廉地去工作。成為“組織信任,師生贊賞,學校敬畏,社會認可”的專業(yè)人才,時時明確自己的工作職責。一是對學校貫徹落實教育法律法規(guī)和上級政策規(guī)定情況進行監(jiān)督,促進學校依法辦學,規(guī)范辦學行為;二是對學校教育教學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重點、難點、熱點問題進行調查研究,對中小學校(幼兒園)工作提出改進建議,也為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推進教育改革與發(fā)展提供決策參考;三是對學校管理與學校發(fā)展、隊伍建設與教師發(fā)展、教育教學與學生發(fā)展進行指導,督促學校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四是及時推介督導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典型經(jīng)驗,引進先進的管理理念,提高學校辦學水平;五是幫助和指導學校(幼兒園)找準發(fā)展定位,制訂和完善學校(幼兒園)中長期發(fā)展規(guī)劃以及年度工作計劃,引導學校(幼兒園)發(fā)展特色,形成品牌,辦成人民滿意的學校(園)。
思考二、督學要按規(guī)范化的程序開展工作
在整個督導過程中,督學必須做到:一是督導前認真準備。要明確督導任務和目標,制定督導方案。二是督導中依法依規(guī)進行。采取聽匯報、查資料、看賬目、隨堂聽課、座談走訪、問卷調查、實地察看等多種方式對學校(幼兒園)各方面情況進行督查,查看常態(tài)下的學校(園)管理和教學秩序,了解課程計劃執(zhí)行情況、學校作息時間、體育活動時間、教師行為、考試行為、用書管理等情況,及時糾正學校(園)的辦學行為。避免預先通知的督導檢查的局限性。排除虛假因素,避免形式主義,防止沒有標準、漫無目的的隨意進行。三是督導后及時反饋報告。檢查完畢后,如實填寫督導檢查記錄單,單獨或集中及時向督導學校(園)反饋督查意見。對發(fā)現(xiàn)的問題提出整改建議,還要適時回訪督導,跟蹤督查學校(園)整改的進度,直至問題完全整改到位。
思考三、督學要與學校(園)建立良好的伙伴關系
在督導過程中,積極倡導督學與被督導學校(幼兒園)建立“平等、合作、互信”的雙主體的伙伴關系。充分發(fā)揮教育督導職能的激勵、指導作用,充分尊重、信任、理解被督導學校(園),盡力為對方實際問題的解決提供有益的幫助。讓被督導學校(園)真正體驗到督導給自身發(fā)展帶來的好處,從而獲得校(園)長、教師真心實意的擁護和支持、形成“督”與“被督”的心理共鳴,使督導過程在雙方相互切磋,相互合作的和諧氛圍中進行,要堅持以促進為主,以實踐為主,以服務為主。督導工作對督評對象,具有激勵效果。我們必須堅持以激勵為主,促進為主,營造出一個先進更先進,先進幫后進,后進趕先進的良好氛圍。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統(tǒng)一,注重實踐,少干預多參與,知行統(tǒng)一,堅持多聽、多看、多調查、多思考、多總結,用敏銳的嗅覺捕捉各種有用的信息,經(jīng)過認真分析梳理提供科學有效的解決方案,充分尊重學校(園)辦學的主體性,鼓勵學校(園)自主發(fā)展,幫助學校(園)改進工作。堅持以服務為主,服務于教師,服務于學校(園)。全面掌握學校情況后盡最大限度給予支持和幫助,為老師減壓,為學校(園)減負。
思考四、督學要正確把握好“督”與“導”的度
教育督導既“督”又“導”,“督”是原則方向,目標要求,“導”是過程行為,方法途徑,以“導”的形式來實現(xiàn)“督”,以“督”的力度來促進“導”。具體工作中要正確地把握分寸,導得過多、過細很可能會影響學校(園)的主動性,削弱學校(園)的獨立性,尤其是憑一己之見、脫離校(園)情的“導”,既于“督”無補,又招致學校(園)反感。督學要做到從學校(園)發(fā)展的需要出發(fā),督前摸底、動員,促進,督中調查、評估,指導,督后通報、幫扶抓落實。根據(jù)學校(園)的實際情況展開科學合理的“導”,做到“導”不越職、“導”不越位??茖W引導,以確保督評對象,弱的轉強,差的轉優(yōu)。要在督導評估中找到立足點,形成一套科學評價的工作流程。將督導程序、結果的運用、信息發(fā)布程式化,在現(xiàn)行的教育體制之外形成一套獨立、不受干擾的運作模式,做到“跳出教育督教育,跳出教育評教育”,真正體現(xiàn)教育督導評估的宏觀與公正,使被督導學校(園)通過督導評估找準自己工作努力的方向,為今后工作樹立一面鏡子,對于存在的問題,制定整改方案,限期予以整改;對于成功的做法,認真總結經(jīng)驗,形成長效機制,揚長避短,日臻完善,真正在教育事業(yè)發(fā)展中發(fā)揮督導部門不可替代的作用。當然,責任督學堅持“服務發(fā)展,寓導于督”的理念,發(fā)揮好“預警和指導”職能,走近教師、走近學生,與師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合作關系,成為校長、教師的良師益友;走入課堂、走入教學,深層次地關注學校教育教學質量;走向社會、走向家長,耐心傾聽他們對教育的意見和建議;走進情境、走進現(xiàn)場,了解危及師生的安全隱患,及時督促處理并報告有關情況,在督導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學校好的做法和經(jīng)驗應及時宣傳推介。如:一些學校確立“綠色質量”理念,實行學生課業(yè)負擔總量控制;落實市“五嚴”規(guī)定,學校(園)試行內部督導制;針對外來民工子女家長因工作忙而疏于子女管理的特點,部分學校暑期行政值班人員赴附近露天水域巡視,勸告學生不下河塘游泳,有效杜絕暑期學生溺水死亡事件的發(fā)生,等等。
總之,要讓每一位責任區(qū)督學都感到“督學是一種榮譽也是一種責任”。從事督學工作必須熟悉教育政策、法規(guī),熟悉學校管理,具有較高的理論水平,深厚的專業(yè)素養(yǎng),擅長教育科研。只有不斷的提高自身素質,不斷的給學校傳遞新信息,輸入正能量,才能更好地幫助學校發(fā)揮優(yōu)勢,突出特色,使“督”和“導”在更深層次上、更高效度上展開。
【參考文獻】
[1]《督學責任區(qū)建設的探索與實踐》,中國論文網(wǎng)
[2]馮青龍.《談談督學責任區(qū)的建設》,浙江公路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