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廣山
【摘 要】文章反思初中學校作文教學現狀,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教學觀)為指導,探究作文課堂學習意義建構內涵,全面優(yōu)化作文課堂學習環(huán)境,搭建校本雙主互動交流平臺,明確不同階段作文的學習意義建構目標,創(chuàng)建作文教學校本化高效課堂特色。引導學生常規(guī)化深入社會生活實踐體驗,蘊藉思想情感,豐富作文素材;激勵善思樂寫,交流成果喜悅;誘導習作熱望,培養(yǎng)寫作能力。學習意義建構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核心屬性,當然也包括作文課堂的學習意義建構。其具體內涵是在“寫作情境設置(寫什么——立意)”、“主導協助習作(怎樣寫——行文)”和“互動交流提高(為誰寫——評價)”三個作文學習要素的基礎上,落實作文課堂的學習意義建構目標和任務。
初中作文課堂的學習意義建構主張:一是“夯根基,筑生活”;二是“講規(guī)矩,采人文”;三是“急就章,走熟路”;遵照初中不同學習階段的作文教學要求,以尋求校本研究與訓練的作文教學規(guī)律。
【關鍵詞】意義建構;夯實根基;體驗生活;尋求規(guī)律
不知其它區(qū)域初中學校的作文課堂是何種教學現狀,就其本校語文習作雙主互動體驗,理性反思作文教學實踐,仍是教師指導犯難,學生習作無趣;表情沒有思想,達意缺失實感;語言東拼西湊,交際無的放矢;行文不成體統,更難擲地有聲。鑒于此,深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校本研究,悉心揣摩作文課堂學習意義建構對策,以尋求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
校本研究獲悉,初中作文教學,嚴重缺失作文課堂的學習意義建構理念,嚴重缺失作文學習科學輔導方法,嚴重缺失作文學習自主實踐興趣,嚴重缺失作文學習規(guī)律探究智慧。作文教學造成花花課堂,以應付教育“差事”;習作訓練虛偽不實,以大轟大嗡敷衍了事;作文教學失去原生態(tài)的根本原因,是語文教師缺失生活作文課堂的學習意義建構意識。予以概括反思,一表現在作文教學(輔導)備課環(huán)節(jié),不去理性思考習作訓練的情境設置環(huán)境要素(生活素材與興趣投入);二表現在習作訓練方略的主導作用環(huán)節(jié),不去揣摩作文指導智慧挖掘的協助要素(協助方案與筆耕實踐);三表現在習作成果激勵評價環(huán)節(jié),不去搭建習作評價互動平臺的交流要素(共同提高與分享喜悅)。交流得知,當下初中作文教學普遍仍囿于傳統的經驗型和總結型應試圖式,僅圍繞完成作文教學量化任務要求和中考作文導向,來鎖定作文教學研究視角,來劃定習作訓練研究論域。這實屬還是早被擯棄的傳統填鴨式作文應試教育模式,這與作文學習意義建構的校本性(作文教學特色)和前瞻性(寫作自主發(fā)展)背道而馳。如果深刻挖掘一下初中作文教學的發(fā)展式內涵,就不難萌生作文創(chuàng)新教學的理性思考,拓寬初中作文教學校本研究的特色途徑,理智處治無利于學生習作發(fā)展的實踐頑疾,應用建構主義的教育眼光,為廣大初中語文教師的作文教學實踐紓難解困。
初中各階段作文學習意義建構目標是有評價梯度的。要么關注基礎填補、不失體驗生活;要么關注行文規(guī)范、不失采擷人文;要么關注習文常規(guī),不失筆耕指導。
七年級作文課堂,學習意義建構的目標是,關注“夯根基,筑生活”。闡明初中生習作基礎無根的主要原因,就是缺失生活體驗,缺失生活感悟,缺失生活靈感,缺失交際語言日積月累的學習習慣,以導致沒有寫作思想。近年來積極倡導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活動,就成人考試及高考中考的作文命題,也曾多次均以此作為立意,來評價考生的作文成績。乍一看,這樣的材料作文,并不是習作難題??墒窃u卷發(fā)現,多數考生立意浮淺,表達語言干癟,腹中沒有蓄積的情感素材,對所給“作文材料”沒有多元的思維聯想和豐富的認識見地??忌鸀榱诉_到作文寫作規(guī)定字數的要求,只好大呼小嚎,拼足成篇。結果內容假大空,卷面低分數。舉個最簡明易懂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立意—《從母愛談感恩》。初中學生體驗母愛的生活已有十余年,媽媽從形影不離的襁褓,盼望孩子與日長大,到節(jié)衣縮食冷暖呵護,最后渴望少年強健,快樂發(fā)展有成。如此優(yōu)越的體驗經歷素材,為何就輕易失去了呢?究其教育根源,主要還是教師的責任,尤其語文教師更是主要責任承擔者。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教學論)強調教師應具有創(chuàng)造性主觀能動的誘導作用,學生由于年齡和心理特征,不易主動去體驗家庭生活和父母親情,亟需教師的引導啟發(fā)(如布置親情體驗作業(yè)等,學校班團會和家長會也是最好的引領活動方式)。除此,更亟需有效的常態(tài)化生活體驗反饋手段:語文教師每天都要利用語文課堂前5分鐘,輪流訓練學生口語表達能力;輪流訓練復述家庭親人為自己成長所付出的勞動代價;輪流交流父母為自己讀書所付出的關愛與艱辛;輪流復述家庭和諧幸福生活的小案例等。要求學生積極善于反思回顧身邊曾發(fā)生的社會生活現象,并天天撰寫反思日記,將口語表達向書面語訓練自然過渡。如此日復一日,就會自然養(yǎng)成悉心觀察身邊生活與事物的良好習作習慣,同時也利于培養(yǎng)對生活有鑒別是非曲直的體悟能力。作文口語訓練實踐,語文老師應積極發(fā)揮主導能動作用,促進語文課堂常態(tài)化和口語表達規(guī)范化,為語文學習駕馭書面語夯實基礎。
八年級作文課堂,學習意義建構的目標是,關注“講規(guī)矩,采人文”。初中學生習作訓練不僅亟需有一定生活體驗和作文思想作為寫作基礎,而且亟需強化規(guī)范習文的實踐訓練對策(包括立意規(guī)范化、行文規(guī)范化和語體規(guī)范化等)。八年級學生作文(文體)訓練是在廣泛反復輔導記敘文和說明文習作基礎上,開始學習議論文寫作,并且須明確記敘文與議論文行文中“敘”的內涵區(qū)別(交際作用與功能)。記敘文的“敘”是“以事立人”的敘述;議論文的“敘”是“以事立論”的論述。二者的交際職能作用大相徑庭,前者是典型人物和典型事物為彰顯的主題意義而鋪張的形象與敘事;后者則是論述某種見地和主張為說服讀者而應用的一種論證方法。語文老師在作文的學習意義建構實踐中,既要明確兩個不同語言環(huán)境下的兩個不同概念的內涵屬性,又要有針對性的指導學生參與習作訓練,整體感悟二者的行文主旨和語體色彩,遵循達到能夠獨立駕馭兩種行文的訓練目標。學生在自主習文實踐中,采擷社會人文,常規(guī)化堅持課內課外讀書筆記,這也是一種很好的蓄積作文思想的途徑。我們要獲得成功,就必須要充滿自信?!薄跋嘈抛约海嘈盼磥?,敢于走自己的路,才能闖出一條不尋常的成功之路?!逼浣Y論,能夠與篇首的立論相互照應,深化主旨。行文頗有號召力,足章充滿自信力。論述有理有據,翔實可靠,說服力很強。
九年級作文課堂,學習意義建構的目標是,關注“急就章,走熟路”。即作文課堂學習意義建構目標研究,最終須落實在作文評價這個學習要素上。一是“互動交流提高”評價要素中寫作速度要快(急就章——快成文);二是作文成績尋求高效的輔導對策與途徑(走熟路——尋常規(guī))。語文教師亟需交給學生作文范式拐杖,自主嘗試習文三段式(文頭——開宗明義,言簡意賅;文腹——詳實有序,重點突出;文尾——深化照應,足章顯志),以攙扶學生時代的作文學習與自主發(fā)展,甚至終身寫作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