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李鎮(zhèn)西的《教有所思》使我們深有感悟。它啟發(fā)我們:教師應該具有“思想者”的本質,思考研究育人之道,思考研究教學之道,亦即“教有所思”,這是教師之“大愛”的反映。而育人之道,要旨在于教育工作者在“傳道授業(yè)解惑”過程中“對孩子的一生負責”,“為之計深遠”,這是教師之“大愛”的關鍵性內涵、師之大德的主要反映,也是育人之道的本質體現。
【關鍵詞】《教有所思》;思想者;為之計深遠;大愛
《教有所思》是李鎮(zhèn)西教學之余所寫的文章匯編。認真閱讀了《教有所思》,多有感悟。現就其中所涉及到的“大愛”問題做些粗淺思考。
一、“思想者”:“大愛”之載體
李鎮(zhèn)西以自己堅持不斷的“教有所思”說明:要想使自己所從事的工作變得有興味,有意義,就應該一邊工作,一邊對自己的工作有所思考,工作的每一項內容,都應該與寫作聯系在一起,與研究聯系在一起。
李鎮(zhèn)西介紹說:“我每接一個新生班,便確立一個教育科研課題,同時,便和學生一起用童心和青春書寫教育的詩篇。于是,20年來,我不但完成了一個又一個教育科研課題,而且和學生一起編寫了一本又一本我們的班級史冊……”“多年來,正是抱著這種信念,我一邊教書,一邊讀書,一邊思考,一邊寫作。教育與文學共進,思想與激情齊飛,青春與童心為伴,生命與使命同行。繼《青春期悄悄話》和《愛心與教育》之后,我又陸續(xù)出版了《走進心靈——民主教育手記》……等反映我人生故事、教育感悟和社會思考的著作?!?/p>
李鎮(zhèn)西之所以這樣做,一方面是因為他深刻地懂得,一個教師應該具有“思想者”的本質。他說:“知識分子的特質是思考,是批判,是創(chuàng)造。因此,我從來認為,作為知識分子的教師,同時也就是一名思想者,他應該站在人類精神文明的制高點俯瞰自己的每一堂課,他的心中應該裝著整個世界——國際風云、時代變化、社會焦點……這些都應該在他的心靈的湖面激起思想的漣漪或巨瀾?!倍硪环矫妫瑒t是因為他富于愛心:愛學生,愛教學,愛事業(yè),愛自己的思想者的使命。他說:“我尊敬的于漪老師曾對我說:‘對孩子的愛,能夠使一個老師變得聰明起來。我可能就屬于這種老師。愛,是教育的前提;但遠不是教育的全部。由愛而升華為責任——對孩子的一生負責,這才是教育的真諦?!边@段話告訴我:李鎮(zhèn)西不但懂得愛,而且更懂得什么是“大愛”。因此,他不但在名份上是一個教育工作者,更在本質上成為了“大愛”精神的載體。
由此,我們懂得了為什么李鎮(zhèn)西能夠不斷地“教有所思”。因為他雖然年輕,卻已經把自己變成了一個內心充滿大愛的思想者;“教有所思”,正是他充滿“大愛”的一種重要反映形式。這一點,將激勵我們也努力成為李鎮(zhèn)西這樣的充滿“大愛”的“思想者”,充滿“大愛”地思考研究育人之道,思考研究教學之道。
二、“為之計深遠”:“大愛”之關鍵性內涵
李鎮(zhèn)西所說的“對孩子的一生負責”,讓我們想起了《戰(zhàn)國策》中特別有名的一段:《觸詟說趙太后》。內中,觸詟意味深長地對趙太后說:“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币馑际钦f,父母真正愛其子女,就一定要考慮子女的長遠利益。
同理,教師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也要考慮學生的長遠利益,意即“為之計深遠”。“對孩子的一生負責”,就是“為之計深遠”;“為之計深遠”才是“大愛”,才是“師之大德”。所以我們說,李鎮(zhèn)西的比較樸素的一段話,卻道出了什么是“大愛”的關鍵性內涵、什么是師之大德的主要反映,道出了育人之道的本質所在。
任何事物都有層次之別、大小之別,愛與師德也不例外。噓寒問暖,醫(yī)腳醫(yī)頭,這是愛,是師德,不過卻很一般。學生吃不上飯了,給他買一頓飯,學生回不去家了,把他送回家,這是愛,是師德,不過也仍然很一般。
為什么呢?要點在于:我們是教師。按照古人的說法,“傳道授業(yè)解惑”才是我們的本分,才是我們的天職。在“傳道授業(yè)解惑”這方面下工夫,才是“大愛”,才是“師之大德”。
我們不是說在學生需要我們關懷的時候,我們不能充當除了教師之外的其他角色,我們的身份常常是多重的,什么角色都要充當。我們只是想說:我們在校園內,主要的是教師。
教師要“傳道”。這是教師最重要的工作。要教會學生做人,然后才是教會學生各種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在這方面,我們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教會學生如何做一個有民族感的人,如何做一個守法、講道德的人,如何做一個對社會有所貢獻的人,如何做一個區(qū)別于動物世界其他成員的人。或者如毛澤東所說,成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
你把學生培養(yǎng)成了上面所說的那種人,或者說你努力把學生培養(yǎng)成上面所說的那種人,我們覺得,你才算懂得了什么叫“愛”,什么叫“大愛”,才算懂得了李鎮(zhèn)西所說的“對孩子的一生負責”,懂得了《觸詟說趙太后》所說的“為之計深遠”。
教師要“授業(yè)”。這當然也是教師的重要工作。但是,我們的教師,甚至我們的教育領導者,在實際工作中卻往往也并沒有弄清楚授什么業(yè)、如何授業(yè)這些起碼的問題。“業(yè)”有兩個內容:一是知識,一是能力??墒牵R那么多,都已經“爆炸”了,我們都選擇什么教給學生?什么知識對于學生的未來發(fā)展最有用?別人不知道是否清楚,筆者可是并不十分清晰。我們的一般做法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一股腦兒地交給學生了事。能力也有許多種。我們應該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哪些最主要的能力?對初中生來說,我們的理解是,最主要的是培養(yǎng)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墒牵谡n堂教學中,我們究竟提出了哪些有助于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問題?抑或我們提沒提出過有助于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問題?學生的實踐能力怎樣呢?就語文課來說,學生的實踐能力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說,一是寫。可是我們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時間有效果地“說”了嗎?我們的課程講解是不是始終指向“說”、“寫”這個目標呢?情況往往是,我們講著講著,常常就忽略了這個主要目標。
種種問題都在證明一個基本事實:我們的教學稱不上優(yōu)質,甚至稱不上合格。身為教師,連優(yōu)質課都上不出來,連合格課都上不出來,還說什么對學生的愛!“大愛”——李鎮(zhèn)西所說的“對孩子的一生負責”,《觸詟說趙太后》所說的“為之計深遠”,當然就更談不上了。
我們不想再繼續(xù)談論“解惑”問題了,因為學生最大的“惑”是人生之惑、人生怎樣才有意義?!皞鞯馈鄙星也坏轿?,“解惑”就可想而知了。
總之,李鎮(zhèn)西的“對孩子的一生負責”算是點到了穴位。它讓我們深思:我們是一個什么層次的教師?我們施加給學生的是什么層次的愛?我們所進行的是什么層次的教育、教學?它也催我們在深思之后,認準方向,振作精神,全力以赴地投入于我們正在從事的偉大的教育事業(yè),做我們應該做的,做我們必須做的。
參考文獻:
[1]李鎮(zhèn)西.教有所思.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第3、5、4、3頁
作者簡介:
陳學慈(1981.4~),男,漢族,籍貫黑龍江省佳木斯市,2006年6月畢業(yè)于佳木斯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學士,現任泉州市工商旅游職業(yè)中專學校教師,中教一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