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莉 胡文彥
摘要:兔葡萄球菌病是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一種膿腫與膿腫血癥,以各器官形成遷徙性膿腫為主要特征。本病是集約化兔場的常見傳染病之一,病死率高,主要通過破損皮膚、毛囊、汗腺和黏膜而感染,哺乳母兔的乳頭口也是病菌侵入的主要門戶,抵抗力低的家兔感染后更易發(fā)病。本文闡釋由于葡萄球菌病而導致的4類家兔病癥及臨床診斷。
關鍵詞:兔;葡萄球菌??;種類;臨診
中圖分類號:S858.291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2095-9737(2016)03-0131-01
1 遷徙性膿腫
由化膿細菌從身體其他部位的化膿灶經血流進入脾、肝、腎等實質器官時,細菌性栓塞在實質器官的毛細血管或小動脈血管中即引起轉移性或栓塞性膿腫。膿腫可發(fā)生在體表和體內各臟器和組織,如病兔的頭、頸、背、腿等部位皮下,心、肺、肝、腎、肌肉、睪丸、附睪、子宮和關節(jié)等器官或組織。膿腫一般為豌豆大至雞蛋大,膿腫周圍常有一厚層結締組織包囊,膿汁黏稠,呈乳白色油脂樣或干酪樣,偶爾于其中可見到砂粒狀菌塊。肺、胸膜或腹腔器官的膿腫破潰后,可引起胸腔和腹腔積膿,胸膜與腹膜上常覆蓋一層膿樣物。鏡檢,化膿區(qū)主要是中性粒細胞浸潤,其中雜有淋巴細胞和其他炎性滲出物,有時可見到細菌團塊?;搮^(qū)的組織結構多壞死消失,膿灶周圍的組織有充血、出血和炎性水腫等變化。如果炎癥呈慢性經過,可見間質結締組織增生。
初生(2~5天)仔兔由于皮膚嬌嫩,毛囊和汗腺的通透性大,常易引起感染。可在腹部、胸部、頸、頜下和腿內側的皮膚上形成粟粒狀、色澤發(fā)白的小膿皰。多數病仔兔在發(fā)病的7天內呈急性敗血癥死亡;日齡稍大(10~21天)的兔,其膿皰類似黃豆或蠶豆大并隆出表皮,病程拖得較長,最后衰竭死亡。有時在病兔的肺臟和心臟表面可見到白色小膿皰。患有皮下膿腫的病兔,有搔癢動作,多因傷口流出膿汁沾污并刺激皮膚所致。隨著兔爪搔癢,膿汁中的葡萄球菌侵入抓傷處的血液,又轉移到別的部位或器官形成新的膿腫。膿腫向內破潰,可發(fā)生全身性感染,往往導致膿腫血癥而致兔死亡。
當發(fā)生心內膜炎時,以心內膜的變性壞死最為突出。瓣膜內皮明顯壞死崩解,在壞死組織邊緣有多量中性粒細胞浸潤和形成肉芽組織,其表面有時被覆一層由纖維素、崩解的細胞與細菌團塊組成的凝塊。當發(fā)生化膿性心肌炎時,初期見血管栓塞部的出血性浸潤,而后為纖維素性化膿性炎癥滲出,在其周圍有由充血、出血和中性粒細胞組成的炎性反應帶?;撛罡浇男募±w維變性或壞死。當發(fā)生心包炎時,滲出物由纖維素、白細胞、紅細胞與脫落的間皮細胞等組成;在慢性病程時,滲出物往往濃縮而變?yōu)楦衫覙印?/p>
2 仔兔腸炎
仔兔腸炎是仔兔的急性卡他性腸炎,一旦發(fā)病全窩均難避免。有的仔兔因吮吸患乳房炎母兔的乳汁后引起急性腸炎,死亡率很高[1]。仔兔肛門四周和后肢被毛被稀糞污染,有腥臭味,肛門括約肌松弛。仔兔昏睡,全身松弛。2~3天后多因衰竭或脫水死亡。剖檢時,可見腸黏膜充血、出血或腸腔充滿黏液,尤以小腸病變明顯。鏡下可見腸黏膜層血管充血,腸絨毛縮短或脫落。柱狀上皮被立方上皮所取代。絨毛固有層,單核細胞和中性粒細胞浸潤,刷狀緣發(fā)育不良,隱窩加深。并發(fā)肺炎時,支氣管腔中有漿液性滲出物,并混有較多的白細胞和脫落的上皮細胞。支氣管壁因充血、水腫和白細胞浸潤而增厚。周圍的肺泡腔中充滿漿液,其中混有少量纖維素、中性粒細胞、紅細胞和脫落的肺泡上皮細胞。肺泡壁毛細血管充血。
3 鼻炎
病兔鼻腔常流出多量漿液膿性分泌物,鼻孔周圍被鼻分泌物污染,有的干結成痂。病程長者,鼻孔周圍被毛脫落,個別繼發(fā)腳皮炎。病后期易發(fā)生肺膿腫、肺炎和胸膜炎。剖檢可見肺一側或兩側性病變。發(fā)炎部分的肺組織質地變實,呈灰紅色。病灶的形狀不規(guī)則,散布在肺的各處,呈島嶼狀。肺切面可見散在的病灶區(qū),呈灰紅色或灰黃色,粗糙,稍突出于切面,質地較硬,用手擠壓時即從管腔中流出一些膿性或黏性滲出物。隨著病情的發(fā)展,肺組織充血水腫,呈暗紅色,出現肝變,肝變部切面粗糙和干燥,呈細小的顆粒狀突起。
當發(fā)生纖維素性肺炎時,早期肺泡壁毛細血管擴張充血,肺泡腔內有大量漿液性滲出物,內含紅細胞和少量白細胞。隨后,在肝變期,肺泡腔中紅細胞大部分消失,有大量網狀纖維素凝塊。中性粒細胞增多,并有許多巨噬細胞。由于肺泡腔中滲出物壓迫肺泡壁毛細血管,使毛細血管腔閉鎖,充血消失。最后,肺泡中的中性粒細胞崩解和纖維素溶解以及肺泡上皮細胞出現再生。當發(fā)生胸膜炎時,多以漿液性、漿液纖維素性胸膜炎常見,也可見肺胸膜與肋胸膜黏連。
4 腳皮炎
多見于后肢跖趾區(qū)側面皮膚,前肢較少見。病兔腳皮充血、腫脹、脫毛,病初跖部底面和趾部側面的皮膚出現局部潰瘍,進而形成出血性潰瘍[2]。病兔行動不便,食欲減退,漸進消瘦,個別病例呈敗血癥死亡。
參考文獻:
[1] 劉國信.兔葡萄球菌病的防治[J].農村科技,2006(2):45.
[2] 王翠柏.家兔腳皮炎防治[J].四川畜牧獸醫(yī),2009(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