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國輝
《語文課程標準》對朗讀教學非常重視。四個學段的閱讀部分都率先強調:“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痹诮虒W建議部分也提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可見,朗讀被認為是貫串于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語文教學方法。我在平日深入老師們的課堂教學中發(fā)現(xiàn):多數(shù)學生能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然而卻極少有學生做到聲情并茂地朗讀。怎樣才能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落到實處呢?
一、 理解文本法
學生對文本往往因為理解表面化,沒有透徹地把握編者意圖或者
對作者的心境和文本所蘊含的情感理解不到位,使朗讀索然無味,聽起來像一杯白開水。12月6日,我有幸在石家莊聽了一節(jié)“和美課堂”語文課,是北京市東城區(qū)教育研修學院吳琳老師執(zhí)教的人教版的《巨人的花園》,下面是吳琳老師指導學生朗讀的教學片段:
課件出示句子:①他見到孩子們在花園里玩耍,很生氣:“誰允許你們到這兒來玩的!都滾出去!”②巨人裹著毯子,還瑟瑟發(fā)抖。他想:“今年的春天為什么這么冷,這么荒涼呀……”③“噢!是這么回事呀!”巨人終于明白,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春天。
師:你覺得巨人說這些話時帶著怎樣的心情?從哪些詞語中可以體會到?
生1:我認為巨人說第一句時,他非常惱火,因為巨人讓孩子們滾出花園。(特意強調了“滾”字)
師:假設你就是文中的巨人,請你帶上生氣的語氣讀一讀。
生1::該生重讀了“誰”“滾”字。
師:讀出了點感覺,若能帶上生氣的表情會更逼真。誰再來試著讀一讀?
生2:眉頭緊鎖,瞪大了眼睛,語氣中伴隨著一腔怒火。
師:你的朗讀讓我仿佛看到了巨人兩眼瞪得圓圓的,在氣急敗壞地驅趕著可愛的孩子們。請大家接著談另外兩句。
生3:巨人說第二句時,他很吃驚,春天來了花園應該百花爭艷,但他的花園還這么冷,這么荒涼。(該生把兩個“這么”說得又重又長。)
師:他把“這么”讀得比較夸張,讀出了巨人內心的納悶和不解。接著談第三句。
生4:這句話我覺得巨人好像突然間明白了什么,他說“噢”,懂得了是怎么回事。(該生在說“噢”時點著頭,配以適當?shù)氖謩莺捅砬?,讀得繪聲繪色。)
師:剛才這幾位同學讀得有聲有色,很有味道,請大家像他們那樣讀給你的同桌聽。
文字是有溫度的,吳琳老師沒有刻意灌輸朗讀技巧,沒有告訴學生哪些詞要重讀,哪些詞要讀得長一些,而是學生結合自己的感悟,在互動交流中,借助動作、表情等將文字符號形象化,,讀出了自己個性化的理解。
二、 品味標點法
標點符號是停頓的書面標志。不同的標點符號應該讀出不同的停
頓,同樣的標點在不同的語境中讀法亦有不同。
在參加河北省第四屆小學語文素養(yǎng)大賽觀摩課時,我有幸聆聽了
保定蠡縣李二猛老師執(zhí)教的冀教版的《窮人》一課,下面是李二猛老師指導學生朗讀的教學片段:
課件出示句子:她忐忑不安地想:“他會說什么呢?這是鬧著玩
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jīng)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為什么把他們抱過來?。俊麜嵛业?!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
師:誰來試著讀出桑娜內心由緊張、恐懼到堅定的變化?
生1:該生讀得聲音宏亮,語氣平和。
師:此時的桑娜害怕丈夫回來,但又感覺有責任撫養(yǎng)兩個孤兒,
內心充滿了糾結的她會如此輕松嗎?大家想一想,本段中的問號和省略號的作用?試著帶上你的理解再來讀一讀。
生1:用慢一些、思索的語氣讀:他會說什么呢?這是鬧著玩的
嗎?
生2:用質問的語氣讀:為什么把他們報過來???
師:剛才兩位同學對問號揣摩的細膩,模擬得很逼真。那么文中
的省略號該怎么讀呢?
生3:用時斷時續(xù)的語氣,邊讀邊帶思考狀讀:自己的五個孩子
已經(jīng)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為什么把他們抱過來???……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
師:的確,標點符號也能很好地表情達意。接下來自己帶著
自己的理解讀給同桌聽。
回顧上述教學朗讀片段,起初學生的朗讀語速均勻,聲音宏亮,
沒有真正走進桑娜復雜的情感世界。在此情況下,教師引導學生關注文本中的問號,體會雖都有問的語氣,但折射出的卻是不盡相同的情感色彩。
朗讀是一種有聲的語言藝術,它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只有通過教師們的精心指導,學生們的用心感悟,才能真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展現(xiàn)它的藝術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