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霞
【摘要】孩子們在進入小學后將面臨活動形式、生活環(huán)境、師生關系、教育方法等方面的變化,他們能否從幼兒園順利過渡進入小學,也成了眾多家長所關注的話題。
【關鍵詞】幼兒園 培訓
一、開展培訓工作
(一)對老師的培訓
對大班年級組的教師進行幼小銜接各項工作的培訓。讓大班年級組的老師對"幼小銜接"工作引起充分的重視,深入了解"幼小銜接"的目的和任務,結合各班幼兒的發(fā)展特點、學習興趣和各班使用的教材,通過在一日生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滲透"幼小銜接"的工作方法,全面展開"幼小銜接"活動。
(二)對家長的培訓
各班在新學期家長會上介紹本班幼小銜接活動計劃,讓家長了解"幼小銜接"的目的和意義,應提前為孩子做好心理準備、物質準備、知識準備及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講解。引起家長的足夠重視,才能積極有效的配合我們的工作,達到家園共育的目的。開展有關幼兒小銜接的系列講座或咨詢活動。如給家長做"怎樣幫助幼兒做好入學前的準備"的講座。與家長共同探討孩子在生活、學習、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針對當前家長在教育孩子問題上存在的誤區(qū)重點講解了:上學不單獨是孩子的事;小學不一定要讓孩子上名校;特長教育不是越多越好。
二、對幼兒進行一日生活常規(guī)的培養(yǎng)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全部的課程包括全部的生活,一切課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課程?!?/p>
孩子們從入園到離園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在進行良好生活常規(guī)的培養(yǎng)。孩子進入小學后,要面對更為緊張和忙碌的學習生活,如果在幼兒園沒有較好的形成一日生活常規(guī),常規(guī)松散生活節(jié)奏拖沓紊亂、指令意識不強,則會在很大程度上造成進入小學后產生嚴重的生活學習障礙。
(一)一日生活中建立秩序感
在一日生活中建立有序的生活節(jié)奏感、生活秩序感是有必要的。
我們在培養(yǎng)幼兒秩序感時,會從細節(jié)做起,滲透到幼兒一日生活的的各個方面:①學習取放物品。記住每件東西應該放在哪里。這意味著一個人能夠適應自己的環(huán)境,在所有的細節(jié)方面都能支配它”。每樣物品都有它固定的位置,從哪兒取,還要放回原來的位置,這就是“物歸原位”。②學習照顧整理環(huán)境。讓幼兒參與到環(huán)境的整理工作中來,比如建立小小值日生制度,值日生親自擦洗、整理教室內物品,養(yǎng)成愛勞動、講衛(wèi)生的習慣,同時也獲得清潔感、秩序感。③學習一些社會禮儀和規(guī)則。喝水時要懂得排隊等待,不要輕易打擾正在專心做事的伙伴等等,使幼兒養(yǎng)成一種自覺的遵守人際規(guī)范、維護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秩序關系的意識。
(二)提高幼兒的傾聽能力,從而形成規(guī)則
學會傾聽,能聽懂老師發(fā)出的各項指令,在學習生活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許多孩子當別人說話時,常規(guī)松散,總是心不在焉,東張西望,小動作多,聽不懂或不聽指令,這會很大程度上影響孩子的學習質量。
在集體活動中要求幼兒專心聽講,積極發(fā)言,認真傾聽他人說話,而且有目的的對幼兒進行注意力和思維敏捷性的訓練,我們開展了“接龍”、“學別人說話”等活動,來培養(yǎng)幼兒的傾聽習慣。建立規(guī)則意識。幼兒進入小學后,規(guī)則與約束會逐漸增多,如果在幼小銜接階段不培養(yǎng)幼兒建立良好的規(guī)則意識,會導致幼兒升入小學后難以適應小學的紀律要求。如何在幼小銜接階段幫助幼兒建立規(guī)則意識?教師可以鼓勵幼兒參與制定活動規(guī)則,引導幼兒在活動中體驗規(guī)則,讓幼兒感受到遵守規(guī)則的益處及不遵守規(guī)則帶來的不良后果。
三、對幼兒進行各方面習慣的培養(yǎng)
(1)言行文明。對老師、同伴說話時正確使用文明禮貌用語。打擾別人或插話時,要說聲“對不起”、“請原諒”。當別人求助于你時,應說“沒關系”。得到別人幫助,要說“謝謝”。
(2)人人關心集體,堅持為班級做一件事。
(3)在集體活動時遵守紀律,舉手發(fā)言。認真傾聽老師和同伴的講話,學會欣賞別人,贊美別人。
(4)按時來園,按時完成任務。
(5)積極參加晨間體育鍛煉,做早操時排隊要快、靜、齊,做操動作有力。
四、日常教育活動采取的教育內容和方法
按照"幼小銜接"活動的重點培養(yǎng)內容為方向,展開有針對性的教育活動。
(1)調整幼兒園的作息制度。為幼兒適應小學作息制度,我園大班作息制度適當?shù)倪M行了更改,如縮短午睡時間,延長上課時間,增加上課節(jié)數(shù),減少游戲及戶外活動等。
在幼兒園大班,按規(guī)定集體活動時間是三十分鐘左右,注重動靜交替,注重游戲,注重幼兒活動與參與。而小學上課時間規(guī)定是四十分鐘,與幼兒園相比較靜多動少,并且要求遵守嚴格的課堂紀律。因此,從幼兒園進入小學,一下子要坐四十分鐘,對很多一年級小學生來講,無疑是一場嚴峻的考驗。許多孩子對小學生活的向往在這時變成美麗的泡影,心里開始失望。為了使這種情況得到緩解,幼兒園在集體活動時間的安排上做了適當延長,大班上學期集體活動時間不變,下學期集體活動時間安排在三十五分鐘左右,讓小朋友在心理上、時間概念上有好的準備。這種時間上的靠攏非常有效。
(2)做好前期知識準備。我們在大班開展了前識字、前閱讀、前書寫等知識的準備工作,幫助幼兒盡快適應一年級的學習進度,使其樹立進入小學的自信心,讓他們在學習時有成就感。我們以早期閱讀、讀書漂流的活動開展閱讀活動;以豐富的教學形式,開展識字游戲。到了大班下學期,讓幼兒練習正確的握筆姿勢,學會書寫自己的名字。堅持開展閱讀活動,主要形式包括自由閱讀老師指導下的閱讀活動和讀書漂流活動。
五、利用家庭、社會資源共育,形成合力
(1)成立了家長助教團?,F(xiàn)在的家長中高學歷高素質的不在少數(shù),請各行各業(yè)的家長不定期的來給孩子組織活動。在學校教書法、繪畫的的家長給孩子上書法課、繪畫課;有足球特長的給孩子們教授足球知識,教會孩子正確的技巧。
(2)建立和健全幼兒園與小學的聯(lián)系,參觀小學一年級的教學活動,向小學一年級教師介紹幼兒園的教育方法,展示幼兒的學習水平,在教育工作上做到銜接;通過參觀小學,讓幼兒進入小學課堂,為幼兒創(chuàng)造與小學學校、學生、教師接觸的機會和條件,讓幼兒知道小學與幼兒園的不同,讓幼兒在情感態(tài)度,知識經驗和能力等方面為適應小學生活做好準備;還應帶領幼兒參觀小學,使幼兒了解小學生一般情況,激發(fā)他們渴望進入小學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