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瑤
“如果可以,你會換個星球生活嗎?”面對這個問題,人們給出的答案不一。有的人向往新的生活方式,向往探險的傳奇,所以激動興奮地說:“會!”有的人厭倦地球的污濁空氣,所以迫不及待地說:“會!”有的人急于逃離感情的悲劇,希望尋找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微微思索便說:“會!”但是如果你問我,我會回以一個堅定的答案:“不會!”因為我想擔起守護我們家園的責任。
現(xiàn)實生活中,換個星球離我們還比較遙遠。但擺在我們面前的有和這極為相似的問題:如果可以,你會換個國家生活嗎?如果可以,你會離開你的家鄉(xiāng)嗎?甚至是如果可以,你會離開你的家嗎?這不正是即將成人的我們要面臨的極為現(xiàn)實的問題嗎?當移民海外可以帶給你更高的收入,當離開生你養(yǎng)你的故鄉(xiāng)可以讓你享受城市里的繁華光影,當離開你的家可以讓你自由自在無所拘束,你會如何抉擇?如果是我,我將守住自己的家園。無論是小家還是國家還是地球家園,它都是我肩上無法丟棄的責任。
家里有我血脈相連的親人,他們給了我生命;家鄉(xiāng)有養(yǎng)育我的水土,有融進我骨髓與靈魂的鄉(xiāng)音;國家是我成長的地方,賦予了我一輩子無法抹去的民族精神號情結(jié);而地球更是用自己的乳汁哺育了我的祖先,哺育了我。我怎能為了冒險刺激或享受而將它們棄之不顧?我怎能因為它們的缺點、不足而舍棄它們離開它們?我要守在我的家,不是不敢探索,也不是守舊,只是當我成人,我覺得我應當在這里回報它對我的饋贈?!盀貘B私情,愿乞終養(yǎng)?!崩蠲芡妻o了皇帝的提拔也要守在祖母身邊,我也愿守在家園,回報它,奉養(yǎng)它,為它注入新的活力,讓它能養(yǎng)育更多的人。
沒有人會永遠留在自己的搖籃里,沒有人會一輩子窩在家里不出門。我可以推開家門,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聞聞外面的氣息。但最后,我一定要回到我的家,盡力守護它。如今,多少人出國留學之后,再也沒有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多少人走出了家鄉(xiāng),便再沒有回去看一看自己幾近坍圮的老屋。為了更好地生活,游子們丟掉了身上的擔子,離開了生養(yǎng)他們的母親。君不見,母親站在村口,望眼欲穿,等待著自己的孩子;君不見,祖國母親需要你來報效,地球母親需要你的悉心守護?環(huán)境污染怎能是我們逃離的借口?生活的艱苦亦不能阻擋我們守護家園的赤子之心!當你見識到了外面的豐富,豐滿了羽翼,請你飛回來,用自己健碩的臂膀,幫助養(yǎng)育了你的母親吧!當我們探索了太空,讓我們回到地球,為建設(shè)它出一份力吧!
如果可以,你會換個星球生活嗎?我不會,我會用我的雙肩,擎起守護家園的責任。
教師點評
讀罷此文,你會感受到作者身上的一種擔當精神、一種責任意識,更能體會到一名高三學生開闊的胸襟和社會情懷。
本文入題很快,直接以題目中的問句起筆,接下來緊扣作文題目中的“出于不同的原因或目的”,以排比句的形式列舉了人們可能離開的原因,然后堅定地表明了自己不會離開的態(tài)度,表明不離開的原因是“想擔起守護我們家園的責任”。文章的題目即是觀點,第一段段末又呼應文章題目,再度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同時緊扣寫作要求。
第二段中運用聯(lián)想和類比思考,以反問句促人思考:離開地球,不就如同離開國家、家鄉(xiāng)和家嗎?這也正是即將邁入社會的青年人該思考的現(xiàn)實問題。面對這個問題,作者的答案仍然不變。
第三段作者分析不能離開的原因,字里行間讓我們既看到了家、國、地球與“我”的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同時也能體會到“我”堅守家園的決心、感恩之情和深入骨髓的愛戀。
第四段是反向的思考,呼喚那已經(jīng)離開的人的回歸。
文末,再次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
綜觀全文,本文緊扣題意,牢牢把握住“原因或目的”“地球”行文,態(tài)度明確,思路清晰。稍嫌不足的是,結(jié)構(gòu)略顯板滯。
(王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