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月紅
摘 要:提到說明文,無論是學生還是老師,一般認為這種文學樣式不像散文,它的語言比較枯燥無味;也不像小說,有扣人心弦的情節(jié)。因此,學生對說明文普遍不是很感興趣,教師一般也將其簡化,上課走馬觀花,淺嘗輒止。或是讓學生自學說明文,這樣的教學狀況往往收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說明文的興趣,嘗試運用多媒體等手段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guān)鍵詞:說明文;興趣;多媒體
我從教多年,在我個人看來,學生對說明文的學習比較不感興趣,因為說明文沒有扣人心弦、引人入勝的情節(jié),一般也沒有生動優(yōu)美的語言來讓讀者覺得文采飛揚。因此,老師不喜歡教,學生不喜歡學,課堂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這嚴重違背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說明文教學的要求。作為一線的語文教師,要想方設(shè)法改變這種現(xiàn)狀,采取靈活多樣的教育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對說明文學習的興趣。筆者結(jié)合多年的初中語文教學,談談自己對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說明文的興趣談一些看法,與大家一起商榷。
一、多媒體展示圖片,激發(fā)學生學習說明文的興趣
在蘇教版九年義務教育的初中語文課本中,有許多關(guān)于建筑類的說明文,例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薇薇中山陵》《凡爾賽宮》《蘇州園林》等,這類說明文在語言的表述上還是比較生動的,但是沒有扣人心弦的情節(jié),學生往往不感興趣。為此,我做了一些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學生不喜歡學習說明文的根本原因是對所介紹的對象沒有見過,大腦中不能夠?qū)⑽淖炙硎龅恼f明對象轉(zhuǎn)化為影像。有時好像覺得老師越講越亂,不知東南西北。例如,我在教學《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這篇說明文時,我們班沒有一位同學到過北京天安門,沒有見過人民英雄紀念碑。如果沒有具體的圖片展示,確實,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太容易講解,學生不容易接受課堂教學內(nèi)容。即使教師對這篇文章胸有成竹,了如指掌,講得津津有味。可是學生不買賬。怎么辦?為了改變這種現(xiàn)狀,我嘗試在課前下載一些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圖片,有遠景,有近景,有與天安門廣場有關(guān)系的圖片。我在講解這篇文章的說明順序時,從東長安街到天安門廣場,越過廣場,再到天階前。教師一邊講解,一邊展示圖片,讓學生被豐富多彩的圖片所吸引,有了興趣,學習積極性高了,這樣的學習,就會對我所要讓學生掌握的知識點:說明是空間順序理解了,對什么是空間順序理解就比較深刻。
二、多媒體播放影片,調(diào)動學生學習說明文的興趣
在科學技術(shù)發(fā)展的今天,多媒體教學已經(jīng)進入我們課堂,我們在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實踐證明,多媒體輔助教學在調(diào)動學生學習興趣方面功不可量。一方面豐富了課堂教學內(nèi)容,增加了課堂教學的容量;另一方面,確實能夠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例如,我在教學《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這節(jié)課時,對十幅大浮雕的介紹,我采取了播放關(guān)于介紹這十幅大浮雕的紀實影片,在學生閱讀到背身東面的浮雕內(nèi)容時,影片所展示的內(nèi)容與這兩幅浮雕的內(nèi)容一致:“1840年虎門銷煙和1851年金田起義”。然后依次介紹碑身的后面、碑身的西面和碑身的北面。這樣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交織在一起,學生的學習就不會感覺枯燥,學習興趣高漲。與此同時,教師再穿插講解一些關(guān)于說明順序的知識點,大浮雕的內(nèi)容是按照時間順序來開展的,但是按東西南北的游蹤則是空間順序。
三、改編課文,我是小導游,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在每一位學生的心中,都有一顆積極參與到課堂中的心愿。只是由于諸多的外在因素,導致學生的積極性被壓制,如果從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走出來,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一定非常高。例如,我在教學《巍巍中山陵》這篇說明文時,我首先提問有沒有到過中山陵公園游玩的,結(jié)果出乎意料,竟然有五位同學參觀游玩過中山陵。有了切身的旅游經(jīng)歷,我就讓其中的一位準備做一次同學們的導游,讓他結(jié)合課文的內(nèi)容,結(jié)合自己游玩中山陵的感受,為同學們介紹中山陵。教學實踐證明,不光是做導游的學生對《巍巍中山陵》這篇說明文感興趣,就是其他的“小游客”也興致盎然地在聽這位“小導游”的講解。再如,我在教學《蘇州園林》時,有的學生的親戚就在蘇州,學生有游覽蘇州園林的經(jīng)歷,讓他結(jié)合課文為同學們介紹就有了基礎(chǔ)。這種教學手段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學生往往妙語連珠,在介紹時穿插自己的獨特感受,往往給學生以身臨其境的感受,在教學實踐中往往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這是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老師的直接傳授望塵莫及的。
總之,在初中說明文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應用多種教育教學手段,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改變傳統(tǒng)單一的教育教學方式,積極探索能夠切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在學習說明文中也能夠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參考文獻:
[1]洪宗禮,程良方.說明文教學淺談[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1980(4).
[2]葉蒼岑.說明文教學的計劃性:說明文教學問題研究之二[J].中學語文,1980(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