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化瘀止痛穴位貼治療結腸鏡檢查后腹脹的療效觀察

        2016-10-20 03:50:49陳誠豪
        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 2016年22期
        關鍵詞:腧穴結腸鏡腹部

        周 媚 洪 霞 陳誠豪

        浙江省立同德醫(yī)院肛腸科,浙江杭州310012

        化瘀止痛穴位貼治療結腸鏡檢查后腹脹的療效觀察

        周媚洪霞陳誠豪

        浙江省立同德醫(yī)院肛腸科,浙江杭州310012

        目的觀察化瘀止痛穴位貼治療行結腸鏡檢查后腹脹的療效。方法對本院2014年1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00例患者行結腸鏡檢查后按入院順序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5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治療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之上加用化瘀止痛穴位貼治療。比較2 h內(nèi)兩組患者的腹脹改善情況及滿意度。結果與對照組比較,治療組療效更好,腹脹癥狀改善更明顯,首次肛門排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更短,患者滿意度更高,差異有高度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結論化瘀止痛穴位貼能有效緩解結腸鏡檢查后出現(xiàn)的腹脹癥狀。

        化瘀止痛穴位貼;穴位貼敷;結腸鏡檢查;腹脹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Huayuzhitong acupoint in treatment of abdominal distension after colonoscopy.Methods 100 cases of patients after colonoscopy from November 2014 to October 2015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iz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reatment group with 50 cases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admission.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nursing,treatment group was given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combined with Huayuzhitong acupoint therapy.The abdominal distension of patients in two hours were compared.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treatment group had better curative effect,abdominal distension symptoms improved more significantly,the first anal exhaust time,the first defecation time was shorter,the patients'satisfaction was higher,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1).Conclusion Huayuzhitong acupoint can effectively relieve abdominal distention after colonoscopy.

        [Key words]Huayuzhitong acupoints;Acupoint application;Colonoscopy;Abdominal distension

        從上個世紀60年代至今,內(nèi)鏡的使用在手術及治療方面一直扮演著一個重要角色,結腸鏡仍是結腸黏膜檢查的金標準。結腸鏡檢查過程中,為方便操作及清晰顯示腸腔,需向腸腔內(nèi)充氣;另一方面結腸鏡檢查屬于侵入性操作,使得腸道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引起胃腸功能紊亂,腸蠕動減弱,氣體不能及時從肛門排出,從而導致鏡檢查后易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腹脹癥狀[1]。目前臨床檢查中,為緩解腹脹癥狀,多從以下方面進行干預:①術前準備要充分,嚴格按要求進行術前腸道準備。②檢查醫(yī)師需提高操作水平,檢查中縮短檢查時間,以減少注氣,減少或不用抑制腸蠕動的藥物,退鏡前盡量吸出腸道氣體。③術后推拿、針灸、西甲硅油口服、熱敷腹部、臍部外敷云香精原液等措施[2]。④內(nèi)鏡技術的迅猛發(fā)展,超級內(nèi)鏡和智能內(nèi)鏡的誕生并在臨床檢查過程中應用,極大的改善了內(nèi)鏡可視范圍,減少了操作時間和充氣量等。我科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加用化瘀止痛穴位貼治療,在改善結腸鏡檢查后腹脹癥狀方面取得佳效,且無明顯副作用,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所選100例病例均來源于我科2014年11月~2015年10月接受結腸鏡檢查的患者,其中男55例,女45例,分為治療組50例和對照組50例。治療組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齡(53.73±17.11)歲,對照組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齡(53.13±16.94)歲,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腹脹嚴重程度等臨床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癥狀比較[n(%)]

        1.2診斷標準

        1.2.1結腸鏡術后腹脹診斷標準[2]患者行結腸鏡檢查結束,主訴腹脹或腹脹程度較術前加重,肛門無排氣;查體:腹部膨隆,叩診呈鼓音,聽診腸鳴音減弱(腸鳴音≤3次/min)。

        1.2.2腹脹嚴重程度分級標準[3]Ⅰ級為無腹脹;Ⅱ級為輕度腹脹,患者感腹部隱脹;Ⅲ級為中度腹脹,患者感明顯腹脹,躁動不安,可忍受;Ⅳ級為重度腹脹,腹痛,腹部膨隆,難以忍受。

        1.2.3納入標準[4]①符合診斷標準;②腹脹程度為Ⅱ級及以上;③年齡18~70歲;④不在排除之列者;⑤所有患者在研究開始前已知曉研究流程以及研究目的,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均表示自愿參與此次研究,由本人或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1.2.4排除標準[5]①臨床上通過相應檢查已確認為腸道器質性病變的患者;②心臟、肝臟、肺部以及腎功能嚴重不全者;③年齡18歲以下或70歲以上者;④行為異?;蛴芯窦膊』颊摺"萃瑫r參加其他臨床研究的患者;⑥腹部有皮膚濕疹、破損。⑦患有急性感染性疾病的患者。⑧腹脹程度為Ⅰ級;⑨非自愿參與本次研究,由于某種原因,未能在研究開始前簽署知情同意書。

        1.2.5剔除標準[6]①患者依從性差,不配合治療;②研究期間不按約定要求使用其他排氣藥物(或)療法。

        1.3方法

        對照組予常規(guī)護理,包括環(huán)境護理、腹部適度按摩、飲食指導、協(xié)助翻身、運動指導等。治療組在此基礎上采取化瘀止痛穴位貼穴位貼敷治療。化瘀止痛穴位貼處方:肉桂、木香、石菖蒲等。穴位貼敷的中醫(yī)操作步驟:①患者取仰臥位,暴露腹部,注意保暖。取穴:神闕、中脘、天樞、關元。②將5個化瘀止痛穴位貼貼于相應穴位。6 h更換1次,治療療程24 h。

        1.4療效標準[3]

        ①治愈:治療后,患者腹脹Ⅰ級,肛管排氣不大于2 h;②有效:患者腹脹Ⅱ級,肛管排氣不大于2 h;③無效:患者腹脹Ⅲ級,沒有明顯加重或減弱、肛管排氣時間大于2 h。

        1.5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干預后的臨床癥狀改善情況、首次肛門排氣時間以及首次排便時間進行記錄和對比分析。

        1.6護理滿意度評分標準

        由專家制定問卷調(diào)查,調(diào)查內(nèi)容主要包括:就醫(yī)程序、護理服務態(tài)度、護理專業(yè)性、病房環(huán)境滿意情況等。滿分為10分,評價等級分為非常滿意(8分以上)、基本滿意(6~8分)、不滿意(<6分)。滿意度=(總例數(shù)-不滿意)/總例數(shù)×100%。

        1.7統(tǒng)計學方法

        將各項研究數(shù)據(jù)準確的錄入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總有效率比較

        干預后,治療組總有效率84%,對照組總有效率24%,兩組比較差異有高度統(tǒng)計學意義(χ2=7.51,P<0.01)。見表2。本研究中穴位貼敷后2例患者出現(xiàn)局部皮膚發(fā)紅,經(jīng)常規(guī)抗過敏治療后,均緩解。

        表2 兩組總有效率比較

        2.2兩組干預后癥狀比較

        干預后,治療組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1),見表3。

        2.3兩組干預后首次肛門排氣時間及首次排便時間比較

        干預后,治療組患者的首次肛門排氣時間及首次排便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3 兩組干預后癥狀比較[n(%)]

        表4 兩組干預后首次肛門排氣時間及首次排便時間比較(±s,h)

        表4 兩組干預后首次肛門排氣時間及首次排便時間比較(±s,h)

        組別n首次肛門排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治療組對照組50 50 t值P值45.69±5.98 68.69±4.78 14.257 0.021 65.32±3.59 73.65±4.87 13.122 0.035

        2.4兩組干預后滿意度比較

        干預后,治療組的滿意度為96%,對照組的滿意度為80%,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7.48,<0.05),見表5。

        表5 兩組干預后滿意度比較[n(%)]

        3 討論

        結腸鏡檢查可以從多角度、多方位進行檢查治療,還可進行隨機描圖,便于病變的查詢、對比、會診等,對潰瘍病、大腸癌、大腸息肉、各種腸炎等疾病的診斷和治療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結腸鏡是檢查腸道腫瘤等各種消化道疾病最簡便,安全,有效的方法。結腸鏡檢查對大腸癌的普查也具有重要意義。大便隱血試驗的假明性和假陽性率都非常高,有明顯的局限性,而結腸鏡撿查更為準確,尤其是對50歲以上的有肛門病患者作結腸鏡檢查更有臨床意義。結腸鏡在臨床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既有助于發(fā)現(xiàn)病情,又能夠經(jīng)其活檢孔導入器械直接治療發(fā)病部位。結腸鏡直接治療在腫瘤激光治療,息肉電切除、電凝與激光治療方面及局部用藥止血方面都有良好的表現(xiàn),已越來越多的被廣泛應用于臨床之中。

        腹脹,病證名,即腹部脹滿不適或脹大。出《靈樞·玉版》、《靈樞·水脹》等篇。從主觀和客觀兩方面分析:主觀上感覺腹部的一部分或全腹部脹滿不適,客觀上通過檢查可見患者腹部局部或全部脹大。腹脹本身是一類多發(fā)性消化系統(tǒng)疾病,其誘致因素多為腹腔腫塊、腹水凝集、胃腸道脹氣。在臨床中腹脹的主要癥狀是患者腹部膨隆,若上腹膨隆多為胃、橫結腸部位氣體郁結,若中腹膨隆,則為小腸部位氣體郁結,有時或表現(xiàn)為全腹膨隆,結腸積氣所致的膨隆表現(xiàn)在下腹部或左下腹部,上腹部有胃型及蠕動波多見于幽門梗阻,腸型與腸蠕動波、腸鳴音亢進或減弱是由腸梗阻導致的,而壓痛和肌緊張通常是腹膜炎的表現(xiàn)。病因:胃腸道內(nèi)存在過量的氣體引起腹脹,癥狀表現(xiàn)為皮色蒼黃、腹部脹滿、甚至腹部膨隆如鼓、脈絡暴露等方面,均屬于腸胃功能紊亂。通常來講,可以將腹脹的發(fā)病原因與發(fā)病機制歸結為以下四方面:①過多空氣吸入腹中:在進食的同時與人交談、進食過于急促致使大量進入腹內(nèi),引發(fā)腸胃脹氣。②大量攝入易發(fā)酵產(chǎn)氣的食物:如豆類、番薯、牛奶等,過量使用抗生素,如果食糜在較長一段時間滯留于回腸下部與升結腸處,則會因發(fā)酵而釋放出過量的氣體,氣體集聚成一定程度患者便會產(chǎn)生腹脹。③胃腸道中的氣體無法順暢輸出體外:胃腸蠕動變緩或停止,造成胃腸中的氣體排出受阻,無法外排,此種情況也能導致腹脹。④腸胃血管吸收氣體機能減弱:通常狀態(tài)下,人們腹腔里的氣體多由腸壁血管吸收,轉至呼吸系統(tǒng),經(jīng)肺排出人體循環(huán)系統(tǒng)。某些疾病會導致胃腸壁的血液循環(huán)出現(xiàn)問題而不能正常吸收這些氣體,氣體滯留則表現(xiàn)為腹部發(fā)脹,嚴重的情況下滯留淤塞的氣體無法排出體外,氣壓增大直接導致消化系統(tǒng)受壓,從而產(chǎn)生腹脹乃至腹痛。

        從中醫(yī)角度分析引起腹脹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種:①脾胃損傷:脾胃損傷原因往往是飲食不控制或營養(yǎng)缺乏導致脾臟運氣失調(diào),以致不能正常輸送滯氣以致出現(xiàn)腹腔滿漲。②濕熱蘊結:如病因外感濕熱,人體宣化無解,則會導致氣滯中焦,累及脾胃功能并致運氣升降不暢。③情志因素:氣急腹脹由于任性,所欲不遂,情志不舒暢,肝氣因而郁結,氣機失調(diào)而引起。④腹脹因為寒邪入侵機體,且入侵脾胃,導致脾陽虛弱而不能有效輸送水谷精微物質,以至于水谷精微積塞于中焦導致腹脹癥狀。若肝臟損傷則會導致阻塞相應脈絡,并引發(fā)氣血瘀滯壅塞,久而久之則累及腎臟,腎傷則致陽氣不足,以致無法溫養(yǎng)脾臟,又連帶累及腎臟陰虛肝臟失養(yǎng),均可導致出現(xiàn)腹脹的癥狀,所以在《諸病源候論·腹脹候》里提到腹脹者是因為陽氣外虛、陰氣內(nèi)積導致。

        結腸鏡檢查后,人體臟腑生理功能失調(diào),內(nèi)部氣化機制、陰陽平衡被破壞,脾胃內(nèi)傷,氣血瘀滯,氣機升降失宜,體內(nèi)的氣體阻滯不暢,故會腹脹。其病因以氣滯、脾虛為主,根據(jù)六腑以通為用、以降為順的理論,治療應以理氣通腑除脹為主[2]。

        穴位,學名腧穴,又名“氣穴”、“節(jié)”、“會”等,其位于特殊經(jīng)絡之上,指的是人體臟腑經(jīng)絡氣血輸注出入的特殊部位。腧穴中的“腧”同“輸”,含傳輸、輸注之意,而“穴”在此處意指人體中的空隙。《黃帝內(nèi)經(jīng)·靈樞篇》謂之曰“氣穴”、“氣府”及“骨空”等;《針灸甲乙經(jīng)》謂之曰“孔穴”;《太平圣惠方》稱其為“穴道”;《銅人腧穴針灸圖經(jīng)》通篇以“腧穴”稱之;《神灸經(jīng)綸》中又稱其為“穴位”?!饵S帝內(nèi)經(jīng)·素問篇》將腧穴理解為脈氣所發(fā),靈樞篇又將穴位解釋為“神氣之所游行出入”之所。諸腧穴分別歸屬于某一條經(jīng)脈,而每一經(jīng)脈又各隸屬于某一臟腑。在體表的腧穴上施以針或灸的刺激,可以調(diào)整經(jīng)氣的運行,治療所屬臟腑和經(jīng)絡循行部位的某些疾病,說明腧穴是與深部組織器官互相輸通、有著密切聯(lián)系的特殊部位,而不是孤立于體表的點。“輸通”意指包括從外而內(nèi)的接受刺激,以及從內(nèi)而外的反應病痛和預防未病。穴位正因為具備這種“輸通”能力,因此可以說既是對內(nèi)在病痛的外在反應點,又是可以入手治療疾病的激發(fā)點。穴位分布于經(jīng)絡至上,經(jīng)絡及脈在中醫(yī)理論上分別對應相應的臟腑,因此從這個角度上說,穴位、經(jīng)脈與臟腑是三位一體,既互相影響又密不可分。

        人體腧穴很多,大體上可歸納為十四經(jīng)穴、奇穴、阿是穴三類。以中醫(yī)理論來說,腧穴治療主要有以下作用:①近治作用:近治的意思是通過刺激該穴位可以對其所在的部位及附近相應的組織器官的病證起到治療作用,所有的腧穴都有此作用。如胃脘部的中腕、建里、梁門等穴位,可以用于治療胃病等。②遠治作用:并非所有腧穴都能遠治?;緛碚f只有十四經(jīng)腧穴才有此主治作用。特別是十二經(jīng)脈的穴位,如果位于肢體關節(jié)(尤其是肘部和膝部),除了能發(fā)揮其近治作用之外,還能對所屬經(jīng)脈循行的遠處部位的病證產(chǎn)生治療作用,包括組織、器官和臟腑的疾患。由于經(jīng)脈的表里絡屬關系及其分布特點,腧穴在遠治作用中除能治療本經(jīng)病變以外,還能治療相表里經(jīng)脈的疾患。③特殊作用:腧穴具有雙向性的良性調(diào)整作用和相對特異性的作用[19]。十四經(jīng)穴的主治作用,歸納起來是:本經(jīng)腧穴能治療本經(jīng)病,表里經(jīng)腧穴能治互為表里的經(jīng)脈、臟腑疾病,經(jīng)穴還能治局部病證。各經(jīng)腧穴的主治既有其特殊性,又有共同性。

        天樞其原意指天星名,隸屬北斗星中的北斗一天樞星,向左連接北斗二天璇星,向右連接北斗四天權星,故天樞穴在人體內(nèi)運行通路也可以分為兩種,第一穴內(nèi)氣血隨胃經(jīng)脈運行,第二穴內(nèi)氣血隨大腸經(jīng)脈外出到達天部。隨胃經(jīng)運行又可劃分為兩點,其一為太乙穴與滑肉穴相互配合生成風的余氣,其二為氣沖穴與外陵穴之間生成的水濕之氣,在胃經(jīng)上下兩部匯合相交于天樞,其氣血盛,經(jīng)胃經(jīng)后順大腸經(jīng),進入天部,稱天樞穴。天樞為大腸之募穴,腑氣之所通,為氣機運行之樞[15],主疏調(diào)腸腑、理氣行滯、消食,是腹部要穴。大量實驗和臨床驗證,針灸是針刺與艾灸的合成,可提高腸腑功能,清除五臟淤積,減輕腸道功能失常等多種證候,療效顯著。其位于臍中部旁兩寸。天樞穴在中醫(yī)當中被認為是人身中點,體內(nèi)清濁兩氣匯聚之處,溝通上下氣血,臨床多用于調(diào)理腸胃、通暢氣機[3]。

        中脘穴是指上脘穴與下脘穴中間的穴位。脘就是空腔。中脘穴是指空腔內(nèi)任有脈通過地經(jīng)水向下運行。中脘穴所生成的物質主要是任脈上部所產(chǎn)生的下行經(jīng)水,通過脈絡運行至中脘,順經(jīng)水而下,匯合至任脈下部形成的空腔間隙內(nèi),也成中管、中碗。定位在上腹部,人體前正中線,臍中上4寸處。中脘為胃經(jīng)之募穴,胃同脾、心、肝、膽、肺、大腸、小腸等,與經(jīng)脈循環(huán)息息相關。其主要作用是振奮脾胃,協(xié)調(diào)陰陽平衡,保障氣血順暢,經(jīng)脈通暢,涵養(yǎng)內(nèi)部腑臟器官,疏通外部筋骨皮肉,中脘穴既為胃之暮穴,又為腑會,有和胃健脾之功[15]。

        關元穴,關即關卡,元為元首,關元是指任脈氣血運行受阻,血液流通不暢,導致滯重水濕。關元穴屬任脈經(jīng)穴,又是足三陰經(jīng)與任脈的交會穴,與任脈相通。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下3寸?!峨y經(jīng)集注》楊玄操注:“齊下腎問動氣者,丹田也。丹田者,人之根本也,精神之所藏,五氣之根元”[4]。關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之功,凡元氣虧損均可使用。

        神闕,經(jīng)穴名,出《外臺秘要》,別稱臍中、氣舍、氣合,屬任脈。變化莫測為神,闕指要處,穴當臍孔,是處胎生之時,連系臍帶以供胎兒之營養(yǎng),故又命蒂。名之神闕,是因胎兒賴此宮闕,輸送營養(yǎng),灌注全身,遂使胎體逐漸發(fā)育,變化莫測,因名神闕。在臍中部、臍中央,是“五臟六腑之本,沖脈循行之地,元氣歸藏之根,”介于中下焦之間,臍下腎間動氣之處。神闕穴位于臍部,有轉樞上下、調(diào)治百病的作用[5]。中醫(yī)認為,神闕穴是氣機升降出入的總樞[14]?,F(xiàn)代醫(yī)學認為,臍部肌膚表皮角質層薄,屏障功能性差,敏感程度高,臍部具有腹壁上,下動靜脈分布廣泛,毛細血管豐富,血液營養(yǎng)物質交換頻繁的特點,因此更適合貼敷藥物,并且吸收效果良好[6]。

        無論是在理論還是制備工藝上,用中藥黑藥膏治療疾病的案例在我國文獻中都有記載。晉代醫(yī)書《肘后急方》中,醫(yī)者葛洪將黑膏藥的制作方法、所需條件以及制作用具等都做了詳細的介紹??v觀我國醫(yī)史,皮膚給藥的治療案例數(shù)不勝數(shù),通過現(xiàn)代醫(yī)療技術,將貼敷藥劑技術提升,利用皮膚的水合作用,對貼敷穴位形成密閉空間,增加了角質層的含水量,使其膨脹,更好的吸收藥物的療效[17]。

        中藥穴位貼敷療法具有悠久的歷史,《內(nèi)經(jīng)》記載:用桂枝、白酒涂之,治療寒痹。在《五十二病方》中用白芥子搗爛外敷百會穴,治療毒蛇咬傷。《金匱要略·瘡癰腸癰浸淫病》中提到,將王不留行散粉外敷可做金瘡藥;黃連粉外敷可治療浸淫瘡。晉·葛洪《肘后備急方》治療瘧疾用貼敷法。至此,中醫(yī)醫(yī)者對穴位貼敷的運用更廣,《普濟方》中提到外敷涌泉穴,可治療鼻淵等?!侗静菥V目》當中對水腫病的治療藥方,則可貼敷神闕穴。

        穴位貼敷療法是以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為原則,以中醫(yī)理論為基礎,根據(jù)經(jīng)絡學說,在氣血凝滯的穴位上貼敷中草藥,將藥物的療效通過穴位傳達至肌理,從而治療疾?。?6]。其作用機制包括兩方面,一是藥物對穴位的化學刺激,可以緩解病情,減輕病癥;二是利用滲透原理,將中草藥當中具有治療作用的物質滲入肌膚,發(fā)揮藥效[18]。

        中藥貼敷是指將中草藥搗碎成泥,根據(jù)病情需要,制成不同類型的制劑,如丸狀、藥膏等。外敷點通常選擇在穴位上,通過發(fā)揮藥物、腧穴、經(jīng)絡共同作用,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9]。現(xiàn)代藥理研究認為,肉桂對胃腸有緩和的刺激作用,能增強消化功能,排除消化道積氣[10];木香具有行氣止痛,健胃消食的作用[11];木香是常用的中草藥,其性溫,味辛、苦,藥效可到達肺、肝、脾臟等,有益于行氣止痛,溫中和胃等。木香具有促進胃腸動力和加速腸蠕動的作用[3]。其主要治療的病癥有:中寒氣滯,胸腹脹痛,嘔吐,腹瀉,下痢等[12]。石菖蒲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石菖蒲的干燥根莖,既能芳香化濕,醒脾健胃,又可化濁祛痰,開竅寧神,為滌痰開竅之要藥[13]。石菖蒲的記載最早見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其性溫,味辛,苦,有芳香氣,可用于行散經(jīng)脈,宣氣通竅。

        化瘀止痛帖配方中含有肉桂、木香、石菖蒲等藥物,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平衡陰陽、調(diào)理氣血的作用。所選穴位中神闕為任脈之要穴,天樞為大腸募穴,中脘為胃之募穴,關元為小腸募穴。這些穴位主要具有益氣健脾、和胃降氣的治療功能[7],可對胃腸功能進行調(diào)整,使胃腸的蠕動增強。通過特定藥物刺激特定穴位,起到調(diào)理氣機、疏通氣血的作用,從而達到除脹的目的。利用穴位與藥物的相互作用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8],另外,穴位貼敷療法具有無痛苦、無副作用、使用方便、療效顯著等優(yōu)點,極大地增加了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和治療的滿意度,值得臨床上推廣和應用。

        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比較,治療組腹脹癥狀改善更明顯,首次肛門排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更短,患者滿意度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化瘀止痛穴位貼能有效緩解結腸鏡檢查后出現(xiàn)的腹脹癥狀。

        [1]靳冬麗.穴位貼敷結合督灸治療外科術后腹脹的療效觀察[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5,(25):155-156.

        [2]張敏.中藥穴位敷貼聯(lián)合穴位按摩對緩解術后腹脹的療效觀察[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5,(3):233-234.

        [3]阮德鋒,鄒淑娥,周忠開,銘慧,楊長圖,王曼蘇.針刺雙側天樞穴治療無痛結腸鏡術后腹脹的臨床研究[J].環(huán)球中醫(yī)藥,2014,7(12):953-955.

        [4]馬立嵩.艾灸神闕、關元穴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術后腹脹的效果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2012,5(5A):106.

        [5]杜艷梅.手術后腹脹的護理體會[J].邯鄲醫(yī)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15(2):163.

        [6]陳華.大黃敷貼神闕穴促進婦產(chǎn)科腹部術后腸蠕動的療效觀察[J].光明中醫(yī),2015,30(1):97-98.

        [7]丁福源,王媛媛,高峰,等.穴位貼敷聯(lián)合耳穴壓豆治療胃腸道術后腹脹的療效觀察[J].中國臨床研究,2015,7(16):103-104.

        [8]王紫英,劉巧鳳.中藥穴位貼敷干預胃腸道術后腹脹的療效觀察[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3,17(20):159-160.

        [9]王清鳳,姜麗娟,黃娟,等.中藥穴位貼敷對腹部術后患者腸道功能恢復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5,21(6):124-125.

        [10]劉亞靜,張仲.中藥肉桂的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1,20(23):2989-2990.

        [11]魏華,彭勇,馬國需,等.木香有效成分及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中草藥,2012,43(3):613-620.

        [12]張婷.藏木香和云木香化學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中國醫(yī)學科學院),2011.

        [13]曾子軒,化杜平,吳賽,等.石菖蒲遠志配伍對消化系統(tǒng)作用研究[J].湖北中醫(yī)雜志,2015,37(10):75-77.

        [14]顧菁華,張繼英.芒硝外敷神闕穴治療BiPAP無創(chuàng)呼吸機輔助通氣致腹脹的效果觀察[J].護理與康復,2011,10(11):998-999.

        [15]張俊英,張海龍.針刺配合中藥穴位貼敷治療習慣性便秘的療效觀察[J].貴陽中醫(yī)學院學報,2013,35(4):177-178.

        [16]俞婷婷,趙若華,俞曉蓮,等.中藥穴位貼敷療法治療慢性功能便秘療效的Mcta分析[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4.17(26):3109-3112.

        [17]王婧斯,王文倩,王成港,等.中藥透皮貼劑的研究進展[J].中草藥,2012,43(5):1028-1031.

        [18]劉西建,韓濤.中藥穴位貼敷研究現(xiàn)狀及思路[J].中醫(yī)藥信息,2014,31(5):130-132.

        [19]曹新,余芝,徐斌.針灸和中藥雙向調(diào)節(jié)特征之異同[J].針刺研究,2012,37(5):412-415.

        [20]周文斌,王洪展,張濤,等.腸鏡下灌注大承氣湯緩解無痛結腸鏡術后腹痛腹脹180例臨床研究[J].江蘇中醫(yī)藥,2012,44(6):34-35.

        Effect of Huayuzhitong acupoint in the treatment of abdominal distension after colonoscopy

        ZHOU MeiHONG XiaCHEN Chenghao
        Department of Anorectal,Tongde Hostipal of Zhejiang Province,Hangzhou310012,China

        R269;R473.6

        B

        1673-9701(2016)22-0125-05

        2016-04-18)

        浙江省中醫(yī)藥科學研究基金項目(2015ZB016)

        猜你喜歡
        腧穴結腸鏡腹部
        結腸鏡治療前腸道清潔準備致水中毒一例報告
        腹部創(chuàng)傷的CT診斷及其臨床意義分析
        針刀松解頸周腧穴治療頸源性高血壓的臨床觀察
        Gardner綜合征的腹部CT表現(xiàn)
        結腸鏡下治療腸息肉的臨床療效觀察
        175 例結腸鏡診斷和治療結腸息肉的臨床分析
        中醫(yī)針灸腧穴與泰醫(yī)按摩穴的比較初探
        現(xiàn)代針灸教材關于肩周炎的“同功穴”分析
        減輕結腸鏡操作中腹痛的研究進展
        李順保教授奇經(jīng)八脈腧穴考證研究
        亚洲欧美v国产蜜芽tv| 熟女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午夜免费福利视频|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久久|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波多野结衣av手机在线观看| 伊香蕉大综综综合久久| 日本伦理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av成人片色在线观看| 精品人妻伦九区久久aaa片69| 亚洲精品aⅴ无码精品丝袜足|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农村妇女| 免费国产线观看免费观看| 亚洲综合色自拍一区| 在线亚洲AV不卡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婷婷| 成人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女精品视频网站免费| 午夜视频免费观看一区二区| 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 精品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亚洲| 中文字幕国产欧美| 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久久久| 少妇激情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 | 大香蕉视频在线青青草| 奶头又大又白喷奶水av| 激情97综合亚洲色婷婷五| 青青草免费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综合免费在线| 国产二级一片内射视频插放| 国内精品一区二区2021在线 | 久久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 | 国产操逼视频| 日韩女人毛片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韩欧美一区、二区| 一区二区国产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av| 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