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我國圖書館RFID的十年實踐探索(2006~2016)

        2016-10-19 08:05:07陳定權王孟卓
        圖書館論壇 2016年10期
        關鍵詞:射頻標簽圖書館

        陳定權,王孟卓

        圖書館技術史

        我國圖書館RFID的十年實踐探索(2006~2016)

        陳定權,王孟卓

        我國圖書館引進RFID已有10余年歷史,大體可分為早期的理論與實踐探索、中期的標準化建設,以及目前的逐漸推廣三個階段。文章從技術管理與技術史兩個角度,對我國圖書館引進RFID的實踐探索歷程進行階段性回顧與總結,分析和反思我國圖書館引進RFID過程中的經驗和教訓,指出未來發(fā)展趨勢。

        無線射頻識別RFID圖書館技術史圖書館技術

        引用本文格式 陳定權,王孟卓.我國圖書館RFID的十年實踐探索(2006~2016)[J].圖書館論壇,2016(10):16-24.

        AbstractIt has been more than 10 years since RFID was introduced in China.The history of RFID application in China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roughly as follows:the early exploration on theory and practice,the standardization,and the promotion.This paper,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lib-tech history and IT management,tries to review and summarize the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Library RFID in China,and to analyze and reflect the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of applying RFID in Chinese libraries,thus indicating the future developing trends of library RFID in China.

        KeywordsRFID;library;history of technology;library technology

        0 引言

        2003年8月國際圖聯(lián)(IFLA)大會第一次設立“圖書館服務的無線技術——RFID的使用”討論主題[1],引起國內外廣泛關注。張厚生和王啟云于2004年1月發(fā)表的《圖書館服務的無線技術——RFID應用》[2]是我國圖書館首次探討RFID應用的專業(yè)論文,標志著RFID正式進入我國圖書館界的視野。2006年2月,集美大學誠毅學院圖書館綜合書庫正式開放[3],成為我國首個應用RFID實現(xiàn)智能館藏管理系統(tǒng)的圖書館,標志著我國圖書館正式進入RFID的實踐探索階段。2006年7月,深圳圖書館(以下簡稱“深圖”)全面使用RFID系統(tǒng)[4],成為我國首家應用RFID的公共圖書館,也是世界上繼西雅圖公共圖書館之后擁有第二大規(guī)模RFID系統(tǒng)的圖書館[5]。因率先全面采用RFID,深圖成為我國圖書館界RFID技術應用的典范,享譽國內外。

        至2016年,我國圖書館應用RFID走過10余年歷程,RFID從早期的襁褓中的嬰兒逐漸發(fā)展成為較為穩(wěn)健的系統(tǒng),成為圖書館信息化建設的新航標。在10余年的發(fā)展歷程中,對RFID的批評與贊譽交織,保守與激進共存。英國國家圖書館在發(fā)展戰(zhàn)略(2008~2011)中談及技術與圖書館的關系時指出:“我們所處的環(huán)境在過去20年里發(fā)生的變化超過了過去兩百年的變化,特別是技術發(fā)展的驅動?!保?]在信息技術的推波助瀾下,近10來年我國圖書館及其發(fā)展理念發(fā)生了變革。本文試圖從技術史和技術管理的雙重視角,全面回顧和總結這10年的歷程,真實記錄我國圖書館引進RFID的歷史,期待為圖書館未來引進RFID提供決策支持,乃至為未來的IT投資提供參考。

        1 RFID及其廣泛應用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即無線射頻識別,是一項非接觸的自動識別技術,也被稱作電子標簽技術。它作為一種快速、實時、準確采集與處理信息的高新技術和信息標準化的基礎,被列為21世紀十大重要技術之一[7]。RFID工作裝置一般由一對工作在同一頻率下的主從無線電發(fā)射—應答器構成,即主方RFID讀寫器(無線電主發(fā)射—接收器)、從方RFID標簽①(無線電應答器)[8]兩個部分(見圖1);兩者均含有天線,它們之間是利用射頻信號和空間耦合(電感或電磁耦合)實現(xiàn)對被識別物體的自動識別。具體實現(xiàn)過程是:在RFID標簽的存儲器內存寫入被識別物體的特定信息,并且將RFID標簽安裝在被識別的物體上,按照需要將RFID標簽中存儲的信息傳達給RFID讀寫器,即可完成特性物體的識別。

        圖1 RFID工作原理示意圖

        RFID用途非常廣泛,涉及國防、動物追蹤、交通、物流、管理、防偽、航空等領域。RFID的最早應用可以追溯至二戰(zhàn)期間的敵我飛機識別[9],但當時由于成本高,并未在民用領域推廣應用。20世紀80~90年代,歐洲率先將RFID應用于公路收費等民用領域。21世紀初,RFID迎來了嶄新的發(fā)展時期,大量應用于自動化、門禁、停車場管理、身份識別、貨物跟蹤等領域。圖書館應用RFID始于20世紀90年代[10]。1998年1月,新加坡國家圖書館在Bukit Batok社區(qū)圖書館使用HF高頻RFID②來改變傳統(tǒng)借還書模式[11];2002年,新加坡國家圖書館發(fā)布世界上首個全面部署RFID的圖書管理系統(tǒng),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全面應用RFID系統(tǒng)的圖書館,開啟了圖書館應用RFID的新紀元。

        2 我國圖書館引進RFID的階段性分析

        筆者于2016年3月6日利用CNKI數(shù)據(jù)庫,以“主題詞=(無線射頻識別或者RFID)并且主題詞=圖書館”為檢索式,時間范圍為2004年1月至2015年12月,共檢索到1183篇RFID期刊論文,論文年度分布見圖2。發(fā)表論文數(shù)趨勢圖大體上反映出我國圖書館界對RFID關注或研究態(tài)勢,其峰值是2012年。

        圖2 每年發(fā)表的圖書館RFID期刊論文數(shù)

        從論文發(fā)表和圖書館實踐的時間對比來看,理論研究先于實踐探索,實踐探索反過來豐富了理論研究的內容,提高了理論研究的熱度,讓理論研究有了更清晰的“問題導向”。綜合我國研究現(xiàn)狀以及圖書館界實踐,筆者將我國圖書館引進RFID的歷程分為3個階段:理論與實踐探索階段、標準化建設階段、逐漸推廣階段(見圖3)。3個階段并沒有嚴格意義上的時間切分點,它們是漸增式,前后交織在一起,但每個階段的發(fā)展重點有所不同。

        圖3 我國圖書館引進RFID階段示意圖

        2.1理論與實踐探索階段:2004~2007

        2004年1月我國第一篇關于圖書館RFID的論文[2]發(fā)表,標志著我國理論探索的開始。在我國圖書館2006年正式引入RFID之前,由圖2可知我國發(fā)表的期刊論文僅21篇,研究主題包括:RFID技術介紹及其在圖書館領域的應用探索、條形碼與RFID標簽的比較、RFID在圖書館應用的優(yōu)缺點、圖書館引進RFID的可行性及其對圖書館的影響[12-13]。探索性研究有助于圖書館認識RFID,為實踐奠定理論基礎。正因為有理論基礎,集美大學誠毅學院圖書館和深圖2006年才會有更大的膽識來引進RFID,而且得以成功運行。2006年7月正式對外開放的深圖作為我國第一家采用完整的全自動RFID系統(tǒng)的圖書館,其運行過程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與流程均可以為圖書館應用RFID的理論研究提供實踐基礎。從2006年開始發(fā)表的論文可以看出,圖書館應用RFID的研究內容變得更寬泛,涉及RFID標簽成本、標準規(guī)范、設備兼容、用戶隱私安全等[14-15],帶有明顯的“問題導向”特征。深圖的實踐探索讓引進RFID的理論研究不再是“紙上談兵”,其積累的經驗為后來的標準化建設、成熟的解決方案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早期的理論與實踐探索引起了國家的重視。2006年10月,國家高技術研究發(fā)展計劃(簡稱“863”計劃)設立了“無線射頻識別(RFID)技術與應用”等20個重大課題[16],表明我國開始著手大規(guī)模推廣RFID技術在各行各業(yè)的應用,這為RFID技術在圖書館的發(fā)展拓展了更廣闊的空間。2007年5月,我國首個采用RFID國產設備的圖書館[17]——武漢圖書館落成開放,成為我國圖書館RFID實踐領域的又一次突破,實現(xiàn)了RFID技術在圖書館應用的獨立自主,標志著我國圖書館應用RFID技術的基本成熟。

        在探索階段,除少數(shù)有創(chuàng)新意識和經濟實力強的圖書館外,絕大多數(shù)圖書館對RFID持觀望態(tài)度。究其主因,一是成本高。以電子標簽為例,2006年RFID無源標簽價格約8元一個[18],僅標簽成本就不是任何圖書館都能負擔的,更別說配套的軟硬件設備。二是標準的缺失影響了RFID業(yè)界的投資熱情。RFID業(yè)界的謹慎投資與圖書館界的謹慎觀望是該時期的基本態(tài)勢。但圖書館界堅信:標簽價格遲早會下降到業(yè)界可以接受的水平,而標準問題則是圖書館界可以主動參與且可以發(fā)揮積極作用的領域。

        2.2標準化建設階段:2006~2013

        正如“高科技營銷魔法之父”杰弗里·摩爾(Geoffrey A.Moore)所說:“社會基礎要想跟上時代步伐,就必須標準化和國際化?!保?9]標準化是發(fā)展一項新產品(技術)的基礎。我國圖書館界在引進RFID之初就重視標準化問題,并積極跟蹤研制相關標準③。2006年6月,科技部等15個部委共同編寫的《中國射頻識別(RFID)技術白皮書》出臺[20],為我國RFID技術在“十一五”期間的快速發(fā)展和產業(yè)壯大起到了重大的推動作用。雖然《中國射頻識別(RFID)技術白皮書》并沒有明確提到圖書館行業(yè),但其推動了RFID產業(yè)的發(fā)展,為RFID技術在圖書館的應用營造了良好的政策環(huán)境。

        2007年4月,信息產業(yè)部發(fā)布《800MHz/ 900MHz頻段射頻識別(RFID)技術應用規(guī)定(試行)》(信部無[2007]205號),對我國UHF頻段RFID無線發(fā)射設備的工作頻率、發(fā)射功率、占用帶寬、頻率容限、鄰道功率泄漏比、工作模式、雜散發(fā)射限值以及傳導騷擾發(fā)射等射頻指標作了詳細的規(guī)定[21],推動了我國自主創(chuàng)新的RFID技術研究,拉開了全面標準化建設的序幕,促進了RFID行業(yè)的健康發(fā)展。這為圖書館利用RFID提供了扎實的產業(yè)基礎,進一步提高了圖書館引進RFID的可行性。

        2007年9月,國家圖書館成立的RFID標準化問題研究課題組完成課題報告。該報告提出了我國圖書館RFID應用標簽的數(shù)據(jù)結構、通信標準選擇、安保方式選擇、數(shù)據(jù)安全等建議,以及我國圖書館館代碼方案、UID嵌入型的館代碼方案、我國圖書館類型代碼表等方案[22]。該報告的出臺宣告標準化是圖書館引進RFID的重要議題,為后續(xù)的標準規(guī)范設置了基本框架。

        2009年11月,科技部會同多個部委發(fā)布《中國射頻識別(RFID)技術與應用發(fā)展報告》藍皮書,全面詳盡地分析了全球范圍內無線射頻識別技術的發(fā)展現(xiàn)狀及特點,概括了主要國家和地區(qū)RFID技術應用發(fā)展的戰(zhàn)略和措施,總結了值得我國借鑒的經驗,提出了我國RFID技術的發(fā)展戰(zhàn)略、發(fā)展重點和發(fā)展措施[23],成為我國RFID產業(yè)發(fā)展的新里程碑,為RFID技術在圖書館的應用提供了建設思路。

        在國家政策指導下,各地開始積極開展RFID標準的制定工作。例如,2011年8月,廣東省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批準發(fā)布了圖書館RFID地方標準:《超高頻射頻識別圖書管理第1部:系統(tǒng)架構和應用要求》(DB44/T898.1-2011)、《超高頻射頻識別圖書管理第2部:標簽數(shù)據(jù)》(DB44/T 898.2-2011),規(guī)范了圖書館采用UHF RFID的圖書管理系統(tǒng)架構、應用要求以及標簽數(shù)據(jù)。

        2012年的3月,由國家圖書館牽頭起草的文化行業(yè)標準《圖書館—射頻識別—數(shù)據(jù)模型》④通過評審驗收[8]161,并于6月實施。該標準與各國圖書館RFID標準一樣,采取了與ISO圖書館RFID標準兼容但保留各自區(qū)域特點的策略。歷經6年左右的標準化建設,我國圖書館行業(yè)應用RFID的標準大局由此定格,但該行業(yè)標準僅僅是針對HF頻段的RFID。

        2013年2月,上海交通大學與高校圖書館RFID技術聯(lián)盟聯(lián)合發(fā)布《高校圖書館UHF RFID技術數(shù)據(jù)模型規(guī)范與應用指南》⑤,旨在為高校圖書館UHFRFID的應用提供一套符合與兼容國際化標準的UHFRFID數(shù)據(jù)模型規(guī)范及實施應用指南,也為其他圖書館使用UHF頻段RFID提供參考。

        在短短7年內,我國在圖書館應用RFID的標準化建設上形成廣泛共識,不僅確立了HF RFID的文化行業(yè)標準規(guī)范,還積極開展UHF RFID的標準規(guī)范建設,為RFID技術在我國圖書館界的推廣提供了條件,加快了RFID技術在圖書館的應用步伐。

        2.3逐漸推廣階段:2012~

        盡管深圳圖書館和國家圖書館分別于2006年和2008年全面應用RFID,但一個位于我國經濟發(fā)達的改革開放前沿城市深圳,一個是國家級重點建設工程,它們的成功經驗不具備可復制性,但為我國圖書館界樹立了成功的典范。標準規(guī)范的不完備、技術采用生命周期不斷縮短[24]105,以及RFID應用存在的問題等使一般圖書館仍然不敢輕易引進RFID。

        2012年2月,工信部發(fā)布的《物聯(lián)網“十二五”發(fā)展規(guī)劃》明確提到RFID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以及對其的展望[25],增強了投資者的信心。2012年6月,文化行業(yè)標準《圖書館—射頻識別—數(shù)據(jù)模型》實施,為RFID在圖書館的推廣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政策環(huán)境。圖書館RFID相關的標準規(guī)范體系與標準規(guī)范的基本明確,以及市場上逐漸出現(xiàn)的圖書館應用RFID的完整解決方案,為圖書館RFID創(chuàng)新實踐奠定了基礎。因此,從理論上講,2012年是我國圖書館領域進入RFID全面推廣階段的元年。

        盡管如此,我國圖書館還只是逐步推廣RFID,根本原因是經費制約。盡管RFID有著諸多優(yōu)勢,但以RFID為核心的解決方案并不能完全取代現(xiàn)有的信息化解決方案,在圖書唯一標識、防盜等方面需要同時運行維護兩套方案,增加了RFID的實施成本和運營維護成本。如果說深圳圖書館(2006年)、東莞圖書館(2007年)、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2008年)、電子科技大學圖書館(2009年)、華中師范大學圖書館(2010年)等早期引進RFID的著名圖書館只是少數(shù)的創(chuàng)新者,那么廣州圖書館(2013年)、佛山市圖書館(2014年)、南開大學圖書館(2015年)等著名圖書館引進RFID技術則表明,圖書館逐步開啟了RFID引進階段,它們是早期的技術采用者。判斷圖書館是少數(shù)的創(chuàng)新者還是早期的技術采用者,最關鍵的考量因素是風險、成本和標準。對早期的技術采用者而言,風險可見與可控、成本可接受、標準規(guī)范體系基本成型。可以預見的是,當RFID的標簽成本和設備成本下降到絕大多數(shù)圖書館可以接受的程度,圖書館就進入了RFID全面推廣階段。

        3 對圖書館RFID實踐過程的歷史反思

        RFID的成熟需要時間,而圖書館認識和接受RFID同樣需要時間。無論成功與否,理性分析10余年的實踐探索都會為圖書館界帶來寶貴的經驗、教訓以及啟示。

        3.1標準化建設的時機選擇

        (1)標準制定的最佳時機。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學者Clark對制定標準的時機提出了圖4所示的雙駝峰曲線理論[26]。圖4中的曲線表示某主題的研究及投資活動量隨著時間推移的變化程度。圖4表明,隨著時間推移,某主題的相關研究活動量會逐漸增加,并達到某個峰值,此時表明該主題的主體研究基本成熟,隨后的研究量會逐漸減少;但隨著研究不斷成熟,具有創(chuàng)新性和冒險精神的企業(yè)開始嘗試性投資,漸漸形成投資高峰期。Clark指出,研究高峰期與投資高峰期之間的那段時期就是制定標準的理想時期,如果過早制定標準,研究還不夠成熟,會影響標準的質量和實施效果;如果過晚制定標準,企業(yè)已經完成大規(guī)模投資,就會抵制標準的實施,標準的實施效果要么大打折扣,要么讓位于事實上的標準。

        圖4 Clark關于制定標準的時機理論圖示

        (2)我國圖書館RFID標準制定時機的理性分析。2012年是我國研究圖書館應用RFID的高峰,同年文化行業(yè)標準《圖書館—射頻識別—數(shù)據(jù)模型》施行,行業(yè)標準大局形成。若僅僅從Clark理論來看,我國對圖書館RFID的標準決策似乎有點操之過急,在研究高峰之前就基本完成了行業(yè)標準的制定,但若考慮到我國RFID研究和標準制定普遍滯后于國外的情況,卻在情理之中。在《圖書館—射頻識別—數(shù)據(jù)模型》頒布之前,ISO于2012年2月發(fā)布ISO 28560-1、ISO 28560-2、ISO 28560-3圖書館RFID標簽數(shù)據(jù)元素及編碼系列標準[8]105,我國參照ISO標準快速制定與其兼容的行業(yè)標準。事實上,我國RFID技術與應用的標準化研究起步比國際晚4~5年[22],雖然這可能會使得我國在標準化建設上失去主導權,但也因有可參照的標準模型而少走“彎路”、少繳“學費”??傮w而言,我國RFID標準的制定時機較為恰當,但仍應盡可能完善現(xiàn)有的標準體系,為未來大規(guī)模引進RFID提供良好的標準規(guī)范,提高行業(yè)引進RFID的效率。

        3.2圖書館引進RFID的時機選擇

        根據(jù)Clark的理論,引進RFID的最佳時間應是標準制定完成之后。但是,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和冒險精神的圖書館迫不及待,主動迎接挑戰(zhàn),集美大學誠毅學院圖書館、深圳圖書館、東莞圖書館等是代表,深圳圖書館甚至提出了完整的解決方案,以期掌握市場的優(yōu)勢。從理論上分析,RFID投資(含圖書館引進RFID和信息技術界的投資)熱潮尚待標準建設完善之后才會到來。在創(chuàng)新與投資風險管控之間,需要圖書館理性決策。2003年卡爾指出[27],企業(yè)應該持保守的IT投資策略,在低風險時創(chuàng)新。作為非營利性的圖書館更應該持保守的IT投資策略,不要淪為新興技術的試驗田,不要承擔不應該由圖書館承擔的風險。

        根據(jù)羅杰斯的創(chuàng)新擴散理論(如圖5所示),當采用者達到一定數(shù)量(即“臨界數(shù)量”)后,擴散過程突然加快,即當采用RFID技術的圖書館數(shù)量達到15%~18%的臨界點之后,才會迎來大量投資的熱潮。但是,擴散并不會像想象那樣順利推進,而會在不同階段存在被稱為“鴻溝”的裂縫[28],鴻溝的寬度預示著風險的大小,風險最大的鴻溝就是位于早期采用者和早期采用人群之間的那道(如圖6所示)。

        圖5 羅杰斯的創(chuàng)新擴散曲線[29]

        圖6 修改后的技術采用生命周期

        盡管我國已有少數(shù)圖書館在應用RFID方面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但相對于龐大的圖書館界來說,這些圖書館尚屬于少數(shù)的創(chuàng)新者或早期的技術采用者,更多的圖書館持觀望甚至質疑的態(tài)度。2012年北京大學圖書館館長朱強表示,不打算將RFID技術引進北大圖書館[24]109-110,原因有三:(1)RFID不是萬能的,并非有了RFID,磁條和條碼就一無是處,而且RFID的應用也存在一些問題;(2)引進RFID所需投入非常大;(3)隨著數(shù)字圖書館興起,紙本書收藏減少,RFID的價值無從體現(xiàn)。此外,大眾熟知且比較受歡迎的RFID應用——24小時自助圖書館,2016年4月的一則新聞報道[30]稱:“在廣州天河路邊的24小時自助圖書館不見了……曾經熱議一時的自助圖書館在經歷過一段門前冷落讀者稀的慘淡光景后,終于無奈地收攤了……”而24小時自助圖書館面世時“盛況空前”——讀者訪問量、借閱量迅猛增加,如今部分地區(qū)以這樣的方式謝幕,引起業(yè)界和學界的理性反思:我們需要的是什么樣的服務,而不是什么樣的技術。

        “新興技術潮流曲線”(Hype Cycle for Emerging Technology)[31](見圖7)可以揭示上述現(xiàn)象。受眾對新興技術的期望一般會經歷技術萌芽期、期望膨脹期、泡沫破裂谷底期、穩(wěn)步爬升光明期以及實質生產高峰期。圖書館界對RFID的期望也大體類似,由早期的好奇到膨脹,以為可以極大地改善管理和服務,但實踐檢驗讓業(yè)界的期望走向理性回歸,思索RFID究竟能給圖書館帶來什么樣的變革以及如何進行變革。慶幸的是,受制于經費壓力,我國圖書館界出現(xiàn)的只是理論上的泡沫(體現(xiàn)在論文發(fā)表的數(shù)量上),而非投資泡沫。我國圖書館應理性投資,順利跨過“鴻溝”或渡過“低谷期”,等待恰當時機,成為早期或后期的技術采用人群,迎接穩(wěn)步爬升的光明期。

        圖7 Gartner新興技術潮流曲線

        技術風險姑且不論,建設成本和運行成本始終是圖書館采用RFID技術無法繞開的話題。以2006年的深圖和2013年的廣州圖書館(以下簡稱“廣圖”)RFID項目進行簡單比較,RFID標簽價格2006年每個約8元,2013年降至約1元。以館藏300萬冊書刊為例,7年左右,僅標簽費用就相差2100萬元,這還不包括其他的軟硬件購置費用和硬件折舊與損耗。深圖當時為了盡可能避免損壞昂貴的RFID標簽,給每本書加裝了一個硬封皮,而后來的廣圖和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以下簡稱“中山圖”)放棄了這一道工序,節(jié)省了費用。

        從這些角度講,深圖2006年大膽引進RFID,盡管承擔著創(chuàng)新風險,但作為創(chuàng)新者和方向的引領者,有著積極的意義和價值;不過,如此大規(guī)模全面采用RFID,仍有商榷之處。東莞圖書館盡管跟深圖幾乎是同期引進RFID,但東莞圖書館是小規(guī)模應用[32],相比之下,東莞圖書館的實踐路徑更有參考價值。如果不考慮新館建設或改擴建等外在因素,僅從理論上分析,深圖與廣圖或中山圖相比較,盡管都是大規(guī)模應用RFID,但從選擇時機來分析,廣圖和中山圖的決策更理性,經濟上更具有可行性,更具有推廣價值和示范意義。

        3.3社會的接受度與智能服務的推廣

        與傳統(tǒng)的光學條碼相比較,RFID對圖書館的最大價值在于管理和服務的自主性或智能化,以及讓圖書館能夠融合進社會流行的各種智能服務。圖書館作為公益性組織,在信息社會生態(tài)系統(tǒng)中難以承擔起智能服務的普及成本和潛在風險。幸運的是,我國智能手機的迅速普及為圖書館的自助服務和智能服務營造了非常好的社會環(huán)境,自助服務和智能服務的普及已由市場完成。2007年6月29日橫空出世的iPhone開啟了智能手機時代,隨后Android、Windows Phone、Symbian^3、BlackBerry7.0等智能系統(tǒng)先后上市,標志著智能手機(連接移動互聯(lián)網最重要的終端設備)的價值隨著移動互聯(lián)網的迅猛發(fā)展而變得不可估計[33]。智能手機的普及改變了社會大眾對互聯(lián)網的認知,各種智能應用APP讓社會大眾習慣了自助服務和智能服務。

        一旦用戶習慣了自助服務和智能服務,圖書館全面引進RFID就有了堅實的用戶基礎,自助服務和智能服務的引進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深圖新館運行不到1個月,52%(約13.8萬冊)的借書量通過自助借還系統(tǒng)完成[34]。深圖研發(fā)的智能書車[35](2006年)和城市街區(qū)24小時自助圖書館[36](2008年)、上海普陀區(qū)圖書館率先采用的智能書架[37](2011年)、佛山市圖書館(2016年)自主創(chuàng)新開發(fā)的用于偏遠地區(qū)自助借還的移動智能圖書館[38]等RFID應用的成功運行發(fā)揮著較好的服務效益,這跟自助服務和智能服務的市民接受度有著密切的關系。可以說,圖書館積極回應了大眾的呼聲,跟上了技術發(fā)展的潮流。

        4 對我國圖書館RFID應用的展望

        20世紀80年代引進的條形碼技術給我國圖書館事業(yè)帶來了一場嶄新的技術革命,使圖書館走向了自動化。直至現(xiàn)在,條形碼依然有著旺盛的需求和生命力,盡管硬件設備換了一代又一代,但作為圖書唯一標識的條形碼一直保留下來。RFID在圖書館的應用雖只有短短10余年,看似僅僅是條形碼的取代品,但給圖書館的管理服務帶來了顛覆性變化,它給用戶帶來的使用體驗非條形碼所能提供。

        隨著數(shù)字圖書館建設熱潮的消退,引領圖書館發(fā)展方向的當屬智能化,而智能化的基礎就是RFID。在新一輪圖書館發(fā)展熱潮中,RFID將會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展望未來,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完備的標準規(guī)范、成熟的RFID解決方案、多樣性的智能應用將會呈現(xiàn)在圖書館面前,并促成圖書館新一輪變革。

        (1)標準規(guī)范日益完備。我國圖書館關于RFID的研究和標準制定落后于發(fā)達國家,我國研究高峰期已過,大規(guī)模投資尚未完全開始,但我國圖書館行業(yè)標準大局已形成。因為成本的制約,更多的圖書館對國外的解決方案(基于國外的標準)望而止步,期待我國研發(fā)的基于國內標準的、更符合國情的解決方案。圖書館的觀望為我國圖書館應用RFID的標準規(guī)范的完備贏得了時間。在這個“機會窗口期”,圖書館界應聯(lián)合相關單位細化和完善相關標準規(guī)范,迎接即將到來的RFID投資熱潮。

        (2)RFID技術解決方案日益成熟且市場化。可以確信的是,標簽成本必將會降低到圖書館可以承擔的合理價位。早在2004年EPCglobalU. S大會上,就有專家認為,若要想實施RFID技術,就必須把標簽價格降低到每個10美分[39]。更有報道稱,如果能夠成功生產石墨烯天線標簽[40],那么RFID標簽成本將繼續(xù)下降,使得RFID標簽隨處可用。低廉的標簽將會激發(fā)更多的圖書館引進RFID,促成龐大的市場和商機,市場上將會出現(xiàn)成熟的解決方案,更多圖書館應用RFID,成為早期或后期的采用人群,再加上國家標準規(guī)范的護航,圖書館全面引進RFID的時代將會到來。

        (3)RFID的廣泛應用將會催生出豐富多彩的智能應用。標準規(guī)范的完備讓圖書館的資源和服務對外具有開放性,再加上開放數(shù)據(jù)和關聯(lián)數(shù)據(jù)的廣泛應用,以及智能移動設備的普及,在大眾智慧的參與下,必將催生出豐富多彩的應用,這些應用根據(jù)用戶的多樣性需求,會極大地滿足小眾化與個性化的服務,讓圖書館的服務深入民眾的日常生活,進一步提高圖書館在公眾生活中的存在感,充分發(fā)揮圖書館的社會價值。

        (4)掀起新一輪的業(yè)務和服務變革。RFID應用讓圖書館的業(yè)務和服務實現(xiàn)了自助化和智能化,降低了管理與服務的人力資源需求,高質量的資源建設與深度的用戶服務成為圖書館的工作重心。例如,“流通部會消失,更加重視采編部”[41],公共圖書館將投入更多資源從事閱讀推廣。此種環(huán)境下,圖書館員的角色將會發(fā)生根本改變,職業(yè)能力要求會進一步提高。同時,隨著智能社會、智能城市等發(fā)展成熟,而RFID作為其中的核心基礎技術之一,就成為圖書館密切聯(lián)系社會的紐帶,從而使圖書館的社會價值不斷升華。

        5 結語

        繼圖書館自動化、網絡化和數(shù)字化之后,RFID技術為沉寂多年的圖書館界注入了新的元素和活力。RFID在我國圖書館的10余年實踐探索,無論是服務理念,還是管理模式,繼條形碼之后,確實給圖書館帶來了又一次新的技術革命。無論是從圖書館視角,還是從用戶的角度,新的服務理念、服務模式以及互動模式均反映出新技術帶來的機遇與挑戰(zhàn)。這10來年的努力探索,無論是早期的激進引進,還是隨后的適時適度規(guī)模的引進,抑或是積極跟蹤與理性觀望,都體現(xiàn)出我國圖書館界敏銳的洞察力,以及基于具體館情的科學決策。創(chuàng)新者的開拓進取,無論最后的成本效益如何,他們?yōu)閳D書館創(chuàng)造出了更多的可能性。正因為如此,我國圖書館界在RFID應用的道路上才得以順利地快速前進,甚至在國際上開拓了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我國圖書館RFID應用的每一步前行腳印均為RFID理論與實踐提供了寶貴的經驗,也為RFID在圖書館界的不斷完善鋪上了一塊又一塊的墊腳石。

        注釋

        ①RFID標簽分有源和無源兩種,若無特殊說明,本文的RFID標簽均指無源標簽。

        ②圖書館界主要采取的無線電頻段有兩種,即HF高頻13.56MHz頻段和UHF超高頻900MHz頻段。

        ③標準泛指標準和規(guī)范。

        ④WH/T43-2012——圖書館射頻識別數(shù)據(jù)模型第1部分:數(shù)據(jù)元素設置及應用規(guī)則;WH/T 44-2012——圖書館射頻識別數(shù)據(jù)模型第2部分:基于ISO/IEC 15962的數(shù)據(jù)元素編碼方案。

        ⑤《高校圖書館UHFRFID技術數(shù)據(jù)模型規(guī)范與應用指南》分為《高校圖書館UHFRFID技術第一部分:數(shù)據(jù)規(guī)范模型》和《高校圖書館UHF RFID技術第二部分:應用指南》。

        [1]IFLA.[EB/OL].[2016-01-10].http://www.ifla.org/ about-rfid.

        [2]張厚生,王云啟.圖書館服務的無線技術——RFID應用[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4(1):56-58.

        [3]上海阿法迪.廈門集美大學誠毅學院圖書館案例[DB/OL].[2016-01-17].http://success.rfidworld.com. cn/2006111622103679.htm.

        [4]秦紅.RFID技術在圖書館應用的分析探討[J].現(xiàn)代情報,2009,29(6):130-132.

        [5]辛苗.無線射頻識別技術及其在圖書館的應用現(xiàn)狀[J].現(xiàn)代情報,2007(1):161-163.

        [6]The British Library.The British Library’s Strategy[DB/OL].[2016-05-20].http://www.bl.uk/boutus/ stratpolprog/strategy0811/strategy2008-2011.pdf.

        [7][9]許毅,陳建軍.RFID原理與應用[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1-2.

        [8]董曦京,劉博涵,陳攀.圖書館RFID技術理論與實踐[M].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3.

        [10]蔡孟欣.圖書館RFID研究[M].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0:19.

        [11]陳嘉懿,孫翌,金毅,等.RFID產品在國內圖書館的應用調研與分析[J].圖書情報工作,2012,56(1):107-111.

        [12]沈嶸.無線射頻識別技術(RFID)及其在圖書館的應用[J].現(xiàn)代圖書情報技術,2004(9):37-39.

        [13]葉淑鳳.試論RFID在圖書館應用的可行性[J].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濟,2005,15(4):18-19.

        [14]邢笠.RFID技術與動態(tài)補失系統(tǒng)在流通文獻缺失管理方面的應用[J].情報理論與實踐,2007,30(1):72-75.

        [15][34]劉英華.無源RFID識別技術與圖書館文獻管理[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7(5):55-57.

        [16]甘琳.RFID技術在圖書館的創(chuàng)新應用[J].圖書館論壇,2007,27(3):8-11.

        [17]王穎.對RFID在圖書館應用的思考[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9(2):46-48.

        [18]王永東.RFID在圖書館應用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圖書館論壇,2006,26(4):108-109.

        [19]GeoffreyA.Moore.龍卷風暴[M].錢睿,譯.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9:11.

        [20]李華.ALA關于RFID技術的隱私保護政策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08(12):59-63.

        [21]張麗.UHFRFID技術在圖書館應用的發(fā)展分析[J].當代圖書館,2011(2):42-44,66.

        [22]鄧堯偉.圖書館RFID標準發(fā)展概述[J].圖書館學研究,2010(1):19-21,10.

        [23]常向陽.圖書館RFID技術推廣的關鍵問題與策略[J].圖書館學刊,2011(7):60-70.

        [24]顧曉光.擁書權拜小諸侯——圖書館館長訪談錄[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4.

        [25]馬曉靜.RFID技術在圖書館的應用[J].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濟,2012,22(21):18-19.

        [26]Andrew S.Tanenbaum.計算機網絡[M].潘愛民,譯.第四版.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39.

        [27]尼古拉斯·G.卡爾.冷眼看IT——信息技術競爭優(yōu)勢的喪失[M].曾劍秋,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11.

        [28]GeoffreyA.Moore.跨越鴻溝[M].趙婭,譯.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9:16-21.

        [29]潘天驕,陸穎雋,鄧仲華.從創(chuàng)新擴散理論看圖書館的云計算應用[J].國家圖書館學刊,2012(84):27-32.

        [30]然玉.自助圖書館需要走出流俗[N].長江日報,2016-04-07(4).

        [31]JackieFenn,MarkRaskino.精準創(chuàng)新:如何在合適的時間選擇合適的創(chuàng)新[M].朱曉明,曹雪會,任軼凡,等,譯.北京:中國財富出版社,2015:19.

        [32]鐘新革.圖書館ATM建設實踐與思考[J].圖書館學刊,2009(4):107-109.

        [33]葉才衛(wèi).移動互聯(lián)網浪潮下的智能手機發(fā)展淺析[J].移動通訊,2012(15):12-16.

        [35]馬瑞.RFID智能書車:創(chuàng)意·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J].圖書館建設,2009(6):100-104.

        [36]深圳圖書館首推“城市街區(qū)24小時自助圖書館系統(tǒng)”[J].圖書館論壇,2008,28(4):52.

        [37]鄒娟.普陀區(qū)圖書館率先啟用智能書架[EB/OL].[2016-06-23].http://news.rfidworld.Com.cn/2011_11/7eee 2501e1a1a544.html.

        [38]國內首個RFID移動智能圖書館正式開通服務[EB/OL].[2016-06-27].http://news.rfidworld.com. cn/2016_01/81b45614e38b06ed.html.

        [39]科技日報.英國研發(fā)出石墨烯墨水打印出RFID射頻天線成本低廉[EB/OL].[2016-07-10].http://news. yktworld.com/201505/201505281410216791.html.

        [40]ZDNetChina.EPCglobalU.S大會召開RFID技術倍受關注[EB/OL].[2016-08-02].http://news.rFidworld.com.cn/2005/5-16/102639.html.

        [41]劉傳璽,周秀會,董真.基于RFID技術的圖書館業(yè)務流程重組[J].圖書館論壇,2008,28(5):68-70.

        (責任編輯:劉洪)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Library RFID in China:2006~2016

        CHENDing-quan,WANGMeng-zhuo

        陳定權,男,博士,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王孟卓,女,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

        2016-08-22

        猜你喜歡
        射頻標簽圖書館
        5G OTA射頻測試系統(tǒng)
        關于射頻前端芯片研發(fā)與管理模式的思考
        無懼標簽 Alfa Romeo Giulia 200HP
        車迷(2018年11期)2018-08-30 03:20:32
        圖書館
        小太陽畫報(2018年1期)2018-05-14 17:19:25
        不害怕撕掉標簽的人,都活出了真正的漂亮
        海峽姐妹(2018年3期)2018-05-09 08:21:02
        飛躍圖書館
        ALLESS轉動天線射頻旋轉維護與改造
        電子制作(2016年1期)2016-11-07 08:42:54
        腹腔鏡射頻消融治療肝血管瘤
        標簽化傷害了誰
        基于多進制查詢樹的多標簽識別方法
        計算機工程(2015年8期)2015-07-03 12:20:27
        1000部夫妻午夜免费| 巨爆中文字幕巨爆区爆乳| 91精品国产一区国产二区久久| 日本一区二区不卡精品| 国产自拍偷拍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男人吃奶摸下挵进去啪啪软件| 婷婷丁香五月激情综合| 又爽又黄又无遮挡的视频| 日本黄页网站免费观看| 国产肉丝袜在线观看| 国产98在线 | 免费| 人妻无码中文专区久久综合|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华液| 日韩高清毛片| 免费一级a毛片在线播出| 在线不卡中文字幕福利| 国产在线播放免费人成视频播放| 字幕网中文字幕精品一区| 日本高清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无遮挡很爽很污很黄的女同| 玩弄少妇人妻中文字幕| 男人进去女人爽免费视频| 失禁大喷潮在线播放| 国产午夜无码精品免费看动漫| 久久久亚洲精品免费视频|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综合色区亚洲熟妇另类|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 国产精品麻豆综合在线| 亚洲色AV性色在线观看| 厕所极品偷拍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国内揄拍国内精品久久| 91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一区.| 中文有码亚洲制服av片| 欧美中日韩免费观看网站| 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VA不卡一区| 亚洲中文字幕一二区精品自拍 | 国产激情久久久久久熟女老人 | 漂亮人妻出轨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