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宇彤
親民要從好好說話開始
文|馬宇彤
衡量一個干部,特別是基層干部的優(yōu)劣,“說合適的話、用合適的方式、做合適的事”是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參照物,親民暖心,必須從好好說話開始
小中大學真“證”畢業(yè),先坐機關,后做傳媒,人間冷暖,入眼入心。
面對群眾、同事和上級,什么話該說?什么話不該說?在所轄桂林鎮(zhèn)先行先試的基礎上,安徽歙縣推出的《鄉(xiāng)村干部負面言行清單》引來熱議一片。當事方表示,將負面言行以清單方式列出,就是要讓不好的言行舉止亮丑現(xiàn)形,人戒人畏,讓黨員干部對鏡“正衣冠”,相互提醒相互監(jiān)督,打造一支“說合適的話、用合適的方式、做合適的事”的鄉(xiāng)村干部隊伍;而旁觀者認為,這些負面言行本身并不違反法律法規(guī),而是介于合格黨員和觸犯紀律之間的模糊地帶,誰來監(jiān)督,怎樣問責,如何處罰,在操作層面還存在諸多疑問,很容易流于紙上談兵。
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曾是職能部門和公共服務窗口的頑癥,深受群眾詬病。基于這樣的狀況,歙縣組織部門通過梳理近年來在全縣農村干部身上出現(xiàn)的負面言行,確定了負面言語和負面行為兩大部分的舉措。
據該縣組織部門負責人介紹,負面言語包含對上級、對同事、對群眾三個大類18小項,諸如“領導沒跟我說過,這事我搞不清楚”“有本事就去上訪”“這是上面要求的,我們也沒辦法”等不能對群眾說的話語均被“拉黑”。為了避免負面清單變成一紙空文,將不定期組織紀檢、組織等部門明察暗訪,一旦發(fā)現(xiàn)鄉(xiāng)村干部違反“負面言行清單”行為,先期以教育為主,屢犯不止者將被黨組織約談并記入履職表現(xiàn),由相關部門根據情節(jié)輕重依法依規(guī)予以懲處。此外,該縣要求鄉(xiāng)村干部接受黨員群眾評議,結果直接與村干部崗位適應性評估掛鉤,同時還特別邀請老黨員、群眾代表和媒體人擔任義務監(jiān)督員和負面言行“觀察員”。
向對百姓的忌語說“不”,既難也易。說它難,是因為盡管多年來,從中央到地方不斷三令五申,職能部門和公共服務窗口的服務態(tài)度仍屬群眾最不滿意的“重災區(qū)”之一,根源在于除了監(jiān)督處罰力度不足外,只是解決了對公職人員的要求貼在墻上而尚未貼進心里的問題。說它易,是因為各級干部只要將“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不當做掛在口頭的漂亮話而是立在心間的標志桿,就能贏得百姓的信賴;只要愿意撲下身子,接著地氣,解著民情,改著現(xiàn)狀,想著未來,就能贏得百姓的擁護。
老話講“相由心生”,實際上言亦由心生。那些冷硬橫頂的職能部門和公共服務窗口的工作人員,一定是平時技能稀松、敷衍塞責、滿腹牢騷的自然流露。其實,很多時候,百姓對基層公務員并無過高苛求,站到他們的位置上思考一下,已經飽受四處奔波之苦、急火攻心之罪的他們,遇到既無耐心又無口德,甚至連長幼有序基本禮儀都不懂的辦事人員,怎么可能不怨氣叢生?而作為基層公務員,若是以如此不堪的服務水準再去夸夸其談什么執(zhí)政理念,豈不滑稽?
權為民所用,依靠的是各級干部服務理念、服務能力、服務態(tài)度的三足支撐。那些對百姓忌語不離口的干部,看上去只是個別人員的“一言不合”,實際上敗壞的卻是黨和政府的形象,損害的是黨和政府的威信。那些“惡語傷人六月寒”的不中聽的話,讓個別干部與百姓之間形成了危險的“身未近心已遠”的關系,所以,衡量一個干部,特別是基層干部的優(yōu)劣,“說合適的話、用合適的方式、做合適的事”是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參照物,因為,各級干部,無論懷揣多么遠大的理想,都要清醒地記住,親民暖心,要從好好說話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