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高淳人民醫(yī)院(211300)邱建升
乳腺癌為女性常見多發(fā)性腫瘤疾病,我國乳腺癌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且日趨年輕化[1]。由于乳腺病變病理類型較復雜,影像學表現(xiàn)有其多樣性。本研究收集經(jīng)手術和病理證實的40例乳腺癌患者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鉬靶檢查與核磁共振成像(MRI)在乳腺癌中的診斷應用差異,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例乳腺癌患者為研究對象,均為女性,年齡41~61歲,平均年齡(53.4±5.3)歲。納入研究標準:①所有患者經(jīng)手術或病理穿刺活檢證實為乳腺癌,且影像學資料完整;②病程2~12個月,平均(5.1±0.3)個月;③排除哺乳期婦女,均于月經(jīng)3~5d后作鉬靶檢查,5d后再作MRI掃查。
1.2 檢查方法
1.2.1 鉬靶檢查 應用GE Senographe DS PT全數(shù)字平板乳腺機拍攝雙側乳腺上、下軸位及內(nèi)、外側斜位片,必要時可對腫塊局部放大投照或切線位投照,應用后處理技術等觀察病灶鈣化情況(包括鈣化大小、數(shù)目、密度、形態(tài)、分布等)。
1.2.2 MRI檢查 應用GE1.5T核磁共振成像裝置。患者俯臥于特制乳腺體架上,使雙乳自然懸垂于體架洞穴內(nèi),用體部柔軟線圈行雙側乳房檢查及動態(tài)增強掃描。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種方法影像表現(xiàn)。良惡性乳腺病變參照《實用常見腫瘤的診斷與綜合治療》診斷,并比較兩種檢查方法的敏感度、特異性和準確性。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本次研究的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附表1 鉬靶及MRI檢查與病理檢查結果比較
附表2 鉬靶及MRI檢查敏感度、特異性和準確性比較
全組40例患者均經(jīng)手術或病理穿刺活檢證實為乳腺癌,其中良性17例,惡性23例。鉬靶及MRI檢查與病理檢查結果對比結果和兩種檢查方法的敏感度、特異性和準確性比較分別見附表1和附表2,其中兩種方法檢查結果敏感度、特異性和準確性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乳腺疾病主要是由于機體自身內(nèi)分泌的紊亂及雌激素異常增高有關。在乳腺癌的篩查中,鉬靶攝片一直是乳腺癌影像學上篩查的首選方法。鉬靶攝片全稱乳腺鉬靶X線攝影檢查,它能發(fā)出能量較低的的X射線,能量較低的射線波長較長,穿透力較小,十分適合軟組織的顯影成像,因為鉬靶攝片顧名思義用的是原子序數(shù)較低的鉬來制作的X線管。鉬靶能留下清晰的圖片供以后隨診使用,而且操作簡單可靠,患者容易配合,所以是現(xiàn)在最常用的檢查手段。MRI對軟組織分辨率高,因而主要應用于臨床分期及治療方案的制定,該檢查方法可清晰顯示乳腺病變形態(tài)、內(nèi)部結構及與周圍組織關系等信息,利于定性診斷,但對微小針尖狀鈣化不敏感,而乳腺癌早期患者多為微小鈣化灶,且成像質(zhì)量會受心臟搏動、呼吸偽影的影響,因而其優(yōu)勢無法得到凸顯。
MRI及鉬靶在乳腺癌檢查中有很好的診斷互補性,雖然它們都反映患者病灶的病理學特征,但是它們兩個是從不同側面反映。本研究以病理結果為金標準,對40例有效病例分析比較,40例乳腺病變?nèi)橄巽f靶患者檢出良性14例,惡性26例,其診斷良惡性乳腺病變敏感度、特異性及準確性分別為92.86%、95.65%、85%;MRI檢出良性病變16例,惡性病變24例,診斷良惡性乳腺病變敏感度、特異性及準確性分別為93.75%、95.65%、92.5%。MRI敏感性和準確性雖然大于鉬靶,但是二者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我們分析可能與本組樣本數(shù)量較少相關。但我們分析MRI動態(tài)增強掃描可清晰顯示乳腺軟組織結構、性狀、邊緣、血管強化特點及早期強化特征,可提高良惡性病變的檢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