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海君,羅娜(西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重慶400715)
新形勢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探析
石海君,羅娜(西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重慶400715)
新形勢下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弘揚中華傳統(tǒng)美德,發(fā)揮高校課堂教學的主導作用,廣泛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切實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將思想教育融入大學生日常管理服務全過程,使教書育人、實踐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結合起來,形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五位育人”格局,增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指出,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高校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重要任務,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加強和改進高校宣傳思想工作、鞏固大學生思想道德基礎的主要任務之一。大學生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是黨和人民事業(yè)發(fā)展的重要生力軍,擔負著黨和人民賦予的歷史重任。新形勢下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既是加強和改進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任務,也是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質(zhì)量、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fā)展、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后繼有人的重要工程,具有十分重要而深遠的現(xiàn)實意義。
新形勢下大力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既是鞏固大學生共同思想道德基礎的需要,也是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質(zhì)量的需要,更是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fā)展的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大學生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是黨和人民事業(yè)發(fā)展的重要生力軍,肩負著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偉大目標的光榮使命。全社會共同認可的核心價值觀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最持久、最深層的力量,承載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共同精神追求。實現(xiàn)中國夢需要青年人從中獲取精神動力,以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定作支撐,增強“三個自信”。大學生是實現(xiàn)我們發(fā)展目標的重要生力軍,他們的思想道德狀況如何,直接關系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成敗興衰,關系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能否順利實現(xiàn)。因此,必須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鞏固他們?yōu)閷崿F(xiàn)中國夢而不懈奮斗的思想道德基礎。
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任務之一,就是要切實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針對性、實效性。啟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質(zhì)量提升工程[1],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高等教育的必需環(huán)節(jié),融入高等教育全過程。黨的十八大提出“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著力提高教育質(zhì)量”[2]。這為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高校宣傳思想工作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具體的要求。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高校宣傳思想工作,就是要落實高?!傲⒌聵淙恕备救蝿眨瑘猿钟藶楸?,德育為先,切實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不斷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質(zhì)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一種德,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幫助大學生“立德”,就是“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是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質(zhì)量的必然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3],做好青年時期的價值觀養(yǎng)成工作十分重要。當代中國呈現(xiàn)出社會信息化、經(jīng)濟市場化、文化多樣化、思想多元化相互交織的復雜局面,這一豐富而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正是大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并在其指引下不懈奮斗的地方。但是在多元思想條件下,一些消極落后的價值觀和錯誤思潮通過不同渠道對大學生的思想產(chǎn)生沖擊、滲透和影響,特別是西方“個人主義”“普世”價值等錯誤思潮的滲透沖擊,使得一些大學生在價值觀上產(chǎn)生迷茫、困惑,甚至出現(xiàn)價值觀扭曲的現(xiàn)象。因此,只有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強烈的使命感,切實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才能培養(yǎng)和造就國家和社會需要的具有社會責任感、道德意識、實踐能力的高素質(zhì)人才,才能為實現(xiàn)中國夢提供寶貴的人才資源和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持,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興旺發(fā)達、后繼有人。
新形勢下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必須弘揚中國精神,為實現(xiàn)民族復興提供精神支撐;必須弘揚中華傳統(tǒng)美德,將其作為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有力武器。
中國精神,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這種精神是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魄[3],具體包括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雷鋒精神、抗震救災精神、抗戰(zhàn)精神等。
新形勢下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就是要充分弘揚以愛國主義、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中國精神。具體來說,就是要培育和弘揚國家至上、意志堅定的民族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培養(yǎng)和弘揚獨立自主、頑強拼搏、實事求是、愛崗敬業(yè)、勇于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牲小我、服務大眾、勤儉節(jié)約、艱苦樸素等精神。這些都是對中華民族優(yōu)良傳統(tǒng)的繼承和發(fā)展,是當代中國最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和精神財富,對今天我們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建設目標、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不可替代的精神支撐作用。大學生作為國家的寶貴人才資源,肩負著黨和人民賦予的歷史重任,必須自覺弘揚中國精神。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學習和掌握其中的各種思想精華,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很有益處[3]。中華民族在五千年的文明發(fā)展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文化資源,使得中華民族形成了強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為國家發(fā)展和社會進步提供了強大有力的精神支撐。新形勢下,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應該充分挖掘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特別是居于核心地位的儒家文化,將其作為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有力武器。
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儒家文化居于核心地位,而儒家文化中的道德思想則是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主要組成部分。儒家優(yōu)秀的道德思想主要有嚴于律己、寬以待人,保持與他人和諧關系的“仁者愛人,推己及人”思想;具有社會責任感、民族自尊心及自豪感,堅持集體主義原則的“愛國愛民,集體本位”思想;克制私欲、誠信待人的“節(jié)儉知足,誠實守信”思想;合理追求物質(zhì)利益,不損人利己的“以義為上,以德為先”的思想;吃苦耐勞、止于至善、積極有為、勤勉為人的“自強不息,剛健有為”思想等[4],這些都是當代中國所倡導的核心價值觀。新形勢下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就是要在賦予新的內(nèi)涵前提下,培育和弘揚這些優(yōu)秀傳統(tǒng)美德,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新形勢下大力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必須選擇行之有效的育人方式,既要充分發(fā)揮高校課堂教學的主導作用,也要重視其他路徑的重要育人功能,形成教書、實踐、科研、管理、服務結合的“五位育人”格局,形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新形勢下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必須充分發(fā)揮高校課堂教學的主導作用。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引導大學生科學認知、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途徑,要切實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發(fā)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作用。同時,結合經(jīng)濟、社會、文化、思潮復雜交織的局面,聯(lián)系現(xiàn)代化建設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實際,聯(lián)系大學生思想實際,把弘揚核心價值觀與解決大學生思想問題結合起來。
高校哲學社會科學課程對于幫助大學生堅定政治方向、樹立正確價值觀、正確認識和分析復雜的社會現(xiàn)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肩負著新形勢下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職責。要充分挖掘哲學社會科學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高校哲學社會科學課程,運用核心價值觀對大學生普遍關心的社會現(xiàn)實問題進行解疑釋惑和教育引導。其他課程也是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有效途徑,要深入發(fā)掘各類課程的教育資源,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到大學生專業(yè)學習中,使學生在學習、掌握專業(yè)知識過程中,自覺加強思想道德修養(yǎng),提高思想認識,樹立正確價值觀。
社會實踐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要把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與組織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結合起來。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既有校外的活動,也有校內(nèi)的活動;既有社會生活活動,也有社會生產(chǎn)活動,具體包括學習、生活、就業(yè)等內(nèi)容。開展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社會實踐活動,如社會調(diào)查、志愿服務、公益活動、勤工助學等,促進大學生鍛煉毅力、培養(yǎng)品格,鞏固大學生思想道德基礎,是健康成長、全面發(fā)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大學生只有走出校園,到基層、工農(nóng)群眾中去,才能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受教育、長才干,增強自身思想道德素質(zhì),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貢獻力量。
當代大學生大多是在書本知識中成長起來的,對我國的國情、民情知之甚少。通過讓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親身體驗生活,從事例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和啟發(fā),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中進一步了解社情、國情;親身感受社會良好風尚,使大學生思想得到升華,增強社會責任感和道德意識。廣泛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有利于大學生更好地發(fā)揚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高校校園文化通過潛移默化的形式對大學生進行教育和熏陶,實現(xiàn)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是大學教育的有益補充,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校園文化對大學生具有思想引導、言行規(guī)范、精神激勵的作用,能夠引導大學生進行正確的人生價值追求、選擇,在言行上規(guī)范大學生,指引著大學生的學習、生活方向,為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指明方向,成為大學生強大的精神動力,激勵他們奮發(fā)向上,堅持不懈地為理想信念奮斗。因此,要把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與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結合起來。
高校校園文化既有精神文化、物質(zhì)文化,也有制度文化、環(huán)境文化、行為文化,具體包括學校培養(yǎng)目標、辦學傳統(tǒng)、校風、教風、學風、師生言行等內(nèi)容。具體來說,開展如科技、學術、藝術、體育、娛樂活動等形式豐富多樣、內(nèi)容積極向上的文化活動,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于文化活動中,提高大學生文化素質(zhì);結合傳統(tǒng)節(jié)日、學校重要慶典等開展有吸引力、感染力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教育活動;加強??⑿?、校內(nèi)廣播和學校出版社的建設,利用校園傳播媒介做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工作;重視校園人文環(huán)境和自然環(huán)境建設,如張貼橫幅標語,辦好“廊壁文化”“班級口號”等,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使大學生在濃厚的文化氛圍熏陶中受教育。
高校日常管理和服務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是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日常管理與服務全過程。新形勢下,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要融入高校日常管理中。高校輔導員是高校教育、管理服務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工作在高校日常管理工作的最前沿,是做好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必須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武裝他們,提高思想素質(zhì),在日常管理中引導大學生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高校日常服務的育人功能,廣義上是指滲透于高校教學、科研、管理等工作的服務所具有的育人功能,狹義上是指通過高校后勤服務工作,使大學生在學習、生活的服務中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和教育。大力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要融入到高校日常服務中。一方面,高校日常服務要幫助大學生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困難,為大學生接受教育提供良好的保障,這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教育人、引導人,又要關心人、幫助人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高校日常服務自身也要實現(xiàn)育人功能,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武裝服務工作人員,加強理論水平,提高思想素質(zhì),在日常服務中感染和激勵大學生,使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教育。
[1]新華社.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N].北京:人民日報(海外版),2O15-O1-2O(1).
[2]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O14:27.
[3]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O14.
[4]鄭珠仙.國家意識形態(tài)安全與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O14:236-239.
(責任編輯:關雪)
G641
A
1008-5254(2016)01-039-03
2O16-O1-O5
石海君(1992-),男,四川宣漢人,西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2O14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羅娜(1992-),女,四川達州人,西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2O14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