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葉平
【摘 要】 高考作文的游戲規(guī)則依然是審題定生死,立意決高下。所以審題立意依然是作文指導的第一要務。如何讓學生學會切中材料的核心內涵,而非踩著邊界立意,需要扎實的指導和訓練。
【關 鍵 詞】 核心概念;議論文;高三
【原題重現(xiàn)】
莎士比亞說:“把名譽從我身上拿走,我的生命也就完了。”
泰戈爾卻說:“名譽是生命之流中泡沫?!?/p>
這兩句話寓有深意的話,引起了你怎樣的思考?
【審題指導】
2015年江蘇省閱卷參考標準:審題立意
從上表可以推知,高考作文的游戲規(guī)則,依然是審題定生死,立意決高下。所以審題立意依然是作文指導的第一要務。如何讓學生學會切中材料的核心內涵,而非踩著邊界立意,需要扎實的指導和訓練。
1. 概念界定。寫作首先必須建立對核心概念準確界定的意識。在材料中,很容易找到“名譽”這一關鍵詞,但是寫作時“名譽”是什么,卻被忽略了、歪曲了。在許多作文中,“名譽”和“名利”不分,“名譽”和“名氣”混淆,立意就會淪于似是而非的境地。
界定概念的常見方法,就是找到了材料中的關鍵詞,我們需要問自己幾個問題——“XX”是什么,不是什么?近義詞是什么,相鄰概念是什么?褒貶色彩如何?在現(xiàn)實情境中常見的情況是什么?
如就“名譽而言”,利用拆字法可知,“名聲”+“榮譽”,而“譽”是外界的評價和口碑;利用比較法可知,“名譽”與“名利”的區(qū)別,在于價值取舍的不同,前者維護自己的聲譽,后者追求名聲帶來的利益。我們會贊揚一個人珍惜“名譽”,批評一個人重視“名利”;我們大聲說,名利于我如浮云,俗諺卻說,要像鳥兒珍惜羽毛那樣珍惜自己的名譽;由此可見,“名利如泡沫”是簡單的常理;“名譽如泡沫”卻是反常的思辨,不能簡單附和。
2. 辨析關系。莎士比亞說“把名譽從我身上拿走,我的生命也就完了”, 泰戈爾卻說“名譽是生命之流中泡沫”,這是高考新材料作文命題的一種常見套路,可以高度概括為“有人說……有人說……”,比如有人說青春是不朽的,但又有人說不相信青春易老是天真的。這種“二元對立”的命題,如果考生在文章中只是簡單將命題者給出的提示語中的一句作為文章的中心論點,如“名譽如泡沫”,或者簡單地將兩句提示語直接移植來作為自己文章的分論點,顯然是不合適的。這樣的照搬,只能寫出庸俗的文章。俗,因為人人皆知;庸,因為缺少自己的見解。
我們要細細思考兩位名人相反的表示中核心的內涵。莎翁高度推崇生命中“名譽”的積極意義,是重視社會對個人的評價,歸根到底是認為人生價值在于個人為社會貢獻之后的實至名歸。泰翁看輕名譽在人生中的重要分量,并不是認為“口碑”“聲譽”對人生毫無意義,泰翁是虔誠的佛教徒,在《吉檀迦利》等詩集中,你可以看清將自己徹底奉獻給宗教、祖國的“忘我”形象,更可以看清極力洗凈素心,欲與神靈融合、與大地融合的大愛精神。莎翁與泰翁的矛盾之處,恰恰隱藏著微妙的關聯(lián),那就是名譽對于人的價值:名譽與自身價值的關系,名譽對人生的影響,名譽在精神世界中的地位等等。
【構思指導】
1. 多向分解。將概念整體打包,不作分解的作文,在高考閱卷中只能做四類作文打分(45左右),不妨對“名譽”作多角度的分解。多問幾個是什么?為什么?想怎么辦?可以從正面、反面思考,可以著眼于現(xiàn)在、未來思考,可以從個人推論到民族,可以從現(xiàn)象提升到文化……
2. 構建框架。高考閱卷對于結構的要求,有結構完整——完整有特點——結構合理——層遞說理——有嚴密的邏輯等逐級要求。在一個步驟多向分解之后,選擇其中幾個想法,建構合理的有邏輯的框架,最好是有層遞關系、對比關系等。
3. 思辨現(xiàn)實?!墩n標》明確提出寫作應該“對自然、社會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以負責的態(tài)度陳述自己的看法”。寫作的意義,是在表達與交流中認識社會、理解生活、升華自我。從近幾年高考作文命題來看,貼近時代、貼近社會、貼近學生生活的導向十分明確。遺憾的是,學生仍然遠遠繞開時代生活,即使談青春,除了到歷史人物那里去討個說法,依舊別無良策。
①在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寫作的意義。在日常寫議論文,我們可以作如下思考:當下很多價值觀受到挑戰(zhàn),許多人不惜喪失自己的名譽,突破最基本的底線,只為一己私利。如三鹿奶粉事件、明星代言虛假廣告、專家學術作假,你怎么思考?寫記敘文,你可以關注默默奉獻而得名譽的好教師,如何幾十年如履薄冰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工作,為了維護名譽;醫(yī)生救死扶傷而得名譽,但是在醫(yī)患關系如此復雜的今天,他們如何保持聲譽與名節(jié);學校的眾多工人,每天干著不起眼的工作,但是得到了同學的好評,在學校集體過生日時得到了表彰,他們很在乎……這些生活場景,你有記憶嗎?有體會嗎?能在語言、神態(tài)、心理、場景的描寫中,表現(xiàn)出他們對于名譽的珍惜或淡然嗎?
②在矛盾分析中展示理趣。生活中充滿了矛盾,林語堂說,“我就是一捆矛盾。”關于名譽,許多學生很輕佻地說“名譽是泡沫”“要勇于舍棄名譽”“名譽的背后是價值觀扭曲”。在生活中,“名譽”是被這樣簡單理解的嗎?陳光標沽名釣譽可笑,但客觀上作了大量慈善,你怎么看?中國文學渴求諾貝爾獎的青睞,中國電影渴求奧斯卡的正面評價,你怎么看?孟子說:“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闭暽钪械拿?,揭示人生的困境,最后讓情理或主人公在困境中抉擇,議論才會有理趣,人物才會有光彩。
【參考文獻】
[1] 王寶大. 議論文寫作技巧[M]. 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0.
[2] 鄭桂華. 議論文寫作中核心概念的“展開”[J]. 中學語文教學,2014(7).
[3] 邢延. 準確界定概念 從容寫就華章[J]. 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