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羅曉汀
在中國電影連續(xù)經歷暑期檔和中秋檔的票房負增長后,這股寒流又蔓延至國慶檔——國慶檔票房現10年首度下滑。截至10月12日,全國票房累計約為374億,當全年僅剩下賀歲檔最后一個票房重倉,2016年票房能否追平去年的440億已成懸念,想突破500億幾乎已成為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更遑論年初設定的600億目標。
最強春節(jié)檔之后的故事
讓我們回到故事那個火熱的開頭:2016年春節(jié)檔。初一至初七,全國電影市場約產出20億票房,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幅超過40%;同時7部新片目前有6部過億,其中2部接近5億。如果全年都按這個成績計算,中國今年總票房將超過1000億,相當于目前美國市場的1.5倍。
轉折,快到超乎想象。6月至8月25日,歷時三個月的暑期檔期中,電影市場收獲117.8億票房,僅勉強與去年同期持平。這是近五年來中國電影暑期檔首次出現負增長,而這已是繼4月和5月后今年第三個出現負增長的月份。
中秋檔,敗北。中秋檔電影票房總收入為5.09億元,與去年同期的6.05億元相比,下滑15.87%。必須指出的是,今年中秋檔橫跨3天(9月15、16、17日),而去年中秋檔只有兩天的時間(9月26、27日)。
另一個足以說明電影市場低迷的,是票房大片。在中國電影票房前20位的大片中,只有6部來自2016年,其中春節(jié)檔就占據三部:《美人魚》33.9億,《三打白骨精》12億,《澳門風云3》11.16億。另外三部則是進口片:《瘋狂動物城》15.3億,《魔獸》14.72億,《美國隊長3》12.46億。
而今年暑期檔的票房冠軍《盜墓筆記》和國慶檔的票房冠軍《湄公河行動》則都未能打進全年票房前列。國慶檔逆襲大片《湄公河行動》在陣容、口碑、可看性都不亞于去年黑馬《夏洛特煩惱》的情況下,截至10月12日累計票房僅為7.7億。業(yè)界認為,對此最合理的解釋只有一個:影市冷了。
問題是:市場是怎么冷的?
票房縮水是在擠泡沫?
“票房增速今年大幅下滑,主因是購票補貼的退潮?!毙录悠隆堵?lián)合早報》如此分析。據統(tǒng)計,2015年440億的票房中,大約有30億到50億的票房來自于補貼。票補一方面推動了電影市場高速發(fā)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了電影票房的虛高。而一旦票補在今年大量減少,中國電影觀眾的實際購買力很快就顯出原形。但這也未必是壞事?!堵?lián)合早報》稱,“泡沫被擠出后,票價回歸正常,票房回歸真實,市場回歸理性,影業(yè)發(fā)展也會隨之回歸正常?!?/p>
中國電影擠掉的另一個泡沫,則是傳說中的IP和粉絲電影。去年以來,大量由IP掛帥、鮮肉擔綱的電影快速上馬,占據整個2016年的主要檔期。但是,《爵跡》《致青春2》《夏有喬木雅望天堂》《大話西游3》等此類電影卻并沒有收獲預期的高票房,即使是粉絲營銷最成功的《盜墓筆記》,也在第一周斬獲4.8億之后便迅速失去后勁,最后勉強沖破10億大關。
業(yè)內人士認為,今年中國電影市場表現平淡,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在電影質量普遍不高。除周星馳的《美人魚》之外,幾乎所有票房種子選手都出現口碑不佳、高開低走的現象。國慶的電影院里,只有《湄公河行動》豆瓣評分達到8.2分,其他所有影片都沒能達到6分的及格分。觀眾幾乎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中度過2016年,“為什么要去電影院支持爛片”的這種負面情緒直接拉低了觀影意愿,從而令《湄公河行動》這種高口碑大片也難以逆襲到去年《夏洛特煩惱》的票房高度。
最后的沖刺
11月最值得期待的,是馮小剛和好萊塢三部大片的聯(lián)手救市。導演馮小剛早前在朋友圈發(fā)文,解釋了《我不是潘金蓮》(上圖)改檔的原因:“國際評價這么高,我們的野心就來了,哪個檔期冷我們就去哪個檔,11月份冷,我們就讓潘金蓮把11月份給燒燙了?!?/p>
和《我不是潘金蓮》一起把11月影市燒燙的,是由漫威出品、“卷?!北灸岬峡颂亍た挡推嬷餮莸某売⑿鄞笃镀娈惒┦俊贰⒗畎矊а莸闹匕跣缕侗壤ち侄鞯闹袌鰬?zhàn)事》,和華納出品的《哈利波特》衍生片《神奇動物在哪里》。業(yè)內普遍認為,這三部大片不僅陣容強大、賣相良好,更具有中美同步上映的優(yōu)勢,應該能為冷卻的影市狠狠添上一把火。
完成今年票房最后沖刺的種子選手,更加被業(yè)界廣泛看好。12月16日上映的大制作《長城》(下圖)不僅有張藝謀背書,更有馬特達蒙、劉德華等大批明星加盟,品質和話題性都被業(yè)界看好;同日上映的成龍電影《鐵道飛虎》與《湄公河行動》同屬主旋律大制作類型,同樣具有票房競爭力;年底壓軸上映的《大鬧天竺》在映前因為王寶強事件已經擁有很高的關注度,加上其類似《泰囧》的影片定位,更容易取得良好的票房成績。
對于中國電影拐點是否已經到來的疑問,業(yè)界認為,現在下判斷還為時尚早。但可以肯定的是,長遠看來,拯救影市的關鍵,在于找回觀眾對影市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