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瑩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9-0133-02
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存在著偏重于寫的訓練,而忽視了其他方面訓練,特別是忽視朗讀的訓練。語文課堂的第一任務(wù)是讓學生學習語言,而讀則是學習語言的重要途徑。
首先,朗讀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能力。學生在各種形式的朗讀中,與字詞多次"會面",就會牢固地掌握字的讀音,進一步有效地識字、識詞。反復的朗讀,還能使學生讀得正確、流暢,增強語感。
其次,朗讀有助于審美教育。在課堂中,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用聲音再現(xiàn)畫面,讓學生進入意境,感知文中所描繪的事物,感受自然的美。不但能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喚起美的共鳴,使學生領(lǐng)略到自然美,激發(fā)他們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熱情。進而誘發(fā)他們?nèi)ハ胂?,發(fā)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培養(yǎng)他們感受美、鑒賞美的能力,樹立正確的審美觀。
此外,朗讀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口誦心維"。"誦"決不只是"口"的發(fā)音活動,而同時包含了豐富的思維活動和情感活動。教師指導學生朗讀的過程,是讓學生認識語言,品味語言的過程。
葉圣陶先生說:"多讀作品,多訓練語感,必將能駕馭文字。"可見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重視并加強朗讀訓練是非常必要的。那么在具體的朗讀訓練中,教師應(yīng)如何去指導呢?
1.對重點段落要著重朗讀
課文中的重點段,有些詞語的運用非常準確,有些句子含義很深刻,對表現(xiàn)中心思想的作用較大。指導學生讀好這些詞語、句段,可以幫助學生深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如《第一場雪》中的第六自然段,生動形象地描繪了雪后的迷人景象,突出了雪景的絢麗多姿。教師在指導朗讀時,要著重指導學生讀好其中的兒化韻,然后讓學生反復朗讀,從中體會到雪后的自然美,讀出作者當時對雪后美景的喜愛之情。教師通過對重點語句和段落的朗讀指導,既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中心的掌握,又可以促進對重點段中含義深刻的語句意思的理解,從而達到訓練語感,為真正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
2.教師范讀,激發(fā)學生朗讀的激情
范讀能幫助學生正音,培養(yǎng)學生對朗讀的興趣,喚起學生的感情,可以豐富學生的詞匯,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口頭和書面的表達能力。有聲有色的朗讀,會加深學生對課文的印象,作品中的優(yōu)美、準確、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尤其使學生著迷,范讀傳達著教師本人的態(tài)度,范讀時的鮮明的愛憎,強烈地影響著學生,使他們的思想感情和教師發(fā)生共鳴。葉圣陶曾指出:"教師的范讀可以把文章的神情理趣在聲調(diào)里傳達出來,讓學生耳與心謀,得到深切的了解。"
由于小學生的模仿性強,所以教師適時的范讀是語文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部分。因為課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讀代講,有些地方不讀好就不能理解好課文內(nèi)容。有時朗讀還可以營造氣氛,讓課堂氣氛達到最高點。這就需要教師本身研究朗讀,朗讀好課文,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師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進入角色。
3.熟讀成誦,激發(fā)興趣
朱作仁先生曾說過:"講讀是死的,如同進行解剖,朗讀是活的,如同給傷口以生命。講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讀更能使人感受。"的確,朗讀不但可以感受文中的思想美,情感美,而且更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如《少年閏土》一文中,作者用簡練、樸實的文筆刻畫了一個勤勞樸素,健康活潑,聰明可愛的農(nóng)村少年形象。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運用朗讀這種手段,讓學生在大量的閱讀中多次與文字接觸,讓閏土的可愛形象逐步地再現(xiàn)在學生的腦海中,最后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又如教學《將相和》一文,可以找出廉頗說的話來讀一讀。要引導學生抓住"很不服氣"這個詞來理解整段話,突出他有"計較個人地位"的思想。如"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要讀得急重些;"得給他個下不去"要讀得緩重來突出廉頗對藺相如地位比自己高而不服氣。而藺相如又是怎樣對待廉頗的呢?要引導學生認真朗讀藺相如說的那段話:"秦王我都不怕……為的是我們趙國的利益呀!"教師要特別指導學讀好第一句,可用兩種不同的語氣來指導。第一種用讀普通反問句時的高聲調(diào)、重語氣來讀,第二種用沉緩的語氣來讀,讓學生對比,哪一種語氣讓人覺得藺相如是在自吹自擂,哪一種語氣更能反映出藺相如對敵狠,對己和的高尚品質(zhì)。通過這樣的朗讀訓練,把學生的學路直接引向文章所要表現(xiàn)的中心,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讀書興趣。
4.依據(jù)教材所要表達的感情去指導朗讀
在指導朗讀過程中,必須要結(jié)合整篇課文的教學充分發(fā)揮朗讀在理解課文,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陶冶情操方面的作用。舉例來說,像《草原》一文,意境深遠,情感濃郁,文字優(yōu)美,就要讓學生在體會課文思想感情的塞礎(chǔ)上,用恰當?shù)恼Z調(diào)、語速,有感情地朗讀。"那里的天比別處的……表示我的愉快",這一段在指導朗讀時,可以兩方面入手:一是要正確地停頓;二是要讀出重音。通過這樣的朗讀指導,學生將會感受到草原的天,由于沒有遮攔,顯得格外開闊,也叫人特別愉快。有了這種體會,就自然而然地進入了這種意境,也就會無拘無束地讀出作者那種對草原的熱愛之情。又如感情濃郁,語言優(yōu)美,筆調(diào)活潑的《桂林山水》,就必須采取鮮明的節(jié)奏,抑揚的語調(diào),一氣呵成的語勢來朗讀,從而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麗風光,抒發(fā)作者熱愛祖國河山的美好情感。
5.多樣朗讀,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
朗讀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不一而足,但各種形式的朗讀有各自的功能和適用范圍。為能準確指導學生朗讀、點燃學生的朗讀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朗讀感情、促進學生的朗讀訓練,教師可以借助于豐富多彩的朗讀方式,如齊讀、單讀、一個接一個讀、對讀、分角色讀、賽讀、錄音朗讀等等。只要我們教師能夠正確認識朗讀教學,提高自身的朗讀水平,精心地指導學生朗讀,科學地進行朗讀教學,使師生的朗讀具有聲情并茂的節(jié)奏,和諧婉轉(zhuǎn)的韻律,呈現(xiàn)出作品的聲音美、神韻美,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就能為語文的教和學奠定牢固的基礎(chǔ)。在教學中,我通常使用以下幾種形式的朗讀。
個別學生朗讀。這可在分析課文前指定學生朗讀,能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要分析的那段課文上來,使學生對課文有個初步印象。在朗讀過程中教師可以了解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情況,以便有的放矢地進行分析講解。對學生的個別朗讀,要求發(fā)音清楚、洪亮,態(tài)度大方。在學生朗讀過程中,教師對漏讀、錯讀之處要記牢,在讀后進行糾正、講評。
總之,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有意識地依據(jù)教材,抓住重點有感情地范讀,有目的的指導朗讀,不但能使學生從正確的朗讀去理解課文,感受課文的思想感情,而且能喚起學生的讀書熱情,調(diào)節(jié)課堂氣氛,讓學生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產(chǎn)生共鳴,達到陶冶情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