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水鳳
摘要:初中政治課程的教學是培養(yǎng)中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渠道,對中學生的價值趨向、是非觀念、人格完善有著重要的引導作用。以分數(shù)、強迫記憶為主導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使得中學生對政治課程的認知只停留在一個抽象、乏味、難以接受的狀態(tài),教學效果不佳。如何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增強教學效果,已成為師生共同關注的問題。本文將從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方面,引導中學生進行政治課程的學習。提出概念具體化、因材施教的教學舉措,在教學中將新近發(fā)生的事實與理論相結合,增強學生的記憶,培養(yǎng)中學生全面提高認識社會、適應社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個性化教學;理論與實際結合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9-0059-02
1.重視學法指導,是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途徑之一
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認識活動的主體。只有學生積極地、能動地參與,凝聚于知識中的智力因素才能轉化為個體的創(chuàng)新能力。從學法指導入手,強調的是"發(fā)現(xiàn)"知識的過程,而不是簡單地獲得結果,強調的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這是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途徑之一。
學法指導的設計是有層次的,以自學方法為例,第一層次是預習,給預習提綱,指導學生學會逐字逐句的閱讀,理解其中的關鍵詞語,然后是逐段逐節(jié)的閱讀,理解并歸納其中的重點內容,目的是讓學生學習閱讀方法;第二層次是指導學生學會整理筆記、比較、歸納知識,形成知識體系;根據(jù)所要學的知識,結合社會實際提出問題,以培養(yǎng)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第三層次應該讓學生學會獨立獲取信息,并且將新信息與原有知識結構結合,主動地提出自己的見解或問題解決的方法,形成解決問題的能力,獨立地獲取知識是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一個質的飛躍。
2.強調實際與理論的結合
對于政治課教學來講,最迫切的,最具根本性意義的還在于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
長期以來,由于政治課遠離學生實際,使學生普遍失去了學習興趣。從教學效果看也不盡如人意,往往出現(xiàn)政治課考試成績與學生實際政治思想水平兩張皮的現(xiàn)象,即人們通常所指的高分低能。比如一些學生平日政治課成績優(yōu)異,而參加集體活動時也總是躲躲閃閃,缺乏集體主義觀念和集體榮譽感。還有一些學習成績較好的同學之間?;ハ嗉刀剩悴粓F結,顯示出他們身上缺乏團結互助精神和寬廣的胸襟。諸如此類,就根本原因來說,都是因為我們的教學指導思想偏頗所致。一般來講,許多學校的政治課教學只滿足讓學生掌握一些辯證法和唯物主義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使學生能對知識有一定的理解、鞏固即可,而忽略政治課的現(xiàn)實意義。
我認為,政治課教學目標除以上內容外,還應該至少包含以下兩個方面:讓學生把所學知識轉化為自己的觀點、信念,轉化成自己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符合共產主義思想和道德標準的良好行為習慣。所有的教育者都應當完成這個思想觀念的轉變,才能真正糾正目前存在的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傾向,為社會培養(yǎng)所需要的人才。
政治教師肩負著提高學生素質,培育一代新人的重任。為完成這個使命,我們必須立足改革,走出困境,重塑政治教育的新形象。當然,政治思想課教學改革是一個很大的課題,需要我們用勇敢的探索精神和嚴謹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去反復實踐總結和提高。
3.鼓勵質疑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在教學活動中應努力創(chuàng)設活躍、寬松、民主的課堂氛圍,特別愛護和尊重學生的個性,鼓勵他們大膽發(fā)言、積極思維。引發(fā)師生之間的爭鳴,培養(yǎng)學生的求索精神。
例如:在"公民依法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教學中,有個學生閱讀到"縣級及其以下人民代表實行直接選舉"這一內容時,聯(lián)系到本地正選舉人大代表的實際情況,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既然是縣級以下人民代表實行直接選舉,為什么選民只能對限定的幾個侯選人投票選舉呢?假如該侯選人不是人們了解的、信得過的代表,也只得投票嗎?這能說是公平選舉嗎?等等。要激勵學生敢想敢說,敢于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雖說所提問題顯得有些幼稚和欠思考,但這足以說明學生在閱讀教材時是用心地思考了,這本身便是一種成績,是"學思結合"的體現(xiàn)。這樣的閱讀質疑,不僅極大地調動了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還明辨是非,培養(yǎng)了能力,提高了政治素養(yǎng)。
4.開展豐富的活動課
在課堂上,我給學生開辟五分鐘的時間,進行固定欄目"我來談談",緊緊圍繞當堂所講內容,選擇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實例,讓學生各抒己見,在探討辯論中,鞏固了所學知識,提升了學生的分析判斷能力。
進行專題活動。請校外專業(yè)人員作高水平的專題講座,"消防知識我知道"、"如何杜絕違法現(xiàn)象"等一系列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知識講座,并結合專題讓學生寫心得體會,既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強化了思想,也指導了學生的日常行為。
最精彩的是由學生承擔的情景模擬劇,我根據(jù)學生中出現(xiàn)的熱點話題,指導學生編排,設計成情景劇,讓學生從中獲益。如"今天媽媽不在家",拍成短篇,再現(xiàn)學生在家里的獨立自主的能力;"如何調節(jié)情緒",設計成情景問答,通過校園廣播,對學生進行實際指導;"你是一個受歡迎的人嗎?",通過表演,揭示丑惡,表達和諧,從身邊的一點一滴折射出人格的美麗,教會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針對"網絡的利與弊",我讓學生先搜集新聞,然后篩選典型事例,進行編劇,排成小品,在藝術節(jié)上表演,獲得全校師生的好評,寓教于娛樂之中。
此類活動,大大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了思想水平,強化了品德意識,影響了他們的價值觀,道德觀,人生觀,使思想品德教育落到了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