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松
(成武縣林業(yè)局,山東成武 274200)
?
成武縣梨小食心蟲發(fā)生規(guī)律與綜合防治
陳松
(成武縣林業(yè)局,山東成武 274200)
近年來隨著成武縣果樹栽植面積的擴大,特別是桃、梨、蘋果的混合栽培,梨小食心蟲在全縣各個果園都有發(fā)生。為了準確掌握梨小食心蟲的發(fā)生規(guī)律,連續(xù)4年對梨小食心蟲的發(fā)生規(guī)律進行了監(jiān)測調查,掌握了梨小食心蟲越冬幼蟲的出蟄期、各代成蟲發(fā)生期和危害情況,分析了其發(fā)生與當年物侯期、氣溫、降水的關系,提出了切合成武縣實際的梨小食心蟲綜合防治技術。
梨小食心蟲;發(fā)生規(guī)律;防治
梨小食心蟲簡稱梨小,又名梨小蛀果蛾、東方果蠹蛾、梨姬食心蟲、桃折梢蟲、小食心蟲、桃折心蟲,屬小卷葉蛾科。隨著成武縣近幾年果樹面積不斷擴大,特別是一些地方蘋果、桃、梨混合栽植,梨小食心蟲成為危害桃梢、梨果的主要害蟲之一(圖1、圖2)。
圖1 梨小食心蟲幼蟲危害狀
圖2 桃新梢被危害狀
作者對文亭街道辦事處、永昌街道辦事處6個村莊12處果園的調查統計,發(fā)現桃園梨小食心蟲蟲梢率4%~15%,部分放任管理的果園達到50%~70%,后期果實被害率3.5%~7.5%,發(fā)病重的桃園枝條頂端出現禿梢,爛果,嚴重影響了果樹的正常生長發(fā)育和果實的商品價值。為了準確掌握梨小食心蟲在成武縣的發(fā)生規(guī)律,把握最佳防治時期,制訂綜合防治方法,作者于2012~2015年連續(xù)4年對梨小食心蟲成蟲的發(fā)生動態(tài)和幼蟲危害情況進行了監(jiān)測與調查,并結合不同果園的特點,提出了適合成武縣實際的梨小食心蟲綜合防治技術。
1.1誘捕器材
成蟲發(fā)生動態(tài)監(jiān)測采用濟南祥辰公司生產的XC-P-P3林業(yè)殺蟲黑光燈。
1.2監(jiān)測方法
試驗地共設4處:①文亭街道辦事處翟樓村北果園內,2006年建園,主要為蘋果、桃,管理一般。②文亭街道辦事處西洼村東果園內,2004年建園,主要為蘋果、梨、桃,管理水平中等。③永昌街道辦事處黃莊村東果園內,2007年建園,樹種較多,主要是蘋果、桃、梨、柿,管理粗放。④永昌街道辦事處秦莊村北果園內,2005年建園,主要為蘋果、桃、梨,管理水平較好。每處果園分別在兩個角和對角線上每隔50m選取一個點,將誘蟲燈懸掛在距地面1.5~2m高的果樹側枝上。
1.3調查方法
成蟲發(fā)生動態(tài)調査。每年從4月15日至10月底在試驗果園懸掛黑光燈,每天上午9時收集記錄集蟲袋中梨小成蟲個數并記載天氣情況,記載后清空集蟲袋。遇降雨天氣,誘蟲燈會自動熄滅不工作。
幼蟲出蜇調查。每年4月初開始,在每個試驗地內,于遠離城鎮(zhèn)或村莊、沒有其他光源干擾的桃園或梨園,留出3行保護行,設置一處面積28.5m×28.5m大小樣地作為標準地,每處標準地隨機選5株果樹調查,每3~4天1次,重點調查梨樹和桃樹的老翹皮下、根頸部、杈丫、剪鋸口、吊樹干部位,當發(fā)現有幼蟲時即確定為幼蟲始見期。
果樹受害程度調査。根據當年的物候期和誘蟲燈監(jiān)測的成蟲發(fā)生動態(tài),于第1代、第2代、第3代危害盛期調査1次危害情況。其中,第1代幼蟲危害盛期確定為桃樹新梢生長期,第2代、第3代幼蟲危害盛期分別確定為上一代成蟲出現高峰后15天。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文亭街道辦事處、永昌街道辦事處、成武縣經濟開發(fā)區(qū)3個鄉(xiāng)鎮(zhèn),各選擇2個果園進行定點調査。每園4點取樣,選8株樹,每株樹按東西南北隨機選取4個點,每點選擇10個枝梢調查記錄梨小蟲梢率及蟲果率。
2.1成蟲發(fā)生動態(tài)及原因分析
由圖3可以看出,梨小食心蟲在成武縣一年發(fā)生4代,越冬代幼蟲出蟄期為4月上旬,當代成蟲羽化始見期4月下旬,羽化高峰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在桃、梨混栽的果園,越冬代成蟲將卵產在桃葉的背面和桃果上,卵期4~6天,孵化的幼蟲危害桃梢。幼蟲危害1~3個桃梢后老熟,鉆出梢外到裂皮下做繭化蛹,蛹期10天左右。6月下旬至8月上旬第1代成蟲出現,繼續(xù)在桃樹上產卵,第2代幼蟲繼續(xù)危害桃等,隨著梨果長大,早熟品種梨開始受害。第2代成蟲在7月中旬至8月下旬出現,主要在梨果上產卵。第3代幼蟲主要危害梨果,8月下旬是危害高峰期,成蟲約在8月中旬至9月下旬出現。第4代幼蟲不能在當年完成發(fā)育,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以低齡幼蟲在樹皮裂縫、翹皮下、剪鋸口等處結白色薄繭越冬。調查還發(fā)現梨小食心蟲各代發(fā)生時期不整齊,發(fā)生期很長,世代明顯重疊。成蟲壽命5天,卵期4~7天,幼蟲期22~26天,蛹期10~15天。
圖3 成武縣2012~2015年梨小食心蟲成蟲發(fā)生動態(tài)
由表1看出,梨小食心蟲成蟲發(fā)生的始見期各年差異很大。在調查監(jiān)測的4年中.始見期最早的是2012年,4月4日即發(fā)現幼蟲出蟄;始見期最晚的是2015年,4月16日才發(fā)現幼蟲出蟄。影響始見期的主要因素是春季果樹萌芽現蕾期溫度。當年春季溫度回升早,始見期就早,反之則晚。
表1 成武縣2012~2015年梨小食心蟲幼蟲、成蟲始見期監(jiān)測表
2.2梨小食心蟲危害情況
由表2看出,近年來梨小食心蟲在成武縣危害嚴重。第1代幼蟲主要危害桃梢,平均蟲梢率9.77%;第2代幼蟲主要還是危害桃梢,部分危害桃果,平均蟲果率2.13%,蟲梢率21.56%;第3代幼蟲主要危害梨果,平均蟲果率高達22.8%。幼蟲發(fā)生危害逐代加重。
表2 成武縣2012~2015年梨小食心蟲幼蟲、成蟲始見期監(jiān)測表
3.1農業(yè)防治
①秋季在越冬幼蟲脫果前,在樹干或主枝基部綁草,誘集幼蟲越冬,冬前解下燒毀。②梨樹發(fā)芽前,細致刮除老枝干、剪鋸口、根頸等處的老翹皮,集中燒毀,消滅越冬幼蟲,在果樹生長期,及時剪除蟲梢、蟲果,減輕危害。
3.2物理防治
①在果園設立糖醋液誘捕器(糖∶酒∶醋∶水=1∶1∶4∶16),每666.7m23~5個,果園安裝殺蟲燈等,可有效地誘殺當代成蟲,減輕下代幼蟲危害。②在第1代和第2代幼蟲發(fā)生期,連續(xù)剪除被害桃、梨蟲梢,立即集中深埋。③果實套袋。果實套袋技術可保護果實,使果實不被幼蟲啃食,減輕果實被害率,提高商品率。
3.3藥劑防治
①涂干在冬春刮除樹枝干翹皮后,用石硫合劑或石灰液對樹體主干、剪鋸口、環(huán)剝口進行涂刷,進一步殺滅越冬幼蟲。②噴藥防治。根據田間卵果率調查,當卵果率達到0.3~0.5%時,并有個別幼蟲蛀果時,立即噴布50%辛硫磷1000倍液或50%殺螟松1000倍或20%殺滅菊酯2000~3000倍液,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③桃、梨混栽的果園,應加強桃園的防治工作。并在卵孵化末期,部分幼蟲已蛀入嫩梢時,細致噴施80%敵敵畏乳油1500倍液,殺死初孵化的幼蟲。
2015-12-01
陳松(1974-),男,山東成武人,工程師,主要從事林業(yè)病蟲害防治及技術推廣工作。Email:songchencw@126.com
S436.6
A
1002-2910(2016)05-004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