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借手機為名,用微信轉走同事銀行卡現(xiàn)金也屬盜竊
編輯同志:
我與李某是同事,因平時關系非常密切,我對她從未設防,甚至我的手機微信綁定了哪家銀行的銀行卡以及支付密碼等,她都一清二楚。一個月前,李某知道我領取了3萬余元獎金,竟產生了歹念。以自己的手機欠費為由,借用我的手機。然后進入我的微信,利用轉賬功能和所掌握的支付密碼,悄悄轉走我銀行卡內的3萬元存款。接著,又刪除了包括提示在內的各種信息。我察覺卡內存款丟失后,李某仍假裝什么也不知道。直到我到銀行查詢,李某才不得不承認系其所為??芍钡浇?,她仍以沒錢為由拒絕歸還。請問:李某的行為是否構成犯罪?
讀者:楊媛萍
楊媛萍讀者:
李某的行為已構成盜竊罪。
《刑法》第264條的規(guī)定:“盜竊公私財物,數(shù)額較大或者多次盜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shù)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jié)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shù)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jié)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與之對應,盜竊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秘密竊取公私財物數(shù)額較大或者多次盜竊公私財物的行為。本案中,李某的行為恰恰具備了相應要件:一方面,李某具有非法占有之目的。李某實施一系列行為的最終目的,無疑是為了獲取你銀行卡內的存款,而由于其并沒有占有該款的法律依據(jù)或合同依據(jù),因而當屬非法。另一方面,李某的行為屬秘密竊取。秘密竊取是指行為人采取自認為不為財物的所有者、保管者或者經手者發(fā)覺的方法,暗中將財物取走的行為。盡管李某借用你的手機是公開的,且得到了你的同意,但其進入你的微信,利用微信轉賬功能和所掌握的支付密碼轉走你銀行卡內的存款,卻是秘密的。即其采取了不被你察覺的諸如刪除包括提示在內的各種信息等手段,甚至在你察覺之后仍拒不承認,而你也是直到前往銀行查詢之后才知道真相。還有,李某必須受到懲處。《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盜竊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規(guī)定:“盜竊公私財物價值1 000~3 000元以上、3萬~10萬元以上、30萬~50萬元以上的,應當分別認定為刑法第264條規(guī)定的‘數(shù)額較大’‘數(shù)額巨大’‘數(shù)額特別巨大’。”正因為李某的盜竊金額高達3萬元,屬“數(shù)額巨大”之列,決定了其必須承擔刑事責任。
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