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巧新
語文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科,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工具學科,也是一門德育學科,學號語文需要有學習的興趣,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把語文學好。
一、閱讀教學要與學生充分互動
課堂的閱讀教學應當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是兩者共同參與、協(xié)調完成溝通交流的信息傳遞過程。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的任務就是充分給學生自由,讓學生能夠自由發(fā)揮發(fā)散思維,并且適當?shù)募右砸龑?,讓學生能夠自己感受、領悟其中的奧妙。如果教師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與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直接告訴學生答案那就難以把教學任務落到實處,也不能培養(yǎng)學生自主思考及感悟能力,更何況學生對老師和參考答案的依賴性會越來越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就不會被激發(fā)出來,永遠只會是機械的做題模式。在閱讀教學中一定要與學生形成互相交流的模式,努力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體現(xiàn)真正的學習民主。
在教學中可以充分征求學生的意見,討論如何做好閱讀教學讓學生能夠提出了有效的方法,教師加以考證,將這些點子逐步運用于閱讀教學中,這種方法會受到學生的大力支持,這樣作為主體的學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就會充分激發(fā)出積極性和自主性。當學生的建議被教師采納,這種自主的權力和被激發(fā)的興趣成為課堂教學的前奏,也成為學生主動積極參與教學的一種動力。教師通過這種方法可以知道哪種方法是學生最為需要的并且行之有效的。通過這種方式就可以大大提高教學質量,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語文閱讀教學要根據(jù)學生特點來制定
閱讀雖然簡單,但需要教師引導歸納,將學生的疑惑歸結到一個焦點上,然后順利有序地引出更高層次的問題,并加以解決。在解讀過程中一定要把握好文章的表達方式和表達內容,與寫文章一樣,閱讀也應當一個整體思路,這個思路即由整體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體。在這一輪回環(huán)中,教學要從學生的差異性出發(fā),根據(jù)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設計不同層次的活動內容,由認讀到鑒賞,甚至到評價與創(chuàng)新,應體現(xiàn)出層次差異。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在其中發(fā)揮盡可能多的專長,在閱讀教學中充分給每個學生自己的展示空間,每個學生都能懷有奮發(fā)向上的情緒,最終會產生強大的整合效應。
在教學設計的層次中,每個學生都可以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處于不同層次的學生的積極性的發(fā)揮程度、專注投入程度、思考深化程度以及問題解決問題的滿意度都趨于最佳狀態(tài),才能各有所得,各有提高。
三、創(chuàng)新教學提高閱讀能力
在當今的語文教學中,傳統(tǒng)的模式已經(jīng)不能滿足目前的學習任務,要學會結合新舊方法讓新方法帶動學生?!皩W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痹陂喿x一篇文章后,如果學生出現(xiàn)不少疑惑或問題,則說明他們有所思考、有所感悟;反之,如果學生沒有產生一定的疑問,就說明他們沒有真正進入文本,收獲不大。因此,在進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時,教師要鼓勵學生質疑探究,指導學生質疑的方法,讓他們學會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通過獨立思考與合作學習解決問題,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形成質疑的意識與習慣。
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學會質疑并不容易,需要教師的帶動和引導。在閱讀課上要為學生提供質疑探究、自由表達的機會,讓學生能夠善于想象和質疑,并且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教與學的過程就是教師做示范并加以點撥,在課堂上組織學生進行討論交流想法,共同探討能夠加深理解,讓閱讀課變得生動有趣,學生積極參與深入剖析對課文的理解才能深入,這對學習的成效有巨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