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蓉
?
1943年宋美齡訪英態(tài)度變化及原因考察
夏蓉
[提要]抗戰(zhàn)后期,宋美齡赴美國訪問,英國政府也向她發(fā)出了訪問邀請。鑒于抗戰(zhàn)以來英國的種種表現(xiàn),宋美齡對自己訪英能否取得積極性的成果表示懷疑,其態(tài)度經(jīng)歷了拒絕訪英、決定訪英到取消訪英的變化過程。影響宋美齡訪英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身體未康復、對英國政府不滿、羅斯福總統(tǒng)不贊成等,但根本因素是宋美齡認為訪英不會取得成功,英國只希望她進行禮節(jié)性的訪問,并不歡迎她申明自己的觀點。
宋美齡蔣介石訪英中英關系
1943年宋美齡拒絕訪英,在當時中國頗需外援及與英國發(fā)展友好關系的情形下,為許多人不理解。其實,個中緣由相當復雜。目前學界已有人注意到這一問題,分析了其中的一些原因。①不過,未述及宋美齡的身體狀況、直爽坦率的個性等因素,且未考察宋美齡訪英態(tài)度的變化。本文力圖還原宋美齡訪英態(tài)度的具體變化過程,并論述其原因,以增進對宋美齡及抗戰(zhàn)后期中英關系的認識。
抗戰(zhàn)時期,羅斯??偨y(tǒng)夫婦多次邀請宋美齡訪問美國。1942年11月18日,宋美齡出發(fā)赴美,26日飛抵美國。英國政府也向宋美齡發(fā)出了訪問邀請。12月13日,蔣介石會見駐英大使顧維鈞時說,英國大使送來外相艾登的電報,邀請蔣夫人訪英。蔣介石表示,如果夫人認為可以在從美國歸國途中以個人名義在英國訪問幾天的話,他便贊同這一想法。②
1943年2月18日,宋美齡在美國國會發(fā)表演說,引起了轟動。24日,艾登在議會下院宣布,英國政府希望蔣夫人訪英。③同日,宋美齡致電蔣介石:英國駐美大使哈立法克斯“昨日來見,據(jù)稱英王與英后極愿妹赴英一行,令其代表前來商請,兄意如何?盼先電復。惟屆時尚須視妹之精神體力能否勝任再為決定,因妹自到華盛頓后日夜無暇,已感疲憊萬分也”。④宋美齡一方面征求蔣介石的意見,另方面也提到須視健康狀況再決定是否接受邀請。26日,蔣介石在日記中寫道:“英王與后正式令其駐美大使邀請余妻訪英,卻之不恭,在待甘地絕食期滿無礙或釋放時再作答復也?!雹莶贿^,27日蔣介石覺得不妥,致電宋美齡:“英王英后既來正式邀請,如再拒絕,將甚失禮,應即允訪英并仍正式托哈立法克斯轉報為宜?!雹?/p>
3月12日,艾登到達華盛頓,開始對美國近三周的訪問。⑦14日,蔣介石致電宋美齡,再次指示其接受訪英邀請:“艾登來訪時必邀請吾妹游英,應即面允,并作已允英國之請決定訪英之聲明為宜?!雹嗟?8日宋美齡致電蔣介石:“(一)妹近來精神疲勞不堪,醫(yī)生原不準妹再赴各地演講,但為國家利益關系,仍擬照原定計劃赴芝加哥及美國西部;(二)英王英后邀請妹赴英之議恐身體不堪負擔,決婉言辭謝?!雹崴蚊例g明確提出身體原因,決定婉拒英王英后的邀請。
此階段,宋美齡拒絕訪英,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
1.身體尚未康復,美國主治醫(yī)生建議宋美齡減少活動。
2.宋美齡與蔣介石對英國政府不滿。
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后,英國雖與中國成為共同對日作戰(zhàn)的盟友,但仍然以帝國主義的態(tài)度對待中國,兩國政府在一系列問題上存在著分歧和利益沖突,雙方關系不僅未能改善而且不斷惡化。
3.宋美齡說話直率,出訪英國不會成功。
不過,4月5日宋美齡對駐英大使顧維鈞表示,計劃在5月3 日左右飛往倫敦訪問。此階段,宋美齡改變態(tài)度,決定訪英,主要與以下因素有關:
1.宋美齡滿意英國外相艾登的演說。
2.顧維鈞專程飛赴舊金山與宋美齡商談訪英問題。
3.為了在英國議會發(fā)表演說,宋美齡決定訪英。
1.美國主治醫(yī)生強烈要求宋美齡回國休息。
2.宋美齡發(fā)表主張英印當局釋放尼赫魯?shù)闹v話后,蔣介石及英國政府都不太期待她去訪英了。
3.羅斯??偨y(tǒng)不贊成宋美齡訪英。
如上所述,影響宋美齡訪英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身體未康復、對英國政府不滿、羅斯福總統(tǒng)不贊成等,但根本因素是宋美齡認為訪英不會取得成功。宋美齡訪英,主要目的是為中國爭取更多的利益。鑒于抗戰(zhàn)以來英國的種種表現(xiàn),宋美齡對自己訪英能否取得成果表示懷疑,故遲遲無法確定下來,其態(tài)度經(jīng)歷了一個變化的過程,反映此時期中英關系充滿了波折。
當然,英國方面未必如此認識,盡管它的利益在歐洲和亞洲都受到法西斯勢力的侵害,但是它有一個先歐后亞的戰(zhàn)略構想,并且依然保持著帝國主義者的慣性作風和態(tài)度,特別是不愿看到中國地位的上升,況且它在西藏和香港還有預想的利益所在。如此來看,宋美齡的訪英波折乃是當時中英關系不和諧的一個縮影,是中國國際地位上升過程中利益相關國打壓的一種表現(xiàn)。然而,若如有的學者所說,宋美齡拒絕訪英以及同丘吉爾會晤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中英關系,又未免言重了。國與國之間的關系主要是由實力和彼此的需要程度決定,后來,中英關系的發(fā)展和走向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①參見陸亞玲:《1943年宋美齡拒絕訪英原因探析》,揚州:《揚州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第4期;張文祿:《1943年宋美齡拒絕訪英原因新探》,太原:《滄?!?,2008年第5期;李淑蘋、李文惠:《試析1943年宋美齡訪美訪英之取舍》,南昌:《江西社會科學》,2008年第7期。
③《英政府殷望蔣夫人訪英(艾登在下院宣布)》,重慶:《中央日報》,1943年2月25日,第2版。
⑤《蔣介石日記》,1943年2月26日,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檔案館藏,以下均同。
⑩《蔣介石日記》,1942年10月29日。
[責任編輯李振武]
K265.9
A
1000-114X(2016)04-0128-11
夏蓉,華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歷史學博士。廣州510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