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后人中的將軍和省部級官員們
《見賢思齊——千里眼中的孔子后裔》一書作者馬千里稱,孔子后裔中有不少人如同孔令仁一般從政走上省部級崗位,或有些從軍后成為將軍。
孔令仁
7月18日,孔子七十六代后裔、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孔令仁在濟南逝世,享年93歲??琢钊适菤v史學家、著名社會活動家,曾任第七屆、第八屆全國婦聯(lián)副主席,第六屆、第七屆、第八屆民盟中央副主席,第五屆、第六屆、第七屆山東省政協(xié)副主席。
總書記習近平與多位政治局常委以及黨和國家領(lǐng)導人對孔令仁逝世表示悼念。
孔令仁是孔氏大家庭中的“令”字輩。名字中同樣有一個“令”字的世乒賽、世界杯和奧運會乒乓球男子單打“大滿貫”得主孔令輝,也是孔子第76代后人。另外,毛澤東的外孫、外孫女(即孔繼寧、孔冬梅兄妹)也都是孔子后人。
孔子后裔中有不少人如同孔令仁一般從政走上省部級崗位,或有些從軍后成為將軍。
孔令仁1924年生于濟南,1937年在上海市立必德小學畢業(yè),并當選上海市的模范生??琢钊市W畢業(yè),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隨后舉家搬遷到重慶。到了重慶后,母親于萍薌想讓她在南開中學讀書,找到學校教務(wù)長,說到讀小學時已經(jīng)學了英語,并榮獲了上海模范生,孔令仁才被南開中學接納入學。
孔令仁在回憶錄中提及,南開中學校紀極嚴,初中生按童子軍編制,男生一律光頭,女生頭發(fā)長不能過耳。當時她扎著兩個大辮子,教務(wù)長說上學可以,必須把辮子剪掉。好在那時有學生向校方提議,學生表現(xiàn)是看學習成績,不是看頭發(fā),這樣她的辮子才沒被剪掉,于是成了全校唯一留辮子的女生。
輾轉(zhuǎn)多校就讀后,1942年孔令仁考取昆明國立西南聯(lián)合大學,就讀于歷史系。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1946年秋季,原組成西南聯(lián)大的北大、清華、南開三校各自返京、津復校,于是孔令仁選了清華大學歷史系,1947年畢業(yè)。
解放之初,各方面都急需俄語人才,孔令仁就在山東大學的俄文班當起了旁聽生,此后在山東大學歷史學院執(zhí)教長達半個世紀之久。
自然的優(yōu)雅是孔令仁給不少人最初的印象?!凹词挂呀?jīng)91歲高齡,她依然穿著十分得體,甚至可以用時髦來形容,一絲不茍的滿頭銀絲、金絲邊的眼鏡、閃亮的珍珠項鏈,溫婉的談吐清晰有力……”
自然的優(yōu)雅是孔令仁給不少人最初的印象,而這種優(yōu)雅源于她內(nèi)在的涵養(yǎng)?!白鰧W術(shù),一定要不為名不為利,不草率行事,要甘坐冷板凳?!痹谝环菘琢钊噬暗匿浺粽碇?,可以看出她對于做學問的一絲不茍。
不僅如此,在孔令仁看來,治學必須有自己的思考,“要有自己的判斷,再來看書,要把學的東西能夠?qū)W以致用”。這種治學態(tài)度讓她很自信地說:“我?guī)С鰜淼难芯可?,都是非常扎實的?!?/p>
今年5月17日,官方發(fā)布的一條消息,確認孔泉已開始擔任中央外辦常務(wù)副主任。
該則消息稱:“2·26”巴黎13區(qū)發(fā)生法國慣犯駕贓車沖撞紅燈,致使一華人家庭遭受重創(chuàng)。中國前駐法大使、中央外事工作領(lǐng)導小組辦公室常務(wù)副主任孔泉及夫人王鶯鶯女士在聞訊后,特別發(fā)來慰問信。這是孔泉首次以中央外辦常務(wù)副主任身份亮相。
2007年,時任外交部部長助理的孔泉被收入《孔子世家譜》中。
生于1955年的孔泉,在外交部工作多年,曾任外交部西歐司參贊、副司長,駐法國大使館參贊等。2008年,53歲的孔泉升任中國駐法國大使兼駐摩納哥大使,成為副部級干部;2013年回國擔任中央外辦副主任。
孔泉擔任外交部新聞發(fā)言人時,給中外媒體留下了深刻印象。華盛頓郵報駐北京研究員曾評價說,孔泉強聞博記,風趣幽默,工作作風嚴謹而從容,聽孔泉回答問題是種享受。英國衛(wèi)報駐北京記者也曾經(jīng)表示,孔泉在針對刁難性提問時展現(xiàn)的靈活性和游刃有余,是她見過最棒的發(fā)言人。
2005年,孔泉曾用三個“難道”,質(zhì)問小泉“拜鬼”。
2005年5月,時任日本首相的小泉純一郎多次無視自己的承諾,在供奉著甲級戰(zhàn)犯的靖國神社問題上發(fā)表錯誤言論,當時正在訪問日本的中國副總理吳儀因此提前回國。
在當時的一次記者會上,一些日本記者將此提問,孔泉回答道:“日本領(lǐng)導人漠視中國人民作為受害者在那段令人難以忘卻的歷史中所遭受的日本軍國主義的燒殺劫掠,一而再、再而三地就供奉著甲級戰(zhàn)犯的靖國神社問題發(fā)表錯誤言論,難道心中沒有絲毫歉疚嗎?……難道就絲毫沒有考慮到廣大受害國人民的感情嗎?……難道說廣大受害國人民這種無法彌合的傷痛,在他的眼里就沒有絲毫的價值嗎?”
在新中國的海軍史上,1965年的“八六海戰(zhàn)”和1974年的“對越西沙自衛(wèi)反擊戰(zhàn)”意義非同凡響。這兩次重要作戰(zhàn)的作戰(zhàn)指揮、海軍原副司令員孔照年,也是孔子后人。
孔照年已于1989年離休。馬千里回憶,采訪孔照年之前,他心想孔照年一定是個高大威猛的山東漢子。但是來到了北京郊區(qū)的某海軍家屬院,看到的孔照年是一個瘦小甚至有些不修邊幅的“老農(nóng)民”,穿著一件深色的棉襖,兩只手抄在袖筒里,棉襖外面連個褂子都沒有。
“我讓他穿上軍裝,別上徽章。他說很多年沒穿過軍裝了,孩子們從箱子底翻出了軍裝,一件件給他穿上?!瘪R千里說,軍裝一上身,原本瘦小的“農(nóng)民”忽然一下子站得筆直,整個人的精氣神都為之一變。孔照年走到鏡子前,對著鏡中的自己行了一個標準的軍禮,這一行為感動了在場的所有人。
“談到家國,孔子后人從來義不容辭,他們共同鑄就起一道道血肉的長城,保家衛(wèi)國?!瘪R千里說。
開國中將孔慶德是孔子73代后裔,一生征戰(zhàn)無數(shù),戰(zhàn)功赫赫,參加了陽明堡、百團大戰(zhàn)等戰(zhàn)役戰(zhàn)斗,2010年9月在武漢逝世,享年100歲。
2011年,八一電影制片廠拍攝的電影《孔慶德護送卡爾遜》,講述的就是孔慶德的這一段傳奇故事:經(jīng)過一路上無數(shù)的艱難險阻與圍追堵截,最后,由他率領(lǐng)的國際小分隊不辱使命,順利完成護送卡爾遜的任務(wù)。
卡爾遜在其著作《中國的雙星》中曾這樣描寫孔慶德:“孔穿一套日本皮毛衣服,走起路來邁著豹子似的起伏滑步,他一路上真是頂呱呱的,能叫出營里每一個人的名字?!?/p>
孔慶德之子孔小勇回憶,行伍出生的父親能言善辯,敢于直言,被周恩來稱為“孔大炮”,在湖北也有“孔鐵嘴”之名。
“文革”期間,孔慶德曾任鄂豫兩省三線建設(shè)總指揮,奉周恩來總理之命,理直氣壯抓生產(chǎn),被批為“唯生產(chǎn)力論”。他登土臺辯論:“毛主席說,革命無罪,造反有理。這要看造誰的反,什么人造反。老干部打蔣介石算不算造反?打日本鬼子算不算造反?打美國佬算不算造反?如果是造反,這些老干部造反比你們早,怎么成了保守派?”“我當紅軍,干了幾十年革命,從來沒有帶過女秘書。不像有的造反派,才造幾天反,就搞幾個女秘書,我看那個王八蛋修了!”
另外,新中國成立后的山東曲阜第一任縣長孔子玉,也是孔子后人。
1953年,毛澤東到曲阜視察工作,問孔子玉是什么輩分??鬃佑裾f是“憲”字輩,因為自己是孔子的后裔要向孔子學習,就把“孔憲玉”改為“孔子玉”。毛澤東說,你能把你們家族的輩分寫下來嗎?毛澤東隨手把自己的香煙盒翻開給孔子玉,孔子玉在上面寫下了“昭憲慶繁祥……”毛澤東仔細看了然后放進了口袋,并囑咐孔子玉,一定要做好孔子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工作。
(《新京報》2016.7.21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