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玲
摘 要: 為探討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OSCE)在《診斷學基礎》技能考試中的運用,對2015級139名臨床醫(yī)學??粕对\斷學基礎》實踐考核中實施OSCE模式,考試結束后對考試成績進行統(tǒng)計,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評價OSCE模式,發(fā)現(xiàn)學生對新的考核模式評價較好。因此,實施OSCE考核有利于縮短教學與臨床的距離,有利于促進實踐教學改革。
關鍵詞: OSCE 《診斷學基礎》 醫(yī)學生 技能考試
OSCE即客觀結構化臨床技能考試,是國際上較為流行的對臨床醫(yī)學生、低年醫(yī)生進行臨床能力考核的一種方法。該方法采用標準化病人、多媒體技術等手段,公正、客觀地評價應試者的臨床技能。診斷學是研究診斷疾病的基礎理論、基本技能和臨床思維方法的學科。它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技能性,是連接基礎醫(yī)學與臨床醫(yī)學的橋梁,也是各臨床學科與臨床實踐的基礎[1]。診斷學基本技能掌握的熟練程度,直接影響學生的臨床工作能力,關系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我院從2015年招收第一屆臨床醫(yī)學專業(yè)學生,目前已完成《診斷學基礎》課程的學習,為了讓學生更加全面掌握診斷學基本技能,客觀公正地對該專業(yè)學生的臨床實踐能力進行正確評價,嘗試了OSCE考核方法。
1.OSCE的具體實施
1.1對象
本院2015級臨床醫(yī)學專科生共139名,所有學生均參加全國普通高校招生統(tǒng)一考試錄取入學。
1.2考核教師
由本院內(nèi)科教研室及實踐教研室教師共六名老師擔任,教師具有較豐富的臨床知識及臨床實踐經(jīng)驗??己饲?,全體教師集中備課,詳細研究考核內(nèi)容、考核要求,制定考核相關規(guī)定。
1.3考站設置
我們分四個站點,即問診(分值20%)、體格檢查(分值50%)、異常體征及實驗室檢查鑒別(分值20%)、心音及呼吸音鑒別(分值10%)。問診及體格檢查各有兩位老師負責考核,且問診考核的兩位老師還需擔任標準化病人(TSP);其余兩站各有一位老師負責考核,四站考核同時進行,學生考核不需按照站點順序。具體如下:
1.3.1第一站:問診及病史采集。
我院擬定了8份典型病史,覆蓋了教學大綱、考試大綱要求的全身主要臟器檢查的主要知識點,難易適中。學生考試時輸入學號隨機抽取一份病史??己藛栐\的教師擔任TSP,主要考核學生的問診技巧、常見癥狀的掌握及醫(yī)患溝通能力等。
1.3.2第二站:體格檢查。
體格檢查包括六部分:一般狀況及頭面頸檢查、肺部檢查、心臟檢查、乳房及淺表淋巴結檢查、腹部檢查、脊柱四肢及神經(jīng)系統(tǒng)檢查。學生根據(jù)題簽決定考試內(nèi)容,學生相互擔任“患者”(模擬題簽上的體檢患者)進行操作考核,主要考核學生操作手法的規(guī)范、熟練、正確程度,檢查結果的描述是否符合醫(yī)療文件的書寫。
1.3.3第三站:異常體征及實驗室檢查鑒別。
包括A、B、C三部分試題:A是各種常見疾病視診典型異常表現(xiàn)的圖片如:二尖瓣面容、瞳孔縮小等;B是典型異常X線攝片檢查如:雙肺陰影等;C是三大常規(guī)、肝腎功能、電解質檢查。這三部分共十道題,為書面答題,主要考核學生對常用實驗室檢查、輔助檢查熟練掌握程度。
1.3.4第四站:正常、異常心音及呼吸音的鑒別。
此站在仿真電子標準化病人上考核,分十個試題包。每個試題包均包含一部分心臟正常及異常聽診、肺部正常及異常聽診內(nèi)容,共五道題。主要考核學生對常見異常體征的識別、判斷、描述能力。
2.結果
2.1考試結果分析
2.2調查結果
隨機對學生進行不記名問卷及訪談調查,調查內(nèi)容即為其對OSCE考試的評價,發(fā)放問卷40名,訪談40名,共計80名,均為有效問卷,回收率100%。具體見表2。
3.討論
3.1考試結果分析
OSCE具有較高的真實性、客觀性及公平性,使臨床能力的評價更加準確、客觀及標準。在考核中采取OSCE使每個學生面對同樣TSP,“患者”的病史和體征在一定程度上是穩(wěn)定的;提高了評估結果的可靠性,增強了考試的客觀性。OSCE考核模式中學生面對的不是無生命的“模型”,可以有更大的思維發(fā)揮空間,使臨床思維能力得到了鍛煉。
3.2OSCE考試質量
表2顯示,OSCE考試難度適中,符合教學大綱及考試大綱基本要求。大部分學生認為,考核教師TSP比較真實地模擬了“患者”;有的學生提出,雖然教師充當TSP很合適,但模擬的疾病有限,病種較臨床實踐欠豐富。有的學生在訪談中指出,擔任TSP的教師在模擬性別、年齡和疾病體征等客觀特征方面存在一定劣勢,在某種程度上干擾了考生的判斷,影響了考試成績??梢娺m當擴大TSP的募集范圍,招募慢性病患者、志愿者等,更加客觀真實地模擬臨床患者勢在必行。
3.3考試效果評價
3.3.1學生評價。
表2顯示,大部分學生對于OSCE的應用持肯定意見。分析原因在于:OSCE考核內(nèi)容涉及臨床實踐緊密結合度、醫(yī)患溝通培養(yǎng)能力、基礎知識運用能力等,克服了傳統(tǒng)操作考試片面強調學生能力的弊端。大多數(shù)學生認為OSCE考核方法明顯提高了綜合素質,尤其是溝通能力顯著提高。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強化了職業(yè)能力轉化的銜接度。OSCE考核有助于引導學生重視實踐教學;提高了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應變能力,使學生能及時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通過臨床情境展示,使學生盡快適應臨床工作,增強職業(yè)能力,對指導學生重視實踐教學有重要意義。
3.3.2推廣OSCE臨床能力考核,推動醫(yī)學教學改革。
臨床技能評價是測試醫(yī)學生的重要手段,加強醫(yī)學生臨床技能培養(yǎng)已被國內(nèi)外醫(yī)學教育界普遍關注[2][3]。表1顯示,OSCE中學生在每個站點的得分情況,有利于學生進行自我評定,明確自己的弱項,以促進自我學習。同時各站點得分的成績差異反饋信息為改進教學方法和內(nèi)容,加強學生弱項能力的培養(yǎng)提供依據(jù)[4]。考生在體格檢查考站中的表現(xiàn),反映出考生技能操作的掌握較好,實驗室檢查、心音及呼吸音的鑒別考站的平均得分率較低,說明在平時練習中忽視了醫(yī)學相關知識運用能力,需要引起重視。OSCE作為臨床能力的考核在國內(nèi)處于探索階段,部分醫(yī)學院校已將其作為臨床能力考核的重點,用于臨床醫(yī)學生畢業(yè)操作技能考核取得了一定成績。
4.結語
OSCE考核完善了臨床操作技能考試的內(nèi)容、形式,提高了評估的客觀性,避免了傳統(tǒng)教學與評價重理論而忽視綜合能力考核的情況[5]。但OSCE的局限性在于還不能代替真正的患者及臨床教師實踐或實習的床旁教學。實踐表明,OSCE考核提高了學生動手實踐能力、臨床分析決策能力,縮短了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的距離。OSCE暴露了當前教學工作存在的一些薄弱環(huán)節(jié),提高了教師對實踐課程的重視程度。加強和完善OSCE將是今后教學改革的主要內(nèi)容。
參考文獻:
[1]周芙玲,劉原,馬肖容,等.診斷學考核兩維新模式的建立與實踐分析[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10(2):21-22.
[2]呂宇娟,馮燕俊,張曉燕.臨床操作技能畢業(yè)考試評價的調查與分析[J].新疆醫(yī)科大學學報,2005,28(5):478-480.
[3]張育.探索臨床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05,15(6):957-959.
[4]陳軍,蔡福滿,尹志勤,等.簡化OSCE模式在護生畢業(yè)考核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07,22(10):55-56.
[5]史雯靜,劉文勵.采用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進行臨床能力考核的研究[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06,16(16):2551-2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