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昆山市玉山鎮(zhèn)司徒街小學 夏敏霞
少先隊員道德養(yǎng)成的載體與途徑初探
江蘇昆山市玉山鎮(zhèn)司徒街小學夏敏霞
為進一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徹落實全國少工委頒布的《少先隊活動課程指導綱要(試行)》,促進廣大少先隊員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通過創(chuàng)建舉辦“好習慣集訓營”,組織開展以“三講”“四化”“五好”為主要內容的系列教育實踐活動,引導大家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努力養(yǎng)成良好習慣,共創(chuàng)健康文明校園。
首先,我們召集全體輔導員進行了“好習慣”集訓營培訓。通過培訓,提高全體輔導員的思想認識的同時,具體提出了少先隊員在排隊、衛(wèi)生、用餐、如廁、安全方面的詳細要求。讓我們的輔導員心中都明白少先隊員的行為習慣應該做到哪些、如何去做,知道自己肩上的重任,努力做到“身正為范”。
其次,組織“好習慣養(yǎng)成”主題沙龍活動。大家圍繞主題,就自己在中隊常規(guī)管理,少先隊員好習慣養(yǎng)成的亮點和困惑進行了交流、探討。輔導員的發(fā)言準備充分,真誠感人,處處閃爍著輔導員工作的智慧,體現著輔導員的愛心與責任心。在整個過程中,輔導員們體驗著輔導員工作的幸福,感受著職業(yè)成就感。
通過學習,結合本校實際,我們推出了“三講、四化、五好”的培養(yǎng)目標,就是以“講文明、講秩序、講衛(wèi)生”為主線,以“凈化、美化、靜化、綠化”人文環(huán)境為目標,以“衛(wèi)生好、走路好、用餐好、讀書好、做操好”為抓手,樹立“講文明講秩序講衛(wèi)生光榮,不講文明不講秩序不講衛(wèi)生可恥”的思想,倡導大家為創(chuàng)建文明、整潔、和諧校園盡一份力。同時,我們還細化了“五好”的達成目標和操作要求,通過輔導員會、班會、廣播、黑板報,張貼標語等進行廣泛宣傳,全體師生明確活動的內容,充分了解和掌握此項活動的目的和意義,明白“習慣就是素質”的內涵,營造出濃厚的活動氛圍。
根據少先隊員年齡特點,我們制定了各年段的養(yǎng)成教育細則,使每個年級的少先隊員都能明確“標準”,做到可學習、可操作。
1.衛(wèi)生好:不亂扔亂吐、不亂涂亂畫;地上無紙屑、無痰跡,墻上無腳印、無球印、無污跡;開門不用腳蹬;值日主動認真,垃圾及時傾倒,課桌凳、學習用品擺放整齊,地上無書籍堆放;勤洗手、洗澡洗衣,勤剪指甲、頭發(fā)。
2.走路好:上下樓梯靠右行走;就餐、出操、集會,有序排隊;不亂踩綠地,不穿越操場,教學樓和餐廳不奔跑追逐;遇見老師主動問好;不滯留在校門口,自覺遵守交通規(guī)則,及時、安全回家。
3.用餐好:嚴格就餐秩序、紀律,保持安靜,不亂跑、不說話、不挑食、不浪費飯菜。
4.讀書好:書寫認真,讀寫姿勢端正:做到“一尺、一拳、一寸”;安靜自習,讀背課不互背、不離開座位;考試不作弊,作業(yè)不抄襲,認真獨立完成,及時訂正。
5.做操好:大課間活動集合時做到靜、齊、快;早操、眼保健操態(tài)度端正、認真、動作準確到位;積極參加課外活動,強化自我保護意識。
開展實踐教育活動是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習慣的有效途徑和載體。我們主要開展了以下活動:
1.“好習慣”中隊文化建設評比。學期一開學,為營造好習慣養(yǎng)成、富有特色的中隊文化氛圍,優(yōu)化育人環(huán)境,促進中隊管理,增強少先隊員的集體榮譽感和責任心,大隊部在全校范圍內組織開展了中隊文化建設評比活動。在評比過程中,評委們被中隊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個細節(jié)感動著:潔凈的地面;整齊的桌椅;擺放有序的講臺;綠化角處怒放的植物;開關處“請節(jié)約用電”的溫馨提示……處處洋溢著濃郁的書香之氣。
2.“好習慣樣板中隊”評比展示。在學校的中隊文化建設方面,圍繞習慣養(yǎng)成,大隊部開展了為期10天的“好習慣樣板中隊”的檢查、互查,在這次活動中,校長室、大隊部和24個輔導員參與了檢查、評比。最后,根據校長室、大隊部和各位輔導員的檢查情況評出優(yōu)勝中隊予以表揚。
3.“好習慣”巡講團進中隊活動。學校把每個月評出的“好習慣綜合之星”組成了巡回演講團,在月末一周組織演講團的成員來到各個中隊進行巡回演講,演講的內容是圍繞眾多好習慣中的一個,講講自己是怎樣做的,并向隊員提出號召,這支演講團的隊伍是我們學校亮麗的一道風景線。
及時的反饋評價是促進好習慣養(yǎng)成的重要手段,我們通過評比每月好習慣單項獎和綜合明星來推進此項活動開展,收到了較好的成效。我們學校每個月的“好習慣”養(yǎng)成都有側重點,比如9月吃好飯、10月衛(wèi)生好、11月走路好等,每個月末,中隊里都會根據細則設計早讀之星、早操之星、聽講之星、發(fā)言之星、作業(yè)之星、活動之星、值日之星、用餐之星、路隊之星、節(jié)約之星等。每月在中隊之星的基礎上評選校級“好習慣之星”(綜合之星),中隊推薦,大隊部審核,電子屏幕表彰(每月一評、一表彰)。學期末,再根據每月的評比,評出校級的“好習慣之星”。
通過評價激勵,少先隊員們進行自我反思,尋找自身及中隊存在的不文明現象和陋習,并在主題隊會上剖析、交流。每位隊員從不斷改掉自己小毛病開始,努力完善自我,形成良好習慣,保持文明高雅的言行舉止。各中隊根據本中隊實際,總結出中隊存在的問題和整改措施,切實做到“凈化、靜化、美化、綠化”。
經過幾個學期的堅持和訓練,我們明顯感覺到隊員們的變化:上下樓梯及走廊內不按規(guī)則亂行走、擁擠吵鬧現象減少了。每天放學后我們可以看到:中隊基本都能做到衛(wèi)生打掃干凈、桌子椅子排放整齊、燈全部熄掉、門窗關好。少先隊員無論在中隊里用餐還是在食堂里用餐都能做到安靜有序。校園內吃零食現象明顯減少,樓梯上、走廊里、操場上的糖紙、零食包裝袋也很少看見。在我們的校園里少先隊員往地上亂扔紙屑的現象也少了……大家都在原有基礎上有了長足的進步。同時,學校的“好習慣”培養(yǎng)案例為全市各小學提供了現場學習觀摩的模板,相關的“好習慣”養(yǎng)成教育成果經常在《昆山日報》《昆視新聞》中報道宣傳,取得了較好的社會反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