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龍
摘 要:隨著城市生活節(jié)奏的日益加快,高校學生面對學習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壓力越來越大,迫切需要方法解壓。體育鍛煉是高校學生舒緩壓力的最佳選擇。強度適當的體育鍛煉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免疫力,還可以預防疾病甚至抵御疾病的侵害,從而達到強身健體的效果。本文從體育鍛煉對身體的益處、高校學生常見的身體疾病和鍛煉方法、高校學生體育鍛煉的最佳時間及強度三個方面為讀者展示體育鍛煉對高校學生強身健體的作用。
關鍵詞:體育鍛煉;預防疾病;強身健體
1 體育鍛煉對身體的益處
1、體育鍛煉可以增強人的新陳代謝,體育鍛煉能促進體內組織細胞對糖的攝取和利用能力,增加肝糖原和肌糖原儲存,改善機體對糖代謝的調節(jié)能力。
2、體育鍛煉有利于骨骼關節(jié)的調整,堅持體育鍛煉,對骨骼,肌肉,關節(jié)和韌帶都會產生良好的影響。可以預防骨質疏松,保持關節(jié)靈活性,韌帶的彈性,保持手腳的靈便,使人可以輕松自如,有條不紊的完成各種復雜的動作。
3、體育鍛煉對心血管系統(tǒng)好,有規(guī)律的運動鍛煉,可以減慢靜怠時和鍛煉時的心率,這就大大減少了心臟的工作時間,增加了心臟功能,保持了冠狀動脈血流暢通,可更好的供給心肌所需要的營養(yǎng),可使心臟病的危險率減少。
4、體育鍛煉有利于肺活量的增加,對呼吸系統(tǒng)有好處。能加速機體能量消耗,促進消化系統(tǒng)的功能變化完善;能改善圣經系統(tǒng)的調節(jié)能力,提高人對復雜活動的判斷能力,對中樞神經系統(tǒng)也有好處。
5、體育鍛煉有助于大腦更好地發(fā)揮功能,因為運動會有使大腦充氧和“灌溉”大腦的作用。不管長期還是短期來講,體育鍛煉都會增強人們的記憶功能。
2 高校學生的常見身體疾病及鍛煉方法
生命在于運動,堅持體育鍛煉,不僅可以增進身體健康,還可以預防疾病的作用。對于學習生活壓力日趨加重的高校學生來說,適當地進行身體鍛煉不僅可以提高身體素質,還可以做到勞逸結合,使智力水平得到充分的發(fā)揮。
學生一般都是靜坐在教室低頭彎腰學習,長期處于這種不標準的坐姿,又不參加身體鍛煉,往往會引起各種疾病。如供血不足,神經衰弱,胸腔狹窄,肌肉軟弱無力,心臟疾病便秘等。因此,高校學生應加強體育鍛煉,因為體育鍛煉是一種積極性休息,腦細胞各有分工,進行身體鍛煉時,管理肌肉活動的精神細胞處于興奮狀態(tài),而思考問題的神經細胞則處于抑制狀態(tài),得到很好的積極性休息。
部分高校學生缺乏體育運動知識,違背了科學的鍛煉方法,進行體育鍛煉時,要根據自己的年齡、性別、專業(yè)學習特點,自身的健康狀況安排鍛煉的時間和進度。充分考慮到季節(jié)、地區(qū)、自然環(huán)境等因素對鍛煉效果的影響,運動量、運動強度也要由小到大,并在鍛煉過程中逐漸積累經驗,掌握好適宜的運動量,以期達到自我身體鍛煉的最佳效果。不顧人體的生理特點,一味地追求大運動量,不按人體各器官不同的最佳發(fā)育期選擇有針對性的運動項目進行鍛煉;不注意全面發(fā)展的鍛煉,擾亂體力和腦力勞動的生物規(guī)律,運動沒有規(guī)律;不注意運動環(huán)境和運動衛(wèi)生;心血來潮,不能善始善終的突發(fā)性鍛煉等等這些都是有礙健康的鍛煉方法,應及時糾正和避免,因為身體鍛煉是增進青少年身體發(fā)育和增強體質,如果鍛煉方法不當,違背了人體發(fā)展規(guī)律,就會適得其反。在此,介紹幾種現代流行并且適合高校學生體育鍛煉的方法。
1、有氧鍛煉法
是指鍛煉者在鍛煉過程中沒有負氧的情況下進行身體鍛煉的方法。這種鍛煉方法運動負荷適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心血管和呼吸機能,促進新陳代謝,并能減少脂肪的積累。如長跑、競走、游泳、騎自行車、耐力體操及節(jié)律操、徒步旅行等。
2、娛樂消遣法
是指為了尋求生理上的放松,歡度余暇而進行的鍛煉方法。這種鍛煉方法沒,運動強度不大,令人輕松愉快,具有消除疲勞的特殊功能。這些活動有利于體質較弱者來選擇,終身堅持活動能夠促進集體的發(fā)展,達到增強體質的目的。如散步、旅游、郊游、踏青、登山、日光浴等。
3、保健養(yǎng)生法
我國古代流傳下很多保健養(yǎng)生法。如氣功、導引等都是中華民族的寶貴遺產,在健身強體上流傳至今,深受廣大鍛煉者的喜愛。這種鍛煉方法講究內外統(tǒng)一,神形兼顧,要求身體的外部活動與內在氣血運行一致,使身體與衛(wèi)生保健結合,達到健身祛病,延年益壽的目的。
3 高校學生體育鍛煉的最佳時間和強度
1、早操時間進行體育鍛煉
人們習慣認為早晨是鍛煉身體的大好時光。據相關資料表明“早晨鍛煉并非良辰”。首先,早晨的空氣并不新鮮。一年中,絕大多數的早晨(特別是5—8點),陸地上空的逆低層大氣,都會出現逆溫層,其高度200——1000米不等,它象一個蓋子一樣,使城市中較多的煙塵和雜質聚集在其下面。加上早晨空氣擾動小,致使煙塵雜質不易擴散到高空和周圍去,造成近地面層空氣加重。
其次,從生理學角度講 專家們對人體生物鐘運轉的節(jié)律特征進行研究表明:早晨是肝臟中含糖量最低時期,若在這段時間進行體育鍛煉,運動的能源———糖,將主要靠脂肪分解供給。脂肪作為能源物質進入血液后,由于機體不能有效地利用其中的游離脂肪酸,因而導致血液游離脂肪酸濃度顯著增高。有關學者曾對心臟病史的病人調查發(fā)現:醫(yī)學統(tǒng)計表明,清晨不僅是心臟病發(fā)作的高峰時間,也是猝死最多的時刻,發(fā)病率占61.3%。比下午一點鐘左右要高三倍。這主要是因為早晨血液黏稠,容易形成血栓,進行較強烈的運動,也容易造成碰、撞、扭傷等。
當然,并不是讓大家放棄早上的鍛煉時機。對高校學生來說,每天早晨起床后堅持10-15分鐘的運動負荷比較小的運動,仍是極其有效的,可以消除一夜睡眠后人體組織的“淤滯”現象,使整個有機體承受能力得到增強,煥發(fā)一天學習的情緒,提高學習效率。如進行廣播操、健美操、慢跑、打太極拳與練武術等都是很好的鍛煉項目。
2、下午課外活動時間體育鍛煉
根據人體生物鐘規(guī)律,體育鍛煉最佳時間是下午5點鐘和接近黃昏的時間。此時,絕大多數人體力、動作的靈活性、協調性、準確性以及適應能力均處于最佳狀態(tài)。而且,人體內的糖分也增至最高峰,進行各種健身運動時,不會產生能源代謝紊亂和器官機能運轉超負荷的現象。
有很多訓練的表現與體溫有緊密聯系。體溫在黃昏和傍晚時最高(一天中體溫通常會在1至2攝氏度范圍內不斷變化,在凌晨5點達到最低)。研究也表明人的體溫在黃昏時最高。既然研究發(fā)現這種體能變化極小,除非你是競技運動員,否則它不會對你產生多大影響。而對于競技運動員來說,體能的微小變化都會影響是否能達到自己的最佳水平。順便提一下,當你為競賽作準備時,專家建議最好訓練時間要與比賽時間相同。這可使你的身體節(jié)奏更適應這個時間以及環(huán)境因素。
3、睡前進行身體活動
睡前體育鍛煉也收效甚佳。這是因為,睡前身體活動的作用,能在睡眠全過程中得到維持,尤其是做一些加深呼吸的運動,如活動膈肌或擴胸動脈。這種運動能使人體整個系統(tǒng)充氧,處于較好充氧狀態(tài)的人,不僅睡眠好,而且對解除白天疲勞的速度也會大大加快,使身體得以很好的恢復。特別是對失眠的人,睡前鍛煉可治愈失眠癥,很有必要。睡前活動給身體帶來的熱量排放不僅能調節(jié)全身的代謝,而且運動后的良性疲勞會通過一夜的睡眠得到恢復。特別是睡前鍛煉后洗個淋浴,將使你非常舒服地進入夢鄉(xiāng),這對有神經衰弱的患者無疑是最好的入睡良方。鍛煉項目如散步、做操、仰臥起坐、引體向上、立定跳遠、俯臥撐等。
4、適當的強度更有利于體育鍛煉
怎樣把握每天的運動強度,對于非運動專業(yè)的高校學生來講有點困難,下面介紹一個簡單的方法:測量脈搏的方法控制運動強度。每分鐘脈搏在160次的鍛煉強度大約為80%; 每分鐘脈搏在140次的鍛煉強度大約為70%;每分鐘脈搏在120次的鍛煉強度大約為60%;每分鐘脈搏在110次的鍛煉強度大約為50%。
研究證明,鍛煉強度小于50%的沒有明顯的鍛煉效果,大于80%的屬于運動訓練的強度。對于一般人來講,身體鍛煉時脈搏控制在(110-160)次/分之間為宜。每個人應根據自身的實際,選擇對自己較合適的運動活動和時間,要講究實效,切實可行。選擇身體鍛煉的內容時,應隨季節(jié)的變化做出相應的安排,不必一次確定不再更改,可先初步決定后,試行一段時間,如感到有必要,也可以進行調整或變更,但不宜變更太多。制定出適合自己的鍛煉計劃后,就應自覺遵守,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