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麗
語文教學中,通常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教師一味地講,學生一味地聽,教師講到哪里,學生就想到哪里,教師說到哪里,學生就聽到哪里,提問一個接一個,表面看是在使用啟發(fā)教學,實際是一種填空式問答,將學生的思維引入預先設計好的圈套。學生沒有自己的思維方式和思維空間,沒有自我探求的時間,沒有自我發(fā)展的余地。筆者認為:語文教學應該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成為語文知識和真理的探求者、發(fā)現(xiàn)者。
“教材無非是個例子”,語文教材也一樣,只不過是語文教學的素材是幫助學生學習的材料,而不是束縛學生思維發(fā)展的枷鎖。現(xiàn)代教育要求每一個生活在這個社會中的人都必須具有一定的科學素養(yǎng),既能夠提出和發(fā)現(xiàn)與日常生活體驗有關的問題,也能夠解決這些問題。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單一地使用教材,而應正確、靈活、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努力讓自己的課堂教學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為學生自主探究拓展途徑。教師要開放性地使用教材,這要從兩個方面進行。第一是打破教材不能改動的神話,可以根據教育目標、教育需要將教材內容適當增刪、適當重組。如《凡卡》一課結尾沒有信寄出后的結果,可以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續(xù)寫信寄出以后的情況。這篇課文還可以和《賣火柴的小女孩》、《小音樂家楊科》、《小珊瑚》等文章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在比較中探究出共性的東西。第二,加強各學科間的聯(lián)系?!墩Z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教材多樣化的策略,提倡并鼓勵教師積極合理利用校內外各種課程資源。教師在教材使用中完全可以打破學科的界限,自組教材或自編教材,進行綜合性教學。例如把課文《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和常識課的《認識方向》組合,把課文《樹葉畫》和美術課《秋天的畫》組合,都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由于探究內容和途徑的多樣化,學生在探究中一定非常投入,很多問題會很自然地解決,教學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指導學生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是促進學生自主探究的有效途徑??衫弥笇缘拈喿x提綱,督促學生根據提綱中關鍵性的問題讀書,獨立思考,鉆研教材,從而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學生在學校學到的只是一些必需的和基本的知識,更大量的知識則需要在社會上通過學生自學獲得。所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和閱讀能力是教師的重要任務之一。課前預習遠遠不等于自學,但對低年級學生,教師通過閱讀提綱指導學生閱讀,久而久之,學生便能體會出預習的真諦,善于抓住問題的要點和關鍵,隨著年歲的增長和知識的豐厚,自學能力也就會漸漸地形成。
培養(yǎng)學生質疑,是形成探究能力的一大途徑。 一切創(chuàng)造都伴隨著想象,豐富的想象是創(chuàng)新的翅膀。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的源泉?!比缭诮虒W《狐貍和烏鴉》一課后,可設疑延伸想象:“如果烏鴉再找到一片肉,狐貍又想得到這片肉,情況會怎樣?”同學們思維活躍,紛紛爭著發(fā)言。有的說:“狐貍故技重演,加倍奉承烏鴉,烏鴉接受上一次的教訓,不再理睬,狐貍只好夾著尾巴灰溜溜地爬進洞里去了?!庇械恼f:“狐貍先說好話,烏鴉毫不理睬,狐貍眼珠子骨碌一轉,隨即破口大罵起來,誣陷烏鴉偷了人家東西,迫害小麻雀,造小白兔的謠言……這時烏鴉沉不住氣了,立即還擊:‘你這是胡說!剛一張口,肉就掉到了狐貍的嘴里……”這位同學的想法多富有創(chuàng)意,他沖破了定勢思維的束縛,邁入更廣闊的思維空間,點燃了創(chuàng)新意識的火花。于是教師緊接著設疑:“狐貍第二次得到那片肉,烏鴉又一次上當,我們應該如何認識呢?”學生發(fā)言十分熱烈。像這樣在教師引導下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對知識理解得更透徹,思想和思維都得到了升華。
在學生對學過的新知識有了初步認識的基礎上,教師應鼓勵學生相互交流和探討,并密切注意學生爭議的內容、氣氛和動向,及時給以啟發(fā)和引導。對于有爭議的問題,教師不要做正面解答,要從側面提出相關的簡單問題,有時可以提出似是而非、模棱兩可的問題,以啟發(fā)學生思考。學生經過相互爭辯,模糊概念充分暴露,疑難問題從而得到初步解決,這種議論爭辯能夠激發(fā)學生積極向上的多向思維,對培養(yǎng)學生善于質疑、多向思維以及口頭表達能力都有著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學中,教師善于為學生創(chuàng)造探索的情境尤其重要。教師要把自己擺在與學生平等的討論地位,鼓勵學生踴躍提出不同的見解。對于學生提出的奇特想法甚至與自己的見解相反的想法,都要心平氣和地耐心聽取,對于對的說法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揚,對于說法錯的或不合時宜的,則循循善誘地引導學生自行糾正。要讓學生在教師的贊許和鼓勵下,意識到自己有潛在的能力,感受到通過努力定可取得好成績,從而樹立起學習的信心。這種濃厚興趣的形成,能夠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激勵起學生刻苦鉆研的精神,學生在追求知識、探索規(guī)律、掌握技能技巧的過程中發(fā)展了自學能力。
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必須把情感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要突破單純注重知識傳授和發(fā)展智力的局限,把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學習情感放到至關重要的位置,使學生具有學習的熱情,積極主動地學習。因此,教師必須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隨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由教師權威轉變到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由強調學生苦學轉變到強調學生樂學,由單純的說教轉變到多向情感交流,由一味的批評教育轉變到以表揚為主、讓學生品味成功,由害怕學生在課堂上出錯轉變到允許學生出錯,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
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主陣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的教必須服務于學生的學,從始至終貫穿于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中。因此,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過程中,不能只有教師的活動,學生必須積極參與,要有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的時間和空間,使課堂氣氛變得和諧、活躍。教學中,教師要把自己的課堂做以下改變:變一言堂為群言堂,以學生的發(fā)展為起點,讓學生充分參與、積極表現(xiàn),讓每個學生都盡其發(fā)展;克服死記硬背的弊端,提倡導趣、導疑、導思、導創(chuàng),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奇思異想;避免教師滿堂灌、滿堂問,激勵學生勤思多問、多練習,使學生在教師的點撥下通過自己的嘗試建立起新舊知識間的聯(lián)系紐帶;由教師只傳道、授業(yè)、解惑轉變?yōu)榻虒W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者。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可以鍛煉學生的生活體驗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所以在教學中要強調小組合作、群體合作、師生合作。要從單一的封閉式教學向多層次、多樣化的開放式教學轉變;從單純教書向把課堂教學的內容與現(xiàn)實生活、當代科技相結合轉變;從固步自封的陳規(guī)老調向現(xiàn)代的教學手段引入課堂轉變。只有轉變到一個全新的方位,才能使自己的自主、合作、探究課堂處理得更完善,更能適應時代的需求,更能為祖國培養(yǎng)出適應社會需求的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