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軍芳,陳 靜
(邢臺學院 社會科學教學部,河北邢臺 054001)
教育邊緣化的留村兒童
——對河北省Z小學教育現(xiàn)狀的調查
董軍芳,陳靜
(邢臺學院 社會科學教學部,河北邢臺054001)
作者運用深度訪談及參與觀察的方法對河北省中南部Z農村小學留村兒童的教育現(xiàn)狀進行了深入調查。調查發(fā)現(xiàn):在農村,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教育及學校教育并沒有隨之相應的提高,教育的發(fā)展遠遠落后于社會的發(fā)展,留村兒童教育質量普遍較差。在此基礎上提出合理化建議,以改變留村兒童處于教育邊緣化的狀態(tài)。
留村兒童;教育邊緣化;家庭教育;學校教育
留村兒童是指在農村學生大量流向外地求學的背景下,那些依然選擇在當?shù)剞r村小學接受教育的農村兒童。包括留守兒童及與父母一起在農村生活的兒童。
筆者以河北省中南部Z農村小學的留村兒童為研究對象,從2015年3月—4月在Z小學進行了為期四周的田野調查。在調查期間我們主動擔任了體育、品德與生活、英語、科學等課程,與其他教師同吃同住,以便了解小學生和教師的真實學校生活;并且走訪了10個家庭,與家長進行了深入的交流。我們通過參與觀察及深度訪談的方式,試圖從小學生的教育質量現(xiàn)狀入手,來描述“留村兒童”的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現(xiàn)狀,嘗試為處于平原的留村兒童的教育現(xiàn)狀勾勒出一個微觀圖景,進一步思考實現(xiàn)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徑。
(一)Z小學基本情況
Z小學始建于2001年,2002年投入使用,是一所全日制完全小學,隸屬JL縣合理布局項目學校。Z小學位于縣城最北邊的ZCL村村西,距離NW線公路350米處,Z小學服務于周邊五個自然村村3400多人。占地面積約5700平方米,建筑面積1260平方米。現(xiàn)有教職工8名,學歷均在大專以上,共有6個年級,6個教學班,在校生95名。
(二)留村兒童的教育質量現(xiàn)狀
根據(jù)教基二 [2013]2號文件《教育部關于推進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的意見》的解釋,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包括:品德發(fā)展水平、學業(yè)發(fā)展水平、身心發(fā)展水平、興趣特長養(yǎng)成、學業(yè)負擔狀況五個方面。Z小學留村兒童的教育質量現(xiàn)狀又是如何呢?
1.留村兒童的生活習慣
每天早晨學生們7點左右就開始在校園里嘰嘰喳喳,大部分家長早晨6點外出干活,所以這些學生隨便吃點東西就來上學了,其中還有一些餓著肚子。學生們放學時會在旁邊小商店里買一些沒有質量保障的零食。學生們的形象:黑黑的脖子、臟臟的小手、黑白相間的小臉、隨地扔廢紙。
2.留村兒童的性格表現(xiàn)
大多數(shù)女學生表現(xiàn)為性格內向,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有些男學生表現(xiàn)為性格活躍,甚至調皮搗蛋,比較放縱。二年級有個男生叫MLS,開學時要交資料費46元(全省統(tǒng)一征訂的同步練習冊),他跟爺爺要錢后自己花了。后來,他說把錢交給了數(shù)學老師,還讓同學做偽證。一再追問下他才承認,后來還交待曾偷拿爸爸600多元錢。
3.留村兒童的學業(yè)成績
本次調查使用的學生學業(yè)成績的數(shù)據(jù)是Z小學在GT校區(qū)統(tǒng)一組織的2014-2015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考試的成績。我們僅對語文、數(shù)學、英語(均為百分制)按照年級進行了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1-6年級語文成績的均值分別為86.27分、81.35分、68.07分、57.91分、44.95分、52.25分;1-6年級數(shù)學成績的均值分別為80.27分、84.40分、71.73分、56.91分、39.79分、33.00分;3-6年級的英語成績分別為80.47分、44.87分、43.16分、42.00分。從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從整體上來看學生的分數(shù)比較差,尤其4-6年級的成績極其糟糕;從成績分布來看,隨著年級的增加,各科成績的均值在逐漸下降,6年級數(shù)學和英語的成績都處于最低;從總體來看,數(shù)學和英語成績均比語文成績差。
在調查中,我們把Z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家庭作為調查對象,六年級一共有12個學生,但由于兩名同學的父親都在外地打工、母親早出晚歸,所以我們只走訪了10個家庭。在調查中最大的困難是確定家訪的時間,家長大多數(shù)在附近村莊服裝廠工作,他們每天早上6點多上班,晚上7點多下班,因此家長很難騰出時間接受我們的訪談。下面我們按照家庭教育現(xiàn)狀的突出特點進行分類。
(一)家庭的教育期待
家庭與學生對未來的期待對學生的發(fā)展有一定的影響。那些設立高標準和較高期待的家長的子女更可能取得較好的發(fā)展和成就。而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大部分家長對學生的未來沒有太多考慮,也沒有對學生提出較高的要求,更多的是隨波逐流。訪談中JZG的家庭教育比較典型。
案例1:JZG,男,性格開朗調皮,頭腦聰明,學習成績在班級排第二名,但自控力差。談到JZG的未來時,他父親說:“能考上學校就上學唄,不行就找個地方讓他打工去。”當我們說到父母應該在家多督促時,他父親說:“我們這平時太忙,管的時候少,你們老師多費費心,多幫著管理管理,犯錯該打就打?!保?015年3月30日對JZG家庭的訪談)
(二)單親家庭
平均而言,單親家庭與雙親家庭相比,單親家庭的教育不利于兒童的成長。在兒童的教育過程中,因為父母親參與度低,使兒童沒有歸屬感、安全感、缺乏學習的動力。在調查的10個家庭中有一個是單親家庭。
案例2:YQ,男,學習差。父母離異,和爺爺奶奶生活,爺爺雖有對YQ的成才之意,但對YQ有些溺愛,對學習表現(xiàn)出很無奈。(2015年3 月28日對YQ家庭的訪談)
另外在前面提到的MLS也是單親家庭,長期和爺爺生活,加上爺爺?shù)膰绤柡痛直桓冶磉_自己對玩具和零食的需要,但又控制不住誘惑,所以他采取了偷和騙的方法,扮演了一種與實際年齡不符的角色。
(三)母親角色
母親對孩子教育參與度的多少對兒童的成長有較大的影響,有較多時間和能力參與兒童教育中的母親,她們的子女表現(xiàn)較好;而沒有時間和能力參與兒童教育中的母親,她們的子女表現(xiàn)較差。同時母親的生活態(tài)度也對孩子有很大的影響,積極母親的孩子要比消極母親的孩子更為優(yōu)秀。在此次調查中發(fā)現(xiàn),更多的母親忙于生計而沒有時間照顧孩子的學習,或者是沒有能力去指導孩子。還有一位母親在工作中的消極態(tài)度對孩子的成長已經產生不利影響。
案例3:WX,女,學習差,在家中是獨生女。在談到對孩子學習輔導時,她媽媽說:“就是叫她寫作業(yè),教題不會啊我們!”(2015年3 月27日對WX家庭的訪談)
(四)重男輕女觀念
農村較重的重男輕女觀念,對孩子的成長帶來了影響。具體表現(xiàn)為:其一是由于父母的忽視,在女孩子成長中出現(xiàn)了自暴自棄和逆反兩種心理;其二是大部分父母對男孩表現(xiàn)出溺愛和放任,對孩子的成長起著消極的作用。
案例4:HYN,女,學習較好,班級第一,有一個弟弟。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爸爸媽媽的教育觀念較強,在訪談中也表示出對兒子的重視,多次強調希望老師幫助教育兒子,很少提到女兒。在和HYN私下交談時,她表現(xiàn)出對弟弟的敵視態(tài)度。(2015年4月1日對HYN家庭的訪談)
(五)家庭的教育能力
“教育實施能力是家長施行家庭教育所需要具備的核心能力。它由許多子能力綜合組成:(1)輔導功課和個性特長培育能力。 (2)媒體手段使用能力。(3)兒童問題行為處理和勸導能力。(4)生活教育實施能力?!保?]
筆者把農村家庭教育能力分為父母輔導孩子功課的能力和陪伴時間。首先,農村家庭父母輔導孩子功課的能力較差。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10個受訪家庭中8個受訪家庭的教育能力差,僅有2個家庭具有輔導孩子功課的能力。其次,農村家庭父母陪伴孩子的時間較少,由于對孩子成長關注不夠,導致一些孩子的生活習慣出現(xiàn)偏差。在訪談中,WST的媽媽說:“孩子們現(xiàn)在手上的錢有時候異常的多,有的孩子有偷父母錢的習慣?!保?015年3月26日對WST家庭的訪談)
“有史以來,家庭以外最主要的兒童社會化主體是學校。通過正規(guī)的學校教育,兒童被教之以在這個社會和文化傳統(tǒng)中他們所需要的技能和態(tài)度?!保?]“回顧學校生涯,所記住的最喜歡或最討厭的人就是教師,......正是他們的課堂上,我們接受監(jiān)督、表揚與批判,父母對我們所投入的時間以及對我們能力的理解方面通常都不如老師?!保?]那么Z小學學校教育的現(xiàn)狀如何?
(一)大量學生流失
學生流失是消極亞文化產生的催化劑,是導致教育質量下降的一個客觀原因。
在學校教育的大環(huán)境中,學校形成了兩種主要的亞文化:積極傾向與消極傾向的學生,與之相對應的是積極亞文化和消極亞文化。積極亞文化的學生受到學校價值和同輩的兩種影響,而消極亞文化成員的主要認同則來自同輩群體。
農村小學流失的學生大部分是具有積極傾向的學生,具有積極傾向學生數(shù)量的減少,具有消極傾向學生的數(shù)量則相對增加。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是對父母的依賴性比較強,但現(xiàn)實是留村兒童不能從父母那里獲得這種需要,他們就依賴于玩伴,因此占主流的消極亞文化直接影響到教育質量。
(二)教師的教學水平
從整體看,Z小學教師的教學水平普遍較差,其主要表現(xiàn)為:第一,缺少有效培訓,知識結構老化。Z小學教師學歷層次都在大專以上,符合小學教師的學歷標準。教師分為兩類:一類教師原是民辦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接受繼續(xù)教育而獲得大專學歷。另一類教師是??苹虮究圃盒.厴I(yè)的大學生,基礎比較好,但在教學方法上存在問題。就像Z小學校長說的:“從學歷上看是都達標,但有的只是縣師范畢業(yè),后來進修的學歷,其實基礎不太好;還有小學教育要用小學教育的方法,如果沒有經過專業(yè)訓練本科學歷也是教不好的......”(2010年3月26日,對Z小學校長ZXH的訪談) 第二,教師學科結構失衡。Z小學沒有音樂、體育、美術、英語、信息技術等學科的專業(yè)教師,音樂、美術、信息技術基本不上,體育課就是在操場上跑。第三,擔任課程較多,沒有時間認真做教研。一、二年級的老師實行包班制,三至六年級的老師則同時承擔3門以上課程,幾乎所有的老師以能完成教學任務為目的。
(三)教師的教學積極性
在調查過程中,發(fā)現(xiàn)Z小學的教師的教學積極性普遍偏低,主要表現(xiàn)為上課遲到;對教學漫不經心;不認真?zhèn)湔n等。
教師的教學積極性普遍偏低,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原因:第一、Z小學教師的一些待遇得不到保證,缺乏獎勵機制。在調查期間,我們發(fā)現(xiàn)Z小學的教師,無論是男教師還是女教師都非常節(jié)儉,住校教師每周會從家里帶來咸菜吃,平時幾乎不吃蔬菜。學校的住宿條件太差。Z小學有2名女教師和1名男老師需要住宿。他們的宿舍是由大教室改成的,居住環(huán)境太差。我們去的時候是3月份,雖然不是最冷的時候,但晚上睡覺時必須穿著毛衣睡覺,否則太冷。我們無法想象怎樣長年在這里生活。第二,社會認可度偏低。低下的工資待遇不能體現(xiàn)教育的回報率,直接導致社會對農村小學教師職業(yè)的認可度偏低。第三,教育管理水平較低,打擊了教師的教學熱情,甚至導致農村小學教育的惡性循環(huán)。主要表現(xiàn)在:管理制度不健全、教育管理者中依然存在著責任心不強、管理水平及業(yè)務水平較低等現(xiàn)象。在調查中,教師們對校區(qū)的評價制度非常不滿。
(一)轉變觀念,把農村小學教育擺在優(yōu)先發(fā)展的戰(zhàn)略地位。
我國80%多的人口分布在農村,農村教育擔負著提升國民素質、培養(yǎng)人才的主要責任;同時,基礎教育質量直接決定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水平,而小學教育又是基礎教育中的奠基石。因此必須高度重視農村小學教育,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和高度重視。
(二)提高農村小學校長的管理水平
一是通過政治思想和職業(yè)道德教育,增強農村小學校長的責任意識。二是完善管理制度,明確規(guī)則。例如,制定或完善任免、考核制度,將優(yōu)秀人才選拔和留在管理隊伍中;制定具有可操作性、有效性的具體崗位職責,明確責任,用制度引領小學校長的責任心。三是典型示范,積極引領。發(fā)揮上級部門及媒體的作用,積極宣傳先進小學校長的優(yōu)秀事跡,激勵周圍人的工作熱情。四是加強培訓,全面提高農村小學校長的業(yè)務水平。
(三)加強農村師資隊伍建設
第一、加強師德建設,堅定教育信念。例如:加強政治思想和職業(yè)道德的學習,對違反師德、法律的教師采取零容忍的態(tài)度。同時加強科學教育思想的學習和宣傳以堅定教師的教育信念。
第二、推進教師工資收入改革,讓農村教師享受應得待遇。例如:保證農村教師工資收入,使農村教師不低于甚至高于地方公務員工資水平,不低于同區(qū)域城鎮(zhèn)教師工資水平;在此基礎上,根據(jù)農村的邊遠貧困程度設計梯度崗位工資,增加邊遠貧困地區(qū)農村教師崗位的吸引力;依法落實為鄉(xiāng)村教師繳納住房公積金和社會保險費,鄉(xiāng)村教師重大疾病救助工作,職稱(職務)評聘向鄉(xiāng)村學校傾斜,建立鄉(xiāng)村教師榮譽等政策,切實落實鄉(xiāng)村教師定期體檢制度、解決改善鄉(xiāng)村教師宿舍和辦公條件等問題。
第三、完善補充和穩(wěn)定機制,優(yōu)化農村教師隊伍結構。例如:科學合理核定農村小學教師編制,編制按照生師比和班師比相結合的方式核定,確保鄉(xiāng)村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滿足教學實際需求;招錄或培養(yǎng)音樂、體育、美術、英語、信息技術等學科教師,優(yōu)化學科結構,保證開足開齊國家規(guī)定課程,適應素質教育的新形勢;充分發(fā)揮高等院校服務地方發(fā)展的積極作用,積極宣傳并制定激勵措施,鼓勵優(yōu)秀大學生到農村小學任教。
第四、健全培訓機制,提高鄉(xiāng)村教師的教研和科研能力。例如:建立和完善有效的鄉(xiāng)村教師培訓制度,實現(xiàn)全員分批培訓的長效機制,并向長期在農村基層和邊遠貧困地區(qū)工作的教師以及薄弱學校的教師傾斜;制定農村教師“走出去”的長期計劃和目標。定期組織農村教師到城鎮(zhèn)、城市等優(yōu)秀學校進行階段性學習;制定“教育下鄉(xiāng)”的長期計劃和目標。教育管理部門吸收德才兼?zhèn)涞膬?yōu)秀教育者組成教研指導小組,定期到農村小學進行階段性指導;加強農村學校之間教師的交流和學習。
第五、激勵和管理雙管齊下,調動農村教師的教學積極性。例如:嚴格教師錄用條件,選擇優(yōu)秀并樂于從教的人才補充到教師隊伍中;完善教師評價體系及獎懲機制,改進教師績效工資制度與職稱評聘制度,構建起“讓認真積極從教、教育有方與教育有效的教師成為最受尊重的人”的評價體系,最大限度地調動教師的從教積極性;典型示范、積極引導,積極宣傳農村優(yōu)秀教師的先進事跡,鼓舞農村教師的從教熱情,形成尊師重教的社會氛圍。
(四)改善農村家庭的教育現(xiàn)狀
第一、把“貧困生”的補助政策和“獎學金”的激勵政策延伸到農村小學,緩解部分貧困農村家庭的經濟壓力。通過補助和獎勵的政策既可以對貧困家庭給予經濟幫扶,也可以給予精神上的激勵支持。此外對于單親、留守、重組等特殊家庭的小學生,學校要給予特別的關懷。同時要樹立優(yōu)秀家庭和優(yōu)秀學生的典型,發(fā)揮榜樣的積極作用。
第二、通過政策引導,發(fā)揮農村小學在改善農村家庭教育現(xiàn)狀的橋梁作用。(1)引導各個農村小學建立和完善與家庭的溝通機制。例如:學校通過家長會、家訪、微信、QQ群等形式進行家庭教育知識的宣傳和普及。(2)學校發(fā)揮學生的中介作用,向家長宣傳家庭教育知識。(3)讓家長走進學校和課堂,提高家長的教育參與意識。(4)動員農村家庭中比較優(yōu)秀、積極、而且善談的家長,讓他們利用閑聊、工作等家長能夠相互接觸的時間,宣傳教育的重要性。
第三、發(fā)揮媒體作用,宣傳科學的教育理念。把科學教育理念宣傳到農村家庭之中。例如,中央電視臺、地方電視臺可以通過設立專門的教育頻道,經常播放教育方面的節(jié)目等。
[1]張慶守. 新世紀家長教育素質要求與養(yǎng)成對策[J].閩江學院學報,2007,28(3):135-140.
[2][美]戴維·波普諾.社會學[M].李強,等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3][美]珍妮·H·巴蘭坦.教育社會學[M].朱志勇,等譯.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1.
G629.21
A
1672-4658(2016)03-0175-04
2016-04-10
[項目課題]河北省當代中國民生與社會建設研究基地立項課題.課題編號:MSJD2014KT067
董軍芳(1978-),女,河北巨鹿縣人,畢業(yè)于河北師范大學,碩士,講師,主要從事社會學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