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仁初
摘 要:利用多媒體教學開闊了教師的視野,豐富了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也給我們的教學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和益處,對改善課堂氛圍,展示課堂的時代氣息和提高課堂效率有著不可估量的積極意義。任何一個新興事物有其利也必有其弊,只有我們把握好信息技術在教學中使用的度,才能更好地發(fā)揮其優(yōu)勢。
關鍵詞:多媒體;物理;誤區(qū)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5-331-01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和新課程教學的不斷深人,教學資源日漸豐富,這不僅開闊了教師的視野,豐富了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也給我們的教學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和益處,對改善課堂氛圍,展示課堂的時代氣息和提高課堂效率有著不可估量的積極意義。在各級各類的評優(yōu)課、展示課、公開課中,多媒體似乎已到了非用不可的地步。然而。任何一個新興事物有其利也必有其弊,只有我們把握好信息技術在教學中使用的度,才能更好地發(fā)揮其優(yōu)勢。為此,在物理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要跳出以下誤區(qū):
一、過分依賴網絡資料,忽略對教材本身的挖掘和利用
隨著社會信息化水平的日益提高,網絡發(fā)達,信息來源方便而快捷,上網即可查找到專家名人的現成教案和優(yōu)秀課件。因此,很多教師不肯鉆研教材。直接從網上下載精美的多媒體課件,照抄照搬人家的教案,根本不去認真研究教材,有的甚至干脆不去看教材,這怎么可以呢?李蒙鈐先生說:“這個法,那個法,鉆研不透教材就無法?!苯虒W必須是以自己深入理解教材為前提,在對教材深入鉆研、理解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教學思路(教案):無論何種情況下,鉆研教材,認真?zhèn)湔n,是上好課的前提條件、基礎工程,這一點是不容忽視的。因此備課時,我們要依據課標,深研教材,尤其對教材中列舉的“做一做”“想一想”“議一議”“科學漫步”等更不能忽視,要知道這些都是經過多年的積淀留下來的經典部分,是其他任何網絡資料和信息所無法替代的。
二、過度注重多媒體資源,忽視實物資源的挖掘與應用
戴爾的“經驗之塔”理論認為,人們學習知識,一是通過自己直接經驗獲得,即注重過程而獲得的經歷;二是通過間接經驗獲得。這說明,如果學生能夠直接參與,自己動手,親自體驗。就不必用多媒體來模擬展示。因此。教學中應該以真實實驗為主,模擬實驗為輔。能做的真實實驗一定要做,讓學生自己參與實驗,去觀察。通過對觀察到的真實現象進行歸納總結,得出規(guī)律,可以極大地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而多媒體課件所演示的畢竟是虛擬實驗,難以替代真實的實驗,更不能替代學生的動手和思考過程。經常使用這種摸擬實驗可能會扼制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更重要的
是可能使學生養(yǎng)成一味盲從前人經驗,而不尊重科學事實的習慣。當然,若是實驗儀器和時空的限制,對于一些無法真實演示和觀察的實驗。利用多媒體,可把實驗直觀地顯示在學生面前。使學生置身于一個生動、具體的環(huán)境中進行模擬實驗,這就很好地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的不足。
三、過分追求“短、平、快”,忽視學生本身的“反芻”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生的認識必然要經歷一個深化和發(fā)展的過程。教育是“慢”的藝術。就是說在物理教學中。概念的形成、規(guī)律的探究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個慢慢滲透的過程。而在平時的教學中,有些教師借助計算機容量大、呈現快的特點。將教學內容全部由計算機包辦代替,結果多媒體不是引導學生思考,而是代替學生思考,根本沒有給學生停頓思考時間。有些學生閱讀速度跟不上,內容尚且沒讀完,更不用說思考與記筆記了,內容與內容之間的留白太少。學生沒有反芻的機會。這種課只能說是提高了教師“講”的效率,嚴重降低了學生思維的深度,實際上一堂課下來學生感到什么都沒有學到。因此。應用信息技術教學應把握適度性原則,給學生思考、質疑及師生互動留有一定的時間和空間。白板技術應用于課堂教學,教師為了方便,往往將許多需要板書和板演的內容直接預設在課件之中;習題教學中,解答過程完全呈現在課件中,教學環(huán)節(jié)只是點點屏幕而已。教師的引領作用缺失,使學生失去了模仿規(guī)范書寫的過程,失去科學嚴謹態(tài)度培養(yǎng)的機會。
四、過分追求現代技術的方便性,忽視教師的示范引領作用
根據認識論中“最近發(fā)展區(qū)”的教學原理,在教學中應重視思維活動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以使學生能夠達到“跳起來摘桃”的最佳學習心理。物理教學中,教師根據學生思維能力的具體情況,運用多媒體為學生提供恰當的直觀材料,幫助學生順利進行物理思維活動。但是,如果多媒體應用過度,教學過程處理得過分直觀,過分形象,過分依賴多媒體的展示功能,會降低學生的思維水平,影響學生思維的發(fā)展,以致于學生“長不大”。一味對學生思維活動的遷就,妥協,不利于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容易讓學生形成思維的惰性和單向性,影響其思維的深刻性、發(fā)散性和周密性的發(fā)展。教師不能圖一時的教學輕松,學生學得輕松,來喪失對其思維能力的全方位培養(yǎng)。
總之,信息技術手段僅是一種輔助的工具,在看到多媒體教學手段眾多優(yōu)點的同時,還應看到它們的缺點。我們不能過分依賴,但也不能一概摒棄。我們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環(huán)境,合理運用適合自己的教學方式,揚長避短,使多媒體真正的更好的服務于教學,真正做到課堂高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