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榮俊
摘 要:電纜頭制作是保證電力電纜長期安全、穩(wěn)定運行的基礎。通過介紹某局2次10 kV冷縮電纜頭事故,分析了冷縮電纜頭故障發(fā)生的原因,詳細闡述了其工藝制作過程,并指出制作工藝方面存在的問題,采取了相應的控制措施,以保證電纜頭的制作質(zhì)量。
關鍵詞:冷縮電纜頭;工藝制作;纏填充膠;控制措施
中圖分類號:TM24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6.16.144
在電力系統(tǒng)中,電纜以其施工維護方便、供電可靠性高等特點,在配電線路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而冷縮電纜頭具有體積小、操作方便、無需專用工具、適用范圍寬和產(chǎn)品規(guī)格少等特點,因而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普及與應用。然而,與電纜本體相比,電纜頭是薄弱環(huán)節(jié),其故障約占電纜線路故障率的95%,因此,10 kV冷縮電纜頭制作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通過結合實例,分析工藝制作故障的原因,對10 kV冷縮電纜頭制作工藝進行詳細介紹,并從中吸取教訓,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施工質(zhì)量。
1 某局冷縮電纜頭使用情況介紹
從2008年以來,隨著地區(qū)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架空線路的供電可靠率已不能滿足供電需求。某局城網(wǎng)10%線路進行了入地改造,受電纜施工技術及一次投入成本的制約,采用熱縮電纜頭。運行一年時間,時常會因熱縮材料與電纜本體之間存在間隙產(chǎn)生閃絡放電,引起線路跳閘,供電可靠率與架空線路持平,電纜線路供電可靠性高的優(yōu)勢并未凸顯。隨著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冷縮電纜頭的施工與運行優(yōu)勢逐漸凸顯出來,在電纜入地過程中被廣泛使用?,F(xiàn)某局10 kV主干線路電纜全部使用冷縮工藝,預期運行年限能達到20年以上。這在極大程度上降低了電纜線路的二次投人。運行過程中,中壓線路跳閘、大面積停電事故大大減少,同比下降80%.但在近兩年的運行過程中,出現(xiàn)過2次冷縮頭事故,有必要對冷縮頭事故進行分析,查出原因,從中吸取教訓,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施工質(zhì)量,避免事故重復發(fā)生?,F(xiàn)對比較典型的一起高壓冷縮頭事故進行分析。
2 故障原因分析
在冷縮電纜頭的制作工藝過程中,要對電纜的銅屏蔽層、半導體屏蔽層、絕緣層以及芯線進行剝切,在電纜芯線和屏蔽層的切斷處,會出現(xiàn)電應力集中現(xiàn)象,形成畸變電場。該處電場強度最大,是整個接頭最薄弱的環(huán)節(jié)。而且施工現(xiàn)場環(huán)境差,不可避免地會侵人水分、氣體、灰塵等雜質(zhì),引起固體絕緣介質(zhì)沿面放電。此外,制作工藝、敷設環(huán)境及外力破壞都有可能造成冷縮頭絕緣擊穿。
2.1 制作工藝方面存在的問題
制作工藝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問題:①半導體屏蔽剝切尺寸不合適,銅屏蔽恢復不到位,造成電纜帶電時三相短路故障。②電纜半導體屏蔽層剝切后未清理干凈,半導體會包繞在主絕緣上,在電纜充電時產(chǎn)生閃絡放電。③剝切電纜半導體屏蔽層時,刀痕過深,在主絕緣層表面留下傷痕,產(chǎn)生氣隙。④電纜線芯壓接時,壓接管壓坑變形有尖端、棱角,造成局部電荷集中,電場突變,產(chǎn)生尖端放電。⑤冷縮頭硅膠套管是預制成型的附件,必須與電纜截面匹配。如果附件與電纜截面不匹配,會造成收縮不緊,不能保證接觸面壓強,導致雜質(zhì)、水氣侵入間隙,降低絕緣性能。
2.2 敷設環(huán)境及外力破壞
敷設環(huán)境及外力破壞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2方面:①施工工地為露天環(huán)境,灰塵濃度大,且時值毛雨季節(jié),空氣濕度大;②電纜敷設過程中,多次吊掛、起落。
此處電纜頭曾進行二次截斷,截斷后未重新對各層長度進行處理,造成半導體屏蔽剝切不到位,包繞在主絕緣上,加之潮濕的制作環(huán)境,重復的搬遷和移動,造成事故的發(fā)生。
3 工藝原理
高壓電纜冷縮頭制作工藝原理是:利用冷縮管的收縮性,使冷縮管與電纜完全緊貼,同時利用半導體自黏帶密封端口,使電纜頭具有良好的絕緣和防水防潮效果。
4 適用范圍
該工藝適用于10~35 kV三芯電纜端頭的制作。
5 制作步驟
制作冷縮電纜頭的步驟分為9步,如下:剝外護套、鋼鎧和內(nèi)襯層,固定鋼鎧地線,纏填充膠,固定銅屏蔽地線,固定冷縮指套、冷縮管,端子壓接,固定冷縮終端,密封端口,測試。
5.1 剝外護套、鋼鎧和內(nèi)襯層
將電纜校直,擦拭干凈,剝?nèi)陌惭b位置到接線端子的外護套,留30 mm鋼錯、10 mm內(nèi)襯套,用PVC帶或扎絲纏繞鋼鎧,防止松散。銅屏蔽端頭用PVC帶纏緊,防止松散和劃傷冷縮管。
5.2 固定鋼鎧地線
將三角墊錐用力塞入電纜分岔處,除去鋼鎧上的油漆、鐵銹,用恒力彈簧將鋼鎧地線固定在鋼鎧上。地線預留10~20 mm,恒力彈簧纏繞一圈后,把預留部分反折,再用恒力彈簧纏繞。
5.3 纏填充膠
自斷口以下50 mm至整個恒力彈簧、鋼鎧及內(nèi)護層,用填充膠纏繞2層,三岔口處纏繞3層,保證冷縮指套飽滿充實。
5.4 固定銅屏蔽地線
將一段分成3股的地線分別用3個小恒力彈簧固定在三相銅屏蔽上,將鋼鎧地線與銅屏蔽地線分開,不要短接。
5.5 固定冷縮指套、冷縮管
在填充膠及小恒力彈簧外纏一層黑色自黏帶,使冷縮指套內(nèi)的塑料條易于抽出。將指端的3個小支撐管略微拽出至從里看和指根對齊,再將指套套入并盡量下壓,逆時針將塑料條抽出。清潔屏蔽層,在指套端頭往上100 mm之內(nèi)纏繞PVC帶,將冷縮管套至套根部,逆時針抽出塑料條。抽塑料條時,用手扶著冷縮管末端,定位后松開,根據(jù)冷縮管端頭到接線端子的距離切除或加長冷縮管或切除多余的線芯。
5.6 端子壓接
在距冷縮管15 mm處剝?nèi)ャ~屏蔽層,距銅屏蔽層15 mm處剝?nèi)ネ獍雽w屏蔽層,按接線端子的深度切除各相絕緣層。將外半導體及絕緣體末端進行倒角,按原相色纏繞相角條,將端子插上并壓接,按照冷縮終端的長度繞安裝限位線。用砂紙打磨絕緣層表面,使其光滑無刀痕,無半導體殘留點,并用清潔紙清潔。清潔時,要從端頭擦至外半導層。在銅屏蔽上繞半導電帶,與冷縮管纏平。
5.7 固定冷縮終端
固定冷縮終端時,首先要銼除壓接毛刺、棱角,并清潔干凈,用填充膠將端子壓接部位的間隙和壓痕纏平。將冷縮管終端套入電纜芯并與限位線對齊,輕輕拉動支撐條,使冷縮管收縮。在收縮時,如果發(fā)現(xiàn)終端與限位線錯位,可用手糾正。
5.8 密封端口
收縮后,在各相冷縮管和冷縮指套的端口處包繞半導體自黏帶。這樣,既能使冷縮管外半導體層與電纜外半導體屏蔽層良好接觸,又能起到軸向防水防潮的作用。包繞自黏帶是電纜冷縮頭防潮密封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要以半重疊法從接頭一端起向另一端包繞,然后再反向包繞至起始端。每層包繞后,應用雙手依次緊握,使之更好地黏合。包繞時,拉力應適當,做到包繞緊密無縫隙。
5.9 測試
對已經(jīng)制作完成的冷縮電纜頭要進行交接試驗,試驗項目有直流耐壓試驗和泄漏電流測試。
直流耐壓試驗要將試驗電壓加至37 kV,耐壓5 min,耐壓時間達到后,以2~3 kV/s的速度緩慢降低試驗電壓。關閉試驗儀器,對電纜放電。放電時,要先經(jīng)高阻放電,再經(jīng)多股軟銅線放電,確保放電完全。
泄漏電流測試的是耐壓為9 kV、18 kV、27 kV、37 kV時的泄漏電流值。當這4項值的不平衡系數(shù)不大于2.5時,電纜為合格。試驗完畢后對電纜放電。
6 經(jīng)驗教訓及控制措施
為防止類似事件的再次發(fā)生,本文汲取事故教訓,總結出以下5點控制措施:①加大電纜頭制作人員在冷縮頭施工工藝方面的培訓力度,提高其理論及業(yè)務水平;②電纜頭制作過程中,嚴格按照工藝規(guī)程規(guī)定,做到尺寸合適、力度到位、過渡平滑,防止突變電場的產(chǎn)生;③在電纜的儲存、制作過程中,要用防水油布防護,做好防潮、防塵措施,降低因雜質(zhì)、受潮等原因造成的閃絡放電;④對于有中間頭的電纜,在搬遷、移動時,要做好對電纜中間頭的保護,避免其受到外力,影響絕緣;⑤加強對施工工程的中間驗收,及時發(fā)現(xiàn)工程隱蔽缺陷,將事故控制在源頭。
7 結束語
總之,10 kV冷縮電纜頭制作工藝直接影響到10 kV電纜的安全、可靠運行。在制作冷縮電纜頭時,應嚴格按照工藝流程以及遵守工藝標準,還要特別注意保持清潔,降低侵入雜質(zhì)、水分、氣體、灰塵等可能性影響。加強對冷縮電纜頭制作過程中的驗收,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予以解決,進而減少因電纜頭制作質(zhì)量問題而引發(fā)的故障。
參考文獻
[1]張桂林.分析10 kV冷縮電纜頭的制作及試驗[J].中國電子商務,2014(13):281.
[2]彭永健,蔡耀星,何麗平.10 kV冷縮電纜終端頭制作工藝[J].科技創(chuàng)新與應用,2012(3):100.
[3]孫小春.10 kV電纜終端頭故障產(chǎn)生的原因分析及制作工藝要求[J].北京電力高等??茖W校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29):9-10.
〔編輯:劉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