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
1.任務型閱讀教學要突出層次性閱讀目標指導。閱讀目標是學生學習的指導和方向,具有一定的導向作用。傳統(tǒng)閱讀教學更多注重學生的自主理解感悟,忽視了一定的目標指導。圍繞學生學習發(fā)展需要設計具有層次性的目標,不僅能夠幫助學生調整閱讀感知思維,還能夠讓他們在層次化的目標指引下選擇性運用。設計層次性閱讀目標,能使得學生帶著目標主動參與閱讀理解,不斷深化感悟。教師可根據學生的閱讀理解需要,突出語篇主題、詞匯理解、細節(jié)感悟等方面的基礎內容,鼓勵他們針對自身的理解感知設計閱讀學習、語言表達技能運用和情感態(tài)度生成等目標,讓他們在主動閱讀嘗試中有效予以運用。在目標設計中,一方面,突出個體差異性,引導學生針對自己的理解感知能力,能夠有選擇性地予以參考,幫助他們深化理解。另一方面,延伸閱讀理解感知思維,鼓勵學生針對閱讀目標要求,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方法,主動融入文本閱讀。以這樣的形式鼓勵學生與文本進行對話探究,讓他們的思維更具全面性和層次性。在教學中,按照任務目標引導優(yōu)化教學模式,更能夠豐富閱讀感知。
2.立足網絡資源,調動學生參與高中英語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網絡教學鼓勵學生在自主觀察、實踐調查、分析研究的基礎上搜集教學資源。在實踐操作中,首先可以設置主題演講,如在教學“Saving the Earth”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上網搜集環(huán)境污染與生態(tài)破壞的事例,并以小組形式探討產生污染與破壞的原因,獨立制作PPT課件,在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展示學習成果,以此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此外,結合所學課文定期展示學習成果,如在完成“Advertising”一課的學習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以My favorite Advertising為主題制作英文小報,并配上對廣告創(chuàng)意、內容、拍攝方式的評點,既鍛煉了學生通過網絡搜集有效信息的能力,又提高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
3.關于寫作教學。
3.1寫作教學需要開設專門的寫作課來指導學生寫作。寫作能力不是自然形成提高的,它需要教師的指導和學生的練習,很多教師因為擔心課時不夠而只把寫作當成作業(yè)布置。其實,學生寫出高質量的作文有利于培養(yǎng)其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和興趣,而學習興趣是影響第二語言習得的重要情感因素(Williams&Burden,2000),是學好外語最有效、最直接的內部動力。因此,教師不要吝嗇用來教學寫作的課時,即使覺得課時緊,一學期專門開設三至四次寫作課,對學生寫作興趣的培養(yǎng)和寫作能力的提高也是很有幫助的。
3.2有效的寫作教學要給學生提供寫作時間上的保障。很多教師擔心讓學生在課堂上寫作會造成冷場,給聽課教師留下課堂氣氛不活躍的印象。其實,學生的學習過程既要有大腦被激活時的興奮、活躍的狀態(tài),又要有靜下來思考的時候,自始至終都熱鬧的課未必是一節(jié)有效的課,不能因為追求所謂的“活躍”而不顧學生的寫作實際。
3.3基礎知識和能力并重,聽說讀和寫并舉。在平時教學中,應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啟發(fā)引導學生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如遇到優(yōu)秀的句、段或篇,提示學生注意欣賞作者的表達法,把它們作為范例,在自己寫作中加以模仿和運用。又如遇到英漢表達方法不同之處,提示學生注意英語的正確表達法,切忌出現漢語式的英語。要幫助學生養(yǎng)成正確運用標點符號的好習慣,切忌一點到底的錯誤方法。
4.在詞匯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以幫助學生記憶。詞匯是學習語言的基礎,在英語學習中如果不能掌握一定量的詞匯,就會直接影響英語的聽、說、讀、寫教學。因此,生詞的學習和掌握是英語學習的關鍵。在英語信息化教學背景下,可以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通過圖片、動作、聲音等生動的展示,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他們輕松理解和記憶,從而改變傳統(tǒng)的死記硬背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5.高一的書面作業(yè)要借助合作,共同提高。教師首先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小組成員按英語基礎不同層次搭配,以便各成員能相互幫助,合作完成教師所給的寫作任務。小組內成員分工合作,對于基礎薄弱的同學,如果寫英語句子有困難,就安排他(她)執(zhí)筆記錄,其他成員各寫出1~2個句子,直到完成一篇短文所需的內容。然后,小組成員一起討論修改,寫作過程中遇到困難由小組成員共同討論解決。最后,由執(zhí)筆的同學把所有成員寫的句子連句成篇,其他同學加上一些連接詞,如whats more,besides,inaddition等。在合作中,學生自我表現的欲望得到滿足,學習主動性得到發(fā)揮。這種通過合作完成作業(yè)(尤其是對于高一學生來說比較困難的書面表達作業(yè))的方法,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意精神和團隊合作精神,并能幫助一些基礎較薄弱的學生共同進步、共同提高,讓不同層次學生都在完成作業(yè)的過程中獲得成功體驗,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和寫作能力有積極意義。
6.運用信息技術,實現教學方式的變革。信息技術已廣泛地用于教育教學全過程,如多媒體顯示技術及應用軟件輔助教學等,這些更多地改善了原有教學模式。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抓住教材中蘊含的創(chuàng)造性因素,運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富有變化、能激發(fā)新異感的學習情境,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引導他們從不同角度、不同途徑去思考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實現教學方式的變革。但無論在哪個環(huán)節(jié)使用多媒體,教師都應抱定一個目標,那就是我們之所以要使用多媒體,是為了挖掘教材中的情境語言點,是為了“活化教材”,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使學生在英語環(huán)境里的語言實踐中學習和思考。
7.課堂提問可以采用“旁敲側擊”的方式。提問是英語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是英語教師常用的課堂技巧之一。有效的提問可以增加師生間課堂交流的機會,幫助教師了解和評估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與掌握情況,促使學生集中注意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在高中英語課堂上,我們經??梢杂^察到這樣的場景:某學生在回答教師提問時,其他學生并沒有認真傾聽,或者在竊竊私語,相互嬉笑;或者面無表情,神情呆板。針對這種普遍現象,教育學生尊重他人、學會傾聽是解決辦法之一。筆者嘗試采用“旁敲側擊”的方式,取得了較好效果。所謂“旁敲側擊”,是指在一個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或回答后,授課教師給其他學生布置任務,以此督促他們認真傾聽,積極思考。比如評價前一位學生的觀點,簡要復述前一位學生的回答,給出不同觀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