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從兵
【摘 要】 隨著我國小學課程改革以及新課程標準的不斷實施,大部分教師都在努力嘗試完善現(xiàn)有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事實證明,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不利于學生掌握知識內(nèi)容,教師應該營造輕松、快樂的學習氣氛,以此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本文主要從5個方面探討了如何優(yōu)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關 鍵 詞】 特色課堂;小學語文;多媒體教學;營造情景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6)24-0034-02
語文課堂教學作為學生語文學習最重要的途徑,直接關系到語文教學的質(zhì)量。在教改的今天,任課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不能再以老思路和老方法來“傳授”語文知識。若還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把語文知識硬塞給學生,而不管教學效果如何,勢必會導致語文教學的失敗。因為它不能達到讓學生愉快的目的,也不能把學生引入興趣的大門。
一、改變傳統(tǒng)觀念,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教學觀念是阻礙教師改變教學模式的問題之一。隨著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教師秉持的傳統(tǒng)教學觀念已不能順應時代的發(fā)展。現(xiàn)階段,教師應該與學生保持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小學生天性好動,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自我管理能力較差。教師應該在保持小學生天真爛漫的同時,挖掘?qū)W生自身的潛力。筆者認為,新穎的教學模式、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激發(fā)學生熱情,讓學生主動參與活動的前提。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將學生列為學習過程的主體,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和學習熱情,深入挖掘?qū)W生的潛力。同時,教師還應該向?qū)W生灌輸師生平等的思想,鼓勵學生多說、多聽、多學,讓學生明白自己才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輔助學生學習的客體,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這樣的師生關系中,將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輔助作用緊密結合起來,不僅可以為教師減負,還能讓學生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學習。
二、提高學生地位,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讓學生愛上語文、喜歡語文,才是教師需要解決的問題。小學生的主觀學習能力較差,能否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中去,能夠全神貫注地聽課,并能夠掌握課堂的內(nèi)容才是教師應該關心的問題。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應該從調(diào)動學生學習熱情出發(fā),而不是單純地用成績衡量學生的學習情況。此外,教師能否利用合適的策略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能夠從側面反映教師的教學能力。
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盡力打造一個良好的學習平臺,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改變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方法,不要總是教師一個人講,全班學生聽;久而久之,學生會產(chǎn)生厭煩的情緒。例如在課堂練習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讓某位同學帶領全班學生復習當天所講的內(nèi)容,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了解教學內(nèi)容;此外,教師還可以加強小組學習,讓學生積極參與小組提問、小組討論,并適當?shù)貙⒔虒W內(nèi)容通過小組學習、學生自學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以此凸顯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值得一提的是,教師在采用這種方法教學時,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不同教學方式,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避免給學生造成不良影響。
三、營造輕松氣氛,在快樂中學習
營造輕松的教學氣氛,讓學生在快樂的環(huán)境中學習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之一。語文的學習往往是枯燥的,加之小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不強,自我管理能力較差,學習語文的興趣往往不高。因此,教師要想全面激發(fā)學生的熱情,就應讓學生體會到學習語文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教師可以聯(lián)系生活實際,幫助學生營造輕松快樂的學習氛圍;同時,還可以讓學生扮演課文中的角色,以此增強課堂的趣味性。例如在講授《別餓壞了那匹馬》時,可以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自行選擇課文中的角色,并在課堂中進行課文朗讀;此外,還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挑選喜歡的角色進行扮演,并在課堂中進行朗讀比賽,最終選出表現(xiàn)最好的小組,給予獎勵。通過這種方法,不僅能夠輕松地向?qū)W生講述教學內(nèi)容,還能深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樂趣。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常常會學習到古詩詞的內(nèi)容。古詩象征著中國傳統(tǒng)的文化,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古詩詞,教師應該極力營造一個輕松快樂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樂在其中。例如在講授《七步詩》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詩詞大意和作者的創(chuàng)作背景,可以讓學生重現(xiàn)當時的場景,自行發(fā)揮展現(xiàn)七步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通過這種情景劇的方式,讓全體學生參與進來,不僅能夠增加語文課堂的趣味性,還能幫助學生了解詩詞內(nèi)容,可謂一舉兩得。
四、利用多媒體技術,豐富課堂內(nèi)容
對于語文教師來說,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不僅能夠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還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利用多媒體教學技術,能夠幫助學生了解課本上抽象的內(nèi)容,同時還能夠更好地營造學習氛圍,不僅能夠達到教師預定的教學目標,還能拓展語文課堂的深度和廣度,幫助學生有效地將語文學習和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例如在講述《狼牙山五壯士》一課時,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將事先制作好的PPT播放出來。PPT是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也是課堂教學中貫穿主題的部分,學生通過PPT可以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以及中心思想,更主要的是可以通過這種不同的方式領略到愛國情懷的重要性。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觀看《狼牙山五壯士》的電影,不僅能夠豐富教學內(nèi)容,還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更多的知識,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豐富了課堂資源,拓寬了學生的視野,也能夠最大限度地幫助教師發(fā)揮語文的魅力。對于學生而言,多媒體大都是新鮮、好玩的事物,符合他們的心理預期和喜好,必然能夠引起他們的喜愛,這恰恰是多媒體技術能夠應用于語文課堂教學的基礎。所以,應適度、適當和適時地采用多媒體技術來輔助語文課堂教學。
五、加強師生交流,提升學生綜合能力
在課堂教學當中,學生和老師扮演著不同的角色,而我們最需要明確的一個問題就是學生才應該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更應該成為一個引導者和朋友的角色,所以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是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一旦學生在課堂的自我探索中出現(xiàn)問題,教師應該多引導他們,而不是將知識強行灌輸。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更應該教會學生如何去學習。課堂上教師和學生的互動多了,不但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更能抓住學生興趣,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讓學生從“要我學”轉(zhuǎn)型成為“我要學”,從被動學習轉(zhuǎn)化為主動進步,良好的師生關系對推動課堂教育有著不可忽略的力量。
總而言之,學生才是整個教學過程的主體,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該以學生為中心,不斷完善教學模式、創(chuàng)設教學氣氛,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以此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質(zhì)。在快樂的環(huán)境中學習,不僅有利于學生更快地掌握知識,還能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可謂一舉兩得。
參考文獻:
[1] 王慧琴.恰當運用多媒體技術,優(yōu)化語文課堂教學[J].課外語文,2013,(10).
[2] 多吉卓噶.以“學生為主體”,優(yōu)化語文課堂教學[J].教學論壇,2014,(9).
[3] 汪曉英.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新亮點[J].教師改革,2015,(7).
(編輯:趙 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