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維
?
腦出血患者內科治療后神經功能的康復護理
崔維
目的:探討腦出血患者內科治療后神經功能的康復護理干預效果。方法:將2012年10月~2013年9月于我院康復中心治療腦出血患者124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等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對照組進行治理后的常規(guī)護理;研究組在對照組的護理基礎上增加系統(tǒng)康復護理,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的康復效果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等。結果:康復治療后兩組綜合功能評分均出現不同程度的提高,康復治療組在康復2周后和康復1個月時的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康復護理后,康復組患者的Fugl-Meyer評分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腦出血患者在相關內科治療后增加系統(tǒng)康復護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術后預后康復效果,增強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
腦出血;神經功能;康復護理
10.3969/j.issn.1672-9676.2016.15.019
現階段,伴隨醫(yī)療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以及人口老齡化的增長,腦出血患者的死亡率逐年降低,但是腦出血的發(fā)病率卻在逐年上升。臨床藥物的研發(fā),為腦卒中患者的臨床治療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且目前較多藥物趨向于改善患者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損傷[1]。如果腦卒中患者對治療具有很好的依從性,通過接受規(guī)范有效的康復訓練,可以改善腦卒中患者的腦部神經功能,并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降低患者神經損傷,進而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因此,對腦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復,給予康復護理十分重要[2]。同時,提高腦出血患者自我管理意識以及進行知識講解也很有必要。進行系統(tǒng)康復護理能夠使患者接受到完整的康復指導教育以及保健知識,可以有效保持患者的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隨機抽取2012年10月~2013年9月我院腦出血患者124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腦卒中患者入院后均給予影像學檢查,確定為新發(fā)的出血病灶,且患者均符合腦出血的診斷標準(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會議)。排除標準:(1)有明顯的肝腎功能損傷。(2)出血符合手術指征、蛛網膜下腔出血、格拉斯哥昏迷評分≤8分。(3)在治療過程中主動要求停止治療或者因突發(fā)意外情況無法堅持治療的患者。(4)在臨床治療研究過程中不完全依從的患者。其中男66例,女58例。年齡35~75歲,平均(68.50±3.60)歲。根據護理方式的差異,將124例患者隨機等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腦卒中患者進行常規(guī)護理干預;而研究組腦卒中患者安排責任護士進行康復護理,具體如下:
1.2.1心理護理在治療過程中,患者突然發(fā)現自己的肢體活動障礙,失去正常功能,容易出現抑郁、焦慮以及自卑等負面情緒。所以,護理人員要及時關心、開導患者,交流時耐心,保持良好的態(tài)度與患者及家屬講解、溝通,使患者獲得全面的家庭鼓勵以及社會支持,增加疏導患者心理問題的次數,幫助患者樹立康復治療的信心,使其能夠主動積極配合治療。
1.2.2訓練方法護士要根據患者不同疾病階段進行有針對性的康復訓練方案,并注意擺放患者的體位,進行體位轉換和關節(jié)的被動活動,并積極預防壓瘡及肌肉痙攣等情況。在腦卒中急性期平穩(wěn)度過后給予功能訓練,以促進患者的神經功能進一步恢復[3]。
1.2.3健康宣教在健康宣教的過程中要實施綜合的計劃性的教育,護士進行示范性地演示并聯合隨機性的教育,健康宣教對象包括對患者和家屬進行具有針對性以及個體化的健康知識普及,將專業(yè)術語轉化為通俗易懂的話語,為患者及家屬講述疾病的發(fā)生和發(fā)展、疾病的治療及預后等;同時積極強調患者要堅持進行規(guī)范的康復鍛煉及規(guī)范用藥等。指導患者和家屬進行正確、有效的康復訓練,讓患者和家屬正確認識疾病以及康復過程。
1.3療效評定兩組療效的比較分別采用功能綜合評定量表(functional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FCA)和應用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價量表(FMA)進行評定。其中功能綜合評定量表包括運動功能和認知功能,共包括18項。每個題目最低分1分,最高分6分,得分越高,表明綜合功能越好。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價量表是一個衡量腦卒中患者運動能力的量表,共66分,得分越高,表明四肢功能越好。
1.4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資料的比較采用重復測量設計的方差分析。檢驗標準α=0.05。
2.1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綜合功能評分比較(表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綜合功能評分的比較(分,±s)
注: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綜合功能評分比較,組間、不同時間點、組間與不同時間點交互作用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干預前后運動功能評分比較(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運動功能評分比較(分,±s)
注:兩組患者干預前后運動功能評分比較,組間、不同時間點、組間與不同時間點交互作用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腦出血是指腦部血液循環(huán)過程發(fā)生障礙,導致顱內血管出血的一種疾病,該病具有起病急,發(fā)展快的臨床特點。隨著我國社會老齡化人口的增加,腦出血的發(fā)病率出現逐年增長的趨勢,而且發(fā)病人群趨向年輕化[4]。腦出血患者搶救后會留有不同程度的偏癱、失語等后遺癥,對患者自身以及家庭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和經濟負擔。若在藥物積極治療的同時,需要護士制定一套合理有效的護理干預方法,即從患者入院開始到出院就給予系統(tǒng)的臨床康復護理,并確?;颊咴谧≡浩陂g得到細致周到的護理,促進護士有預見性護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在護理干預中,護士對腦卒中患者要給予耐心的疏導,緩解其不良情緒,并幫助患者樹立信心,正確認識腦出血后遺癥[5]。
讓患者了解到腦卒中的后遺癥能夠通過康復鍛煉、合理用藥、調節(jié)飲食等多種方法,促進神經功能的恢復,并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質量,同時可以幫助患者擺脫其自卑的心理,使其恢復正常的學習和生活,提高患者功能鍛煉的依從性[6]。
本研究對腦卒中患者進行相關治療后實施系統(tǒng)康復護理,結果顯示,康復治療后兩組綜合功能評分均出現不同程度的提高,研究組在康復護理2周后和康復護理1個月時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并且康復治療后干預組患者的Fugl-Meyer得分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科學地開展系統(tǒng)康復護理模式有利于患者肢體功能的恢復,改善患者機體支配、活動能力,在取得一定進展后,能夠鼓勵患者繼續(xù)堅持康復訓練,患者能夠以積極的心態(tài)接受治療,有利于患者心理、生理的恢復。本試驗結果與國內外其他研究結果相一致[7]。
綜上所述,臨床治療過程中可以針對腦出血患者的自身情況,制訂規(guī)劃個體性、系統(tǒng)性的康復護理方案,能夠顯著提升患者的恢復效果,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
[1]倪朝民,傅佳,韓瑞,等.康復治療對腦出血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復[J].中華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醫(yī)學雜志,2010,22(4):204-206.
[2]努爾比亞木·艾山.腦出血患者內科治療后神經功能的護理康復[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2,14(34):400.
[3]劉曉霞.早期康復護理對腦卒中患者神經功能和生命質量的影響[J].廣東醫(yī)學院學報,2007,25(3):331-332.
[4]何玉麗,周鵬,黃治林,等.卒中單元康復護理對高血壓腦出血偏癱患者早期康復的影響[J].現代臨床護理,2011,10(5):24-26.
[5]余奕琿,熊桂梅,楊益.Orem自理理論在腦卒中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中華中西醫(yī)雜志,2009,15(9):20-21.
[6]梁躍雄.丹參川芎嗪對高血壓性腦出血血腫吸收及神經功能的影響[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2,9(11):38-39.
[7]張菊紅,朱縉偉.康復護理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神經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yī)生,2013,51(19):90-93.
(本文編輯陳景景)
723000漢中市陜西省漢中三二0醫(yī)院神經內科
2016-01-30)
崔維:女,大專,護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