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軼,李雪晶,黃新英,鐘 嬋
(廣東省廣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廣州 510430
?
抑郁癥患者應對效能在中庸思維和心理健康間的中介作用
郭軼,李雪晶,黃新英,鐘嬋
(廣東省廣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廣州510430
目的探討抑郁癥患者應對效能在中庸思維和心理健康間的中介作用。方法運用中庸思維量表、應對效能問卷(CEQ)、癥狀自評量表(SCL-90)對在廣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就診的270例符合《國際疾病分類(第10版)》(ICD-10)抑郁癥診斷的患者進行測評。結果①中庸思維各維度與應對效能各維度之間評分均呈正相關(r=0.217~0.442,P<0.01),SCL-90總評分與中庸思維及應對效能各維度呈負相關(r=-0.324~-0.161,P<0.05或0.01)。②路徑分析表明中庸思維各維度對應對效能和心理健康有直接效應(β=-0.34~0.69,P<0.01),應對效能對SCL-90總評分有直接效應(β=-0.36,P<0.01),中庸思維間接影響心理健康。結論應對效能在中庸思維和心理健康之間起著重要的中介作用,中庸思維能夠改善個體的應對效能從而促進心理健康。
抑郁癥;應對效能;中庸思維;心理健康
抑郁癥是一種常見的慢性心理障礙疾病,其發(fā)病率、自殺率高,心理社會功能損害明顯[1],目前抑郁癥患者的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受到關注。心理健康問題是指個體在社會生活中對所產生不和諧心態(tài)的一種主觀感受或體驗[2],因而許多專家都強調中國的心理學應結合中國的文化背景和實際情況進行研究,中庸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內涵和價值,依中庸思想行事能達到心理健康的目標[3]。應對效能亦受社會文化因素等的影響,個體處于應激狀態(tài)時,對自己能否成功應對所具有的信心及對自己應對能力的評價即為應對效能[4],應對效能高的個體更能維護自身的身心健康[5]。以往的研究主要為中庸思維與心理健康或應對效能與心理健康的關系,未見抑郁癥患者中庸思維、應對效能與心理健康的研究,本研究旨在探討中國文化背景下抑郁癥患者中庸思維、應對效能與心理健康的關系,為促進其心理健康提供理論及實證依據(jù)。
1.1對象
選取2014年8月-2015年12月在廣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就診的抑郁癥患者共270例。入組標準:符合《國際疾病分類(第10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tenth edition,ICD-10)抑郁癥診斷標準,漢密爾頓抑郁量表24項版(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24 item,HAMD-24)評分≥18分;男性91例,女性179例;年齡15~62歲,平均年齡(32.5±10.9)歲,受教育年限(11.2±3.3)年。所有患者均自愿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可有效交談并理解量表內容。
1.2測量工具
HAMD-24采用5級評分,從0分(無癥狀)到4分(極重度),評分越高說明抑郁程度越重。是臨床上最普遍的用于評定抑郁狀態(tài)的他評量表,信效度良好。中庸思維量表由吳佳輝等[6]編制,共13個條目,每個條目代表一種符合中庸的敘述,根據(jù)敘述評分,從1分(最不符合)到7分(最符合)7級評分。該量表分為多方思考、整合性及和諧性三個維度,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問卷總Alpha系數(shù)為0.8779,3個維度的Alpha系數(shù)分別為0.78、0.61、0.69。應對效能問卷(Coping Efficacy Questionnaire,CEQ)由童輝杰[7]編制,共17個條目,采用4級評分,包含自信程度、勝任力和認知水平3個維度,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問卷總Alpha系數(shù)為0.86,3個維度的Alpha系數(shù)分別為0.54、0.78、0.85。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評定心理健康狀況。SCL-90共90個項目,包括10個因子,采用0~4級評分,評分越高說明個體的心理健康狀況越差。本研究中各分量表的內部一致性系數(shù)為0.73~0.90,總量表的內部一致性系數(shù)為0.94。
以上問卷由廣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經過一致性培訓的臨床心理科醫(yī)生在心理測量室對患者采用無記名測量,測量完畢將問卷當場回收。本研究共發(fā)放問卷290份,收回有效問卷270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3.1%。
1.3統(tǒng)計方法
以EpiData3.0建立數(shù)據(jù)庫。用SPSS17.0及Amos7.0進行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Pearson相關分析和結構方程模型分析。
2.1中庸思維、應對效能與心理健康的相關分析
中庸思維各維度與應對效能各維度之間評分均呈正相關(r=0.217~0.442,P<0.01),SCL-90總評分與中庸思維及應對效能各維度間呈負相關(r=-0.324~-0.161,P<0.05或0.01)。見表1。
表1 抑郁癥患者中庸思維、應對效能與心理健康的Pearson相關分析
注:aP<0.05,bP<0.01
2.2中庸思維、應對效能和心理健康關系的路徑分析
為進一步探討抑郁癥患者中庸思維、應對效能與心理健康之間的關系,運用Amos7.0對假設進行檢驗和修正,最后獲得擬合水平較高的模型,其中χ2=290.91,df=87.32,IFI=0.96,CFI=0.98,GFI=0.97,AGFI=0.93,NFI=0.94,NNFI=0.96,RFI=0.913,RMSEA=0.064。路徑分析顯示:中庸思維各維度對應對效能和心理健康有直接效應(β=-0.34~0.69,P<0.01),應對效能對SCL-90總評分有直接效應(β=-0.36,P<0.01),中庸思維間接影響心理健康。見圖1。
圖1 中庸思維、應對效能與心理健康之間的作用關系模型
以往的研究認為,中庸思維主要影響人們怎么去做,最終目的是達到和諧[8];抑郁癥患者中庸信念價值觀越低,癥狀越嚴重[9]。依中庸思維行事有助于提高個體心理健康狀況[10]。應對效能[11]與心理健康之間也存在著顯著的相關性[12],研究表明應對效能是抑郁的強預測因子[13],應對效能越差,則無法有效及時地緩解由應激帶來的各種心理生理癥狀,進而對其健康造成損害[4]。本研究結果表明中庸思維和應對效能各維度均能促進心理健康,中庸思維各維度與應對效能各維度之間評分均呈正相關,與上述研究結果一致,這可能與依中庸思維方式行事,能使個體在不同環(huán)境中采取不同的應變方法,使做事時更能靈活應變有關,應對效能也因而提高。也有研究表明中庸思維作為中國文化背景下的思維方式,能使個體靈活調整對情緒事件的評估視角,以有效地應對環(huán)境變化為目標,最終促進個體提升主觀幸福感與身心和諧度[14],也就是說中庸思維高的個體在遇壓力事件時,有更好的分辨和配合能力,知道在什么時候用什么樣的應對策略,采取什么行動來處理該事件,從而達到好的心理健康適應。而應對效能高的個體更有信心接受應激的挑戰(zhàn),會采用有效的應對方式及措施來緩解壓力,從而維護自身的心理健康,這與袁大偉等[15]研究結果一致。
路徑分析顯示,中庸思維各維度對應對效能和心理健康有直接效應,應對效能對SCL-90總評分有直接效應,中庸思維通過應對效能的中介作用間接影響心理健康。也就是說,中庸思維高的個體在處理個人具體生活事件時,能幫助個體靈活調整、拿捏分寸,在身心和諧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尤其在遇壓力事件或面對困難、挫折時,有能力去分辨自己要采取什么行動來處理該事件,提高應對效能,而個體應對效能的高低可以影響應對方式的選擇,應對效能高的個體會采取更積極的應對方式,以獲得更多的社會支持,更容易取得社會資源,使整個生活朝良性的方向發(fā)展,取得個人與人際“和諧”的狀態(tài),因而,也可以通過提高應對效能的方式來改善個體的心理健康。
綜上所述,中庸思維和應對效能可能是影響抑郁癥患者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臨床工作中有針對性的開展心理干預,培養(yǎng)患者的中庸思維,并通過思維訓練提高應對效能,從而更好地適應社會,可能會成為改善抑郁癥患者心理健康的有效方法之一。本研究只選取了應對效能這一因素的作用,對于中庸思維與心理健康關系模型的研究中,今后還可以探討其它因素的作用;另外本研究的數(shù)據(jù)均來自抑郁癥患者,研究結果的普遍性還需在今后更多的樣本研究中進一步加以驗證。
[1]曹瑞想, 馬輝, 楊華, 等. 抑郁癥臨床治愈的指標及其有效性研究[J]. 中華精神科雜志, 2014, 47(4): 212-216.
[2]張向葵, 叢曉波. 社會文化因素對心理健康問題的影響[J]. 心理與行為研究, 2005, 3(3): 229-233.
[3]楊中芳.傳統(tǒng)文化與社會科學結合之實例:中庸的社會心理學研究[J]. 中國人民大學學報, 2009, 3(3): 53-60.
[4]杜凈譯, 彭暢, 王彤, 等. 大學生文化智力水平與應對效能及樂觀狀況相關性研究[J]. 臨床心身疾病雜志, 2012, 18(1): 39-41.
[5]陳策, 王文霞, 錢勝, 等. 應對效能在地震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狀況的中介效應分析[J]. 中國健康教育, 2012, 28(9): 710-713.
[6]吳佳輝, 林以正. 中庸思維量表的編制[J]. 本土心理學研究, 2005, 24(12): 247-300.
[7]童輝杰. 應對效能: 問卷的編制及理論模型的建構[J]. 心理學報, 2005, 37(3): 413-419.
[8]段錦云, 凌斌. 中國背景下員工建言行為結構及中庸思維對其的影響[J]. 心理學報, 2011, 43(10): 1185-1197.
[9]高瞻, 蔡華玲, 唐淦琦, 等. 中庸思維與抑郁癥狀之關系[J].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13, 21(9): 1298-1300.
[10] 張曉燕, 高定國, 傅華. 辯證思維降低攻擊性傾向[J]. 心理學報, 2011, 43(1): 42-51.
[11] Benight CC, Freyaldenhoven RW, Hughes J, et al. Coping self-efficacy and psychological distress following the Oklahoma City bombing[J]. J Appl Soc Psychol, 2000, 30(7): 1331.
[12] 董旭冉, 童輝杰. 大學生應對方式、應對效能與心理健康的關系[J]. 社會心理科學, 2010, 24(4): 75-79.
[13] Lewin A, Jobges M, Werheid K. The influence of self-efficacy, pre-stroke depression and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on self-reported depressive symptoms during stroke rehabilitation[J]. Neuropsychol Rehabil, 2013, 23(4): 546-562.
[14] 曾維希, 郭侃, 李媛. 認知重評如何調節(jié)情緒: 中庸思維的中介作用[J]. 電子科技大學學報, 2013, 15(2): 91-94.
[15] 袁大偉, 李瑾. 腦卒中患者抑郁狀況與應對效能、社會支持的關系[J]. 神經疾病與精神衛(wèi)生, 2014, 14(3): 298-300.
(本文編輯:唐雪莉)
Mediation role of coping efficacy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depressions' zhongyong thinking-style and mental health
GUOYi,LIXue-jing*,HUANGXin-ying,ZHONGChan
(GuangzhouCivilAffairsBureauMentalHospital,Guangzhou510430,China
*Correspondingauthor:LIXue-jing,E-mail: 281287606@qq.com)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mediation effect of coping efficacy between zhongyong thinking-style and mental health.Methods270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from Guangzhou Civil Affairs Bureau Mental Hospital diagnosed with ICD-10 were investigated with Zhongyong thinking-style scale,Coping Efficacy Questionnaire(CEQ), 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Results Zhongyong thinking-style had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coping efficacy(r=0.217~0.442,P<0.01), SCL-90 had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zhongyong thinking-style and coping efficacy(r=-0.324~-0.161,P<0.05 or 0.01). The path analysis method showed that zhongyong thinking-style had direct effect on coping efficacy and mental health(β=-0.34~0.69,P<0.01), coping efficacy had direct effect on SCL-90(β=-0.36,P<0.01), zhongyong thinking-style had indirect effect on mental health.ConclusionCoping efficacy plays an important mediation role between zhongyong thinking-style and mental health, indicating that zhongyong thinking-style promotes mental health level by improving coping efficacy.
Depression;Coping efficacy;Zhongyong thinking-style;Mental health
廣東省科學技術廳科技計劃項目(粵科規(guī)財字[2015]110號)
李雪晶,E-mail:281287606@qq.com)
R749.4
A
10.11886/j.issn.1007-3256.2016.01.006
2016-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