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文斌
214192 江蘇省 無錫市錫山區(qū)錫北鎮(zhèn)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
?
充填式無張力和平片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氣的臨床療效比較
戴文斌
214192江蘇省 無錫市錫山區(qū)錫北鎮(zhèn)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
目的針對充填式無張力和平片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氣的治療效果進行對比。方法對收治的腹股溝疝氣患者80例,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40例。對照組實施填充式無張力疝修補術進行治療,觀察組采用平片無張力疝修補術進行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結果觀察組與對照組的手術治療時間以及隨訪復發(fā)差異等沒有明顯差異,不具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充填式無張力疝修補術與平片無張力疝修補術的修補方式均具有解剖清晰以及復發(fā)率較低等特點,在治療的過程中需要按照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手術方法與材料,同時需要加強圍手術期護理,提高治療效率。
無張力疝修補術;腹股溝疝;臨床療效
腹股溝疝氣在普外科較為常見,實施外科手術治療是主要的治療方式。因為無張力疝修補術與傳統(tǒng)的手術形式相比,具有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以及復發(fā)低等特點,所以在臨床中得到了廣泛的運用[1]。本次研究選取選取我院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收治的腹股溝疝氣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針對兩種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氣的效果進行對比,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收治的腹股溝疝氣患者80例,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40例。其中觀察組中男28例,女12例,年齡25~63歲,平均年齡(44.2±3.5)歲;對照組中男27例,女13例,年齡23~61歲,平均年齡(42.1±4.1)歲.在80例患者中,單側斜疝20例,單側直疝27例,單側復發(fā)疝15例,雙側斜疝9例,雙側直疝6例,股疝3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與疾病類型等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先采用硬模外麻醉或者局部麻醉,麻醉后沿著腹部外斜肌纖維的方向切開肌膚,在腹部外斜肌腱膜下方腹內斜肌淺面分離精索,隨后順著精索下端游離到恥骨結節(jié)顯露2cm,在順著精索上端游離疝囊到腹膜外脂肪處,隨后按照不同的手術方式進行。觀察組手術需要進行高位結扎,縫合睪肌,將平面放在精索中,補片的上端需要開口通過精索,將下段圓角縫合固定在腱膜組織距離恥骨緣1.5~2cm的恥骨面上,縫合2針以上,接著要往上牽開腹外斜肌腱上葉,間斷縫合補片上側葉緣與下腹內斜肌腱膜,縫合補片上開口1-2針,最后縫合皮下組織與皮膚。對照組縫扎并離斷疝囊,位置距離疝囊頸3~5cm,將成型的疝囊與傘狀的填充物尖端縫合1針,將填充物從環(huán)口處塞入,使底部與內環(huán)口的邊緣平齊,縫合4-8針固定后在模仿平片無張力的方法置入平片,手術結束。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 在手術治療時間與康復情況方面,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無明顯差異,不具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s,n)
腹股溝疝在臨床中較為常見,傳統(tǒng)的治療形式對于患者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如患者出現(xiàn)術后劇烈疼痛或者并發(fā)癥產生率較高等,且術后治愈的效果也不夠理想[2]。此時假如不對出現(xiàn)并發(fā)癥的患者加強修補,術后很容易復發(fā)。隨著無張力疝修補術的推廣,在治療腹股溝疝氣中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成績,此種形式不僅治愈率較高,且手術時間段,患者術后疼痛感非常輕,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也較低,因此在臨床中得到廣泛的運用。
本次研究針對兩種無張力疝修補術進行研究,治療結果與隨訪結果表明,兩種無張力疝修補術并沒有明顯的差異,不具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效果相同,這與張立志等人的研究結果一致,表明兩種治療形式都能夠幫助患者改善臨床癥狀,且能夠減輕患者的疼痛感,臨床療效顯著。
綜上所述,填式無張力疝修補術與平片無張力疝修補術的修補方式均具有解剖清晰以及復發(fā)率較低等特點,在治療的過程中需要按照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手術方法與材料,同時需要加強圍手術期護理,提高治療效率。
[1] 沙塔爾·庫爾班,克力木. 疝環(huán)充填式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老年復發(fā)性腹股溝疝43例體會[J]. 中華疝和腹壁外科雜志(電子版). 2014,11(04):15-16.
[2] 李峰,祝曙光. 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的手術解剖學特點及臨床意義[J]. 解剖學研究. 2013,21(04):26-27.
10.3969/j.issn.2095-9559.2016.04.048
2095—9559(2016)04—2372—01
2015-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