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淑貞,曹金如,莫麗芳,陳壽云,蒲育棟△
(廣東省東莞市第三人民醫(yī)院:1.產科暨產前診斷中心;2.輸血科 523326)
?
婦產科住院患者紅細胞輸注效果評估
何淑貞1,曹金如1,莫麗芳1,陳壽云2,蒲育棟1△
(廣東省東莞市第三人民醫(yī)院:1.產科暨產前診斷中心;2.輸血科523326)
目的了解婦產科患者去白細胞懸浮紅細胞輸注前后血紅蛋白(Hb)及血細胞比容(Hct)的變化情況。方法回顧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1月就診于醫(yī)院婦產科需要輸血治療的196例患者的輸血記錄。結果輸血前Hb(66.27±17.85)g/L,輸血后Hb(79.28±16.79)g/L,輸注前后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臨床醫(yī)師應進一步對輸血指征從嚴把關,做到合理用血、科學用血。
紅細胞輸注;血紅蛋白;血細胞比容
成分輸血在圍術期婦產科患者的治療中發(fā)揮著積極的作用。近年來,隨著局部地區(qū)“血荒”現象的出現,臨床如何科學、合理用血引起各級衛(wèi)生行政部門的高度重視[1-2]。紅細胞輸注是臨床輸血中最重要的部分,其輸注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患者病情的轉歸。本文回顧性地分析了196例婦產科住院患者的輸血相關資料,評估其輸血療效,從而為今后進一步做好合理用血工作提供借鑒依據。
1.1研究對象從輸血管理系統(tǒng)回顧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1月就診于本院婦產科需要輸血治療的196例患者,年齡17~43歲,平均(32.3±7.9)歲。輸血患者的疾病包括子宮肌瘤、卵巢腫瘤、前置胎盤、異位妊娠、妊娠期貧血、產后出血等。按不同輸注量分組,分為≤2 U組(73例),3~4 U組(99例),>4 U組(24例)。
1.2外周血指標數據從醫(yī)院LIS系統(tǒng)查找輸血患者輸血前后72 h內檢測的血紅蛋白(Hb)及血細胞比容(Hct)值,進行登記,評估輸血前后的效果。按照每輸注去白細胞懸浮紅細胞2 U平均可提高Hb 10 g/L[3],或Hct提高0.028,判斷有效和無效。
1.3輸血適應證(1)低血容量。常用于急性出血性疾病,如流產、異位妊娠、前置胎盤、胎盤早期剝離、產后大出血等,用以恢復血容量。(2)低氧血癥。如孕期嚴重貧血、胎兒宮內同種免疫性溶血,用以改善供氧能力。(3)治療或預防血小板減少引起的出血。(4)治療和預防凝血因子異常引起的出血。(5)糾正膠體滲透壓。(6)增加細胞或體液免疫能力。(7)排除和中和有毒物質。(8)其他如習慣性流產的免疫治療等[4]。
1.4血液制品去白細胞懸浮紅細胞由東莞市中心血站統(tǒng)一提供。1個單位去白細胞懸浮紅細胞相當于200 mL全血制備。所有血液制品均需進行必要的檢測,冷鏈運輸和保存,符合國家對血液制品的相關要求。
1.5配血方法所有輸血患者輸血前均進行交叉配血,采用鹽水法和凝聚胺法進行相合檢測,兩種方法均相合后方可輸注,臨床均未見溶血性輸血反應及其他輸血不良反應。
2.1輸注前后Hb和Hct比較輸血患者輸注去白細胞懸浮紅細胞前Hb為(66.27±17.85)g/L,輸注后Hb為(79.28±16.79)g/L,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Hct輸注前為0.226±0.052,輸注后為0.260±0.048,輸注前后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輸注不同單位去白細胞懸浮紅細胞療效評估輸注不同單位去白細胞懸浮紅細胞后,3個組Hb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3個組Hct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進一步分析,≤2 U組和3~4 U組Hct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862,P=0.012)。見表1。
表1 輸注不同單位去白細胞懸浮紅細胞療效比較[n(%)]
輸血是婦產科臨床上非常重要的治療措施,及時、合理地輸注紅細胞對于挽救母嬰生命、恢復健康以及在婦科腫瘤和其他婦科病的治療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據統(tǒng)計,全世界每年約有140萬例出血與婦產科有關,其中至少有12萬患者死亡,婦產科患者中因出血而死亡的約為10%~60%[5-6]。產后出血是孕產婦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全球,特別是發(fā)展中國家產婦發(fā)病率和病死率的主體因素[7-9]。
Hb與Hct是臨床上判斷術中失血及輸血后效果的常用指標[10]。日常工作中,臨床醫(yī)師往往會根據病情、術中失血程度及上述指標來綜合評估患者是否需要輸注紅細胞。按照《臨床輸血技術規(guī)范》手術及創(chuàng)傷輸血指南要求,圍術期或慢性貧血患者Hb<70 g/L、Hct<0.3應考慮輸血[11]。
本研究顯示,所有患者輸注去白細胞懸浮紅細胞后Hb與Hct均比輸注前有所提高,但按照不同單位輸血量細化后分析發(fā)現,輸注后三組Hb沒有明顯差別,而Hct由于輸注≤2 U組和3~4 U組之間的差別導致不同輸注量之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上述結果表明,輸注去白細胞懸浮紅細胞后明顯提高了Hb與Hct。但本研究也發(fā)現輸血前Hb均值為(66.27±17.85)g/L,說明部分患者輸血前Hb>70 g/L的規(guī)范要求指標,可能由于婦產科手術過程中,臨床根據患者病情做出的適宜判斷,也可能存在擔心患者生命安全而造成的輸血指征把握不嚴,過度輸血。進一步對不同血量分組后的效果進行評估,Hb和Hct等指標升幅減少,可能是由于急性失血后血液濃縮;也可能是由于不是輸血后及時進行床旁檢測,不能實時、有效地反映患者血液輸注后的變化情況,所以導致相關指標不能準確地反映患者輸注紅細胞后的水平。為了能夠更好地反映出血患者的血常規(guī)變化情況,有學者建議應開展適時床旁檢測,及時了解血液變化,減少不必要的血液輸注[12]。
因此,為了更好地做好血液保護工作,進一步落實《臨床輸血技術規(guī)范》的相關要求,本院啟動了電子臨床輸血申請單,在輸血前后對輸血療效進行相應的評估;并每月由質控辦聯合輸血科對輸血情況進行輸血質控,對不合理用血的醫(yī)生進行全院通報并做出處罰;對部分符合自身輸血指征的患者進行自身輸血,避免輸血不良反應的發(fā)生及輸血相關疾病的傳播。通過一系列的舉措,切實在做好婦產科患者的手術治療和搶救的同時,落實和完善血液保護的各項制度,更好地服務于患者。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醫(yī)療機構臨床用血管理辦法[S].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2012.
[2]朱永明.WHO安全輸血相關決議[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3:13-17.
[3]臨床輸血規(guī)范流程協作組,李志強.臨床輸血適應性與有效性評價流程[J].中國輸血雜志,2013,26(6):587-589.
[4]石一復,李娟清.加強婦產科輸血輸液技術與管理[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7,23(3):161-162.
[5]WHO.Global estimates of maternal mortality for 1995:relates of an indepth review analysis and estimation strategy statement[R].Geneva:WHO,2001.
[6]羅小丹.440例婦產科病人成分輸血簡析[J].按摩與康復醫(yī)學,2012,3(6):237.
[7]Mousa HA,Blum J,Abou El Senoun G,et al.Treatment for primary postpartum haemorrhage[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14,2(2):CD003249.
[8]Biguzzi E,Franchi F,Acaia B,et al.Genetic background and risk of postpartum haemorrhage:results from an Italian cohort of 3219 women[J].Haemophilia,2014,20(6):E377-E383.
[9]De Lange NM,Lance MD,De Groot R,et al.Obstetric hemorrhage and coagulation:an update.Thrombt Mastotgaphy,thromboelastometry,and conventional coagulation tests in the diagnosis and prediction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J].Obstet Gynecol Surv,2012,67(7):426-435.
[10]贠中橋,丁琪,馬紅麗,等.紅細胞輸注無效調查分析[J].中國輸血雜志,2009,22(6):478-479.
[11]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臨床輸血技術規(guī)范[M].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2000.
[12]鄧碩曾,宋海波,劉進.床旁檢測Hb/Hct可減少不必要輸血[J].臨床麻醉學雜志,2008,24(2):180.
,E-mail:xinyunxin2001@163.com。
10.3969/j.issn.1673-4130.2016.16.046
A
1673-4130(2016)16-2318-03
2016-01-28
2016-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