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榮輝
丘逢甲與夏同龢的書法交游
■張榮輝
圖1 夏同龢 《澹定邨》
圖2 夏同龢 顏真卿
丘逢甲 (1864—1912年),原名秉淵,字仙根,號蟄庵、仲閼,別署倉海君。清同治三年生于臺灣苗粟縣銅鑼灣,祖籍廣東鎮(zhèn)平 (今梅州市蕉嶺),是我國近代抗日護(hù)臺民族英雄、愛國詩人、教育家和書法家。丘逢甲積極培養(yǎng)和發(fā)展師范教育人才的工作,致力于興辦學(xué)校,創(chuàng)立嶺東同文學(xué)堂,推動著廣東教育發(fā)展。丘逢甲尤善于書法,其書法風(fēng)格豐腴跌宕,天真浩瀚,亦曾多次受著名書法家夏同龢、潘飛聲之邀,詠詩賦詞,揮墨題字。
夏同龢(1869—1925年),字季平,號用卿,貴州麻哈 (今麻江)人,生于書香門第,家學(xué)淵源深厚,稱為 “平生工文善書,有名當(dāng)世”,其書法追求大氣磅礴、厚重奇?zhèn)サ娘L(fēng)格,透發(fā)出剛方正大的氣象。夏同龢是在光緒戊戌 (1898年)科大魁天下,成為狀元,年僅24歲。次年游歷廣州,與詩人兼教育家丘逢甲結(jié)為摯友。①
1895年丘逢甲攜父回到相隔百年的祖籍地鎮(zhèn)平縣后,初無居所,“賃屋而居”,后經(jīng)人引薦,于乙未 (1895)冬卜居于淡定村,丙申年(1896)夏新居落成,命名 “培遠(yuǎn)堂”,取 “培栽后進(jìn),遠(yuǎn)繼先芬”之意。②丘逢甲所居住為淡定村 (今廣東省蕉嶺縣逢甲村),原名 “探地”,丘逢甲取名 “澹定”二字,盡現(xiàn)才識淵博且清新脫俗,概括人生至善至美的境界,亦可見丘逢甲的高尚情操。將該村名取 “澹定”二字后,己亥 (1899年)丘逢甲特邀請夏同龢為村落題寫 “澹定邨”三字,夏同龢欣然應(yīng)允。 “澹定邨”三字豎排,氣勢磅礴,法度嚴(yán)峻,雄強(qiáng)且高古,有堂正的君子之風(fēng)。 “?!弊滞?“淡”,“邨”字為“村”的異體字,落款為 “光緒歲在己亥天中節(jié)前二日黔陽夏同龢為蟄仙先生水部書于蕭氏延暉樓”。
這幅 《澹定邨》作品主要取法于唐代顏真卿楷書書法。技法上來分析有以下幾個特點:用筆筆法上揮運疾速,筆畫勁健。結(jié)體字法上端莊平正,法度嚴(yán)峻。整體章法上三字豎排居中,落款在左右兩邊,章法處理為沉穩(wěn)厚重,體現(xiàn)出氣勢磅礴的效果。此 “澹定邨”石碑以顏真卿的楷書為取法對象,體現(xiàn)出雄強(qiáng)高古的氣勢和沉著痛快的風(fēng)格,不失為一幅書法佳作。
丘逢甲和夏同龢相互唱酬、敘舊之時,夏同龢曾為丘逢甲與其父題字作聯(lián),為丘逢甲的會客室題字揮毫 “馬來西極,龍臥南陽”,橫匾為“蟄盦”二字。
筆者為進(jìn)一步分析夏同龢的書法特點,力證于夏同龢以顏真卿的楷書為取法對象,選取夏同龢書法作品上聯(lián) 《馬來西極》為證實之處。結(jié)合夏同龢原作與顏真卿集字內(nèi)容,從技法上來分析夏同龢這幅書法作品:字法方面,夏同龢著重取法于顏真卿楷書的外拓與厚實特點,故肥而不俗;用筆方面,亦取顏真卿筆力渾厚,挺拔雄勁的筆法;章法方面,給人沉穩(wěn)與莊重的效果,具有沉著而痛快的藝術(shù)感染力。
除此之外,夏同龢并為丘逢甲父親丘章龍 (名元寶,字浩臣,號潛齋)的會客室題寫 “潛齋”二字,“潛齋”落款小字為 “誥臣老伯大人教正”、 “愚侄夏同龢”。“潛齋”的門聯(lián)為:“松壽千歲,桂馨一山”,由清末嶺南教育家蔣式芬題寫?!皾擙S”與另一側(cè)南廂 “蟄盦”,遙遙相對,訴說著主人希望隱居出世的道家情懷。③
基于以上夏同龢應(yīng)邀為丘逢甲揮毫題詩作聯(lián),因此丘逢甲作詩以示答謝 《季平為書 [澹定邨]三大字,并書贈[馬來西極、龍臥南陽]二語為楹帖,賦謝》“三字千秋淡定村,大書留赴萬靈尊。他年乞?qū)懞推嚼?,同證名賢雪爪痕。下筆真成千丈強(qiáng),更將龍臥許南陽。何當(dāng)窺井重炎火,天馬西來漢道昌?!雹芮鸱昙椎脑娭刑峒?“和平里”,此為文天祥所書,碑中書法厚重奇?zhèn)?,方?yán)正大,丘逢甲稱之為:“字高二尺奇而雄,筆力直迫顏魯公。”⑤很顯然文天祥楷書取法于顏真卿?!巴C名賢雪爪痕”不僅是對夏同龢書法的稱贊,從另一角度可體現(xiàn)出夏同龢與文天祥具有相同的書法風(fēng)格,均取法于顏真卿。
圖3 夏同龢 《行楷七言聯(lián)》
丘逢甲和夏同龢的書法交流方面還可體現(xiàn)在祭吊民族英雄事件中,尤其是在光緒已亥 (1899)年兩人成立了紀(jì)念文天祥的壽忠社。丘逢甲在詩中 《風(fēng)雨中與季平游東山,謁雙忠、大忠祠兼尋水簾亭、紫云巖諸勝,迭 〈與伯瑤夜話〉韻》描述了祭吊民族英雄文天祥的過程。其中 《己亥五月二日東山大忠祠祝文信國公生日》⑥有多處稱贊夏同龢。“佳客萬里來,新射策丹墀”中的 “佳客”與 “新射策丹墀”均指夏同龢,“與公天上名,俱書白玉碑”堪稱文天祥與夏同龢有因緣,二人不僅為狀元,有著共同的愛國之心,重要的是彼此有相同的書法風(fēng)格,楷書書法均取法于顏真卿,追求大氣磅礴、厚重奇?zhèn)サ臍庀?。其筆力剛勁,所書聯(lián)語及榜額,氣勢恢宏,莊重肅穆,透發(fā)出剛方正大氣象。⑦
尤其在 《乞夏季平重書文信國沁園春詞并拙作雙忠廟聯(lián)語》詩文中,丘逢甲邀請夏同龢祭吊文天祥,夏同龢并書寫文天祥的 《沁園春》,將其刻石立于壁間中,并且作雙忠廟聯(lián),懸于雙忠廟中,頌揚民族精神。詩中稱之為 “枯木寒鴉夕照遲,大書深刻壁間詞。淋漓元氣千秋筆,儼雅堂前第二碑……水曹楹帖狀元書?!庇纱丝煽闯?,丘逢甲對于夏同龢的書法給予極高的贊揚。
圖4 顏真卿
光緒廿五年 (1899),西園主人蕭欽邀請丘逢甲、夏同龢、康有為等雅集。西園建成后,當(dāng)時的名士康有為、林伯虔、夏同龢、林佐熙、丘逢甲等先后到園中題詠,留下一批詩文,僅丘逢甲在光緒二十四年三月至二十五年六月,就留下詩作38首。⑧眾人在此詠詩賦詞,揮墨題字,夏同龢為西園主人蕭欽的榻壁上提寫 “蕉榻”兩字,《蕉榻》作品的左上款為 “已亥夏日”,右下款為 “夏同龢”。此幅作品整體寬博厚實,肥扁樸拙,以此可探出夏同龢的書法取法于蘇東坡。取其字扁平,筆畫舒展,體現(xiàn)出端莊娟秀,追求宋尚意風(fēng)格,頗具文人之氣。在西園入口處的門匾“西園”兩字,此為園林建成后由夏同龢任廣東法政學(xué)堂監(jiān)督期間題寫,有畫龍點睛之妙處。此幅 《西園》作品的左上款為 “宣統(tǒng)元年已酉”,下款為 “夏同龢題”。此幅作品從書法的筆法與字法分析,可以探出取法于唐·顏真卿的書法風(fēng)格,取顏真卿外拓筆意,其筆力渾厚,挺拔雄勁,結(jié)體寬博而氣勢恢宏,具有大唐繁盛的風(fēng)度。
圖5 丘《贈謝頌丞表兄》蘇《次辯才韻詩帖》
圖6 丘 《夜讀書感》蘇 《黃州寒食詩帖》
筆者為進(jìn)一步證實丘逢甲和夏同龢的書法風(fēng)格與取法,故選取二人的書法作品與蘇東坡 《次辯才韻詩帖》與《黃州寒食詩帖》作對比,可足以證實丘逢甲和夏同龢取法于顏真卿與蘇東坡。在用筆方面分析:以筆力渾厚,挺拔雄勁,圓筆中鋒,藏鋒出之為主;字形方面分析:取其外拓與厚實,自然與疏朗的特點;章法方面分析:通篇起伏跌宕,一氣呵成,迅疾而穩(wěn),給予人沉穩(wěn)與莊重的效果,具有沉著而痛快的藝術(shù)感染力。
綜上所述,除了通過丘逢甲和夏同龢相聚在淡定村、祭吊文天祥和西園雅集三個事件外,還可從師承方面證實,光緒三十二年 (1906年)夏同龢的學(xué)生鄒魯拜丘逢甲為師,成為丘逢甲的門下弟子。由此可證實兩人在書法上的交流甚密,在書法風(fēng)格與取法方面存在諸多相似之處。彼此書法的取法方面具有相同性,均是取法于顏真卿與蘇東坡的書法風(fēng)格。書法作品的筆法與字法都具有諸多相同性,且頗有文人之氣。
注釋:
①黃萬機(jī).水曹楹帖狀元書——夏同龢、丘逢甲詩友情誼 [J].凱里學(xué)院學(xué)報,2015.
②夏遠(yuǎn)鳴.夏同龢與丘逢甲的交往——以詩作與題字為證 [J].貴州文史叢刊,2011.
③夏遠(yuǎn)鳴.夏同龢與丘逢甲的交往——以詩作與題字為證 [J].貴州文史叢刊,2011.
④丘逢甲.嶺云海日樓詩抄 [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4:114.
⑤丘逢甲.嶺云海日樓詩抄 [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4:95-97.
⑥ 《嶺云海日樓詩抄》安徽人民出版社1984第127頁.
⑦黃萬機(jī).水曹楹帖狀元書——夏同龢、丘逢甲詩友情誼 [J].2015.
⑧陸琪.潮陽西園 [J].廣東建筑裝飾,2004.
作者單位:西華師范大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