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以婧
現代書法芻議
■原以婧
現代書法,是改革開放之后出現的書法領域的新概念,是相對于傳統書法的新形式。對其誕生和發(fā)展作出分析、研究、探索和梳理,對當今書壇向縱深度發(fā)展具有相當的借鑒價值。
現代書法是現代化的書法,其現代性與傳統性相對應,一些書法家借以西方的視覺藝術的觀念來改良中國的書法藝術,作為當代中國書法思潮下一種書法現象,雖然它在中國書法由古典向當代轉型的過程中提供了一個不同視覺的嘗試,然而現代書法是反書法傳統本質而形成的藝術,是傳統書法的變異,是反書法、非書法。因此現代書法只是區(qū)別于傳統書法而臨時取的名字,是一種規(guī)定。
縱觀現代書法的發(fā)展歷史,自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于80年代至90年代期間較為活躍,到21世紀基本回歸理性階段。中國現代書法創(chuàng)作經過三十多年的艱難跋涉,已經取得了諸多成績?,F代書法創(chuàng)作的代表作品與代表創(chuàng)作模式到底有哪幾種呢?這些創(chuàng)作的理論依據到底是什么呢?
現代書法創(chuàng)作包括陳振濂倡導的 “學院派”書法,通過嫁接拼貼、做舊、裝飾等方式進行創(chuàng)作,將傳統書法改變?yōu)橹谱?,使書法藝術轉變?yōu)檠b飾藝術。洛齊、徐冰等人倡導的 “書法主義”;王南溟創(chuàng)作的字球;宋冬的 《水寫日記》;朱青生在水中的書寫以及以古干、黃苗子為代表的字畫派;以邵巖等人為代表的字意派;以王冬齡等人為代表的詞意派;以陳光武等人為代表的幾何派;以張大我等人為代表的墨意派;以劉超人為代表的計算機書寫等等。相悖于傳統書法的現代書風,刻意把字寫得東倒西歪、張牙舞爪,抱著 “寧丑毋美”的心態(tài)完成書作,博人眼球。當今的書法展覽和大賽就可窺一斑,相當一部分的人群視裝飾性元素為主,傳統為輔,最終榮獲大獎的也正是這部分人。這就迫使書家不惜一切精力開始研究各種裝飾,甚至以西方的視覺藝術方法來改良中國的書法藝術。中國大陸以學院派書法為代表的展覽館書法體系從一開始就呈現出一種相對穩(wěn)定的存在狀態(tài),因此,書法和大眾生活時常出現斷裂傾向。
不管現代書法的創(chuàng)作方式如何轉變,它都離不開反傳統書法本質這個主題。反書法本質思想來源于本質主義與反本質主義,因此,現代書法創(chuàng)作首先要理解書法本質是什么。好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劉綱紀、姜澄清、金學智、白謙慎、陳振濂、陳方既、周俊杰、李澤厚等人在書法美學的大討論中解決了書法本質問題。其次,現代書法創(chuàng)作必須了解反本質主義的途徑有哪些,只有這樣才能探索出反書法本質的途徑。反本質主義的代表性學術思想和派別是法國的解構主義,其最大貢獻就是充分尊重每個個體的價值判斷,并在此基礎上設立相對主義的價值觀。它并非不講道德,而是反統一的道德;并非否認既有真理,而是假設出多種真理并存的可能性;認同個人的價值觀,尊重一切觀察、接受、認同文化的角度、視野、情境和范式,崇尚個人的體驗,尊重個人的背景,認同個人的意愿和喜好,充分認同人的個性在知識體系、生活情境、文化選擇以及兩性關系方面的優(yōu)先地位。在仔細研究了反本質主義的解構主義與相似家族理論之后,現代書法創(chuàng)作找到了三種基本創(chuàng)作模式:一是在承認書法本質存在的條件下把書法的某一屬性無限放大,并弱化或忽略其他屬性;其二是在承認書法本質存在的條件下把書法的若干屬性重新排列組合形成新的形式;其三是在不承認書法存在本質的情況下尋求書法與相鄰藝術的相似點,并最終轉化為藝術創(chuàng)作。
不管現代書法創(chuàng)作者是否研究過反本質主義理論,他們現代書法的創(chuàng)作途徑都逃不出以上三種創(chuàng)作模式。不管現代書法創(chuàng)作者承認與否,他們的現代書法創(chuàng)作途徑都與三種創(chuàng)作模式的其中之一存在暗合。
中國的現代書法一開始是模仿日本的現代書法,經過多年的發(fā)展,中國現代書法無論從藝術形態(tài)還是文化指向上,都遠遠超越了曾經影響過中國現代書法的日本現代書法,而發(fā)展到今天的漢字藝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以漢字作為藝術創(chuàng)作思維和語言工具的藝術系統。但是,自第十屆國展往后的幾年,現代書法創(chuàng)作逐漸走向式微,首先反映于曾經醉心于現代書法的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轉向,最直接的表現就是他們放棄了現代書法創(chuàng)新的實驗,轉向傳統書法創(chuàng)作。其次現代書法創(chuàng)作的式微還反映于堅守現代書法創(chuàng)作的那批人再也不能繼續(xù)創(chuàng)作出有影響力的作品。原因何在?
現代書法創(chuàng)作發(fā)展的致命來源于成就現代書法理論的反本質主義的致命。反本質主義途徑有兩種策略:一是在承認本質存在的基礎上解構本質;二是在不承認本質存在的基礎上尋求相似家族。本質屬性的有限性決定第一種反本質途徑的有限性,事物相似家族的有限性決定第二種反本質途徑的有限性,當有限的反本質途徑逐漸被發(fā)掘,而剩下的可發(fā)掘的反本質途徑就越來越少。相應的,以反本質主義為基礎的反書法本質的途徑就越來越少。此外,藝術的新穎性決定現代書法創(chuàng)作模式的不可復制性,因此現代書法創(chuàng)作式微也就在所難免。
書法是文字的書寫之法。狹義而言,書法主要包括了筆法、結構與章法。然而,古今書法家一直在尋求一種突破毛筆與宣紙之間關系的別樣的書寫漢字的范式。現代書法工具也適時地遞進為書法的主體性工具,成為新型的書寫工具。這其中包括了硬筆、噴槍、烙具、電腦儀器等新型書寫工具,還包含有身體器官類的工具,如拳頭、手指、腳趾、胡須、頭發(fā)等。而體外工具則包括有挖掘機、動物等。諸多的書寫工具和花樣百出的書法載體組合成一種獨特的新型的書法傳播景觀?,F代書法突破筆、墨、紙、硯文房四寶的概念而走向新型的書法實驗,不僅體現出書法的民間性訴求,也展示出書法的現代性和后現代性需求。
影視和網絡時代的出現逐漸使得傳統書法的觀覽方式也有所改變,在這種新媒介時代,書法藝術仍舊蘊含著其厚重的文化品味。但其本質更近似一種純粹的視覺藝術,從而逐漸演化為新型傳媒體系中的主干元素。從藝術傳播學的角度審視,當代書法在進入電視時代后,出現了諸多新現象。電視時代引發(fā)出了讀圖風潮,而網絡時代又誘發(fā)出讀屏時尚,兩者都使得書法藝術得以更為通暢地傳播,也使得具有古典情愫的書法藝術遇到了商業(yè)化、世俗化和非審美化因素的影響。書法藝術傳播渠道的過度通暢同樣會使書法藝術變成另一類文化快餐,使得古典藝術的含金量有所下降。
現代書法創(chuàng)作有兩種未來:一是現代書法必然以某種形式寫入中國書法史、中國藝術史或世界藝術史;二是現代書法創(chuàng)作將作為曾經輝煌的歷史走向式微,甚至終結,最終回歸傳統。除非,現代書法重新界定。
作者單位:長治醫(yī)學院
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