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強
母親是20世紀60年代初的高中畢業(yè)生,這在當時,已是相當高的學歷了。高中畢業(yè)后,她被安排到村里的中學做了一名教師。嫁給父親后,先后生育了我們兄妹三人。為了支持父親工作,照顧年幼的我們,她毅然放棄了自己心愛的教育事業(yè),回到家里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農家婦女。
記憶中,母親每天都在忙碌,很少有清閑的時候。即使在晚上,還在昏暗的小煤油燈下,一針一線地給我們做衣服、縫鞋襪。母親雖然放棄了自己的教師工作,但是她又不是一名普通的農家婦女。她將自己對于教育的理解,融入了對我們的教育之中。她依然是那樣熱愛讀書。她認為多讀書有助于我們的成長。她想方設法讓我們也愛上書,身體力行地鼓勵我們多讀書。
我清晰地記得,上小學三年級時,我把新發(fā)的課本拿回家,高興地讓母親看。母親拿過語文課本,用娟秀的小楷字在扉頁上寫下一句贈言:“無情歲月增中減,有味詩書苦后甜。”年少的我不能完全理解它的含義,朦朧中知道她是在提醒我,要珍惜時光,勤奮讀書。
母親在繁忙的勞作之余,經常陪著我們學習。我們每天都學了哪些新知識,掌握得怎么樣,她都要忙里偷閑過問。那時,家長大都不太注重孩子的學習,而她卻把我們的學習看得很重。有時她寧愿放棄地里的活不做,也要陪著我們去學習。她常說,莊稼耽擱是一季,而學習落下了,要毀掉一生。
我班一個家境富裕的同學,家里藏有許多小人書,但只在我們面前炫耀,從不借人。我眼饞得難受,就央求母親給我買書。她二話不說,立刻把家里僅有的五元錢拿出來,跑了十多里的路到鎮(zhèn)上,給我買回了一大摞圖書:《閃閃的紅星》《雞毛信》《地雷戰(zhàn)》《地道戰(zhàn)》……我平生第一次享受到了如此豐盛的精神大餐。
為了提高我們的文學修養(yǎng),增加知識儲備,母親節(jié)衣縮食買來了許多古代詩詞圖書,鼓勵我們去背誦。寒冷的冬夜里,她和我們一起圍著小火爐,一字一句地教我們背詩,開展背誦比賽。我們有了進步,她還會想辦法做一頓可口的飯菜,以示獎勵。年過四十的母親,竟然在一年多的時間里,能把唐詩三百首全部背熟,令我們兄妹好生驚奇。
我感激母親,是她讓我愛上了書籍,愛上了讀書,體味到了讀書的快樂。光陰荏苒,我對母親最初贈言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人生短暫,不單單是讀書,做任何事情,都應該學會努力,勇于拼搏,這個過程也許是苦的,但努力、拼搏之后,總會苦盡甘來。
這么多年來,我一直是沿著母親為我指引的方向努力著,母親的贈言永遠銘刻在我的心靈深處,也必將滋潤我的一生。